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中文“线上”教学师生认知及问题探究

2023-05-17胡一凡杨晓霭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线上群体教师

胡一凡,杨晓霭

(1.西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理工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各地来华留学生长期习惯的“手把手”课堂教学,被迫完全从“线下”转为“线上”。相隔“云端”,在“线上”教与学,教师们如何应对,学生们怎样自律,教学内容怎么选择,课堂情境化教学如何实现?这些均成为引人注目且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成了国际中文教育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一、由“远程”至“线上”

国际中文教育的本质是面向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进行的语言文化教学,其受众群体大多身居海外,目前除东南亚、美国等极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其余绝大多数国家的本土中文教学条件相对落后,需要国内不断地输送教师、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才能够维持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一旦输送出现阻碍,便会对海外很多国家的中文教育事业造成重大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这种供需矛盾尤为凸显,要想解决这种矛盾,当下最为有效的途径即依靠信息化的大力支持。

借助信息化开展国际中文教学,实际上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就以“远程”教学的方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少。当时学者们对于远程中文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运用多媒体实现人机对话式的汉语教学。如杨惠芬、张春平提出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三个发展阶段的设想,分别是: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软件制作阶段;多媒体教学软件及制作室完善阶段;实现人机对话型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阶段[1]。贾鼎、丁一力指出:“上世纪80 年代在教学改革中,曾推广过电化教育,这对语言教学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那只是运用了电视机、收录机的功能,它的教学过程是固定不变的。90年代初也曾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而那也是以常见的情景和句型为线索,结合最常用的词组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展开教学,还未达到因需施教的境地,即所谓‘可选择性’的教学过程。”[2]当时远程中文教学主要依靠电视机、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设备进行,通过录制与播放视频、制作学习软件、展示幻灯片等方法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在当时看来是比较先进的,但归根结底仍是一种人机之间的交流,没有达到人与人的互动,所录制的视频以及制作的教学软件是“死的”,无法根据学生水平的提高及时更新,而且由于技术原因学生很难直接与教师进行对话,因此这个阶段的远程中文教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线上”教学,只是将原本呈现在课本上、黑板上的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多媒体设备上以方便教学活动的实现。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提升,全球进入“智能时代”。互联网技术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产业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远程中文教学模式也从最初多媒体呈现式的教学转变为互动型、智能型、沉浸体验式的线上教学,走进了“智慧教育”时代。顺应时代变革,学界也进行了积极地探讨,如马箭飞等《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70 年:成就与展望》、文秋芳《“云连接论”的构想和应用》、郑艳群《教学分析与教学计算:大数据时代汉语教学研究方法探新》、崔永华《试说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局面、新课题》、李宝贵、庄瑶瑶《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探析》、李泉《大变化、小思考:线上教学的一点启示》等论文,均从国际中文教育信息化视角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中文教学日新月异。当前的线上中文教学侧重于依靠新兴技术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教师运用线上教学平台及各种学习资源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新技术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探求。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能够更加充分调动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显然,将“远程”中文教学搬至“线上”已经成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即时、高效、便捷、智能等特点,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后疫情时代,甚至更远的将来,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中文教学的必要性便十分明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是当下缓解全球中文师资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自1950 年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成立至今,新中国的国际中文教育已走过70 多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中文学习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我们培养、选派了大批优秀的中文教师奔赴世界各地,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全球日益庞大的中文学习者群体而言,合格的中文教师数量还很不足,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外派教师难度增大,派出教师数量锐减。在这种情况下,除个别有较充足本土中文教师储备的国家外,大部分国家都面临中文师资短缺的问题,致使海外有些高校、孔子学院(课堂)所开设的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暂停或取消,也使不少计划开设的课程暂缓开设。我们2022年2月对萨尔瓦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进行过一次线上采访。采访得知,目前萨尔瓦多大学孔子学院共有中文教师3名,均由国内合作院校派出,暂无本土教师。这3 名教师承担了该孔子学院300 多名学生的授课任务,师生比约为1∶100。为了切实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他们联合国内合作大学的国际交流处、外国语学院等单位共同开设了线上语言文化课程,采用空中课堂以及开设讲座的方式,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较为良好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线上教学,很难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可惜的是,海外不少大学、孔子学院、语言中心就没有这样幸运,比如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大学语言学院的中文课程因疫情干扰,国内又迟迟无法派出教师,因此该大学的中文课程被迫停止①。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课堂教学,线上教学能够打破时间、空间及人数的限制,教师既可以更便捷地进行远程交互式教学,同时一个教师也能够对接更多学生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这在后疫情时代中文师资短缺的情况下是十分重要的。刘利、刘晓海指出:“教学智慧化的本质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解放教师。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将教师从简单、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教育创新、课程设计、教学指导和人文关怀等机器无法替代的活动,进而根据不同学习者的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3]文秋芳则提出“认知连接”“社会连接”和“情感连接”三种假设,讨论了云端学习发生的基础条件、云端学习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和维持云端长期有效学习的情况[4]。郑艳群、王雅思则以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教学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设计了对汉语语法结构教学和功能教学特征进行识别的算法模型[5]。以上论说均为教师更深入地认识线上智慧教学的内涵、更好地开展智能教学提供了研究思路。

第二,线上中文教学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智慧化的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三教”即教师、教材和教学法。就教材而言,目前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纸质的书本,而是有画面、有音效、有场景、有代入感、能互动、可操演的综合性、数字化教学资源。马箭飞、梁宇、吴应辉、马佳楠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70年:成就与展望》一文中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数字资源的建设开始于21世纪初,目前已取得显著的成效,据统计,全球现有数字教材3679种,其中中国开发1744 种,占比47.40%,国外18个国家开发本土中文数字教材共1935 种,占比52.60%;现有慕课485 门,主要来自11 个慕课平台,其中,国内慕课平台上线课程共364 门,占比75.05%,国外慕课平台主要有Coursera 和Edx,共计上线121 门中文慕课,占比24.95%;现有微课4865节,包括四大公开微课赛事3370节,“中文联盟”数字化云平台微课资源1265 节,国内外视频网站上碎片化微课资源共约230 余节;现有教学网站404个,开发者分布于全球五大洲25个国家;现有APP应用334款,其中语言要素类APP最多,占总数的22.46%[6]。可以说是形态丰富,数量众多,线上中文教学正是依靠这些资源才得以更完美地呈现。形象地说,数字教学资源之于线上远程中文教学就如同武器装备之于战士,先进的武器装备能够帮助战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科技赋能”的数字资源也能够让线上中文教学充满个性化、智慧化,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精彩纷呈。实际上,在疫情之前,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中文教育还是以传统课堂为主,是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所开发出的许多数字教学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线上中文教学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普及,Zoom、ClassIn、腾讯课堂、钉钉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国内外众多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线上授课、线上实习、线上考试等成为常态,这极大地提升了数字资源的使用率。

二、“搬”上“线”的教师与学生

令人猝不及防的是,一场新冠疫情将正在研究、准备的“线上”教学模式一下子推到了教学实施的当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突然从课堂中的面对面、手把手教学转向了隔空的网络教学,国际中文教学更是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这种“搬”,不是简单地将线下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到线上。那么,如何搬?搬什么?在搬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怎样更好地教?学生怎样更好地学?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活动,积极创新,努力探索出能够适应智能化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国际中文教育更进一步地融入智慧教育中,以实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外乎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个要素。不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这三个要素都是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线上中文教学而言,在远程线上课堂中,虽然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偏向个性化、多元化、可选择化,但仍需要教师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活动中,那么教学场所由“三尺讲台”转变为“云端课堂”,教具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和一块黑板转变为浩如烟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时,教师的情况怎么样呢?

(一)“线上”的教师

由“线下”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或者完全进入“线上”的教师情况,学界已有了不少探讨,对发现的问题作了归纳,主要表现为:第一,“不想用”。不少教师舍不得丢下“三尺讲台”,舍不得丢下黑板和粉笔,更不想不用书本教材。李宝贵、庄瑶瑶指出:“由于对线上教学的环境和流程较为陌生,处理突发问题能力欠缺,国际中文教师在面临因使用新平台和新技术带来的工作量和时间成本增加等附加问题时,往往倾向于弃用。”[7]34-42李泉指出:“疫情让许多从未进行过线上教学的教师熟悉了线上教学,这不仅大体上解决了疫情下的教学问题,也是汉语教师职业技能朝着教育技术现代化方向的一次集体转型,更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集体转变的一个起点。”[8]5-6第二,“不会用”。技术短板明显,“不会用”新技术进行教学。线上教学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网络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之后,没有强大的技术后盾来支撑教学的有效进行。对于已经习惯了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知识的教师而言,当面对摄像头,面对电脑屏幕上大大小小的窗口,面对网络教学平台中“课程预约”“AI考试”等各种选项时,不知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新工具、新技术去完成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进而就会产生“技术焦虑”甚至是“技术恐惧”。更为重要的是,如李宝贵、庄瑶瑶所指出的:“部分教师没有线上教育的培训经历和授课经验,对线上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对学生所在国的网络礼仪不了解,信息安全意识不足;多数教师的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意识较为薄弱、视野较为局限,常用、会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平台有限,对新工具、新技术、新平台的关注度和应用率仍处于洼地。”[7]34-42第三,“用不好”。李泉撰文指出:“以往教师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发展取向,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某些教师标准和相关研究中,虽然也提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问题,但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教师选拔、评估和培训中没有得以充分落实。”[8]5-6正因为对智慧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到位,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以上学者所指出的现象是疫情发生不久的情况,核心问题出在教师的信息素养自我认知及网络资源的使用方面。那么到了2022 年,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了吗?尤其是地域较为偏远高校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2022 年5 月,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甘肃省某高校25名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及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做了调查。

接受调查的教师中,40岁以下的教师共有15名,占总人数的60%,40岁以上的教师共有10名,占教师总人数的40%。从对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资源的熟悉程度和使用情况看,熟悉并经常使用这些资源进行中文教学的教师共有15名,占教师总人数的60%,这15 名教师中,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比86.7%,40岁以上的教师占比13.3%。25名教师均认为自己的信息素养有待或是亟待提高,而感到“技术焦虑”的教师有23 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网络技术的应用层面,教师们存在比较明显的年龄差异,而“技术焦虑”感和对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需求基本和年龄无关,无论哪一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渴望,也基本都会感到一定的“技术焦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当前线上中文教学越来越普及的背景下,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水平的差距。

(二)“线上”的学生

线上中文教学有别于传统中文教学,它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是决定线上中文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姜丽萍、王立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和教学的形态,知识的传授和获取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进程中,语言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由强调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提升;由强调“统一的教”转变为强调“个性化的学”;以构建智慧学习环境为着力点,更加注重学习体验的提升[9]。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线上中文教学过程中的准备程度、积极性、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教师的互动程度等都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于2022年5月对甘肃省某高校的国际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也做了力所能入的调查,调查以能够联系到的60名国际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在校的学生40 名,包括20 名本科生(后文图表及论述中标记为群体A)和20名硕士研究生(后文图表及论述中标记为群体B),这40名学生的上课方式是“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另有在自己国家完全通过线上进行学习的学生20 名,均为本科生(后文图表及论述中标记为群体C)。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甘肃某高校国际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调查表

为了更为直观清晰地展现调查结果,我们将表1中的统计数据以百分比形式呈现为以下六个表格(见表2-表7):

从表2 中我们看到,全部60 名学生都能接受或是基本接受线上的中文教学,总体上看群体C比在群体A和群体B的接受度更高。

表2 留学生对线上中文教学的接受程度

通过表3 我们看到,对于线上教学是否优于传统教学,学生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就群体A 而言,有45%的人认为线上教学优于传统教学,而有40%的人对此看法表示不确定,比例几乎相当,而群体B和群体C都各有55%的人认为线上教学优于传统教学,但同时群体B 和群体C 中认为传统教学优于线上教学的人数也远高于群体A中持该看法的人数。

再看表4,虽然群体B对于问题的自我探究能力明显强于群体A和群体C,但仍有40%的人无法进行自我探究,而群体A 和群体C 中则分别有高达55%和60%的人无法进行自我探究。

与表4类似,在表5中我们看到群体B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明显强于群体A和群体C,但该群体中偶尔自主学习和很少自主学习的人数也占到一半。而群体A和群体C中很少自主学习的人数都要多于经常自主学习的人。

②考虑需求方特征——企业是否亏损。如表中第二列和第三列回归系数所示,分组检验发现:亏损企业组,审计定价与企业内控缺陷虽然存在正相关关系,却不显著;盈利企业组,审计定价与企业内控缺陷存在正相关关系,在1%水平上显著。即其他条件相同时,与亏损企业相比,盈利企业存在内控缺陷时的审计定价更高,H2得到验证。从全样本回归中可以看出,企业是否亏损对应的回归系数是0.058,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其他条件不变时,盈利企业相比亏损企业审计定价较低。

表5 留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表6中显示了三个群体在线上教学开始前对课程的准备程度,差异很明显,群体B中大多数人有能力做好课前准备,而群体A 和群体C 在课前准备方面要比群体A 差许多,大多数人无法做好课前准备。

表6 留学生的课前准备程度

从表7 师生互动程度来看,群体A 与教师的互动程度最高,群体B次之,但与群体A的差距不大,而群体C 与教师的互动程度则明显弱于群体A和群体B,大多数人无法与教师很好互动。

表7 留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程度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线上中文教学这种模式是能够积极主动接受的。学生对于线上中文教学与传统中文教学之间的优劣长短还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特别是群体A 中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持不确定看法。这说明对于线上中文教学的内涵,学生们在理解方面还是比较模糊的。

(二)表4、表5 和表6 所反映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探究能力。虽然群体B在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探究能力两个方面均强于群体A和群体C,但总体上看,群体B 中仍有近一半的学生无法完成对问题的自我探究,有25%的学生很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前准备的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于网络资源的熟悉程度和网络技术的熟练程度,群体A 和群体C 中大多数人无法很好准备,群体B中有能力准备好的人数比例为60%,也只是刚刚过半。这表明在线上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还很不足,缺少对问题的自我探究欲,缺乏主动自我学习能力的发挥,对网络资源的熟悉程度以及网络技术的熟练度都还不够。线上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这个方面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三)群体A 和群体B 都已身在国内,进行的是“线上+线下”的教学,对教师的熟悉程度要远高于群体C,但仍有近三分之一学生无法在线上教学中与教师很好互动,而群体C身在国外,却仍有25%的学生能够与教师很好互动,这说明师生之间的互动虽然和距离有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群体A 和群体B 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融入程度以及与教师的互动程度均有待于提高。

(四)区域国别差异也是影响线上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群体C 中的学生主要生活在西亚、中亚和北非等发展中国家,所在国网络设施较为落后,网速慢、信号弱,尤其在问题的自我探究和与教师互动方面效果明显不佳。

三、“线上”情境课堂的创设

国际中文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关于中国语言文化的教学,学生需要习得的内容主要包含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两大方面。语言知识主要是汉语本体知识和汉语的应用能力,而由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则要复杂得多。线下中文教学,知识多呈现为各种教材及参考资料上的文字内容,教师会进行展示、分析、解释、评论,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尤其是可以带领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学习“现场”,从而逐步获取知识、理解文化。而线上中文教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和获取方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诸多视觉资源在将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的同时,也逐步消解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和感同身受的体验氛围,也就是说,学生在过多地借助电子设备、过多地依赖视觉形式学习时,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观看”艳丽的色彩和炫酷的画面,至于所呈现的内容、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蕴以及所体现的价值难免被有所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变得浅易化和懒惰化,失去了描绘情景语言能力的锻炼机会,也谈不上锻炼逻辑演绎推理的能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自然得师生双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重新审视原有的师生关系与教学观念,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换,努力拓展个人视野,增强自己的信息化、现代化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线上教学技能,尽可能地融入智慧教学,构建和谐的人机关系与师生关系。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平台虚拟考试、远程测验、实时监控、开麦回答等功能,让学生在面对网络时,也能感觉到和在教室里一样的“紧张感”“压迫感”,将学生带入空中课堂的“情境”中,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互动性。正如教育学家所说,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②。对教学和学习中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可以从不同的维度空间描绘教学系统的构成、特性和运行规则,有利于教学研究。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形成对教学的认知,实现所构设的“汉语教学画像”[10]。

(二)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互动情境的设置。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为学生再现真实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手脑并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比如采用时下运用最为广泛,也最能引起大家兴趣的“直播带货”方式,教师设置与学生语言能力相符的丰富多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不得不走入“情境”,“露脸”演说,“沉浸”在“直播间”,展示本国“特色物产”“个人才艺”,尽力推销“自己”,“逼着”学习说话,运用正确的语法组织词语,练习书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汉字书写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情境,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高兴,在愉快的气氛中,教与学者均将自己从“在线”“云端”“隔空”的“不自在”中不知不觉地“解放”出来,师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一起在“情境”中经历、体验、感悟、创造,从而实现“成功的”教学过程。

(三)线上中文教学的知识内容不同于线下教学,是借助网络技术所呈现的数字化知识。网络技术手段的成熟度,直接关系到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呈现水平。如何将更多更先进的手段运用到线上中文教学,创设线上情境课堂正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来创建身临其境的语言文化情境。在调研中,也看到了不少有效的创设方式,比如“趣味化点名”。有教师将全班同学的名字嵌入中国古典诗词中,点到的学生要朗诵诗词,并扮作诗人对“自己”的诗作进行简要介绍。有老师在“签到”时,会为学生“刻”一枚篆体名图章,以此激发学习热情,认识汉字,产生想象,加强独立思考,又加强师生互动。这些方式方法在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方面均有显著效果。

(四)任务型教学法是语言教学中一直以来教师采用的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国际中文在线教学也仍有效。设置任务目标,即不规定具体完成方式,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中文知识基础、汉语水平以及网络运用技能去完成相应的任务。通过任务规定,实现“翻转”,以学生为中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避免产生“思维懒惰化”,网络课堂、线上学习、云端互动倒成为促使改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的一个机遇。全方位使用信息技术、智能工具、自动化手段,重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仿真学习场景的搭建与使用,确保教学与学习活动具有足够的交互性与沉浸性,的确成为构设课堂情境所努力的方向。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时代之需、变革之需、创新之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强调要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1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积极顺应国际中文教育变革潮流,国际中文教育将会愈发普及,中文教学方式方法将由传统快速走向信息化、现代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或是主动地、或是被动地参与到线上中文教学活动中来,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倒逼”学生更加自律、自主,随时都会出现教与学的“阵痛感”,这无疑是一场学习的革命。2022 年6 月,北京语言大学面向全球正式发布“国际中文智能教育工程”核心成果——国际中文智慧教学平台1.0版,意味着这场“革命”又获得了一项伟大的成就。随着国际中文在线教育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健全、国际中文在线教学精品示范课程、新媒介新模式创新课程等资源的不断开发,对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学生来说,更应该借着这场“革命”的东风,再接再厉,努力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朝着全球化、智慧化发展,但如何创设真正能够吸引学生如打游戏、看手机一样,“忍不住”地要进入学习的线上情境课堂,是我们正在积极思考、尝试,也非常想要就教大方之家的问题。

注释:

①胡一凡曾于2017-2019年任该校中文教师,据该校教师反馈,2020年下半年全球疫情蔓延后,该校中文课程已被迫停止招生。

②参考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智库。

猜你喜欢

线上群体教师
最美教师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O2O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基于SPOC的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建构
非法集资已进入“线上”时代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