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生活更安全
2023-05-15秦青
秦青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安防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愈发活跃,一批软硬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正加快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
提到安全,绕不开的话题便是安防行业。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防行業存在的基本内涵。
安防行业既是一项公共安全业务,又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经济事业。它们的发展和进步,既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基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公共安全的切实需求以及公安信息化持续建设等多重有利因素,我国安防行业迎来了新时代新机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安防的应用领域、产品规模、厂家数量都呈爆炸式增长。
数据显示,我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540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75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8%,2022年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景气行业之一。
安防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产品种类繁多、技术复杂度高、研发周期长、市场竞争激烈等特点,对企业的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要求较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安防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愈发活跃,一批软硬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正加快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从零到万亿
我国安防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改革开放的40多年,成功实现了引进、模仿、创新、再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中国安防行业而言,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蜕变。
安防的主要手段是人防、物防、技防3种。1979年以前,我国的安防主要以人防为主,技防领域几乎可以说是空白。
1959年,由于当时没有安防设备,故宫博物院发生了一起失窃事件,为此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套声音报警系统,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晶体管监听报警设备,通过声音来判断突发事件的状况。这套设备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作为民用产品来使用的安防设备,并于1962年在故宫博物院国宝保护中首次发挥了作用。
这次创新成为我国安防史上的最初萌芽,直至1979年,随着公安部下发《关于使用现代科学技术预防刑事犯罪的试行规定》,安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才正式诞生。不过在此后的近10年里,国内安防企业只是以国外产品在国内的代理商形式出现,国内安防市场基本被国外安防产品所垄断。同时,安防产品在当时的应用面极为狭窄,只限于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一些大型工程等重点单位,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安防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一系列安防技术标准的出台,国内安防企业进入了代理和研发并重的时期。至1995年,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国内安防企业开始准备或者已经从技术上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本土生产的安防产品大约占到同一时期国内安防市场总销量的20%。此时,产品应用扩展到一些重要行业,除了政府和金融部门外,应用范围还包括博物馆、邮政、军事等行业。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代理商的利润越来越少,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安防企业认识到:要想赚取更多的利润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于是,很多企业开始转变思路,生产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打造自主品牌,一部分代理商消失了,而另一些则成功转型为生产制造商。自此,中国安防市场由以代理商为主导,转变为以生产制造商为主导。
从黑白发展到彩色,从普通摄像机发展到彩色黑白转换摄像机,从模拟摄像机到数字摄像机再到网络摄像机……从开始引进到研制出自己的生产技术,这其中凝聚了无数中国安防人的心血。
进入21世纪后,安防应用范围扩展到了社会层面,基本实现民用化,超市、工厂、矿山、企业、各类场馆、公安等众多行业开始普遍应用,并由单个设备向集成化、网络化过渡,集成化和智能化成为明显趋势。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事故分析、智能化监控等技术的应用,迫切需求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集成化的监控技术。于是,以网络远程传输、海量信息存储、生物特征识别、视频智能分析等为主的安防产品不断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公共安全,必须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要提高公共安全体系精细化水平,每一个环节都要深入考虑和谋划;要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公共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全局高度予以部署。安防行业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2013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安防行业发展指导性文件;2014年,国家多个部委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利好安防行业;2016年,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法律;2017年,公安部启动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2018年,安防产品强制性认证目录调整……
同时,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公安大数据战略、智慧城市等重大工程为安防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中安网《2020年中国安防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安防行业总产值为8510亿元(其中安防产品总产值约为2600亿元),根据2020年我国智能安防渗透率为6%测算,2020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约为511亿元,2013年-2020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6%,预计至2026年,智能安防市场规模有望达2045亿元。
安防属于应用领域比较广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智能视觉与物联网应用、立体化感知与风险预警、5G通信、人工智能感知技术、机器学习、物联网、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多功能智能化装备等关键技术,以及高通量安检技术、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的发展有了质的突破,安防行业也快速拓展深化安防新场景的应用,产生了不少市场应用新模式、新业态。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仿国外产品到引领全球技术,如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安防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日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高新产业,行业总产值也由1978年的基本为零到2022年的超万亿元规模,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产业。
守护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出战略部署。
2023年3月1日,公安部网站披露的消息显示,全国已建成的智能安防小区近30万个,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也取得优异成绩,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城市安防已从过去简单的安全防护系统向城市综合化体系演变,城市的安防项目涵盖众多领域,如街道社区、楼宇建筑、银行邮局、道路监控、机动车辆、警务人员、移动物体、船只、机场、码头、水电气厂、桥梁大坝、河道、地铁等。其兼顾了整体城市管理系统、环保监测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应用的综合体系。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每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安防的需求,安防行业也因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万物互联”的理念融入各行各业,不少智能安防产品与服务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效保障了我们的安全。
在北京,众多高科技智能装备在海关通关、监管等工作中大显神通,守护着国门安全,也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一个仅50克重的智能眼镜,既能报警又能对话,还能对机场海关执法过程全程录像留存;智能巡检机器人一次可以检测上百种成分,毒品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纳克级;“艺术品唯一性识别”设备非介入式精准扫描,保证艺术品“原进原出”……
对于老人、小孩来说,不管是居家还是出行,难免会面临一些突发状况,如果身边无人陪同,或者独自在家,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浙江省杭州市,独居的周奶奶安装了一台红外感应报警设备,可随时监测老人的活动和健康情况。这台红外感应器可120度角感应人体特征,如果超过16个小时感受不到就会自动报警。后台的24小时监测中心接收到报警信息后,会第一时间联系老人或老人家属,如果联系不到会立即派最近的护理员上门查看。
年过九旬的张奶奶家,在抽水马桶水管及厨房水管上安装了一个流水传感器,可通过监测用水情况来判断老人的生活情况。如果6个小时没有发现用水情况,该传感器就会发射信号,城市大脑数智驾驶舱就会接到信息,助老员会立即上门了解老人情况。
这些安防系统在更好地尊重了老人隐私的基础上也能实时感知老人状态,让老人的生活更安全、更安心。
不仅如此,安防还在国家大型项目中大显身手。例如,在港珠澳大桥让世界为之瞩目的背后,有诸多安防企业的助力:在车辆通行方面,海康威视助力建设珠海公路口岸的“一站式”车辆通关监管核放系统;华为为珠海口岸全面实现港珠澳通关“一站式”监管核放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并建设相应的“一站式”系统;宇视科技部署视频系统保障大桥车辆安全通行;云天励飞针对司机的检测提供定制解决方案。在智慧停车方面,捷顺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助力来往车辆实现秒速通行;科拓智慧停车场解决方案打造了澳门边检大楼东、西两个停车场。在网络通信方面,和源通信向承建方提供了配合查验放行、车库管理的完整专网通信解决方案;新华三打造了连接港珠澳三地的智能数字化平台。除此之外,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了珠海口岸综合安防系统工程项目;科华恒盛股份部署186套工频、高频不间断电源系统;同方威视提供与大桥配套的“智能化”旅检整体解决方案;泛海三江自主研發的气体灭火控制系统得到全面应用……
在中国商飞,利用大数据搭建的飞机刹车控制阀诊断模型,可以有效寻找刹车控制阀故障逻辑,帮助航线维修人员迅速判断故障位置,甚至提前24天预判出某航司的飞机故障……
在智慧社区,车辆道闸自动启闭,小区进出人脸识别、防高空抛物监控、全真三维定位小区网格一键管理……
技术本身是冰冷的,但加上人文关怀后就会变得有温度。科技的发展给安防行业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的影响,更是驱动了安防行业的信息化转变。科技的发展,给安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量,开启了整个安防行业的信息化革命,唤醒了更多、更具体的行业需求。
如今,信息化的需求正在不断被释放,安防行业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当中,越来越智能化的安防产品也开始不断在市场上涌现,正在不断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