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小县大科技” 系统重塑县域创新体系

2023-05-14黄旭荣

今日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新昌产学研服务

黄旭荣

中共新昌县委书记

经过多年努力,新昌县走出了一条科技强、产业好、生态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县域科技创新模式形成典型。在此基础上,新昌仍然持续突破改革,聚焦县域创新体系再升级,深化实施“创新强县”首位战略,加快落实三个“一号工程”,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培育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指数居全省第4 位,其中“技术创新指数”居全省第1 位,研发经费投入占GDP 比重连续8 年超4%(2022年达4.42%,居全省第4 位,仅次于滨江、余杭、钱塘),2022 年创成国家首批创新型县,2023 年在全省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上作为唯一县域代表交流发言,连续3 年获“科技创新鼎”。

聚焦“领军企业” 锻造高水平创新主体

一是围绕“专精特新”靶向培育优质企业。全面走访调研企业,细分“主动创新型、被动创新型、创新意识缺乏型、初创型”等四类企业,分层制订创新发展帮扶共性菜单和点对点服务个性菜单,全面开展创新主体创新意识能力大提升行动,今年以来有20 家企业从无创新企业提升为创新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及企业专利“五个全覆盖”行动,持续推进企业梯队培育,现有销售额超百亿元企业4 家、上市企业16 家、高新技术企业292 家(占规上企业79.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 家、省“雄鹰行动”培育企业4 家、省“隐形冠军”企业9 家。二是围绕“产研一体”分层创建研发机构。完善省市县三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机制,分层建设企业研究院、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建设高能级研发机构,尤其是对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按1∶1 配套县级财政投入,目前共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9 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 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2 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在纺机、轴承、制冷配件、生命健康四大行业布局创新联合体,深化政府、专家团队、行业龙头企业三方共建联合体机制,推进智能纺机联合体先行先试,并成功揭榜科技部2023 年度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三是围绕“国产替代”攻坚突破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卡脖子”等科技攻关专项资金,滚动开展十大“专精特新”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撬动企业研发投入3 亿元,着力加强新型高端材料、核心智能元器件、关键智能零配件、重要智能系统部件、替代进口产品与装备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加快产品升级和技术储备。2022 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占营收比重达3.26%,居全省第2 位,开发(备案)新产品162 项,新产品产值率达50.9%;五洲新春突破兆瓦级风电轴承滚子“卡脖子”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2 位、全国第1 位。

聚焦“内外联动” 汇聚高层级创新要素

一是内建外拓,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围绕创新链抓平台建设,做好内部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外部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县内建设运营总投资14 亿元的高创园,县外投运杭州双城国际科创飞地、新昌科创人才港(北京)。目前已征集科技人才项目信息160 个,签约项目12 个。与浙江大学共建浙大-新昌联合创新中心,对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标准全面启动天姥实验室建设,借助科研优势建设国内首家校地共建动物医药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二是集聚提质,引育高水平科技人才。深化浙江理工大学-新昌创新工程硕士“1+2”联合培养计划,推进全国轴承产业人才基地建设,发挥平台的资源集聚优势,引入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截至目前,已有4 届共132 名研究生入驻新昌基地,59 家企业参与研究生联合培养,“‘企业出题 高校解题 政府助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浙江模式’”成果被评为2022 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集聚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近1000 名,企业R&D 人员占比达11.3%,居全省第5 位。三是双向互动,推进一体化产学研用。编制实施《新昌县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研发与服务“双体系”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探索实施以企业创新为中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效协同,科技、产业、人才、资金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双向互动、全程贯通的合作研发与服务“双体系”。目前全县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达95%,技术交易额从2020 年的6.44 亿元增加至2022 年的13.8 亿元,全国唯一县域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成功落户。

聚焦“服务重塑” 打造高效能创新生态

一是虚拟组织“实体”运作。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为主线,在不打破机构设置、不改变编制配备、不调整部门职能情况下,探索构建创新服务“云局”工作机制。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设立临时党委,构建创新综合、事项、资源、保护四大组团,通过“线上应用+线下大厅”相结合模式,实现创新事项高效统筹。目前线上平台已开展运行,全县规上企业上线率达100%,平均办结时间从7 天缩减至2 天。二是分散资源集成配置。围绕“一网融合、一门办事、一键协同、一链闭环、一体赋能”工作目标,系统集成分散在各部门的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事项、创新资源、创新保护3 张“目录清单”,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已归集33 个部门的创新事项108 宗、创新资源385 项,切实解决创新发展存在的办事多头、资源分散、部门协同不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不足等现实痛点。三是增值服务全面提升。依托后台数据,以亿元以上企业为首批试点,开发“精准画像”功能模块,构建企业发展量化评价机制,自动分析企业成长数据,主动挖掘企业服务需求,精准高效提供政策推送、多跨培育、产学研合作等增值服务。截至目前,已通过平台培育企业42家,联动破除企业“引才难”等问题600 余个。创新服务“云局”改革工作,并入选全省创新深化首批“三位一体”试点和营商环境“微改革”省级项目。

猜你喜欢

新昌产学研服务
花脸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