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标签制度对中国乳制品进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2023-05-19翁夏燕毛丽丹胡成钢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产业链

翁夏燕 毛丽丹 胡成钢

摘   要:乳制品行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中国是全球重要的乳制品进出口国家,极易受到发达国家碳标签制度的贸易壁垒限制。通过对碳标签制度梳理,总结出碳标签制度对中国乳制品产生增加进口成本、削弱出口竞争力和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等的影响,以及碳标签制度下中国乳制品存在着的碳标签体系尚待完善、碳排放量较高、缺少国际化合作等问题。为了更积极地应对未来碳标签制度给中国乳制品行业带来的挑战,中国应完善碳标签制度,获取全球绿色贸易的通行证;利用数智化赋能产业链推广绿色“零碳”乳制品及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来提升乳制品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碳标签;中国乳制品;碳足迹;产业链;“零碳”

中图分类号:F7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8-0049-03

引言

当前,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追求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热点。碳标签制度作为大国之间博弈的重要工具,从公益标志日渐演变成国际贸易中绿色产品的通行证。乳制品是大众日常消费必需品,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肩负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使命,而该行业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2020年国际农业和贸易政策研究所发布的Milking the Planet报告指出,2017年世界上最大的13家乳制品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3.38亿吨,超过全球两大化石燃料排放巨头——总部分别位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必和必拓和康菲石油公司。2015年各国签署《巴黎协定》以控制碳排放量,但这13家乳制品公司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仅在2015—2017年就增长了11%,近3 230万吨温室气体[1]。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乳制品进出口国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极易受到发达国家碳标签制度贸易壁垒作用的影响。因此,对碳标签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未来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关对策,旨在提升中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碳足迹与碳标签制度

碳标签是记录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且以标签的形式展现出来,即将产品碳排放信息记录贯穿于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回收的全过程[2]。20世纪末欧洲推行纺织品环境标志,实施电子产品能效标签制度,为碳标签制度的起源奠定基础。碳标签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由碳足迹发展而来。碳足迹源于“生态足迹”,基于使用气候变化单一影响类别的生命周期评估(LCA)框架,计算出产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和消耗之和,且以排放当量(CO2 eq)形式表示[3]。人们根据碳标签的不同表现形式,将其分为碳标识标签、碳得分标签以及碳等级标签。其中,碳标识标签仅表明全生命周期中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某个既定标准,碳得分标签则是对碳足迹的具体数值进行标明,而碳等级标签则是基于碳得分,经过与同类产品碳排放量相比后再确定处在同类品中的等级。自英国Carbon Trust公司于全世界最早开始推行碳标签制度Carbon Reduction Label之后,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启积极探索发展之路,不同国家在标签名称、实施对象、评价标准等方面均有所不同[4],目前在国外已有较为广泛的实践经验。相较于国外,中国大陆地区2018年开始计划推动“碳足迹标签”计划。2019年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成立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并颁发电子行业第一张碳标签,有效联结社会各方力量推进碳标签互认评价工作。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得碳标签制度的发展更具必要性。碳标签制度的实施会将碳排放量展现于标签上,便于消费者用简明高效的方法比较产品的碳排放高低[5],所以它是消费者了解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的直接途径。随着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更倾向于选择低碳绿色产品,从而对绿色产品企业产生倒逼作用[2],激励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服务、销售回收过程中降低碳排放量,以此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碳标签制度对未来中国乳制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增加中国乳制品进口成本

根据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乳制品进口各类乳制品总量328.1万吨,进口总额117.1亿美元。根据进口额排序,新西兰居首位,荷兰其次,进口额分别为51亿美元和20.3亿美元,仅两者之和已占我国2020年乳制品进口总额的60.9%,是我国乳制品进口的重要来源国。2022年10月,新西兰政府公布温室气体征税的计划,自2025年起要求对农场的碳排放缴税,即新西兰农民将对动物打嗝、撒尿排放等缴税,碳排放征收的碳排放税将继续用于农业研发新技术、资助农场主,因此增加的投入成本会通过提高绿色產品的售价收回。2021年,荷兰乳品品牌菲仕兰投入使用首批氢动力奶罐车,在产品运输环节减少碳排放。以新西兰、荷兰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成为中国主要的乳制品进口国家,而中国对进口乳制品依赖程度较高,自给率不足,各国减碳措施产生的成本支出会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增加中国未来乳制品的进口成本。

(二)削弱中国乳制品出口竞争力

2020年,中国乳制品出口总量为4.3万吨,出口总额22 012.2万美元[6],主要出口于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蒙古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总量是出口总量的76.4倍,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较小,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竞争力不强。根据新西兰农业科学院AgResearch对全球主要牛奶生产国的碳足迹数据进行的分析,新西兰排放水平最低,每千克牛奶排放0.7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其次是乌拉圭0.8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第三是葡萄牙0.8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但中国是1.68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远高于世界最低排放水平。若进口国对进口乳制品征收“碳关税”,对碳标签的认证有所要求,将增加中国乳制品的销售成本,中国乳制品企业为了保证一定的销售利润,势必会抬高出口乳制品价格,从而削弱出口竞争力。

(三)促进中国乳制品产业链转型升级

2021年,中国全面推广标准化集约化养殖,使得奶业产量有所提升。《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2)》显示,全国奶类产量3 778万吨,乳制品产量突破3 000万吨,达到近3年增幅最高,奶类自给率达到62.9%。而碳标签制度的实施范围包括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乳制品产业链中的奶牛养殖、乳品加工、零售分销等环节,以及这些环节所涉及的乳制品运输过程都会因能源消耗产生碳排放。为保证中国乳制品质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要在奶牛养殖环节高效利用饲料、施用生物有机肥、循环利用畜禽粪污等,这样不仅可以维护牧场发展可持续性,同时可以增加在碳交易市场上竞争力;在零售分销环节,碳标签制度可以促进乳制品包装更加低碳环保,为乳制品企业品牌营销增加砝码等。每个碳足迹所需记录的环节都向低碳转型升级,才能控制碳排放总量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

三、碳标签制度下中国乳制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碳标签体系尚待完善

2018年,中国引入碳标签概念,正式开启中国碳标签之路。2019年,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颁发中国首张“中国产品碳标签评价证书”,成为中国企业使用本国碳标签的典型案例。为了推进中国碳标签体系建设,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于2021年起草《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为中国碳标签制度发展进言献策。同年,《关于实施碳标签评价规则暂行办法》和《行业统一推行的产品碳标签自愿性评价实施规则(暂行)》发布,希望将碳标签体系辐射全行业。中国碳标签制度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目前农产品碳标签以地方自发实践为主[7],还没有推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碳标签,存在着乳制品行业碳标签制度立法不完善,各行各业间碳标签标识不统一、不能互认互通,国际间乳制品进出口贸易碳排放指标和核算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二)中国乳制品行业碳排放量较高

全球食品行业90%的碳排放在乳制品行业,乳制品不仅是最主要的碳排放食品行业,也是具有净碳难度的产业。而世界最低的排放水平远远低于中国每千克牛奶的碳排放当量。有关数据表明,每生产1千克牛奶大约会排放0.8到2.4千克二氧化碳,且奶牛消化、奶牛饲料、粪污处理、能源的生产与使用环节共占据约97%的碳排放[8],可见乳制品的主要碳排放在牧场端,因此牧场是减排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此外,生产端也不容忽视。比如在乳制品包装方面,企业竞争已经逐渐转换为对低碳包装和有效回收的尝试。

(三)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缺少国际化合作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乳制品消费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进口国家,乳制品生产成本高于新西兰、荷兰等发达国家。中国国内乳制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且乳铁蛋白等关键辅料还存在着生产技术为其他国家所垄断的现状,所以进口程度依旧较高。但是,中国碳标签制度尚且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虽然学习了其他国家的经验,但是缺少直接合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乳制品的进口成本,也削弱了出口竞争力。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碳标签制度,获取全球绿色贸易通行证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要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2022年10月,生态环境部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提出,要开展中国产品碳足迹、碳标签的制度研究,推动有关制度建立。建立完善的碳标签制度,一是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中国乳制品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和细则,二是推动乳制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库建立,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展多双边合格评定的互认合作,以获得全球绿色贸易的国际通行证。

(二)以数智化赋能产业链,推广绿色“零碳”乳制品

智能检测技术已在一定程度上被应用于奶牛养殖环节,比如,通过奶牛面部识别、奶牛日常步数、日粮制作自动监控和机器人挤奶等技术对牧场端进行监测管理。自动化监测系统会将数据转化为有效信息供决策者决策,以完善“奶业大脑”生态系统;同时形成“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种养新型农牧循环发展模式[9],对牧场低碳排放实现更科学的管理。在乳制品并生产环节采用清洁能源,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零碳”工厂。在包装、物流等环节使用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包装材料,建设智慧绿色的物流体系。从乳制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着手,全链减碳,推广“零碳”产品,引导绿色消费。

(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以提升乳制品国际竞争力

中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核心配料制备关键技术不足、乳铁蛋白和乳清粉等自给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不仅会对中国乳制品产业链的安全造成影响,也会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威胁。借鑒国内少数乳制品企业的经验,通过整合国内资源和设备,创新性地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使得核心资源的获取不再受制于进口国家。并且,利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搭建起的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提高中国乳制品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而提升中国在乳制品进出口贸易中的国际话语权,并由此制定出更符合共同体需求的碳标签制度。

参考文献:

[1]   Milking The Planet: How Big Dairy Is Heating Up The Planet And Hollowing Rural Communities[EB/OL].(2020-07-06).https://www.arc2020.eu/milking-the-planet-how-big-dairy-is-heating-up-the-planet-and-hollowing-rural-communities.

[2]   邱峰.碳标签制度的国际实践及其对我国探索的启示与借鉴[J].西南金融,2021,(12):28-42.

[3]   Hospers Jeroen, Kuling Lody, Modernel Pablo, Lesschen Jan Peter, Blonk Hans, Batlle-Bayer Laura, van Straalen Wilfried, Dekker Sanne. The evolution of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Dutch raw milk production between 1990 and 2019[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2,380(P1).

[4]   兰梓睿.发达国家碳标签制度的创新模式及对我国启示[J].环境保护,2020,48(12):71-73.

[5]   Wheeler M J, Sharp A. Enabling Consumer Carbon Consumption Choice Through Product Labelling[Z].Adelaide: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2011.

[6]   2020年中国奶业经济形势回顾及2021年展望[EB/OL].(2021-02-24)[2022-12-08].https://view.inews.qq.com/k/20210224A04IUU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7]   胡钰,丁斐,赵斌,金书秦.小标签与大战略:农产品碳标签体系构建与实践[J].环境保护,2022,50(16):22-27.

[8]   IIGF观点|碳中和背景下乳制品行业可持续发展分析[EB/OL].(2022-01-12)[2022-12-08].http://iigf.cufe.edu.cn/info/1012/4626.htm.

[9]   王化东,徐胜林,滕金芬,法文静.泰安市创新五种模式推行粮改饲种养结合[J].中国畜牧业,2022,(6):42-43.

The Impact of Carbon Labeling System on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Dairy Products in China

Weng Xiayana, Mao Lidanb, Hu Chenggangc

(a.School of MBA,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b. Hangzhou business school,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1508, China;c.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 Center,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Dairy industry is one of the major industries which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s an important dairy import and export country in the world, China is extremely vulnerable to the trade barrier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carbon labeling system.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will increase the import cost of Chinese dairy products, weake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of Chinese dairy products under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such a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high carbon emissions and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to China’s dairy industry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to obtain the passport of global green trade, provide digital intelligent enabling industrial chain to promote green “zero carbon” dairy products and improve our ability of innovation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dairy products.

Key words: carbon label; Chinese dairy products; carbon footprint; industrial chain; zero carbon

[責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走进核电全产业链
纺织非遗,保护链+产业链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产业链春之奏鸣
手机恶意软件产业链博弈及演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