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湖:深耕“院地合作” 夯实亚太路科创带发展地基

2023-05-14浦梦媛

今日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南湖嘉兴科创

■ 浦梦媛

2003 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亲自谋划、推动下,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在嘉兴南湖共同组建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拉开了“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发展序幕。同时期,嘉兴首次提出了“G60 科创走廊”概念。2022 年,南湖区创新启动“亚太路科技创新带”建设规划,将以“科创+产业”为引领,构建“一核两极三心”空间布局,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20 年来,南湖坚持走“院地合作”发展道路,在高能级平台“串珠成链”基础上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亚太路科创带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用科技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体制创新推动产业孵化

南湖着力畅通“0 到1”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示范园”的创业孵化支撑体系建设初见规模,各类创新创业双创项目因南湖区“筑巢引凤”逐渐涌入嘉兴科技城。

2010 年,昱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南湖区和嘉兴科技城的支持下,开启了创业创新的发展之路。创业伊始,产品有待推广之际,所在孵化器和嘉兴科技城助其促成了住建部光伏示范项目的微型逆变器采购。2013 年,昱能科技一举成为全国微型逆变器单项冠军,并历经9 年扶持与磨炼,于2022 年跃居全国销售量第一、全球销售第二。2022 年,昱能科技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目前,像这样的创业支撑平台,南湖区有19 家,全区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孵化器11 家(国家级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8 家(国家级4 家)。

人才服务积累发展优势

现如今,南湖清醒意识到“抓人才就是抓发展”,为了解决“人才难招引、难留下”的痛点、难点,南湖区以活动推介发展环境、增进人才“磁场效应”。开展“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创响中国”长三角联盟首站活动等系列活动,吸引各类人才和企业纷至沓来。通过启用嘉兴市首个人才创新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智立方”以及“人才e 点通”服务云平台,已率先实现人才创业创新全过程“零次跑”。

据了解,南湖还打造了人才公园、人才俱乐部、人才运动馆、人才绿道等“人才+”系列,为人才提供配偶调动、子女入学、住房医疗、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让各类人才扎根南湖、无忧发展。科研人员可通过“揭榜挂帅”承接高难度科研项目,也可技术入股成立项目合作公司等等。创新载体与企业交流渠道逐渐拓宽,通过在“互联网”上直通接洽实现良性互动。

金融活水推动项目落地

资金是人才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资源之一,而“融资难、融资贵”便是阻碍企业从“1 到N”增速发展的“拦路虎”。随着南湖区成功打造中国首个“基金小镇”——南湖基金小镇,加快引进了九鼎投资、硅谷天堂、红土创投等金融企业,并以创新思维破解“木桶效应”,大胆探索“引投贷保融”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企业能够得到创投基金、科技保险、人才银行等各方面金融配套。

南湖进一步推广以“院”为支撑、以“园”为载体、以“基金”为扶持的“一院一园一基金”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与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成立全市首支柔性电子产业培育基金,一期规模1 亿元,定向用于支持柔性材料、柔性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内的优质项目。目前,南湖区已组建产业基金12 支,基金规模达33.51 亿元,基金投资项目214 项,带动社会投资近26.83 亿元。

着眼未来,紧抓机遇。南湖区将继续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局,加快推进亚太路科创带建设,奋力打造支撑G60 科创走廊的核心空间、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创高地及支撑产业升级的示范标杆。

猜你喜欢

南湖嘉兴科创
《初心》
南湖之春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嘉兴学院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浙江嘉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