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及淋巴清扫术后11s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3-05-18毛宇白艳艳黎明乔文婷赵素清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线图右肺肺叶

毛宇, 白艳艳, 黎明, 乔文婷, 赵素清

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临床发生率高,约占肺癌的80%,常见类型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胞肺癌[1]。临床上针对NSCLC以根治性肺叶切除和淋巴清扫术为主[2]。试验证明了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对早期NSCLC的肿瘤学疗效有重要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较差[3]。研究显示,右侧肺叶切除的疗效与病灶部位有着紧密联系,上叶NSCLC的疗效最好,而下叶的预后普遍较差[4]。随着淋巴结清扫站点的不断完善,增强了根治性手术对淋巴结清扫的效果。11s组淋巴结位于右肺上叶和中间干支气管之间,但在常规肺下叶切除中,未强调11s组淋巴结的清扫必要性。目前,右肺下叶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明确,寻找11s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患者肺叶切除及淋巴清扫术后11s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分析右肺下叶NSCLC患者转移至11s组淋巴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行肺叶切除及淋巴清扫术治疗的右肺下叶NSCLC患者31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0~75岁,男230例,女88例,研究期间受试者均无脱落。将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23例)和验证集(95例),其中训练集男166例,女57例,平均年龄(61.18±9.60)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11s转移组(108例)和11s未转移组(115例);验证集男64例,女31例,平均年龄(61.39±7.58)岁,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1s转移48例,11s未转移47例。研究内容已详细告知患者本人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肺癌筛查标准》[5]中NSCLC的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Ⅱ~Ⅲ期患者;②术前均接受普通DR或CT影像学诊断;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ASA)分级为Ⅰ~Ⅱ级患者;④符合肺叶切除手术指征;⑤行包含11s组淋巴结的系统性清扫术;⑥临床资料完整;⑦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

排除标准:①有手术禁忌证者;②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③术前辅助放疗、化疗者;④合并其他原发肿瘤者;⑤亚肺叶切除术者;⑥术后自然生存期小于1个月者;⑦病例资料不全或联系不到患者本人。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行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单侧健肺通气,术者常规处理肺动静脉和气管后,用内镜抓钳提起支气管周围组织,内镜剥离钩向切除支气管远端分离,清除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清扫站点包括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前部的血管前淋巴结(3a)、后部的气管后淋巴结(3p)、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隆突下淋巴结(7)、食管旁淋巴结(8)、肺韧带淋巴结(9)、肺门淋巴结(10)、右侧上叶和中间干支气管之间淋巴结(11s)、右侧中叶和下叶支气管之间淋巴结(11i)、叶支气管起源处淋巴结(12)、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13)、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14),淋巴结命名方法依照Martini等[6]研究报道。术毕后将淋巴结样本标清组号后送病理检查。

1.4 一般资料收集

通过查询电子病历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T分期、N分期、肿瘤形态、病理组织学、肿瘤最大径、影像学特征、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患者入院24 h内行心肺功能检查,检测第1 s内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记录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患者均于术前行实验室血清学指标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胱抑素C(cystatinC,CysC)、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GRP)。记录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剩余血清置于-20 ℃冰箱低温保存。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NSCLC患者的一般资料

分析318例NSCLC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显示: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156例,转移率为49.06%;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11s组淋巴结转移情况、T分期、N分期、病理组织学、肿瘤最大径、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2.2 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情况

分析318例NSCLC患者的各淋巴结站点受侵情况,结果显示:10组淋巴结转移54例(16.98%)和11i组淋巴结转移93例(29.25%),均低于11s组淋巴结转移156例(49.06%),其中孤立性11s组转移52例(16.35%)。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站点比较在2R+4R组、3a/3p组、7组、8组、9组、10组、11i组、12m组、12l组、13组、14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淋巴结转移站点比较[n(%)]

2.3 训练集11s组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分析223例训练集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1s转移组和11s未转移组在病理组织学、肿瘤最大径、影像学毛刺征、2R+4R组淋巴结转移、7组淋巴结转移、Hcy、CysC、CEA、CA-199、ProG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吸烟史、T分期、N分期、肿瘤形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征、液化征、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a/3p组淋巴结转移、8组淋巴结转移、9组淋巴结转移、10组淋巴结转移、11i组淋巴结转移、12m组淋巴结转移、12l组淋巴结转移、13组淋巴结转移、14组淋巴结转移、Hb、ALB、WBC、FEV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训练集11s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2.4 临床指标的ROC曲线

训练集NSCLC患者肿瘤最大径的AUC为0.658(95%CI: 0.522~0.841),灵敏度为64.28%,特异度为68.04%,以28.01 mm为最佳截点;Hcy的AUC为0.762(95%CI: 0.523~0.812),灵敏度为75.17%,特异度为77.65%,以16.83 μmol/L为最佳截点;CysC的AUC为0.751(95%CI: 0.629~0.931),灵敏度为71.02%,特异度为76.93%,以1.52 mg/L为最佳截点;CEA的AUC为0.721(95%CI:0.647~0.816),灵敏度为77.28%,特异度为72.56%,以20.37 ng/ml为最佳截点;CA-199的AUC为0.742(95%CI: 0.523~0.867),灵敏度为74.52%,特异度为76.73%,以42.16 U/ml为最佳截点;ProGRP的AUC为0.693(95%CI: 0.484~0.731),灵敏度为80.23%,特异度为55.85%,以1 179.45 μg/L为最佳截点,见表4、图1。

表4 临床指标最佳截断值的ROC分析

图1 临床指标的ROC曲线

2.5 训练集11s组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训练集NSCLC患者的11s组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像学呈毛刺征、2R+4R组转移、7组转移、Hcy≥16.83 μmol/L、CysC≥1.52 mg/L、CEA≥20.37 ng/ml、CA-199≥42.16 U/ml、ProGRP≥1 179.45 μg/L是NSCLC患者发生11s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5。

表5 训练集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2.6 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训练集NSCLC患者的毛刺样影像学特征、2R+4R组淋巴结、7组淋巴结、Hcy水平、CysC水平、CEA水平、CA-199水平、ProGRP水平9个风险相关项纳入,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见图2。各因素对模型的权重不同,结合模型架构示意图可知,2R+4R组淋巴结受侵、7组淋巴结受侵、血清CEA水平所占权重均较高,模型总分为462.96分,对应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值为0.92,预测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概率为91.76%。

图2 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列线图模型架构示意图

2.7 模型性能评价

2.7.1 训练集Bootstrap自抽样法内部验证 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结果如图3A所示,模型训练集的AUC为0.869(95%CI:0.786~0.915,P<0.001),计算可得C-index结果为0.873,该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如图3B所示,训练集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参考概率拟合度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模型准确度较高。

图3 列线图模型的内部验证 3A:训练集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3B:训练集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拟合度

2.7.2 验证集外部验证 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结果如图4A所示,模型验证集的AUC为0.912(95%CI:0.863~0.981,P<0.001),计算可得C-index结果为0.947,该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如图4B所示,验证集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参考概率拟合度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模型准确度较高。

图4 列线图模型的外部验证4A:验证集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4B:验证集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拟合度

3 讨论

NSCLC是肺癌的常见临床分类,约占肺癌病理类型的80%以上[1]。NSCLC具有较强的神经浸润能力,Ⅰ~ⅢA期患者主要以肺叶切除及淋巴清扫手术为治疗标准,晚期患者淋巴转移显著,常需在术前以化疗、放疗辅助治疗[7-8]。研究表明,肺叶切除术对早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反应率较高,但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预后不良[9]。如何提高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的预后情况,已然成为当今临床研究上一项十分棘手的难题。目前,国内外专家对系统性淋巴结的清扫站点达成了共识,主要包括隆突区域、气管旁的纵隔淋巴结和第10~14组的N1淋巴结,但未表明11s组淋巴结的清扫必要性[10]。因此,寻找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风险因素迫在眉睫,对患者个体化评估、预后改善尤为重要。

11s组淋巴结位于右肺上叶和中间干支气管之间,是通向纵隔内淋巴组织的途径之一,更是淋巴扩散至大气管、血管、食管等重要结构的路径站点[11-12]。11s组淋巴结牵扯广泛,但目前尚未能一一明确,尤其缺乏关于NSCLC患者右肺下叶肿瘤转移至11s组的临床报道。Bu等[13]研究显示,NSCLC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1s组淋巴结受侵率为27.83%。Dezube等[14]报道,Ⅱ期淋巴结受侵NSCLC患者行11s组淋巴结清扫后,5年生存率普遍高于未行11s组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本研究中,318例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156例,转移率为49.06%,其中孤立性11s组转移52例,转移率为16.35%。相比于既往报道,本研究中11s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文献中病例收集年限较短,病例数量不足百例,统计效能过低增加了研究得到阴性结果的风险,而本研究样本量足够丰富,研究结果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不同的肺叶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也有不同,本研究通过分析各站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显示2R+4R组、7组与11s组具有一定相关性,此外还发现,术前影像学呈毛刺征、血清Hcy、CysC、CEA、CA-199、ProGRP水平过高也是NSCLC患者发生11s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2R、4R、7组淋巴结分别位于右上气管旁、右下气管旁和隆突下区域,而11s组淋巴结极可能是右肺下叶NSCLC患者癌转移至上纵隔部位淋巴结的一组通道站点。王晓东等[15]研究表明,右肺下叶肺癌患者极易出现跳过第10组淋巴结站点的跳跃性转移。Hcy和CysC的血清学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可作为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血清学诊断指标[16]。王浩澄等[17]报道,当淋巴结发生转移时,CysC分解胞外大分子基质从而被消耗,此时机体通过反馈调节大量释放CysC至外周血中。王慧敏等[18]研究发现,NSCLC细胞可阻碍蛋氨酸转化作用,使Hcy水平升高。CEA、CA-199、ProGRP均属于肿瘤标志物,单一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无法准确表明肿瘤转移情况,可能是假阳性或药物治疗后大量肿瘤细胞坏死引起的,而多种标志物均升高则极大程度上提示存在扩散和转移情况[19]。Clevers等[20]研究表明,CEA等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水平反映了肺癌患者第11组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影像学呈毛刺征则代表NSCLC患者肿瘤沿支气管出现浸润性生长、渗出、增殖,结节边界呈现短细样毛刺[21]。本研究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结果显示,2R+4R组淋巴结受侵、7组淋巴结受侵、血清CEA水平所占权重均较高,经训练集Bootstrap自抽样法和验证集验证显示,模型效能良好,为临床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提供了重要价值。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未进行11s组淋巴结对NSCLC患者预后情况的探讨,未来还需继续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右肺下叶NSCLC患者11s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9.06%,在淋巴结各站点中,2R+4R组、7组是11s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前影像学呈毛刺征、血清Hcy、CysC、CEA、CA-199、ProGRP水平过高也是NSCLC患者发生11s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11s组淋巴结转移列线图模型区分度良好、准确度较高,可为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及淋巴清扫范围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线图右肺肺叶
预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失败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建立
基于箱线图的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分析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东山头遗址采集石器线图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右肺四叶变异1例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