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写作的活水

2023-05-19李蒙

科学导报 2023年31期

李蒙

关键词:借鉴课文;模仿课文;活用教材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引导学生从借鉴、模仿起步,提高写作水平。现行小语教材,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为写作教学提供了“物质”材料,而且在写作方法与技巧上给予直接引导。

  一、教材,写作的活水要做到:“五借鉴”

  1.借鉴课文语句彰显作文语言魅力

课文好词佳句,多积累,灵活用,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一是取材于课本,只要上课专心,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有老师讲解,理解起来更加简单,只要我们会迁移运用,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如:情感丰富的句式、辞格连用的句式。

  2.借鉴课文空白锻炼表达能力

课文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空白”,让解读充满无限可能。以寓言故事为例,教师在教学时总是习惯快速地概括故事的寓意,把学生带到终点,不利其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适时还原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深入地感受文本内涵。

  3.借鉴课文结尾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到的魅力,而不少文章的结尾更是妙不可言。它们形式不一,个性鲜明,或画龙点睛,或诱人深思,或扑朔迷离,或感人肺腑,确实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好材料。结尾能总结全文,点明主题;呼应开头,首尾照应;升华主题;留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4.借鉴课文表现手法深化作文主题

作文之难,是因教之不得当,练之不得法。只要教之得当,练之得法,作文自然不难。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典的文章,都是写作的好范文。巧妙地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表达主题。

  5.借鉴课文结构完善作文构思

课文结构及表达方式较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整体的发展规律。其文章当作范文模仿,学习时,教师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結构,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合理的写作框架,并注意引用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为拓宽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方法打下基础。

  二、教材,写作的活水要做到:“三模仿”

  1.模仿课文的精致标题

“居文之首,勾文之要”是对标题在文中特殊作用的概括。题目决定了文章内容的大方向,也明确了写作方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题目是一篇作文的灵魂,读者往往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决定是否继续阅读下去,吸引读者目光的关键之处。应充分重视课文标题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题目的“整合”与“统领”作用。

  2.模仿课文的句子段落

好句好段是文章的灵魂。我们抓住课文中的好句好段进行品读、赏析,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对好句好段的教学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仿写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水平和想象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3.模仿课文的结构技巧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采用这种模仿文章结构的作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并意识到这绝不是抄袭作文,只是用这样的文章结构来说自己的话,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久而久之,对某种写法就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教材,写作的活水要做到:“两活用”

  1.活用教材、读写结合有利于写作和生活的结合

正确把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教师必须融入个人的思考、个人的智慧,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的内容、结构等方面适当地强调和调整,统筹规划,关注学生成长点;整体阅读,找准读写联结点;搭建支架,落实习作关键点;挖掘教材的潜力,成为教材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

  2.活用教材、读写结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写作是综合性最强的语文活动。这一过程,学生需要调动积累,把握情感,斟酌字句,既感性又理性,既知识又能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让学生尽量多写,考虑到阅读内容、学生兴趣、课时等实际情况,语文教师要内容多样,形式灵活地开展写作活动。

总之,教材是一本大书,具有经典性和可靠性,也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和信息量,“学好教材,用好教材”有利于阅读本身,还会对写作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深层次思考,又要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写作素材。若使“文章美如许”,就需“教材活水来”。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月刊)总第355期.

[2]现代语文,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9月中旬刊)2010(26),总第407期.

[3]金开宇主编,成功的课堂源于细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现代语文,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4月中旬刊)2010(11),总第392期.

(作者单位:山东省鄄城县左营镇陈良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