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慧邻”云课堂与“两邻”理念的融合
2023-05-15孟丽娜
崔 丹 孟丽娜
(沈阳开放大学,辽宁沈阳 110003)
社区是社会和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积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大力实施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六邻”工程,建设社区有颜值、有温暖、有内涵,居民有尊严、有认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园,为沈阳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奠定坚实基础。其中,在线上线下的社区课程中融入“两邻”理念,成为沈阳市“两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两邻”理念
“两邻”理念的核心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两邻”理念的工作取向可以概括为“四互”——互动、互信、互爱、互助;“两邻”理念的实践路径可以概括为“四共”——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两邻”理念的根本目的可以概括为“四和”——和睦、和美、和融、和谐。几年来,沈阳市各社区开展了“两邻”理念专项宣传、“两邻”文化节及结合“两邻”理念的其他各项活动。其中,在社区教育课程体系中普及“两邻”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两邻”理念不仅引领社区治理,而且对社区教育实施产生深刻影响,为当前社区教育实践工作提供了新思路[1]。将“两邻”理念融入社区教育课程中,构建符合“两邻”理念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切实将“两邻”理念传达给社区居民,是实现邻里和睦友善、社区和谐共建的有效途径,也具备推动社区邻里和谐互助的实践价值。沈阳开放大学社区学院一直致力于“两邻”理念普及工作。社区学院现有各类专业教师百余人,开设各类课程几十门。所接触的社区居民数量庞大、涉及面广,社区学院一如既往地坚持为沈阳市各大社区输送课程。2022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再次袭来,沈阳市“两邻”学院启动了沈阳市“教育慧邻”云课堂,丰富了社区教育课程内容。社区教育是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它面对的是广大居民。如何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宣传和普及“两邻”理念,为沈阳市“两邻”建设贡献力量,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中心任务。
(二)“教育慧邻”云课堂
为全面贯彻落实沈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部署,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开放大学联合推出“教育慧邻”云课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社区居民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进入线上直播课堂参与学习[2]。“教育慧邻”云课堂于2022年4月上线,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累计参与人数达4.8万人次。课程设计结合各学科教学实际,注重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还特别针对沈阳市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及“教育慧邻”云课堂全体教师,开设了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课程,在为沈城市民提供教育服务的同时,也推进了师资队伍能力建设。
二、“教育慧邻”云课堂现状分析
2021 年,沈阳市全面启动了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专项行动[3]。2022 年4 月,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再次袭来,沈阳市“教育慧邻”云课堂适时开课。主要开设思想政治、生活技能、生活常识、书法绘画、舞蹈声乐、形体健身等14 门课程,在每周固定时间在线直播。在“教育慧邻”云课堂中,有一门面向所有专兼职教师的培训类课程——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开展“两邻”理念宣传和普及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两邻”理念宣讲和各类专业课程中“两邻”理念融入。另外,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2023 年社区教育线下课程已经恢复,为在课程中融入“两邻”理念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4]。
三、“教育慧邻”云课堂课程模块
“教育慧邻”云课堂于2022年4月上线,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包含以下类别:思想政治类、形体类(模特、瑜伽、健身)、音乐类(声乐、合唱、钢琴)、汉语言文学类(诗词)、手工类(衍纸、剪纸、面塑)、健身类(健身气功、健身舞蹈、健身操)、绘画类(国画)、舞蹈类(民族舞、古典舞、形体舞、广场舞、拉丁舞)、电子技能类(智能手机、图片处理)、民乐类(琵琶、古筝)、生活常识类(植物培养、家庭教育)、书法类(软笔)、太极拳类(杨式、陈氏、混元)、生活技能类(口语英语、服装设计、丝网花)、其他类。共有75 位教师参与授课,每周固定时间在线直播。除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课程外,其他所有课程都要先经过10 节公益讲授过程,然后经过社区学院对本门课程的调研和相关部门的审核,才能正式上线。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和完善,截至2023年3月,“教育慧邻”云课堂在原有课程板块基础上,增设了很多新课程,如健康养生、儿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乒乓球、荷叶木雕、电子琴、法律常识、摄影等。同时,根据学员的具体人数,每门课程都调整了授课教师人数,提升了授课教师与课程的匹配度。不难看出,经过一年的建设,“教育慧邻”云课堂涉及的课程范围越来越广,课程板块越来越成熟。无论是课程数量,还是授课质量,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授课范围不断扩大和模块设置日益完善,“教育慧邻”云课堂必将持续壮大和发展,为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贡献力量。
四、“教育慧邻”融入“两邻”理念
根据“教育慧邻”云课堂教学模块,结合“两邻”理念的核心内容、工作取向、实践路径、根本目的,笔者提出“1+3+四”的“两邻”理念融入模式。其中“1”指“两邻”理念核心内容,即“与邻为善、以邻为伴”。“3”指“两邻”理念的工作取向、实践路径和根本目的。“四”指“两邻”理念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即“四互”“四共”“四和”。调研结果显示,在当前沈阳市社区工作中,“两邻”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具体社区课程中,无论是线上课程还是线下课程,如何更好地融入“两邻”理念,还处在摸索阶段。通过调研,笔者搜集、汇总了部分模块课程中“两邻”理念的融入路径,为“教育慧邻”云课堂更好融入“两邻”理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传统文化课程融入“两邻”理念路径
传统文化类课程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学、传统手工、书法、健康养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荷叶木雕等。客观地说,传统文化类课程与“两邻”理念还是比较耦合的。比如汉语言文学中的很多古诗词作品,都体现出“两邻”理念的“四和”精神。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引导,学员可以围绕“两邻”理念创作文学作品。2021年沈阳市举办首届“邻里节”活动,就涌现出《邻里赋》《福韵飘香》等一批优秀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将《邻里赋》等作品融入具体课程讲授中,与学员一起分享、交流邻里之间的感情,并在学习中重温和睦、和美、和融、和谐的“四和”精神[5]。在手工类衍纸、剪纸、面塑等课程及软笔书法课程中,教师可着力引导学员在课程中实现互帮互助,展现“两邻”理念中的“四互”精神。在2023 年新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更能充分融入“两邻”理念。远亲不如近邻,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处世哲学。教师可以结合三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从邻里之间关系变化入手,讲述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
(二)艺术素养课程融入“两邻”理念路径
艺术素养类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绘画、舞蹈、民乐、电子琴等。这类课程主要通过艺术作品学习、讲授、创作和分享,引导学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践行“两邻”理念。比如讲授国画课程时,教师引导学生临摹体现邻里关系的画作,引发学生对邻里关系的期待,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宣传“两邻”理念。又如,讲授舞蹈或声乐课程时,教师可通过分享自己的原创作品,和学员一同交流、学习“两邻”理念,不仅能促进原创作品在社区传播,还能更好地践行“两邻”理念中的“四共”精神[6]。又如,讲授民乐或电子琴课程时,教师引导学员合作演奏,体现“两邻”理念中的“四和”精神。
(三)体育养生课程融入“两邻”理念路径
体育养生类课程主要包括形体、健身、太极拳、乒乓球等。这类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和运动量。在授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而只有学员之间实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才能更好地领会动作要求。学员相互交流的过程,体现了“两邻”理念中的“四互”精神,大家在互动、互信、互爱、互助中增强本领,践行“两邻”理念。
(四)生活技能课程融入“两邻”理念路径
生活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电子技能、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等。这类课程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如智能手机、图片处理、植物培养、家庭教育、英语口语、服装设计、丝网花、法律常识、摄影等,因此融入“两邻”理念的方式也比较多。比如讲授智能手机和图片处理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员合作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任务,这个过程就体现了“两邻”理念中的“四共”精神。在讲授家庭教育课程时,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带领学员实践,引导学员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家庭和邻里形成和睦、和美的氛围。在讲授摄影课程时,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员在课下拍摄邻里间感人的瞬间,并在“教育慧邻”云课堂中与大家分享这些感人的画面。再如讲授法律常识课程时,教师通过向学员普及法律常识,使学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形成和融、和谐的氛围。在推进日常普法工作过程中,也可融入相关数据,说明沈阳市在“坚持和谐睦邻,基层自治体系逐步完善”方面做出的成绩。2021 年,沈阳市民政局印发了《沈阳市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指南》,培育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协商组织3 041个;召开协商会议14 410 场次,解决居民切身利益问题4 874 个,建成2 637 个说事点,达标规范率100%;化解矛盾纠纷9 676 件,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13 912 件。将这些实际案例和数据融进课程内容,可以让更多学员知“两邻”、讲“两邻”、践“两邻”。
(五)培训课程融入“两邻”理念路径
培训类课程主要包括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两门课程,主要是面向所有“教育慧邻”云课堂授课教师开设的。在培训中,接受培训的教师与授课教师共同交流、分享授课经验,讨论如何针对不同类型课程、不同特点学生及授课过程中的各种契机,更好地融入“两邻”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这两门培训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参加培训的教师不仅提升了“两邻”理念理论水平,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也能将“两邻”理念与思政元素很好地结合起来,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课程中融入“两邻”理念。同时,在微视频制作培训中,通过培训教师的专业讲授和参培教师的互帮互助,广大教师很好地提升了视频制作技术,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正是在践行“两邻”理念。
五、结束语
通过与“教育慧邻”授课教师的交流,笔者能深刻地感受到每一位授课教师都在自己的课程中努力践行“两邻”理念。但是,由于“两邻”理念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而“教育慧邻”平台的大部分课程专业性都比较强,因此,一些教师在学习“两邻”理念上有些力不从心,出现了对“两邻”理念掌握不够深入、找不准“两邻”理念在课程中的切入点、在课程中融入“两邻”理念比较生硬等问题[7]。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和经验的累积,教师对于“两邻”理念在课程中的融入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自如,从而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今后除了定期开展“两邻”理念培训外,也要经常开展关于“两邻”理念融入课程的研讨会和交流会,通过不断的研讨和交流,增进授课教师之间的学术共享,提升授课教师的实战经验。“教育慧邻”社区教育各类课程的开设与学习,切实提升了社区居民自治能力,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了邻里间和睦交往、互帮互助,促进了居民与社区共建双赢,从而推动沈阳市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