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对比

2023-05-16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9期
关键词:稳定型假体骨关节炎

汪 星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随州 432700)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采用人工合成关节替代受损膝关节的一种骨科手术。此手术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或严重膝关节骨性炎、风湿性骨关节炎,以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活动稳定性及灵活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期间,选择合适的人工假体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假体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较为常用[2]。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选择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假体还是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3]。相关研究结果的差异性较大。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1 月至2022 年7 月期间于我院行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76 例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类型差异分为后稳定组、后交叉组,行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期间分别应用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假体,然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本文主要是对比分析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1 年1 月至2022 年7 月期间于我院行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76 例患者。根据应用假体差异将其分为后稳定组(38 例,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后交叉组(38 例,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假体)。后稳定组:男性21 例,女性17 例;年龄51 ~64 岁,平均年龄(58.21±1.04)岁;病程2 ~5年,平均病程(3.25±0.16)年;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骨关节炎患者分别有21 例、17 例,占比分别为55.26%、44.74% ;受教育程度分布:高中10 例,初中及以下28 例,占比分别为26.32%、73.68%。后交叉组:男性20 例,女性18 例;年龄52 ~65 岁,平均年龄(58.32±1.20)岁;病程2 ~5 年,平均病程(3.28±0.19)年;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骨关节炎患者分别有20 例、18 例,占比分别为52.63%、47.37% ;受教育程度分布:高中9 例,初中及以下29 例,占比分别为23.68%、76.32%。两组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以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关节畸形为主要症状。(2)体质量指数(BMI)<27。(3)膝关节内外翻、挛缩屈曲均<15°。(4)临床资料齐全。(5)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类风湿性、反应性关节炎、严重骨质疏松症。(2)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手术部位破溃感染、重要脏器功能不全[4]。(3)存在手术及麻醉禁忌证。(4)合并腰椎关节、下肢关节病变。(5)临床资料不全,拒绝随访。

1.3 手术方法

手术前,常规行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对于合并基础疾病者,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对于入院前存在抗凝药应用史的患者,保证其停药与手术间隔时间≥1 周。术前常规评估患者患侧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损伤情况。对两组均进行全身麻醉,术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全麻后,取仰卧位,于患侧膝关节正中处做切口,患肢应用止血带环扎,于髌骨旁内侧入路。后稳定组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逐层切开皮下组织,依次切除半月板、前交叉韧带、脂肪垫。采用髓内、髓外定位法行股骨、胫骨截骨操作。安装膝关节假体成功后,应用骨水泥进行固化处理,使用骨蜡封闭假体周围暴露部分。后交叉组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方法是: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切除骨赘,保留后交叉韧带。安装假体后,应用骨水泥进行固化处理。手术操作结束后,两组均放开止血带,冲洗手术部位,常规逐层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手术后,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应用利伐沙班(术后6 h 服用,剂量:10 mg)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术后1 d 复查膝关节X 线片、血常规。加压包扎手术部位,同时进行冰敷。根据引流量确定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屈膝训练。训练期间可应用连续被动活动器,确保屈膝角度随训练时间延长而增加[5-6]。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2)对比两组手术后3 个月、6 个月的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7]。FJS 评价中包含问题12 个。每个问题对应的回答分别为没有、基本没有、很少、有时、多数,对应评分分别为0 分、1 分、2 分、3 分、4 分。得分与患者本人对人工膝关节假体的遗忘程度呈正相关[8]。(3)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量表(HSS)评分。HSS 的评价项目包括疼痛(30 分)、功能(22 分)、活动度(18 分)、肌力(10 分)、屈曲畸形(10 分)、关节稳定性(10分)。总分为100 分。得分>85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为优;得分为70 ~84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为良;得分为60 ~69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为可;得分<60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为差。(4)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假体周围感染、松动、脱位及关节僵硬[9]。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具有齐性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行LSD-t检验,组内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行秩和检验;以n(%) 表示计数资料,行χ² 检验或Fisher 检验;P<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对比

相较于后稳定组,后交叉组的手术时间较短,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对比(± 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对比(± 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住院时间(d)后稳定组(n=38)103.02±1.06 179.25±3.85 9.52±0.36后交叉组(n=38)102.31±1.02 178.96±3.67 9.50±0.40 t 值 2.975 0.336 0.229 P 值 0.004 0.738 0.819

2.2 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FJS 评分的对比

手术后3 个月、手术后6 个月,两组的FJS 评分相比,P>0.05。手术后6 个月,两组的FJS 评分均高于手术后3 个月,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FJS 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FJS 评分 t 值 P 值手术后3 个月 手术后6 个月后稳定组(n=38)48.69±2.58 68.35±3.65 27.114 <0.001后交叉组(n=38)48.98±2.50 68.92±3.05 31.169 <0.001 t 值 0.498 0.739 P 值 0.620 0.462

2.3 手术前后两组HSS 评分的对比

手术前,两组的HSS 评分相比,P>0.05。手术后3 个月,两组的HSS 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两组的HSS 评分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HSS 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HSS 评分 t 值 P 值手术前 手术后3 个月后稳定组(n=38)35.62±5.21 78.35±2.57 45.341 <0.001后交叉组(n=38)35.69±5.18 78.36±2.59 45.418 <0.001 t 值 0.059 0.017 P 值 0.953 0.987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两组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关节僵硬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例(%)]

3 讨论

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骨关节炎的主要方式。研究发现,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假体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0]。假体类型的选择目前已成为临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CR 型)和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S 型)是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常用的假体,其应用效果目前临床上缺乏明确定论,相关研究结果的差异性较大。有研究者认为,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可使患者保留后交叉韧带,在保持膝关节生物力学方面效果更佳,且患者应用后本体感觉更好,日常行走时步态更自然[11]。另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应用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易使患者术后做股骨屈曲动作时出现胫骨反常后移的情况[12]。有研究者认为,在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应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可连接胫骨聚乙烯垫中央的柱状凸起与股骨髁假体凹面,保障假体安装后的稳定性,起到替代后交叉韧带、保障膝关节屈曲时角度正常的作用[13]。有研究对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应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和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假体应用效果相当[14]。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影响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相关因素多且复杂,不仅包括术中置入人工假体类型,还与手术医生操作水平、术后处理方式有关[15-16]。对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纠正膝关节畸形、恢复正常活动能力、关节稳定性,缓解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7]。本研究主要采用FJS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FJS 评分常被用于评估患者全膝关节假体的融合程度,特点在于高结构有效性、重测可靠性及低天花板效应,易于患者理解,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研究发现,患者依从性、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患者主观预期均是影响此评分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本研究选取患者为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评分受影响明显,因此加用HSS 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相较于后稳定组,后交叉组的手术时间较短,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相比,P>0.05。手术后3 个月、手术后6 个月,两组的FJS 评分相比,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的FJS 评分均高于手术后3 个月,P<0.05。手术前,两组的HSS 评分相比,P>0.05。手术后3个月,两组的HSS 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 ;两组的HSS 评分相比,P>0.05。两组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关节僵硬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

综上所述,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骨关节炎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绝大多数手术指标无明显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相关治疗。

猜你喜欢

稳定型假体骨关节炎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如何防护?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口内纵型“川”字切口假体隆颏术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