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变与不变

2023-05-15温静

中国德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时代教育

摘 要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变与不变,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在变,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党的领导不会变,更不能变;爱国主义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在变,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主义主题不变,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着力点不变;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变,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本质要求不变;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载体在变,而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不变。

关键词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温静,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强调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1]。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只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能取得发展主动权,在主动中凝聚全民族精神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审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变与不变,要坚持实然和应然相结合,既讲清楚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演变趋势,也要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未来方向;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既遵循爱国主义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也要关注爱国主义教育百年历史的经验承继;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既考察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情况,也要结合时代需求突出重难点问题。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在变,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不变

时代背景不是单一扁平化的时间或空间维度,而是多维立体、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范畴,包含社会性质、基本矛盾、发展趋势等信息。任何社会活动都处于一定时代背景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变化也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对时代背景的动态认知是一种理性自觉,是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马克思认为,现在的社会是“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变化属性,如何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方位变化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多方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化,着眼于“两个大局”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的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提供了思想指引。

在“两个大局”的视域之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既有新机遇又有新挑战。全面把握时代背景变化所产生的全方位影响,才能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拥有开拓创新的良好平台和契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既是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资源,也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法治保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持续增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并积极践行的理念,各界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愈发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愈发浓厚。另一方面,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从未停止,且呈现出手段更多样、更隐蔽、更具欺骗性等特点。互联网成为涉党涉政涉军谣言的主要传播平台,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噪音层出不穷,严重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的解体是危险的,具有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的巨大力量。[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5]党和国家将互联网定位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和最前沿,明确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6]。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问题面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任务繁重、形势复杂,教育难度和紧迫程度前所未有。如何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有效反击,如何澄明、辨析及疏导人们对爱国主义的模糊或错误认知,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要在“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7]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必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不变。虽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这一变化并未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8]。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各项方针政策和目标原则的制定实施,仍然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体现这一基本国情对人们爱国主义知行规范的新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坚持党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是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也是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必然举措。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救国报国之路一度坎坷艰辛,之所以最终能够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使新时代爱国主義教育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使命。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变,就是要积极主动地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汲取思想智慧,系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系列论述,并将其顶层设计理念和具体部署要求落实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0]从1994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到2019年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党委和政府“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11],党的领导始终不变,但领导要求更高、领导责任更明确。在当代中国,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党的领导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在变,主题和着力点不变

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变化取决于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变化,而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变化与时代主题密切关联。只有从变化了的时代特点出发,全面把握和准确研判国情,才能适时调整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保卫和巩固政权、稳定和建设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爱国主义教育围绕着救国、建国、富国、强国的发展脉络不断调整阶段性目标,培养符合不同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要求的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各项发展事业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和更为详尽的规划,“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提出及逐步推进使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日臻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也不断调整目标设置,引导人们将智慧和力量汇聚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围绕这一中心任务进行,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12],让爱国主义成为为中华民族指明行动方向、汇聚精神动能、坚定奋进信念的一面鲜明旗帜。

阶段性目标的变化并没有改变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方向和最终目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和着力点没有改变。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13]这一重大论断是党和国家对爱国主题的最新概括,充分体现出爱国主义发展变化的历史逻辑。近代中国遭受的国家耻辱、民族伤痛和人民苦难,在中国人民心中烙下了深刻印记。从那时起,一代代中国人在磨难中成长,怀抱着国家和平安宁、免遭战祸灾殃的朴素愿望。民族复兴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寄托了中华儿女对国家强大兴盛和繁荣富足的期待,既是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切努力的主题,也是百年来爱国主义教育一以贯之的主题。从李大钊再造“青春之中华”的革命理想,到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為光明”[14]的美好愿景,到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5]的坚定信念,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16],矢志振兴中华、致力民族复兴始终是近现代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议题。虽然不同时期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内容、形式上存在诸多差异,但它们紧紧围绕着民族复兴这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17],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其“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其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9],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旨在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引导人们践行爱国主义的基本抓手。其原因在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基础和动力支撑,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始终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共产党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的鲜明主张。从历史发展规律看,团结统一则国家强、分裂动荡则国家弱,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团结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解决一些历史问题。民族复兴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复兴,是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复兴。没有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就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20],代表着历史前行的必然方向。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持续推进,“两岸一家亲”理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从现实发展需要看,国家团结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2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把“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22]作为总体要求之一,引导人们自觉坚守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反对一切分裂破坏活动。只有维护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才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良好环境,从而增进人民福祉。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变,本质要求不变

爱国主义教育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始终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正如毛泽东所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23]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对民众爱国主义思想行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根据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的需要以及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爱国主义教育必然要以此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由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直接决定。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背景和目标显著变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随之改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将教育内容提炼为八个方面,既有彰显国家指导思想的内容,即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与教育人民,也有反映国家总体情况的内容,即国情、形势政策、国家安全、国防等教育,还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各大主题,以及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每一方面的基本内容都包含着层次丰富、范围广泛的具体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对象、方法的变化,具体内容也随之发展完善。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这些内容表现出强烈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也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期待,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随着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的变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虽然发生了显著改变,但众多具体内容中始终存在着一个不变的本质要求,就是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不管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方面发生何种方式及何种程度的变化,这一本质要求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因为它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的,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爱国主义从此与社会主义制度深度融合、不可分割。爱国主义教育从新民主主义性质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逐步成为各界民众的思想共识。改革开放以后,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要求在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更加明确而丰富的表述。教育部在学习贯彻《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使各族人民从儿童时代起就“把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三者融为一体”。针对有人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邓小平掷地有声地回答:“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24]这一质问直接回应了爱什么样的国这一本质问题,指明了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织激荡,爱国主义教育要始终将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作为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让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形成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统一体,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国家主权、荣誉和利益,保障中国的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5]这一重大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爱国主义实践中获得的规律性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内在属性,揭示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其他国家、其他时期爱国主义的根本差别。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相统一”到“高度统一”,不能简单地从话语表述和程度变化上去理解,而是要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大历史观中把握国家、政党和政治制度辩证统一的重大现实意义。回顾历史,三者高度统一蕴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深刻启迪;立足当下,三者高度统一意味着抽象的爱国主义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坚实稳定的生长点,拥有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面向未来,三者高度统一既是对时代发展趋向的顺势而为,也是对国内外严峻挑战的有力应对。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载体在变,主渠道主阵地不变

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和载体是具有强烈变化性的教育要素,受到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教育对象的学情状态、教育者的素质能力、教育情境的创设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任务的变化,教育对象及其内容需求的变化,教育者水平能力的变化,都需要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载体进行调整与更新。同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载体的变化与技术革新紧密关联。世界网络信息科技的持续发展态势使“互联网+”成为创新创造的重要驱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载体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契机和生长点。在此背景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方法和载体,并将“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26]作为独立的一部分进行阐释,足见党和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载体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赋能,即爱国主义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手段的运用,凸显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科技活力,打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智能空间,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二是典礼制度,即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如功勋荣誉表彰、重大节庆典礼、国家公祭仪式等制度的实践探索。三是法治保障,即要坚持“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27],推动国家形象标识、爱国仪式礼仪、文化遗产运用等爱国主义教育相关问题的法治进程。

相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载体的不断变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不能变,即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不能变。一方面,青少年历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他们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引导和精心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8],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保持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不断线、不缺位,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另一方面,学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29]只有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才能保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了灵活运用各类学校和课程资源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经验,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依然要牢牢掌握学校这个重要阵地,高扬党的思想理论旗帜,宣传党的爱国主义主张和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的定位,并按照培养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0]的要求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建设。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凸显思政课主阵地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同年8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思政课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现状做出详细说明,引导人们从宏观性视野和政治性高度来理解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并明确提出“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31]。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共同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开门办思政课,调动社会大课堂资源,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建设的全新格局。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变与不变,主要彰显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现象和本质之间关系问题。总体而言,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本质。变的现象中蕴藏着不变的本质,不变的本质总是要通过变化的现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由于现象又有真相和假象之分,如果看到的是假象,就会离本质越来越远,看不到或看不清本质。因此,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9][13][2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76.

[6][8][10][20][2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7,10,16,405,334.

[7]習近平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演讲  强调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22-1-18(1).

[11][12][22][26][27][30]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9,2,3,12,18,9.

[1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第一卷(一九二一年七月——一九二一年十二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40.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3.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4.

[17][18][1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9,15.

[2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0.

[2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2.

[2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

[2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2.

[31]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时代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