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夯实“315” 奋进“三个年” 以创新深化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3-05-14嘉兴市科技局
嘉兴市科技局持续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相关工作,以全省科技系统“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为抓手,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集群、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聚焦主体培育,科技攻关能力加速提升。为进一步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嘉兴市接连出台《关于支持科技创新九条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改革九条意见》“双九条”政策意见,以真金白银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以改革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全面助推区域创新活力提升。开展“两清零一提升”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市营收1 亿元以上研发活动制造业企业达1985 家,研发活动覆盖率达98.41%、营收5 亿元以上研发机构制造业企业达364 家,研发机构覆盖率达95.29%。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光伏玻璃、丙烯酸及酯高分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支持头部企业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企业面向产业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开展攻关,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目前,嘉兴市已建设以桐昆新材料研究院为代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10 家、以华友钴业为代表的全球研发中心5 家。
聚焦平台载体,科技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出台《关于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设具有先进水平新型创新载体的若干意见》,持续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浙江中心创建。中电科第36 所电磁空间安全实验室成功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嘉兴市本土企业科研平台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乌镇之光超级计算机中心获科技部批复认定,填补了浙江省国家超算中心空白。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嘉善县、桐乡市、海宁市顺利成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数量居全省第1 位。以亚太路为核心,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制定出台《南湖亚太路科技创新带建设规划》。海盐省级高新区创建转认定通过实地核查,全市认定类高新区实现全覆盖,嘉善高新区联合建设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挂牌运行。建立财政资金支持与绩效评价挂钩机制,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嘉兴市创新载体绩效评价规则》,其中年度资金的30%为创新导向资金,引导载体立足地方所需优化科研布局。
聚焦双链融合,打造成果转化高地。常态化开展院企银企双向对接交流活动已达13 场,累计发布科技成果142 项,签订院企合作项目56个、银企合作项目38 个,签约授信金额达39.47 亿元,基金投资额1200万元。加快科技接轨上海步伐,与上海科技交流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并举办第一届沪嘉科技创新大会,揭牌成立“沪嘉科技协作联盟”。
聚焦改革创新,创新生态体系稳步优化。成功揭榜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牵头的2023 年全面创新改革任务2 项(全省8 个,嘉兴市数量列设区市第1 位),获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2 项(全省20 项),入选省科技厅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点1 项(全省11项)。出台《关于提升科创人才平台能级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了“嘉兴市科创人才平台分层分类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全市44 家创新载体运行评价工作。实施投入支持、人才引育、体制改革、项目申报、成果转化、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等七项差别化举措,切实推动全市创新载体整体能级水平提升。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机制,推进科技保险试点,优化“投、贷、保”联动机制,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