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要不要“躺平”
2023-05-16殷锦绣
殷锦绣
“躺平式旅游”换个地方赖床、点外卖
说起旅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打卡拍照,能玩的都玩,努力不落下目的地的每一个景点。比如早早开始制訂出行计划,或者选择一个性价比较高的旅行团,然后开始奔波于旅途,卡着时间切换景区,路上凑合吃点零食和泡面,晚上尽量选择价格便宜的酒店,只为省点钱出来,购买景点较贵的特产……
这样的旅游就是我们印象中的“打卡式旅游”。一趟下来,虽然大包小包收获满满,但旅游的人腰酸背痛,简直比上学、上班还累。
这几年,情况有点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躺平式旅游”。他们不做日程满满的出行计划,更不报“3天20个景点”的旅游团,只是大致看看想去哪,然后说走就走,一切只为更好地放松——订酒店一定要舒服的,贵一点没关系,毕竟每天都要睡到自然醒;甚至一整天都窝在酒店里吃外卖,最大的活动量就是去酒店前台取外卖;几乎不买特产,看中了什么就去淘宝搜同款,然后直接发货到家……这样放松、随遇而安的旅游风格,被网友称为“躺平式旅游”。
会比“打卡式旅游”更好吗见仁见智
有人对“躺平式旅游”羡慕不已,决定自己也试试。也有人觉得这样旅游太“浪费”了,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这与我们的成长环境有关。
20年前,主流出行方式还是坐大巴,旅游行程半天起步,出一趟远门,需要一两天时间也很常见。特别是那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出过省,甚至没有出过市、县。所以,当人们难得有假期、有预算出门旅游,来到一个景区门口时,影响自己做出“要不要进”决定的,并不只是当下想不想进,还包含来到这个景点已经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等。沉没成本如此巨大,在心理因素作用下,有些人出一趟门,肯定要把所有能去的地方都去了,能玩的项目都玩了,如此才不算“亏”。
现在,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旅游方式的变化。每当旅游淡季,飞机出行有很多实用的折扣,车次多、速度快的高铁,也给年轻人说走就走的旅游,提供了便捷条件。
不过,这虽然能解释中老年人旅游风格和年轻人旅游风格的整体差异,但是争论“打卡式旅游”和“躺平式旅游”到底哪个更好,也许永远得不出答案。因为世界上本就存在观念截然不同的人,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就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不仅喜欢“打卡式旅游”,还喜欢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打卡”。买东西时,他们要货比三家,恨不得把所有供货商都找出来看看,希望选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找工作时,他们要海投简历,每个可能的岗位都不放过,希望自己手握所有机会,然后选一个最好的。这样的人叫做“尽取者”,永远想要做出所谓“最好的”决定。也许看到这里你也能想到,“尽取者”往往是完美主义者。
另一类人就不会这样了。他们没那么在乎是否要选到“最好”“性价比最高”的东西,只要眼前的选择达到了自己的接受标准,就会做出选择。这样的人叫做“满足者”。当他们出门旅游时,他们内心的标准是,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目的是通过爬山、下海、打卡美食来达到,还是通过赖床到中午、在酒店点外卖来达到,他们会觉得都可以,或者说差别不大。所以,“满足者”通常对“躺平式旅游”的接受度更高。
少点完美主义多点知足常乐
虽然这两种生活方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如果想要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不妨少点完美主义,多点知足常乐。
“尽取者”总想找到“最好的”。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确实能够找到挺不错的选项,比如更高收入的工作、更丰富的旅游经历,但“最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他们除了比较事情的选项,还会忍不住和别人比较,而比较是没有尽头的,这个世界上总会出现更好的选项。旅游过程中也难免有遗憾,可能是当地美食店恰巧打烊,可能是想去的景点已经人流爆满,这些难以预料的小意外,让“尽取者”没法实现完美的旅游。这时候,“尽取者”就可能会出现忧伤、后悔、自责等负面情绪。
总之,选择“躺平式旅游”,一方面是因为旅游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放松的生活。对于个人而言,不论选择哪种旅游方式,只要喜欢,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