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经验推广研究
——以阿克苏地区325位农民工为例

2023-05-17王锦雯崔明洋张丹丹吕昕聪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3期
关键词:阿克苏地区农民工

王锦雯,崔明洋,张丹丹,吕昕聪

(塔里木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拉尔 843300)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策略,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1]。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工个人的乡土情结等都成了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动力。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阿克苏地区作为南疆的人口流动密集地区,对南疆地区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南疆人口的向外迁移一直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种新趋势,其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农村和农业。

2 研究意义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实现乡村振兴、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情况,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乡村振兴有着重大意义。

3 阿克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

课题组成员采取实地走访和线上线下问卷等方式,调研了新疆阿克苏地区的2个县级市和7个县,325户创业典型农民工案例,共发送400 份问卷,有效回收325 份,占问卷总数的81%,重点了解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成效、困难、满意度、需求及其建议。

3.1 返乡创业性别结构

调查显示,从新疆阿克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群体男性为235 人占72.32%;女性仅90 人占27.69%;创业的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创业者远超女性创业者,女性创业的意愿程度较低。这是由于大多数女性需要克服家庭与事业平衡的困难,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业。返乡创业是女性农民工在考虑个人、家庭、社交等多种社会联系情况影响下,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同时需要满足的需求下,做出的一种理性与感性兼顾的选择。

3.2 创业年龄结构大龄化

创业农民工年龄集中在45~59 周岁,见图1。阿克苏地区农民工创业的大龄化趋势加剧。农民工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竞争力越来越小,生活压力逐年增加。但由于工作所积累的资金、技术、知识技能等较为丰富,有一定的创业基础,渴望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更敢于创业。

图1 新疆阿克苏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年龄Fig.1 Age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and starting businesses in Aksu

3.3 文化程度有待提高

由图2 调研结果显示,阿克苏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群体中初中文化程度占30.15%;高中、中专及职高等文化程度的129 人,占36.69%;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15%。据调查分析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对当前经济环境、创业政策与自身的长远职业规划有更为清晰的认知,更倾向于返乡创业,但总体创业者文化水平偏低,返乡创业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图2 新疆阿克苏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学历Fig.2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to start businesses in Aksu

3.4 农民工就业满足度较高

由图3 调研结果显示,阿克苏地区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对返乡后就业的满足度较高,很满意占44.79%,比较满意占29.14%。阿克苏地区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较好且对返乡后的就业生活较为满意,返乡后生活稳定且压力减小,生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图3 新疆阿克苏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就业满足程度Fig.3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to start businesses in Aksu

3.5 返乡创业专项风险补偿需求旺盛

阿克苏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资金主要来自在外务工期间积蓄。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来源较为局限,需借贷资金和相关的创业风险补贴。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从事种植业的创业者对种植业专项风险补偿机制需求较高,占比41.1%;从事服务行业的创业者对服务业专项风险补偿机制需求人员,占比36.9%;希望得到优惠、减免政策(如税收、贷款方面)的创业者,占比11.3%。因此返乡农民工对风险补偿以及优惠,资金支持等需求较多。

4 阿克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

4.1 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不足,竞争能力弱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农民工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研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管理知识,农民工转岗再就业压力较大[2]。尽管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人数和市场主体数量一直保持在持续稳定增长的状态,但是相较于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或有市场预测能力的专业人士,农民工返乡创业仍然普遍存在竞争力弱、规模较小等问题。尤其与当地已经创业成功的企业或部分龙头企业与支柱型企业相比,农民工的经营技术以及对市场的把控能力显然不足以与之竞争,处于竞争弱势。

4.2 创业资金不足,项目融资难

返乡创业农民工经济实力有限,资本积累薄弱,前期创业资金不足。通过与村委交谈了解到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所得和私人借款。虽然有政府相应优惠政策的扶持,但是创业初期投入大、回报慢的市场规律使得返乡农民创业者缺乏流动资金,难以维系实体发展。同时,创业初期信用评级困难,贷款审核周期长,存在诸多不便,大大延缓了创业启动金的注入,使创业项目迟迟不能进入正轨,降低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激情。

4.3 政府政策力度不够,创业维稳难度大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但由于政府相关扶持政策要求相对苛刻,各项政策补贴不能精准落实到个人,政策“最后一公里”问题难以实现,导致扶持补贴政策辐射受众群体范围小[3]。缺乏实际调查以及与返乡创业人员的交流,单方面的培训不能“对症下药”容易造成扶持政策的偏差,政策实施不够精准,造成实施效果较差,提供的创业培训内容不能有效对接返乡创业人员的实际需求,不利于维持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和创业过程的稳定性。返乡农民工没有切实享受到相关扶持补贴政策,打击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创业阶段仍面临较大的困难。

5 改善阿克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策措施

5.1 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将农户培养为专业农民。开展一批特色专业和示范性的高质量课程,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依托阿克苏地区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就业培训机构等优质资源,开展精准的、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帮扶模式,并着重培训提升带头人的能力,充分发挥“师带徒”的辐射和带动作用[4]。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加强市场竞争力,多渠道、宽领域发挥自身特长优势。

5.2 拓宽创业融资渠道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的保障。要持续拓宽创业的融资渠道,积极与各有关金融运营管理机构对接,推出一批免财产抵押、融资成本低、融资程序简便、贷款额度适中的贷款条件,扩大融资范围,优化融资产品,保障农民工的创业启动金。

建立乡村诚信台账和信息库。开启“互联网+返乡创业企业+现代新路径+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返乡农民工创业[5]。对一些新兴有前景的产业实行主动对接融资需求,提供保险服务,降低金融风险,强化创业金融保障,促进金融资源协同配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新实践。

5.3 建立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体系

鼓励省、市、县三级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建立统一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库。开发征集一批适合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项目,并为农民工提供创业辅导服务,持续跟进在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促进就业返乡。建立农民工返乡档案系统。结合当地返乡农民工的自身情况和经验,与当地村委会对接调查,切实了解农户外出打工所获得的技术、知识等并与当地生产发展对接。

6 阿克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验建议

6.1 乡土资源成为动力

返乡创业农民工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韵的潜在价值。根据调查对象较成功者经验分享得出,返乡创业环境改善,家乡地大物博,因此可以借助阿克苏地区丰厚的土地资源和特色风景等,返乡农民工创办领办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充分发挥南疆地区环境特色以及阿克苏当地地区资源优势,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6.2 自媒体成为优势

调查了解到,近些年来,大部分果农、菜农将产品选择线上售卖,改变自己的销售方式,积极与新的营销模式接轨,形成集渠道建设、电商平台、双向流通、人才培育、农村金融等为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生态链和生态圈,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开展“互联网+产品”的创业模式[7]。自己在家随时随地都可以销售,销售成本降低,而且通过当下自媒体抖音、微信、小红书等平台,利用信息化全面宣传,形成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产业优势。

6.3 重视社会资本建设

返乡创业农民工更加重视社会资本建设。在创业过程中,尤其是初创阶段,社会资本是加快创业者尽快收集当地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并能结合信息对创业的规划目标有适当安排调整等,加强关系交往中社会关系网络的建设,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社会信息,营造以商业友谊为主的创业关系网,提升信任水平,在亲朋好友间尽可能得到有效支持(如信息、情感和资金),以获得更多直接或间接的创业资源支持。

猜你喜欢

阿克苏地区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基于NDVI的干旱区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自然灾害对阿克苏地区农业影响的分析
新疆阿克苏地区观赏石协会年会圆满召开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普通班《汉语》教材现状分析——以阿克苏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