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引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3-05-19鲍园琳

国际人才交流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人才工作

文/鲍园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他又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站在引智工作的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本质要求,必然包含着引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党的全面领导是引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首要要求。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创造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置身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宏大时代背景中,我们应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引智工作的全过程,促进引智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党的领导为引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引智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外国专家队伍快速壮大,引智效能持续增强,外国专家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为引智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党的领导为引智工作高质量发展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格局。2021年5月,《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印发,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性主干法规,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2022年在福州召开的全国外国专家工作会议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强调要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外专工作的全过程,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与人社、外交、公安等部门的协同配合,落实好属地和归口管理职责。在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精神的贯彻上,南京一直紧跟要求,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干部抓人才工作职责,将人才工作实绩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专项内容等。

2022年11月,南京举办第十四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合作与交流大会

党的领导为引智工作高质量发展塑造了科学的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要求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引智工作要想高质量开展,就要经常深入引智一线,与用人主体和外国人才多交流,掌握情况,了解需求,听取建议,并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将调研成果有效运用到引智工作实践中。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引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在这一背景下,一个地区既要实现人才数量的指数级增长,又要保证人才以用为本,充分展现创造活力和聪明才智,就需要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提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摆在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2016年2月印发了我国第一个针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文件——《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贯彻《意见》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意见》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随后配套出台140余项政策,各省(区、市)出台700多项改革政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突破。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与教育、科技、人事、社会管理等领域体制改革的协同推进,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发展环境。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是“授权、松绑”,解决的是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人才流动不顺畅、人才管理不规范等难点和堵点。2022年科技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在21家科研院校、高校及附属机构和6个地方先行试点。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简单量化评价模式,对科技人才进行分类评价,在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研究类人才之外,重视对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人才评价从根本上扭转人才评价的“指挥棒”。

南京作为试点城市之一,正在探索将这次改革契机充分转化为引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效能。一是发挥用人单位价值判断。探索根据人才薪酬等次制定不同扶持标准,实现“高薪聘高人”。二是遵循外国人才流动规律。避免用国内“刚性引才”套用外国人才工作实际,放大柔性引才概念,用“项目制引才”替代“合同制引才”。三是试点多元化评价机制。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根据引智对象的差异化和特点,以及参与不同创新活动类型制定相应分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四是赋予人才更多资配权。以江苏省产研院的“项目经理制”模式为参考,在全球范围遴选国际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组织产业重大技术攻关,自主组建项目团队、自主考察推荐优质项目,提高技术产业化的执行效率。五是建立市场化人才平台。目前浙江、山东等地均成立了国资背景的人才发展集团,以政府指导、园区主导、机构参与、公益共赢为原则,引导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对优质项目进行配置。

构建开放合作的长效机制是引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开放合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构建开放合作的长效机制,引进高质量的国外人才智力,成为各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重要内容。

发挥海外渠道“桥头堡”作用。近年来,受美西方持续打压影响叠加新冠疫情,尤其美国实施的“芯片法案”和出口管制新规等手段的实施,政府官方“冲锋队”的角色已不再适合新形势下的引智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各海外协会、学术团体、科技团体和校友会等群众组织在联络和团结国外人才方面的作用,支持各地政府引入第三方机构或与海外机构、创新主体合作,通过设立或共建海外联络站、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工作站等方式,将引才关口阵地前移,建立一批海外渠道“桥头堡”,实现政府引才手段“行政化”向“市场化”“资本化”的转换。南京这两年打造了30多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以市场化的手段,政府、园区和机构三位一体,差异化精准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成一批项目合作共赢。

促进开放平台与国际接轨。不断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综合保税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功能,加快与国际经贸规则的衔接,积极融入并引领高标准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快构建诸如知识产权保护、数字贸易、政府采购等体现国家战略需要、对外开放度高的相关领域制度体系,在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等方面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重塑政府与市场权利义务关系,进一步提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深度参与全球市场分工、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夯实基础。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例,2022年临港片区与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制度体系,推广世界物流护照,进一步扩大在投资、商贸和物流方面的商机,带动更多国际人才集聚。

放大活动品牌虹吸效应。瞄准城市定位,聚焦产业发展,顺应市场需求,组织各类专业化、特色化、精准导向的引才引智活动,是一个地区虹吸各类创新资源、打造优质人才项目蓄水池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地人才工作“金字招牌”。如国家层面的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深圳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地方层面的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杭州人才国际交流大会、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等,通过搭平台、抓对接,来展成果、聚英才、汇资源、落项目。近年来,各类人才活动更是顺应引智工作新形势,落实人才发展新要求,在现场呈现方式、项目对接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在活动目标设定、预期效果上进一步聚焦,在活动举办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有些还与当地招商引资工作、国际友城建设融合开展,不断放大活动的品牌效应,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加速区域要素共享流动。推进跨界区域人才共享,建立区域间联系沟通的常态化机制。通过信息互通、管理互通,最终实现人才互通,形成区域人才合力。深圳市专门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联盟,常态化整合“一带一路”相关信息向深圳乃至全国的企业发布,建立动态数据库及时统计企业及相关国家的需求,促进技术、贸易合作与交流。围绕地方产业布局,在有条件的园区建立国别合作园区或离岸孵化基地等。海南自由贸易港选择部分重点园区,布局建设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试验区,搭建吸引海外人才、技术转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创新创业平台,并鼓励试验区在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等方面改革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实现制度集成创新。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引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过去十年,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紧紧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政府履职理念、能力、行为及规则等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了极大释放,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体现城市软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引智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

营商政策制定应满足市场化需求。上海、北京先后在试点区域推行外籍高端人才申请中国永久居留证“直通车”服务、施行外国人才积分落户机制等出入境改革举措,为留住顶尖人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了便利,增强“归属感”;让临近或已经退休的外国专家可通过一次性补缴的方式,享受中国现行的社保福利。对外国人才配偶子女,可参照北京、上海政策,纳入当地居民医保予以保障,强化“融入感”。在税收政策方面,深圳采取的是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人才按15%征收个税,内地和香港个税差由当地财政补贴。可有效减轻外国人才在中国税收负担,提高“获得感”。

营商场景开发应关注国际化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北京、上海等城市深入落实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率先试点允许外国人来华投资创业期间,可通过孵化器、众创空间直接申报工作许可;南京江北新区探索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出台了国际人才职业资格认定办法,推出首批57项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目录;山东省允许用人单位为外籍高端人才聘请外籍家政服务人员;上海自贸区积极探索外国人才服务的新经验、新做法,着力构建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外国人才服务体系,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

营商环境打造应提高法治化的水平。国家层面应建立专门的引智法律保障体系,对各地加强政策指导和业务培训,支持各地自主配备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熟悉境内外法律知识和环境的专业团队,为外国人才及其单位提供安全有效的法律服务保障。强化精准高效监管,深化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规范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行为。出台外国人才信用审批管理制度,探索对外国人、用人单位的信用进行分类管理,提升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和监管水平。

猜你喜欢

高质量人才工作
人才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