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益电影高质量发展
2023-05-18刘汉文
刘汉文
通过建设完善的公益电影服务评估体系,保障电影公益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引导我国的电影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向科学、系统、高质量的方向前行
第十三屆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届“公益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日前在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举办。论坛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等单位承办,从事公益电影事业的各方人士会聚一堂、共话发展,交流新经验、探索新机制、呈现新成果、展示新力量,深入研讨新时代公益电影的发展。
在笔者的印象中,如此高规格的公益电影展示交流研讨活动,以往并不多见。该论坛的举办,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预示着公益电影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得到更多关注。
近年来,为让更多人看到电影、看懂电影、看好电影,面向农村群众、中小学生、少数民族、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群体的公益电影服务已经有了很多探索,一些领域还出现不少亮点。
在面向农村居民的公益电影服务方面,从1998年起,国家提出了农村电影放映的“2131”目标,即到21世纪初,基本实现全国农村电影“三个一”的目标: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后来,这个项目定名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大农村地区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发展思路,逐渐构建了公共服务与市场运作相协调,固定放映与流动放映相结合的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
在面向中小学生的公益电影放映服务方面,相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放映工作。2018年,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与校内外活动统筹考虑,灵活安排观影时间和方式,使观看优秀影片成为每名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观看两次优秀影片”。《意见》出台后,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发了影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优化了影视教育的方式方法。
与此同时,公益电影服务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阶段,应该强化主体责任,按照“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公益电影服务。
首先是要强化政府在公益电影放映服务上的主体责任。公益电影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共产品,它以提高国民思想文化素质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以电影为载体,以知识普及、科技教育、文化娱乐等为内容,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电影发行放映网络,在国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市场服务,因而,强调政府的主体责任是首要条件。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公益电影服务规划,保障经费投入,并将这项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其次是要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公益电影服务。在受众越来越分众化的当下,让所有人群都接受同样的公益电影服务是不切实际的。以面向农村居民的公益电影服务为例,要鼓励制作机构、主创人员专门为农村市场创作故事片,改变目前影片在城市院线上映后,才进入农村院线的局面。同样,面向中小学生放映的公益电影,也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状况,这样的公益电影才能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
再次是要加强公益电影服务的效能监管。要借鉴山东省农村电影监管平台的经验,建设全国性的公益电影监管平台,且平台的查看功能要向社会公开,让观众参与监督。通过建设完善的公益电影服务评估体系,保障电影公益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引导我国的电影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向科学、系统、高质量的方向前行。
最后是要为公益电影服务提供更多的社会认可。公益电影服务不可能像商业电影一样得到社会的聚焦,要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通报表彰体系,表彰在公益电影服务领域取得好成绩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可以一年一通报,也可以按年度举办培训会议或经验交流会,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更多机构和个人投身公益电影服务。
首届“公益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的举办,是对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丰富和提升,将为进一步激发公益电影放映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打开思路、谋划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