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023-05-14高小枚吴洪涛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培育劳动精神

高小枚 吴洪涛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当代青年大学生生长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续奋斗者和主力军,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勤俭节约,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倡勤俭节约,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2]44。可见,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

一、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一)增强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有力举措

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人们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对自身行为做出正确判断,对自身不良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前,尽管勤俭节约越来越受重视,但有些人的勤俭节约意识仍然不强,《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10》显示,“缺乏节约意识”是中国餐饮浪费最主要的原因,其占比高达59%。据了解,部分高校存在不容忽视的奢侈浪费现象,如餐饮浪费、水电资源浪费、不正确的消费观念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明显不足。而青年时期是人的心理、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精神培育,能帮助大学生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因此,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最直接的影响和意义就是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这也是勤俭节约精神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

(二)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34。勤俭节约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在物质资源丰富的当下依旧没有过时,它不仅是提升大学生道德人格修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开展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能够加强大学生对勤俭节约的认识、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习惯、坚定大学生勤俭节约的信念,让大学生践行勤俭节约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能持续不断地增强勤俭节约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勤俭节约观,以知促行,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勤俭节约是勤劳节俭,是告诫自己不要懒惰、不要放纵,是提升自制力、意志力的良好思想。”[3]通过勤俭节约精神培育,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制力,克制消费、反对浪费,形成理性消费观;能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尊重劳动、爱护公物、节约资源;还能让大学生具备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自觉抵制贪图安逸享受、坐享其成的不良风气。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精神培育,能为大学生提升道德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三)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美德的重要途径

“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4]勤俭节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古今先贤们对其不断思考和探寻,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形成了意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勤俭节约思想。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经济实力和购买力大幅提升,生活方式开始向享受型发展,但是部分人在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过程中,淡忘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而衍生出许多浪费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发展条件和形势变化,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的润泽和化人功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5]201。大学生是勤俭节约思想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对其进行勤俭节约精神培育,能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勤俭节约思想的同时,将其与新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变化和道德要求相结合,推动勤俭节约思想与时俱进,赋予勤俭节约思想新的时代内涵。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6]215过去,我们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解决了因贫穷落后而造成的各种难题,改变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悲惨状况,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现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国内局势异常复杂,我国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和重大考验,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要时刻牢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精神培育,能让其意识到勤俭节约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大学生自觉担当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思想受到一定的冲击,造成较大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一是浪费行为严重。《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部分学生盒饭有三分之一被浪费,部分学校食堂被倒掉的剩饭剩菜越来越多,餐饮浪费现象严重。大学生资源浪费现象丛生,外出不熄灯、不关水龙头、浪费纸张等行为并不少见。大学生虚度光阴现象频发,部分学生沉迷于互联网,把原本用来学习、提升自我的时间用于打游戏、追剧等娱乐活动。二是缺乏理性消费观念。部分大学生不会合理规划消费,存在错误的消费观念,经常冲动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三是劳动观念淡薄。部分大学生劳动意识缺失,贪图安逸享受,追求物质上的奢靡生活,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可见,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面临一定的现实挑战。

(一)个人艰辛体验不足,影响大学生对勤俭节约精神的情感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让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7]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物质生活条件丰富的时代,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安逸长大,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挨饿受冻的贫穷与困境;没有为了生计而艰苦奋斗和节衣缩食的体验,也没有克服挫折和养成劳动的意识与毅力。所以,多数大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和感受父母的艰辛,难以感受到生活的不易,难以切身体会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也难以体会金钱的来之不易,更难以对勤俭节约精神产生情感认可。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必须把大学生从这种生活状态中剥离出来,带他们切身体验辛勤劳动、自立自强、勤俭节约的生活,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让新时代大学生在新征程上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总之,缺乏一定的社会历练,大学生将感受不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法与之搭建起情感桥梁,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便难以达到最终目标。

(二)受潜在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弱化大学生对勤俭节约精神的价值认同

人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的重要场域,能为大学生形成勤俭节约思想和正确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氛围。现实生活充满各种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其中就包括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费主义主张无节制地进行消费和消耗资源,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则主张追求物质上的个人享受、满足和愉悦。这些不良社会思潮与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容易使大学生思想观念出现偏差,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对勤俭节约精神的认同和实践。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一些自媒体为了利益会在网络上推出关于奢靡浪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文章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念;某些商家夸大宣传,利用网红效应对产品过度包装,甚至引诱大学生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不断刺激大学生消费;在短视频时代,“吃播”“网红探店”等网络文化盛行,其背后也存在铺张浪费、欺骗消费的不良价值导向。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成熟,他们无法正确辨别这些不良信息,不良价值导向容易对大学生勤俭节约思想的形成造成冲击。总之,社会各种负面思潮,加上大众传媒的不良传播,营造的消费至上、享受生活的不良社会氛围,严重破坏了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的文化氛围,弱化了大学生对勤俭节约精神的价值认同。

(三)培育路径实效性有待强化,消解大学生对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的实践认同

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是一项连续性、持久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勤俭节约精神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理论教育、制度管理、实践锻炼来引导、约束和巩固。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也是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的主要场所。首先,高校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活动和讲座开展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没有构建系统、连续的培育体系,难以让大学生将勤俭节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很多高校的勤俭节约精神培育实效性不强,不仅没有把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培育内容也没有及时更新,更没有将勤俭节约精神培育落到实处。再次,高校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没有针对性。许多高校没有结合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勤俭节约精神培育,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的效果自然就差强人意。最后,高校勤俭节约精神传播渠道单一、宣传普及力度小,主要是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标语、广播等传统媒介和方式进行宣传。高校的培育措施不是经常性的,也不是循序渐进式的,不足以引起学生对勤俭节约的重视,使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效果大打折扣。总之,高校缺乏对新时代大学生连续性、持续性和常态化的勤俭节约精神培育,导致大学生对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缺乏实践认同。

三、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内容体系,增强情感认同

构建系统有效的内容体系,是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8]所以,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精神培育,要以培育目标为指导,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开展资源国情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四史教育”和劳动教育,并根据大学生成长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将勤俭节约精神内容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社会道德要求、时政热点关联,不断更新勤俭节约精神培育内容,强化培育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时代性,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勤俭节约精神的情感认同。

一是开展资源国情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资源国情教育,能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于世界水平、资源相对不足、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没有改变。并且,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存在工业技术相对薄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矛盾突出等问题。让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国情有清醒的认识,能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勤俭节约精神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内容相呼应,勤俭节约在社会公德中表现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职业道德中表现为勤勉工作、杜绝浪费;在家庭美德中表现为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在个人品德中表现为尊重劳动、自强自律。培育者要将勤俭节约精神贯穿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始终,让新时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要求,自觉践行勤俭节约精神,做新时代高素质公民。

三是开展“四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9]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成就伟业的制胜法宝。从党的历史出发,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能让当代大学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了解我国勤俭治国的历史进程。教育者要深入挖掘党史资源,讲述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依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历史故事以及革命先辈带头践行勤俭节约的生动事迹,让新时代大学生从党史中汲取智慧,从党史教育中感受勤俭节约精神的巨大力量。

四是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10]正确的劳动观与勤俭节约精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劳动教育应与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紧密结合,不断发挥劳动育人的重要作用。劳动教育让大学生亲自参与劳动,自己创造劳动成果,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切身感受劳动的不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帮助大学生培养勤劳节俭、反对浪费的优良品质。同时,大学生还能享受劳动收获和劳动带来的快乐,激发大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引导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必须开展以勤劳节俭、求真务实等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

(二)注重舆论导向,提升价值认同

进入新时代,大众传媒蓬勃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媒在促进信息传播手段与时俱进的同时,对社会舆论的生成和传播也起到引导作用。大学生是大众传媒的受众者之一,而大众传媒中充斥着良莠不齐的社会舆论,其中不良社会舆论会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不仅要发挥大众传媒传递信息的功能,不断向大学生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强化正向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还要发挥大众传媒监督功能,加强对社会不良舆论的监控,从而为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大学生对勤俭节约精神的价值认同。

一是强化正向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11]当代大学生主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官方视频号等平台接收各类信息,因此,政府部门要发挥官方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在大学生对相关勤俭节约话题进行激烈讨论和争辩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引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的正确走向。学校和社会可以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开设勤俭节约精神专栏,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勤俭节约模范进行宣传报道,并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勤俭节约思想的新时代内涵,让勤俭节约精神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对不良社会舆论的监控。社会舆论鱼龙混杂,一些不良的社会舆论会误导大学生,从而影响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的培育。一方面,高校和社会要及时了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要,判断大学生是否受到不良社会舆论的侵蚀,并让大学生合理表达诉求,按诉求将勤俭节约精神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从源头上隔绝不良社会舆论。另一方面,高校和社会需要对网络上关于勤俭节约精神的不良社会舆论加以管控,澄清或清除不良社会舆论,及时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并借此机会教育学生如何辨别不良社会舆论,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拓展劳动实践,强化实践认同

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不能仅依靠理论灌输,还应该注重发挥实践作用。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能让勤俭节约精神落地,让大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劳动教育与勤俭节约精神教育、实践教育相契合,因此,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让青年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劳动实践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劳动实践中自觉践行勤俭节约精神。

首先,开展勤俭节约实践活动。可以在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学雷锋日、劳动节、世界环境日、全国土地日等各种重要节点,组织大学生参与勤俭节约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让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与勤俭节约有关的社团,以社团为载体,在学校内外拓展勤俭节约教育实践活动。其次,拓宽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是大学生经常参加、最直接、最容易接受的劳动实践。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特长或相关专业拓宽更多的勤工助学渠道,为学生搭建劳动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加入服务性劳动或生产性劳动,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让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再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种自愿性的义务劳动更有利于勤俭节约精神培育。高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走进敬老院、孤儿院等场地进行义务劳动,或参与校园、社区清扫活动,也可以号召大学生深入贫困村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可以开展勤俭节约精神专题微党课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内容进行备课、讲授,并选出优秀代表,让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将勤俭节约精神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让大学生主动宣传勤俭节约精神。最后,要增强大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让大学生把勤俭节约精神落到实处的关键一步。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和社会举办的各种勤俭节约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专业实践活动,还要积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做到珍惜粮食、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合理消费。

猜你喜欢

培育劳动精神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热爱劳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