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 夯实科技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2023-05-14绍兴市科技局
绍兴市深入贯彻全省科技系统“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牢固树立大抓学习、大抓落实、大抓服务的鲜明导向,着力锻造“做极致、干精彩、看实效、争一流”精气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进入加速发展通道。
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构建先试先行新样板。一是破题建设“三位一体”试验区。绍兴“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作为唯一的综合性试点入选第一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名单,率先在市域层面“一揽子”谋划推进“三位一体”工作,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高质量发展委员会,设立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中心,印发出台试验区建设方案,建立“六张清单”“十大协同事项”,积极探索实践“1+1+1 >3”的预期成效。二是探索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科技人才项目经费包干”改革,推行“免评审”“双聘制”“法人举荐”等具辨识度的改革举措,赋予高校、企业等用人主体人才“引育留用”更大自主权。三是挖掘打造区域特色改革试点。谋划设立市级“十大试点”,以“小切口”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地区经验和典型案例,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全省影响力、绍兴辨识度的创新成果。如新昌县积极探索组建“创新服务云局”,目前,已整合33 个部门、6 大类108 宗科技创新事项,企业、人才等创新主体已线上提交需求事项768 项,事项办结率超99%。
深入实施“315”工程,完善提升科创新体系。一是推进“315”科创体系建设工程。制定实施《绍兴市“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 年)》等系列文件,组建工作专班,编制“315”科创体系图、主要指标进度表等“1 图4 表”。全市13 个项目列入省“315”科创体系建设工程,数量居全省第3 位,其中7 项列入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数量居全省第2 位。二是推进绍兴科创走廊建设。以迪荡湖科技CBD 为核心、五大实验室为支撑,沿线重点建设十大创新基地和十大创新设施,重构全市域创新空间格局。全面落实《绍兴科创走廊三年建设计划》,滚动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和“百项千亿”重点项目。深化金融赋能科创走廊建设,召开科技金融合作推进会,实施金融支持科创走廊3 年1000 亿元信贷政策、“一园区一方案”科创金融伙伴共建计划。三是推进共建研究院建设。出台《绍兴市共建研究院强基提能造峰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个产业引进建立一个研究院”思路,共引进建设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等35 家共建研究院,累计申请专利2029 项,授权707 项,孵化企业280 家,其中高企(科技型企业)57 家,与市内外企业签订合同1638个,金额7.42 亿元。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四链”融合新机制。一是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今年以来,全市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43 家,达到年度目标164.5%;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40 家,完成年度目标186.1%。二是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建立领军企业为主体的攻关需求凝练机制,组织申报省“双尖双领”重大攻关需求164 项,凝练“进口替代”“技术领跑”攻关榜单23 项,实施市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29 项、基础公益类研究项目76 项,7 项成果列入全省重大科技成果。三是加快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坚持“高精尖缺、海外、年轻、全职”标准,组建海外引才专班和人才安全专班,构建立体化引才网络。今年以来,入选科技部高端外专引进计划项目2 个,居全省第1 位;国家海外优青人才2 人进入答辩,首次实现突破;2 人入选2023 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 位外国专家获省政府“西湖友谊奖”,获奖数居全省第2 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