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之王》致敬航空事业“无名英雄”
2023-05-18钟茜
钟茜
一款战斗机列装(列入军队的装备序列)背后,离不开一个神秘而特殊的群体——试飞员。他们在试飞任务中突破极限,探索飞机的性能边界。4月28日上映的《长空之王》,将镜头对准这一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群体。影片由刘晓世导演,桂冠、刘晓世编剧,王一博、胡军、于适主演,周冬雨特别主演。至发稿,该片票房已突破5.5亿元。
导演刘晓世在接受《综艺报》专访时表示,《长空之王》不仅真实揭秘空军试飞员的工作状态,展现当代空军昂扬的精神风貌,还呈现了我国先进战斗机诞生的艰辛历程。“影片拍摄初衷是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我国航空事业,致敬每一位奋斗在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第一线的‘无名英雄’。”
聚焦新时代试飞员群体
影片讲述雷宇(王一博 饰)等优秀飞行员经过严苛选拔,成为我国新一代试飞员。他们在队长张挺(胡军 饰)的带领下,参与新型战斗机的试飞工作。在不断挑战战机和自我极限的过程中,一个个危机接踵而来……
导演刘晓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进入中航文化工作,是从航空工业系统成长起来的导演。他告诉记者,“我有一位试飞员挚友,由于他的特殊经历,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观众了解试飞员的艰辛与不易,了解他们的默默奉献。”带着这样的念头,刘晓世开始了剧本创作。
故事从主人公雷宇的个人成长切入,以点带面地反映我国航空装备技术的进步。刘晓世表示,《长空之王》彰显了理想主义情怀,“每位试飞员都把飞行当作一生的职业,把热爱和职业融为一体。”
片中,胡军和王一博饰演的队长与队员亦师亦友。对于人物设置,刘晓世介绍,“张挺代表我国第二代试飞员,偏技术型。雷宇则代表第三代试飞员,他从地方大学的航空专业毕业,参军后被选拔为一线试飞员。他的理论知识更扎实,能从科研角度为战斗机设计师、工程师提供有效建议。”此外,影片主要人物皆为航空人的缩影,角色贴近生活,他们脱下军装后,也过着平凡的生活,也会经历成长的迷茫。
深入体验生活 力求真实还原
为全方位呈现当代试飞员的精神风貌,主创团队在前期故事写作过程中,采访了上百名试飞员、工程师和设计师,倾听他们“不平凡”的故事。刘晓世直言,航空题材之所以难拍,是因为技术门槛高,“团队在创作过程中,数次请教专业领域的专家、院士,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最大限度保證故事的真实性、合理性。”
电影开拍前,主创团队、主要演员做足功课,除了认真阅读“资料包”,参与航空及试飞讲座,还多次深入航空工业试飞中心体验生活,与试飞员、飞行员交流学习。此外,演员还多次体验飞行员训练模拟器及飞行员训练设施,并在拍摄期间前往试飞员公墓祭奠。
为了规范演员动作和用语,剧组邀请试飞员在拍摄期间全程指导。“过失速机动”“空中发动机停车”“尾旋”等专业名词,演员须脱口而出。除了熟记飞行动作要领,试飞员还会告诉演员操作动作时的身心感受,让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更加贴近真实。刘晓世回忆,拍摄360度自由旋转测试的一场戏时,为了满足不同机位的拍摄需求,主演王一博和于适旋转了数十遍,结束后强忍眩晕,稍事休息又马上投入其他拍摄。
对于演员的表演,刘晓世称王一博对角色认真投入,做了很多功课;胡军曾在23年前的电影《冲天飞豹》中饰演试飞员,《长空之王》里,他化身试飞队长。“胡军表演经验丰富,临场发挥特别好,带给我很多惊喜。”
歼-20真机实拍
多款尖端机型震撼呈现
在航空工业集团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包括歼-16、歼-20在内的多款我国尖端机型震撼亮相《长空之王》,让军迷、影迷一睹“国之重器”风采。刘晓世透露,影片设计了多场飞行戏和第一视角空中格斗镜头,战斗机大仰角穿云、高空翻转等酷炫场面,将飞机的机械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刘晓世看来,每款飞机都有自己的“个性”,除了凸显国产战斗机的酷和燃,他还想通过镜头赋予飞机生命感,让飞机“角色化”。
不过,他也坦言军事航空题材拍摄难度较大。“第一是如何塑造有血有肉的试飞员形象;第二是故事要严谨,符合航空理论;第三是拍摄阶段,如何把影片内容一点点呈现出来。”影片在开机前做了135分钟的全片动画预览,“光是这部分工作就花了一整年时间。”开机后,空中镜头采用虚拟拍摄,地面部分则是实景拍摄。剧组先后前往新疆、甘肃、陕西、海南等地取景,耗时140多天。
刘晓世透露,剧组制作了三架1∶5比例、能真实飞行的战斗机模型,用以研究飞行轨迹,为拍摄做数据参考。为了让演员更加真实地体会飞行感受,道具组1∶1制作了机舱内的机械装置,和真实歼-16、歼-20战斗机的滚转速率、俯仰角震颤程度,尽量保持数据一致。采访最后,刘晓世用“燃、爽、真实”概括《长空之王》的看点,他表示,电影试图展示一种激情,“当影片末尾雷宇试飞成功的那一刻,相信所有人都会为他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