APP下载

用视觉创意产品吸引年轻人

2023-05-19王凯

中国记者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新社漫画受众

□ 王凯

每年全国两会谋定中国一年的发展路径,关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吸引了无数群众的目光,也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场一年一度的新闻大战中,各家媒体推出的新闻产品形态、品类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大家也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相较于传统受众,广大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的口味十分不同,他们更在乎阅读体验,更希望高效地接受信息。如何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新闻资讯中把他们的目光吸引到我们的全国两会报道内容中来?

多年来,中新社的两会报道组中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配置外,一直有一支特殊的小分队——新媒体组。尤其是在今年的报道中,这支队伍更是得到进一步加强,配置了精干的美术编辑和设计人员,大力加强了创意概念海报、新闻图解、新闻漫画、交互漫画长图、GIF(图像互换格式)动海报、动画视频等一系列可视化产品的制作与推广,目标直指年轻受众群体。

一、创意海报精准定位人际传播

近年来,海报产品一直以其快速、信息突出、适合社交平台传播的优势,成为重大主题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奇兵。中新社的海报产品也不断升级,早已成为新闻报道中的标配。本次全国两会报道中,报道组早早谋划,确立了两路海报产品:一路是专题宣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近观中国”专栏海报;另一路则瞄准了诸如政府工作报告、总理记者会、外长记者会等重要场次活动。两组海报产品都力求实现在速度、精度、温度、广度、力度上的有机结合,以期达到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以及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中新社报道组每次都在第一时间制作“近观中国”系列金句海报,全面覆盖PC端、客户端、微博、微信、脸书、推特等全部端口和境内外社交平台。向广大受众传递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彰显核心报道的力度。报道组还认真查阅相关权威资料,反复打磨敲定选取文案,制作了《十年,习近平的两会瞬间》《2013-2023,习近平在全国两会上的强军金句》两组海报产品,分别梳理了总书记十年来在全国两会上重要讲话的脉络。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总理记者会以及外长记者会,报道组则提前做了大量的“课前作业”。分析预判可能谈及的热门话题,精心准备了大量背景图像素材。既有祖国大好山河的自然美景,也有反映城市乡村快速发展的图片,还有许多概念化充满设计感的素材图,确保可以应对各种内容制作海报的需求。事实也证明,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几场重头活动中,中新社报道组的海报产品以速度快、选点准、视觉冲击力强、信息量大等优势,与文字快讯等报道模式完美结合,迅速占领PC端、客户端、微博、脸书、推特等平台。相较于传统图文稿件,设计精美的海报产品明显更受年轻网民欢迎,他们在微信群、朋友圈、小红书等平台上自发地进行转发分享,在网民中形成了人际传播效应。

二、新闻图解竭力做好客户服务

对于许多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来说,长篇幅的公告长文、专业性较强的权威发布,对快速掌握信息都有一定门槛。而新闻图解则成为他们快速掌握公告长文精髓,清晰了解权威发布要点的一座桥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恰恰是媒体服务读者意识的一种体现和必然要求。

在本次全国两会报道过程中,中新社报道组在新闻图解上下了很大功夫。针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关键要点的解读,制作了《一图答七问: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民主有何本质区别”“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让人民有感”“与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关系”等网民最关心的话题,梳理整合权威答案,以最言简意赅的方式处理成文案,并设计成图解模式,让受众可以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核心信息,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此次全国两会上,总书记为民营经济打气,“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的暖心话语让无数人深受鼓舞。针对这一热点,报道组查阅相关资料,梳理历史脉络,从民营经济的定义、民营经济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宪法中如何定性民营经济、“自己人”的说法从何而来、如何为民营经济排忧解难等多个视角和维度进行了科普和讲解,精练的文字配合清晰的视觉体验,让网民真正体会到了“一图看懂”。

三、交互动漫长图带读者身临其境

长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她也曾因违法排污、过度捕捞等现象不堪重负。中新社报道组结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民主监督一事,以及会上有关生态保护的热点话题,制作了交互动漫长图《一张美图带你了解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

全图绘制了精美的长江流域漫画场景,沿途各省份与对口监督的民主党派一一呼应,网友可以通过点击查看相关的工作思路、进展、成绩等,身临其境感受长江几千公里流域的绝美风光和丰富资源,全图阅读下来,如同沿着长江进行了一次“云旅游”。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新闻资讯与科普传播相融合,信息输出与网友交互相融合,赢得了网民的一致好评。

四、用漫画让新闻活灵活现

新闻漫画产品的使用,在日常报道中比较常见,在大型会议和主题报道中则并不多见。在此次大会报道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代表委员有那么多精彩的发言以及值得关注的观点见解,散落在常规报道中未免有点可惜,如何更好地进行梳理加工和二次乃至多次传播呢?报道组最终选择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作为载体。

如《画说“代表通道”好声音》《画说“委员通道”好声音》等漫画产品,精选了一系列代表委员们的精彩言论,根据其内容创造性地设计绘制充满想象力的漫画场景,让插画师和设计师的“脑洞”与记者编辑们梳理出的内容产生碰撞。

以蒙曼委员谈及的“越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就越要重视读书”为例,插画师巧妙以书籍元素构建画面整体布局,辅以火箭、高铁等高科技产品元素,画风上更融入祥云、莲花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正如一名网友在留言中所说,要把这张漫画发给孩子,让他明白重视读书是中国人自古至今的优秀传统;还有读者表示要把这张漫画作为手机壁纸,时刻提醒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截至目前,接受“星星急救”培训人员达10万余人次,培训单位达200余家,培训对象既有高等院校师生,也有幼儿园小朋友。河南、陕西等毗邻地区医院纷纷就“星星急救”,派职工前来太和医院学习。

此外,诸如“蓝朋友是可信赖的”“让我们一路欢歌坐着高铁去台北”“国家利益所致,海军航迹必达”等漫画,都将文字与画面完美结合,漫画对代表委员声音进行了具象化,让文字有了活灵活现之感,让网友能够更好地体味“好声音”中的真挚情感和深意。

五、GIF海报让文字和画面动起来

当传统的静态海报成为各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标配,如何在产品形态上推陈出新让读者眼前一亮,一直是中新社两会报道中探索的方向之一。在本次报道中,新媒体编辑团队尝试利用GIF动图技术制作让海报上的文字和画面动起来的“动海报”系列产品。

报道组在梳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从中提炼了民生、改革、创新、稳定等高频词,依托关键词作为核心元素,在汉字上植入与主题相关的动画元素,以字入画,以画解字,字画融合,大大增强了相关高频词的识别度和记忆度,让人迅速记住了这些关键词。

在两会临近闭幕时,报道组又推出了GIF海报产品《全国两会@你啦!快来看看》。该产品立足于“垂直性”和“针对性”,每一张聚焦一个行业群体,覆盖了工人、农民、高校毕业生、快递员、科技工作者等各个人群,将代表委员针对这个行业所发表的观点和言论与动态画面结合,让不同群体读者能够感受到全国两会对自己的“点名”。

此类产品趣味性十足的画风也足够吸引年轻受众的眼球,“动起来”的不仅仅是画面,更有无数读者的手指,产品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迅速扩散开来。

六、动画新闻令人沉浸式体验两会带来的民生红包

全国两会临近闭幕之时,很多网友也开始大胆畅想,两会所带来的民生红包会让自己未来一年的生活发生怎样的改变。因应这种受众心理,中新社报道组适时推出了动画视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起来畅想下接下来我们的生活吧!》。

天更蓝水更清了;腰包越来越鼓了;饭碗端得更稳了;投资创业更有劲头了;更多人选择自我学习提升……网友畅想中未来一年可能出现的画面,纷纷展现在这一动画产品中,让读者提前沉浸式体验了一下未来的生活,让两会带来的民生红包在读者眼中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更加具象和立体。生动的画面内容,潜移默化引领受众置身其中,引发强烈共鸣,感慨由心而发,印象自然深刻,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

完成两会报道任务后的复盘总结中,中新社新媒体产品团队的成员们普遍认为可视化创意产品有着以下优势:

1.更容易激发情感共鸣

好的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都需要有温度、有打动人心的特质。一系列可视化创意产品,在情感表达上有着其他传统作品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将感情注入制图、绘画与设计之中,给人以实实在在的代入感,自然也就能够理解作品想要传达的情绪。而读者一旦在情感上认同了这件新闻作品,自然就成为了为其摇旗呐喊和主动进行传播的“二传手”。

2.产品形式是0,优质内容是1

虽然可视化创意产品依靠形式上的炫酷和新颖很容易出圈,但团队成员一致认为优质的内容才是成功的核心关键所在。只有有了好的选题、文案、思路,才有了内容上的1,形式上的创新和花样,只是1后面的0,倘若没有了1,0没有意义,会落入华而不实的陷阱。

3.视觉创意产品更适合社交传播

当代年轻人,都是社交平台的深度用户,掌握了社交传播的新闻产品,自然也就掌握了流量密码和传播路径。相较于传统产品类型,视觉创意产品普遍更符合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分享的需求和心态。千言万语汇成一张海报、一个图解、一则动画,这才是高节奏生活状态下,他们更容易认同的传播模式。

4.视觉创意产品更适合跨文化、跨语言传播

作为外宣媒体,对外传播同样是中新社的使命和职责。尤其是全国两会报道,不仅国内关注,国际上更是广泛关注。不同于其他类型产品受限于不同语言和文化构成的传播障碍,视觉创意产品很多时候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化,仅仅用“画面语言”便能产生传播效果。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更是如此,就如同流行文化中的音乐、动漫一样,即便听不懂歌词、台词,不了解其背景故事,也不妨碍其传播乃至流行。而一旦形成高效的传播效果,自然而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吸引受众尤其是境外用户更多地关注中国,倾听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态度。

猜你喜欢

中新社漫画受众
第二届消博会闭幕展会规模超过首届
海外视角 新锐表达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