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一师人才培养密码及其当代启示

2023-05-15罗成翼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一师书院办学

罗成翼,任 卓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翻看中国近代教育史、革命史,湖南一师(也简称为“一师”)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湖南现代师范教育的发源地,一师在20 世纪早期的办学治校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革命领袖,还涌现出了一批文学家、史学家以及教育家。百年前的一师以培养小学教员为宗旨,作为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初级师范学校,何以能培育出国家领袖、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等国家栋梁?什么因素起着关键作用?人才培养有什么样的密码?诚然,任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百年前一师的精神特质和办学思想是我们梳理近代教育史尤其是师范教育史不能绕过的重要视域,我们考察百年一师人才培养的思想渊源,解锁人才培养的精神密码,以期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百年一师人才培养的宗旨演变

一师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呈现了不一样的风貌,但在城南书院时期、清末新政时期、民国初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其办学思想,还是教育教学改革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三个发展时期。

(一)城南书院时期:经世致用,传道济民

湖南一师前身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城南书院,由南宋理学大儒张栻与其父亲张浚于1161 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创建。张栻作为儒学思想的继承者,非常注重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认为人虽有清浊之分,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关键在于后天如何为,正如“圣虽生知,而亦必学以成之”[1]290,只有通过不断进学,才有机会成为圣人。张栻主讲岳麓和城南书院时,便明确提出了“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的人才培养方针[2]573。在他看来,书院并不是官学的附庸,其一切教育活动可以自由自主地安排,不受官方约束。因此,城南书院时期的教育目标,一不在于科举选拔,培养醉心功名仕途的人,二不在言辞之举,培养醉心书斋的呆子,而在培养一批“传道济民”,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经世致用之人。恰如张栻评价城南书院学生时所言,“文字小小开解,诚不济事,着实肯做工夫者,乃有可望耳”[3]721,正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切表达。在“传道济民”办学宗旨的指导下,城南书院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一方面以《孟子》《中庸》《论语》等儒家经典著述作为主要课程内容,求“仁”崇“义”、尊“礼”守“信”,张栻更著有《论语解》《孟子说》等作为课程讲义亲自讲授。值得注意的是,书院虽然把儒家经典著述作为授课内容,但与以往“学而不用”大有不同,提倡学以致用,要用经典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强调“圣门实学,贵于践履”[4]51。另一方面,城南书院的教育内容还主张学习天下万事万物,有如时政、应事接物技能都应是学习范畴。不仅课程内容丰富,这时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极为灵活多样,如张栻提倡的“温故知新”“学思并进”“涵养察识”的教学法,开启了书院时期优良的教风学风,“既奉经典,又不盲从”便是对书院教风学风的真实写照,可以说,这种敢于质疑经典的教学方式方法,无疑对当时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也注入了一股清新自由之风。

城南书院时期“经世致用,传道济民”的办学思想不仅对湖南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将湖湘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也奠定了城南书院的文化根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0 世纪初的一师正是继承发扬了城南书院的办学精神,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等经世致用的人才,尤其是百年前一师重视实践,强调要读“社会无字之书”的教育宗旨正与城南书院时期“经世致用,学习天下万事万物”的办学思想遥相呼应,毛泽东注重实践调查的治学态度,治国安邦、传道济民的革命思想也得以萌芽。

(二)清末新政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与城南书院创办之初的自由开放式办学不同,到清代时期城南书院已经成为主流官学教育机构。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存亡的危机日益加深,受国门大开、西学涌入以及近代学校制度的影响,传统书院的办学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时救亡图存的需要,改革书院旧教育传统呼声愈发强烈。20 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颁布新政,教育领域革新也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此背景下,书院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开始改制,各类新式学堂逐渐诞生,一师也从清末传统的儒家书院转变为师范学堂。因为当时无论是政界还是教育界,“中体西用”都为主流改革指导思想,“谈西学之风兴,此时事之所趋”[5]17。因此,湖南一师的办学宗旨严格遵循了清末新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文化思想传播的总方针和总指南,无论是在“中学为体”层面还是在“西学为用”方面都体现明确的价值旨向。改制师范学堂后的第一任校长王先谦,虽为维新保守派,但看到当时学风日下,人才不济的形势,他积极主张学习务实之学,倡导“多读有用之书”[6]704-706。包括后来的戴展诚、马邻翼等这些具有西方新学思想的校长将“开民智”“伸民权”“鼓民力”“兴民德”视为国之大计,主张培养独立自主、真才实干,又有团体协作精神的“新式国民”。谭延闿把政治的民主思想扩展到教育领域,使一定程度的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7]302。可以说清末新政时期一师的办学者不仅有深厚的中学根底,而且是具有“新学”和“西学”思想的维新派或立宪派人士,他们是点亮早期一师民主教育思想的灯塔。

在新学制影响下,早期一师教学科目中西结合,教给学生多方面知识,如伦理、经学、教育学、中外史学、中外舆地、算学、文学、外国文等多门课程[8]1088。但由于旧式教育骤然改为新式教育,虽然在新学制中有新课程设置,却没有新的统一教材,因此,师范学堂教科书的采用自由度非常大,无统一的体例。如清代经学家皮锡瑞所著《经学历史》《经学通论》就为其主讲经学、伦理课程时所用[9]553。曹佐熙讲授“史学研究法”时,在讲义的基础上略事增补撰成《史学通论》[10]5。可以说,清末时期湖南一师所用教科书的来源比较多元化,既有援引日本留学生的课堂笔记,又有教员智慧的凝练,还倚重正规的出版物,洋为中用,糅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

总的来说,清末湖南一师的改制,是实行民主教育与维护封建教育的矛盾与斗争之间的缩影,一师创办初期的教育,从“中体西用”时代背景出发,将中国传统旧学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在办学思想上体现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关注。虽然始终存在着维护儒家经学主体地位与开设西方新学之间的冲突斗争,但难能可贵的是,一批批一师办学治校者始终不畏艰难,坚持“开眼看世界”,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思想并学习其教育模式,推动一师在清末新政的历史中实现了文脉赓续和“近代化”转型。

(三)民国初期:健全人格,倡扬精神

民国初期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特征,湖南一师成为这一场教育救国、教育强国运动中重要的思想发源地和革命策源地。1911 年,湖南因响应武昌起义而造成多数学校停课。1912 年,湖南一师复课,学校也由中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更具现代色彩的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一种全新姿态迎接民主教育民主时代的到来。此时的湖南一师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时任校长孔昭绶,以民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南,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以“知耻”为校训,以国耻来警醒全校师生时刻铭记自身时代使命,救国强种,为国家民族命运而奋斗。所谓“知耻”,就是要把拯救国家的命运当作自己的责任,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培养学生爱国心和向上精神的目标。校训又以“公诚勤俭”相辅∶“公”为立志,鼓励学生要树立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宏大志向;“诚”为人之品德,以诚待人,以诚接物,以诚做事,要求学生们要从小养成正直真诚的高尚品格;“勤”为人之志,要求学生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都要砥砺勤奋,刻苦前行;“俭”为人之德,要求学生既要勤俭节约,也要谦逊上进,养成健全的高尚品德。

“公诚勤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也被认为是“根本解决”民族耻辱和民族危机问题的关键。这些要求和目标也都具体体现在各科教学之中,如修身科“要旨在养成道德上之思想情操,勉以躬行实践。具为师表之品格,并解悟小学校修身教授法”,强调学生要养成教师的职业品格等。此外,湖南一师亦十分强调军国民教育,其体操课便包括了军事学、兵式等教学内容,体操科的第一条“教学要项”就是“采用严格主义,实施军国民教育”[11]1。毛泽东在一师就读期间,就受益于当时学校的教育方针,于多方面不断发展自我,在学校开展的各项评优评先活动中表现均十分突出,总能在考查学生德、智、体优秀的“人物互选”活动中拔得头筹。

民国初期的湖南一师,在著名校长孔昭绶为代表的一批教育管理改革专家和富有进步主义思想的诸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推动下,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厘清了人才培养思路,使湖南一师成为一所具备鲜明进步主义特征的现代师范学校,对当时湖南乃至全国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二、百年一师人才培养的精神密码

从城南书院到民国初期,一师的发展打下了一个个与时代共荣辱兴衰的烙印,其中既有民主教育思想的萌芽和发轫,又保留了经世致用的千年传统。通过对百年一师办学思想渊源的探究,我们可以解读其群星璀璨、名人辈出的人才培养密码。

(一)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办学生命线,以高目标引领人才培养方向

1.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宗旨

从城南书院的“经世致用”教育方针,到清末新政时期的“中体西用”办学思想,再到民国初期的“健全人格,倡扬精神”教育宗旨,可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湖南一师始终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学校遵循教育部《教育宗旨令》并结合本校特点,制定了一套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的教育模式,培育学生具备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仅如此,学校还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体魄训练,明确提出从德、智、体三个方面考核学生。孔昭绶校长提出“要国家之实力充足”,需“人人德育也,智育也,体育也之实力充足”[12]60,所以一师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课程开设较为系统,还构建了可以落到实处的德智体美的考核制度及评价体系,从“道德实践”“身体活动”“社会活动”三个方面对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既强调“健全之精神”“高尚之志趣”的培养,又注重“健全之身体”“自动之能力”的养成,使学生在道德、学业和体质三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也为一师涌现一大批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奠定了基础。

2.以宽口径厚基础强化培养过程

百年前一师虽然是一所“以培养小学教员为宗旨”的初级师范学校,但实际上人才培养规格多样,既培养中小学堂的教员,又培养初级师范学堂教员。尤其是1922 年“壬戌学制”颁布后,一师的办学思想开始解放,依据壬戌学制的要求,一师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现实境况,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如打破了只招收中路各县学生,按县分配名额由县组织考试,再由学校复试的制度,改由学校考试决定录取,广招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求学者,开创了男女同校的新局面,为更多青少年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接受洗礼提供了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一师培养的是教员,但是以教育家的高目标来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仅强调学生对教授方法的领悟和掌握,更希望学生成为教员之后不要只顾教学而忽视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因为学校教师被认为不仅是校园里的教育者,而且要作为领导者来促进地方公民精神的培育。正如,师范者,教育之教育,固陶铸国民之模范,造成青年中国之渊泉也[13]59。因此,这时的一师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注重“锐意研究”能力的培养,师范生的实习不仅仅是要使师范生详于小学教育之旨趣方法,练习技能,更是要“修养教育家之精神”[14]这一切都体现出百年前一师对人才培养的高目标定位。

3.以民主科学理念贯穿教育始终

在一师对所有课程的讲授要求之中,有个显著特征:体现民主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氛围十分活跃。一方面,老师可以自己编写讲义作为课程教材,也允许老师灵活编排教学内容[15]58-68。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将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研究西方思想和制度,以及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切实应用。另一方面,在教员指导下,学生自己组织各种社团,团体和团体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就当前的社会与政治、学术问题,在自办刊物、板报上各抒己见、相互辩论[16]47,在学校内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风。在此期间,一师各种思想文化社团、组织、活动空前活跃,成为新文化思想的传播主阵地,为学生灌输一种承担社会变革的理念提供了制度和思想环境,博采众长的民主教育思想不仅对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人生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民主革命人才的培养积蓄了思想力量。因此,当时的一师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书写了一师历史上群星璀璨、人才辈出的百年荣光。

(二)始终坚守为时代育人的担当使命,以高视野打开人才培养格局

1.课程教材更迭紧跟时代发展

在中西交汇的社会思潮影响下,馆长王先谦倡导书院课程改革,强调“新学”元素的渗透,开设的课程有伦理及经学、教育学、中外史学、中外舆地、算学、文学、理化学、英文、图画、体操等[17]247。随着社会思潮日趋民主科学开放,课程改革日新月异,颇有个性特色。在教材选择上,选用的教科书兼具经典性和实用性,来源多样,视野开阔。既有商务印书馆等主流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又有教员自编的讲义,不仅有中华传统经典专书,如国文课程中选用了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还非常注重广泛选用国外教材,中西结合,不拘一格,如杨昌济讲授修身课,采用了德国康德派哲学家泡尔生所著《伦理学原理》,毛泽东在这本教材上曾写了一万二千余字的批注,可见影响之深;乐歌课程采用的《中学乐典教科书》为田村虎藏原著。可以说,湖南一师早期课程和教材始终保持着多元化、变通性的特征,综合考虑了时代性、实用性、适用性,体现了学校民主和开放的办学理念,对于当前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2.开放包容拓宽学生视野

为让学生广泛接触新世界和新思想,百年前一师还经常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演,如国外的杜威、罗素[18],国内的蔡元培、章太炎、章士钊等,这些新派人物以及国内外名流学者来学校讲学,开阔了师生的眼界,加深了师生对民主与科学的认识,给学生以新思想启蒙教育。此外,学校还特别重视图书馆建设,一师的图书馆,除旧书收藏颇丰外,对“五四运动”以后的新书刊,包括各地较为进步的报纸和外国书籍,都极尽可能地加以收藏[16]48。如俄国作品《甲必丹之女》《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夜未央》,以及《新潮》《语丝》《葬原》等一些有名的期刊。

3.人才培养紧密对接社会

在放眼世界的同时,百年前一师人才培养也积极主动对接社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时势需要,为谋求经济实用,一师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训练,如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不少经济、农业、商业等应用科目,就是为了面向工商,适应社会经济需要和湖南农业省份的特点,使学生发展适合社会需要而增设的。考虑到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以及实习在农业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学校规定自三年级起,依学生志愿分习农、工,每周必有课外实习[19]15。学校开辟了各种实习场地,有农场及学校园,有木工、金工工场,印刷所等,还有股份制学生实习商店等。此外,结合本地区特点和教育实际,一师还要求学生必须进行修学旅行,要深入社会对乡土历史和地理,物业、职业、公共事业和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来说是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适应能力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学校办学治校为社会育人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

(三)一贯践行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想,以高标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1.高水平教师队伍支撑高质量育人

百年前一师坚持高标准办学,践行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在教师选聘方面,一师着重教师的实际学识,不拘一格“引”人才。教师队伍中既有无新式学堂经历的徐特立、袁仲谦,也有一批刚从学堂毕业或毕业不久的青年学生如舒新城、匡互生等,还有中国第一位留美博士、美国密歇根博士毕业的欧美留学生王长平等,此外还聘请有一批外教如美国人饶伯斯、德国人费尔康、日本人爱甲,分别担任英文、音乐和教育教员[13]59。当时师资队伍,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就其政治思想状况来说,多数人在当时是倾向进步的,“所有教员多从外省聘来,又是均著声誉的学者”[20],这些思维活跃、学识渊博的教师,注重吸取西方各国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杜威、罗素、福泽谕吉等人的教育思想和赫尔巴特学派的四段、五段教学法等,通过讲学弘道,因材施教,向青年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启蒙,一师学生中后来人才辈出,与他们的教导密不可分。

2.高效课堂教学赋能高质量育人

百年前一师已经意识到注入式教学的弊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养学生之要旨》指出“教授时常宜注意于教授法,务使学生于授业之际悟施教之方”。在《教员之职务》明确要求“提倡学生自动,实行启发教授”,“为学之道,不宜专恃教授,务使学生锐意研究,养成自动之能力”,这种自动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主动学习者。因此,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这样一种情形:教师先就所教文章的大意加以阐述和引申,然后采用问答方式,由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讨论。有时还进行启发,引起争辩,显得生动活泼。有的学力较浅,或者思想陈腐的教师,就在辩论中垮了台。与此同时,百年前一师在语文、历史、地理等部分课程教学试行“道尔顿制”教员因材施教,并采用以实验、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培养其独立学习和钻研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潜力。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为现代化、民主化、城市化的现代教育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3.民主管理制度保障高质量育人

在管理体制上,百年前一师推行教师治校、学生自治,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严谨而高效的制度空间。一师教育管理十分严格、细致、具体,无论是对校长、教师、勤杂人员的身份职责要求,还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行动规范;无论是招生、教学、放假的注意事项,还是服务、时间、场所的细节把控,都有明细的制度化规定。如“实习时须一律整齐制服,实习如有任意迟到或先退及不记录批评者均照教室授课规则处理”[13]等。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置了多样化的、功能各异的机构场所,通过对这些场所使用规则的限定,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与管理作用。可以说,百年前一师形成了一个严格的学校管理体系,但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之下,又有一定的弹性与迂回空间,体现出强烈的人文色彩与人情意味,如在教师管理上,强化改革与起用新人,崇尚学术自由;学生管理上,给学生以很大的自治权[21]258。百年前一师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并在自我管理中养成民主意识。如由学生组织学生自治会,选举会长和干事,其代表参加学校常务会议,允许学生提出意见,参加讨论,广开言路,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突显了学生主体意识。总而言之,湖南一师的早期教育管理颁行了很多的制度性条目,显示出不能违逆的威严性,但也隐含了一些可以变通的元素,一种可以调节的机制,从而使学校教育显现出生动活泼的风气和积极向上的发展生机。

三、百年一师人才培养密码的当代启示

自南宋创始的城南书院,至民国初期的湖南一师,为我们描绘了传统书院教育在近代转型发展的图景,回顾总结百年一师的人才培养密码,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一)呼应时代需求,构建多元人才培养体系

百年前一师虽以培养教员为宗旨,但其以时代之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既培养了改造世界的革命先驱、引领时代的思想大家,又培养了实业报国的一线工作者,人才培养极具多元性。百年一师的办学成果表明,人才培养应始终面向时代所需,坚持多元化培养。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直面社会需求,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宏观层面,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格局。2022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9.6%,标志着高等教育全面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人民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求愈发迫切。故此,高校人才培养要在严格执行国家专业标准的基础上,主动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标社会需求,以政策逻辑、专业逻辑、市场逻辑来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避免陷入发展方向不明确、服务对象不清楚,找不到经济社会“对接口”的局面。在中观层面,要建立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氛围。要鼓励学生萌发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了解前沿科技,主动学习和掌握世界不同文化,主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百年前一师正是提倡学生自觉、自主、自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推动了新思想的发展。在微观层面,要丰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传统学科的课程布局容易造成知识相对割裂,培养的学生知识技能体系较为单一。随着现代知识体系和学科发展越来越精细,多元化人才培养要注重学科横向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课程选择,让学生接触不同的知识领域[22]113。如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既要突出学术性,又要与实践性相结合;既要打牢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传统学科基础知识,又要掌握技术哲学、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化教育方面的知识。

(二)坚持开放办学,增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

开放办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百年前的一师,无论社会如何风雨飘摇,时代如何更迭,始终不变的发展理念就是紧跟社会潮流,坚持开放办学。开放办学,就是要胸怀天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内部与外部、国内与国际之间的关系,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泛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百年一师的办学成果表明,封闭发展无法培养出具有高格局宽视野的杰出人才,只有坚持开放办学、互鉴共享,才能在激烈复杂的竞争格局中抢占先机。第一,纵向层面,要做到与政策的双向对接,既要考虑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体制,全面理解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核心目标和本质要求,落实国家顶层设计的系列教育政策;又要考虑区域的特殊性,除了遵循国家政策外,还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沟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流方向相一致,换言之,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作为研究重点[23]117-120,为制定具体的办学决策提供依据。第二,横向层面,要积极联系国内外高水平院校,与高水平院校展开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如学分互认、联合培养、课程互选、师资互派等,积极吸纳高水平院校的专业智慧,以弥补自身不足;同时也要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深度合作,开展行业研究和项目合作,促进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持续释放高校人才培养的潜能。

(三)聚焦内涵发展,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改革重要的不是外在形式的变化,要真正做到内涵式的提升。第一,要培育建设现代化大学的办学精神。办学精神是一所学校的发展愿景、办学方向和基本原则,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明确的精神理念,就会没有生命力,发展就会无章可循。城南书院到早期一师,历经千年发展,正是坚持贯彻了“经世致用”的办学精神,为不同时代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面对当下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高校应清晰了解自身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和使命,在把握主要办学方向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在竞争格局中寻找发展空间,才能真正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第二,要立足经济社会形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既要改造升级传统学科专业,打破原有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在相对成熟的学科专业基础上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传统学科的转型升级。又要密切关注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最新趋势,积极整合特色资源,有针对性地发展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新专业,以提高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第三,要着力打造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自主培养的关键,百年前一师人才辈出,离不开当时学校那批学贯中西、思想先进的大先生讲学弘道。我们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与引进机制,汇聚好人才、组建好团队、搭建好平台,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和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要创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团队建设模式,建立高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打通高校与企业行业人才的流通和项目合作的渠道,促进知识交流、跨学科合作和创新思维的形成,通过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百年一师在社会变局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发挥了教育救国与改造世界的重要功能。以史为鉴,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征程上,如何在传承中破解百年一师的人才培养密码,以高等教育之强回应国家之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支撑,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命题。

猜你喜欢

一师书院办学
朵云书院黄岩店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白鹿洞书院记
几种苹果矮化砧木苗在一师垦区的生长表现
浅析“一师一麦”在学校中的应用与管理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一师四团“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规划与战略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