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和优化路径

2023-05-15张智

中国德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青少年时代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促进青少年成人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深刻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聚焦突出问题,改革创新,把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将爱国精神转化为青少年强国报国的自觉行动。本期《话题》聚焦“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摘 要

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育养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仍存在着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深化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着力在内容上坚持情理交融、过程上讲求衔接贯通、日常中注重典型示范、形式上重视仪式礼仪、实践中倡导理性表达、保障上实行多维联动。

关键词

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简介

张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对青少年来说,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肩负着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重要使命。关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现状,从中剖析问题,寻找出路,对于深化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青少年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发生在青少年最为关键的“拔节孕穗期”,发挥着树立远大理想、锤炼过硬本领、增强使命担当的关键作用,是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自身发展与强国建设之中的必要环节。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更好立青年之志、扬青春之梦,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蕴蓄绵绵不断的蓬勃朝气和盎然生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

(二)深化学校爱国主義教育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举措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3]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少年虽有无限的热情和潜力,但仍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尚不成熟稳定,因而必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当前,国际秩序嬗变加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复杂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考验青少年的爱国定力,当代青少年面对着深刻变革的世界、纷繁复杂的生活、多元多样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在家国情怀上给予持续涵育。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深入解答青少年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青春之问,为青少年确立良好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标杆,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举措。

(三)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担当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在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素养、胸怀格局等方面同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保持高度一致。育养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不仅需要夯实青少年的科学知识素养,更需要提升青少年的思想文化水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4]新时代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导向,在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各个方位合情合理合规地提升思想境界、明晰政治立场、厚植崇高品德、坚定文化自信、昂扬精神斗志。

(四)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是打牢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根基的基本途径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面对青少年在处理爱国主义问题时可能出现庸俗化、肤浅化、情绪化的倾向,必须及时纠正、积极引导。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须坚持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系统的教育规划、科学的内容设置和多维的教育引导推动教育与解惑并行,向青少年群体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新内涵、新价值、新要求。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把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主线、本质要求,正确引导青少年理性爱国、奋斗强国、实干报国,是打牢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根基的基本途径。

二、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在党中央的统筹规划和有力部署下,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在育养时代新人中,发挥着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明确使命担当、增强忧患意识的关键作用。同时,面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效。

1.青少年学理明道,理论武装更加深入走实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少年头脑、运用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新内涵启发青少年心智、运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扬青少年斗志,坚持理论指引、注重思想建设、突出理想感召,真正做到凝心铸魂、固本培元、润物无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学校紧密结合青少年现实学习生活,推动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引导青少年自觉自立,主动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自身爱国报国的鲜活实践,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青少年立德立志,能力素养更加全面发展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首要目标。学校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坚持知识育养与情感激励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综合串联各类有益的教育内容,長期不断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升华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扬爱国主义力量,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奉献国家、振兴民族、服务人民。同时,学校亦在坚定理想信念、育养崇高美德、启发聪明智慧、铸就美丽心灵、锻炼强健体魄、弘扬劳动精神等方面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健全青少年理想人格、锤炼青少年意志品质,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3.青少年爱党爱国,思想观念更加团结统一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旗帜鲜明地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使命,以塑造爱国主义意识为担当,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为目标,着力扎紧青少年爱党爱国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引导青少年更好践行中国道路、淬炼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学校教育引领青少年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为青少年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广大青少年群体思想团结积极向上,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认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4.青少年自信自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将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非凡历史成就作为最鲜活深刻的内容素材,不断铸牢青少年道路自信、深化理论自信、稳固制度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学校客观剖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真实历史情境和时代境遇,以实为据、以理服人,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不断激励青少年接续奋进,自觉自愿投身伟大斗争。

(二)当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从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来看,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思想上轻视,存在爱国主义教育淡化的情况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爱国主义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教学地位和教学关注。在组织管理层面,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存在。中小学阶段学生过分重视分数与升学,以致淡化了以爱国主义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大学阶段学生则惯于完成学分绩点、提升就业能力,承载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理论课程遭到一定程度“冷遇”。在各级学校和学段的关联衔接方面,普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大中小学各学段间往往各自为政,仅在自身的教学场域和视域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淡化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综合育人工程的系统性和立体性。

2.内容上脱节,存在爱国主义教育弱化的现象

爱国主义是现实性和历史性的统一。现今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本把握了爱国主义的现实主题和基本内容,但仍表现出一定的不彻底和滞后性。一是内容脱节于时代发展的最新情境。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选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略显陈旧,而发生在当下鲜活的,诸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事件和其中关键人物的事迹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二是内容脱节于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缺少对新时代青少年现实生活、思想状态和精神需求的细致把握,教育内容的设置难以与不断成长着的青少年群体形成高度契合。三是内容脱节于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现今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常对爱国主义的意涵进行简单和肤浅化处理,将爱国主义置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朴素的情感层次,遮盖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消减了爱国主义的浓厚底蕴。

3.方式上单一,存在爱国主义教育虚化的情形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停留于学术层面的抽象解析和精神层面的弘扬激励,更要主动借助具象的物质载体,使教育要素和发生场域与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密切关联,使爱国主义成为青少年易感易知易从的思维活动、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但现阶段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方式方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单一性,易使爱国主义教育表现出虚浮的现实状态。这种单一性首先表现为方式选用的简单刻板,将爱国主义教育束缚在讲道理、讲意义、讲情怀等老套的思想灌输中。单一性也体现在方式载体的因循守旧上,课堂、讲座、书籍、条幅、标语等基础性的教学载体仍被重用,对教育基地、网络空间等更具教育活力和效力的新型载体的开发和运用相对滞后。此外,方式创新的生硬形式也是单一性的具体表征。对新技术、新媒体的掌握和运用不得要领,往往是简单套用和机械挪用,对形式的提升大过对内容的增幅。

4.队伍上弱势,存在爱国主义教育边缘化的趋势

近年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相较于其他课程教师队伍,爱国主义教育的队伍建设显现出相对明显的弱势,教师队伍在质量和数量层面的薄弱也致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边缘化。在中小学层面,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师队伍整体配备不足且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多由缺乏专业培训的班主任、德育主任等兼职,在专职人员和专业教师紧缺的境遇下,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很好适应育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在高等学校层面,受益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系统建设,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队伍的完整性和专业性都得到了较好保障,但其中专职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队伍的协同有待加强。

三、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路径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前进方位和优化路径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时代新征程,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既应心怀“国之大者”,又要密切关注青少年思想实际和精神需求,深刻反思上述问题,探寻与时俱进且行之有效的教育路径。

(一)在内容上坚持情理交融,凸显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主题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以情动人,但关键是依理育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情理交融,既有初阶形态的情感表达,又有高阶形态的理性呈现,实现政治性和情感性的统一、思想性和感染性的结合。一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抒发。在对爱国主义进行情感诠释时,要融入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和民族精神特性,将爱国主义情感从简单质朴的基础形态,导向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共通共融、知行合一的高远境界。二是增进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深度。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五史”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维度深刻阐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其次,要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增进青少年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青少年的爱国底气和爱国豪情。

(二)在过程上讲求衔接贯通,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育中

爱国主义是教育必须提供的一堂人生必修课。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需要每个学段、每门课程、每所学校、每位老师开展广泛、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大中小学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推进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在纵向层面,完善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学段衔接。需紧密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各个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任务:小学阶段重在情感启蒙、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从而形成一套精准对接、循序渐进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系统。在横向层面,优化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整合。要做好教师队伍的系统建设和统筹管理,致力于在各级学校均能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爱国主义教学队伍。应挖掘各类课程中潜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积极开发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丰富和增强知识传授的道德涵养和精神滋养功能,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不断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三)在日常中注重典型示范,讲好新时代爱党爱国的故事

爱国主义发端于个体对祖国的天然亲近之感,定型为稳定化、持续化的行为习惯,是感性与理性相互交织的复杂化呈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新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变革,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勋。这些非凡成就,对于更好激发坚定广大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是最鲜活生动的现实教材。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强化教学素材的选取,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新成就赋予教育活动更多时代活力,更要有效调整教育靶向,使之更加契合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动向和行为特征。新时代鲜活的人物事迹中蕴含丰富的教学素材,要善于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场域,选树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爱国榜样,讲好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新时代爱党爱国的故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四)在形式上重视仪式礼仪,抓好重大节庆和纪念活动时机

仪式礼仪具有非凡的叙事能力、独特的凝聚功能和鲜明的教化价值。仪式礼仪源远流长,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群体认同感、凝聚社群归属感和凸显集体荣誉感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现代社会后,仪式礼仪的内涵愈发丰富,借助仪式礼仪传承精神文化、塑造共同價值成为一种常态。仪式礼仪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运用仪式礼仪开展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一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现实仪式活动。通过开展升旗仪式、入党仪式、入团仪式等庄严肃穆的仪式活动,激发青少年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意识。二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传统节日。利用好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的文化氛围和庆祝活动,促进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国家情感的深化。三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历史纪念日。把握好建党纪念日、建军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礼赞祖国、缅怀先烈、讴歌人民中厚植对民族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伟人的尊崇。

(五)在实践中倡导理性表达,涵养彰显中国形象的心态行动

新时代倡导的爱国主义是更加理性、开放、包容的爱国主义。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在塑造青少年科学爱国理念的同时,着力涵养青少年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心态,引导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爱国主义的理性表达。首先,加强思想引领。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思想引领,协调整合存在于爱国主义中的多维价值观念和多元利益诉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其次,完善认知塑造。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性爱国,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中国与世界,实事求是地认知和解决问题。最后,做好境界提升。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过程中应加强国情教育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青少年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让爱国主义成为青少年的主动选择和精神依靠。

(六)在保障上实行多维联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共育生态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主体协同发力、综合施策。要围绕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多维联动、统筹发力,整合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构建全面覆盖、全域巩固的爱国主义教育协同机制。一要形成强而有力的组织领导。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教育部门组织协调、学校具体落实的分工负责机制。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工作实施、评估检查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保障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稳定开展。二要开发多方联动的共育平台。在现实场域中,加强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的建设和使用;在新媒体场域中,要利用好网络媒体,打造更多青少年喜爱、热传的国防主题融媒体产品,不断壮大网上爱国的理性声音和主流价值,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三要构建全员参与的共育格局。以学校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枢纽,结合党政机关的执行效能、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社会组织的人员优势、家庭环境的长期教育,集聚资源、整合力量,共同推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1.

[4]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41.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青少年时代
青少年发明家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爱国主义教育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