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理论特质、实践进路探析

2023-05-14李星徐浩特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李星 徐浩特

(大连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1]71新时代赋予青年新机遇、新使命。基于我国时代发展需要,结合当前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新形势、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做出了重要论述,为推进青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对于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论述内涵丰富,包含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创新性运用,是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16。马克思主义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密切相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的伟大事业就失去了方向。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当今时代仍是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时代,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归根到底还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和引领时代。因此,必须着力培育青年一代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刻理解并认同马克思主义,摒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把认同转化为信仰的力量,坚定正确信仰才能站稳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倡导唯物主义世界观、艰苦奋斗的人生观和甘于奉献的价值观,解决好人生“总开关”问题。在学懂弄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活动,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远大理想是方向和目标,共同理想是基础和条件,二者是现实与未来的结合,具有内在统一性。远大理想体现了对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望,指引着我们选择正确的道路,从而实现共同理想。远大理想高于现实,又指导现实,它激励着前辈们献身革命,是指引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青年要加强对“两个必然”的学习,认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不管其实现历程多么曲折,都不能轻易放弃,要矢志不渝地朝着这一终极目标奋进。共同理想是依据中国具体国情,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在实现远大理想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需要经过量的积累,才能不断进步接近质的飞跃。除了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这是在当前国际背景下对全人类共同理想的表述,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共鸣。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中国梦是远大理想在初级阶段的表达,是共同理想在新时代的凝练,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现实理想。青年是现实的人,其存在依附于社会,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青年的参与。广大青年既是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的参与者,也是历史进程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救国运动,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富强建设,青年始终把个人成长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青春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薪火相传,在接续奋斗的新征程上,青年要以中国梦为指引,自觉融入国家建设,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圆梦的征途固然是长期、艰巨的,作为新时代的筑梦人,青年要始终坚定中国梦必将实现的信心,勇于面对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梦想转化为现实,做中国梦的积极践行者。离中国梦的目标越近,越不能有松气歇脚的心态,因此更要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调动青年实现伟大梦想的主动性。

(四)坚持自信奋斗的人生信念

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以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基础,正确的理想信念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将激励青年为自身成长而拼搏奋斗。坚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信念并不是否定个人理想的存在,每个人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应与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成就一番持续发展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展望青年未来,鼓励青年充满信心。广大青年要抓住时代机遇,以中国梦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以自信的姿态书写精彩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3],不断在实践中踔厉奋发,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主动融入社会、奉献社会,自觉将自身内在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71艰苦奋斗是我们的重要法宝,是永不过时的精神,当代青年要敢于吃苦、勇于奋斗,在追求个性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热血青春。

二、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坚持以往的基本观点,又结合新时代背景条件进行创新发展,具有内容的继承性、目标的时代性、思维的科学性、理念的人民性、话语的鲜活性等特征。

(一)内容的继承性

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特点。其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树立了为全人类利益奋斗的终身理想,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这仍是当下青年努力的方向。其二,继承了党历届中央领导人提出的理想信念理论。毛泽东同志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社会主义建设者、邓小平同志提出培育“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对青年学习提出“四个统一”要求、胡锦涛同志勉励全国青年做“四个新一代”,都凸显了历届领导人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其三,青年思想信念与中华文化的有机融合。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信仰、志向、理想是古人历来看重和追寻的品质,人们通常将理想信念与家国利益紧密相连。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号召青年向历史学习,在历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并立足新发展阶段,在继承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发展。

(二)目标的时代性

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新时代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审视当今世界态势和我国现代化现实,将人类关怀和家国情怀相结合,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目标,体现了世界眼光和大国担当。就国内而言,立足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以往不同,新时代具有独特使命,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需要青年将人生理想与国家未来紧密结合,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支撑矢志奋斗,展现了长远战略眼光。就国外而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球视野谈及青年在全球发展中的重要性。全球青年要有理想,有担当,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提升自身格局,共同推动人类进步,实现共同发展、世界大同。教育中国青年要放眼全球,认清形势,找准定位,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推动人类进步。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

(三)思维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立场、方法、准则等,其科学性是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科学性的依据,具体体现在以下思维方式:继承前人优秀思想,号召广大青年阅读经典文献,强调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凸显历史思维;重视在艰苦实践中深化科学认知,坚定理想信念,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方法途径,凸显实践思维;不仅期望青年个人全面发展,而且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凸显战略思维;强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需要常态化和集中化统一的教育,凸显辩证思维;结合青年实际特点和时代发展需要,提出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方法,凸显创新思维;紧紧围绕“永不动摇信仰”这条红线,凸显底线思维。这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引领青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理念的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人民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重视青年的主体地位。在新时代,习近平的关注重点不只停留在党和国家的层面,更放在青年个体身上,从青年的特点出发,把理想信念教育和个人的生活、发展联系起来。青年成为实践的主体,主动用中国梦引领个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把青春力量播撒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同人民群众一同实现梦想。除此之外,人民性还体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归根到底,我们的终极理想是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五)话语的鲜活性

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抽象性和政治色彩,青年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如果仅采用老套的说教,难以真正有效地把理想信念根植于青年心中。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采用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接受的比喻、夸张等手法,提出了“精神之钙论”“总开关论”“纽扣论”的说法,将理想信念比喻为钙元素、控制开关、第一个扣子,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把青年时期看作“小麦的灌浆期”“拔节孕穗期”,表明在这一阶段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引经据典。比如,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启发青年树立远大志向,奋发图强;引用“志之所向,无坚不入”表达青年志存高远的强大力量等,用诗词传达深意,对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极具教育和启发意义。此类“习式表达”充分体现了话语的鲜活性,进一步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三、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进路

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从实践角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丰富拓展了青年教育理念的新境界,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南。

(一)用“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对于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坚定,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性认同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汲取优秀中华文化4个方面发表了重要论述,以坚定“四个自信”来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1.理性认同科学理论,坚定理论自信

正确且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科学且深厚的理论作为支撑,只有对某一思想有深刻且理性的理解和领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4]。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学习,激发青年对其真理性的认同,为坚定理想信念奠定基础。一方面,要引导青年读原著、悟真理,体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坚信共产主义理想是符合发展趋势、必然实现的崇高理想,从源头上增强政治认同。另一方面,教育青年学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要注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下国情相结合的真理,是正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更具有现实性价值。坚持用最新理论成果教育青年,提升青年的理论自信,引导青年将学习成果最终落实到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除此之外,还要教育青年真正做到学好学透、立场坚定。只有让青年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科学伟力,坚定理论自信,才能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笃行终生,为伟大复兴固本培元。

2.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坚定道路自信

党史和国史是党带领人民追求和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历史,“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5]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国史教育,强调通过重温伟大历史,体会现在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这是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道路自信的重要途径。以史育人,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和理解,将青年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4],才能从根源上增强道路自信。一方面,向青年讲述历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让他们认识到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重要性,感慨辉煌成就,感悟艰辛历程,认识到我们选择党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对实现共产主义抱有必胜的信心。同时,要深刻认识到我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被挫折打倒,继续进行伟大斗争,不断开辟党和国家发展新境界。另一方面,教育青年客观理性地看待历史。我们必须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引导青年认真学习历史,用唯物史观来思考历史,以史为鉴,汲取教训,理想信念的旗帜才能举得高远,举得坚定。回顾历史不是在失败中沮丧,也不是在成功中慰藉,而是让青年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正确看待历史,才能更好地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3.准确把握基本国情,坚定制度自信

对青年进行基本国情教育,就是要使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基本国情教育,提出要将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4]。进入新时代,我国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广大青年要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伟大梦想的实现需要青年承担更多的责任,肩负更重要的使命,他们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基本国情不仅是国家规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也是个人制定目标的根本依据。青年要准确把握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全面客观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了解新时代孕育的新机遇和隐藏的新挑战,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内在联系,使个人的主观理想符合现实的客观实际,以此为依据树立理想信念,才是有意义、可实现的理想信念。学校和社会要进一步重视基本国情教育,通过新闻报道的宣传和课堂的学习贯彻,帮助青年认清基本国情。了解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强大的自豪感;认清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抓住展现个人价值的机会,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坚定理想信念。

4.汲取优秀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具有独特的文化渊源,是一种建立在中华文化根基上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正是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有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产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理想信念才得以深沉而执着。传统文化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革命文化中有体现执着理想、艰苦奋斗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有永葆初心、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雷锋故事。这些文化代代传承、坚不可摧,是因为它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青年只有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对自身民族特性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坚定理想信念,肩负时代重任。当前,由于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部分青年价值观念混乱、文化自信丧失、理想信念动摇。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核,吸收其中的价值理念,在保留其精神内核的同时创新其外在表现形式,“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6]。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激发青年文化自信,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更加饱满,为坚定青年理想信念注入新的能量。坚持传承文化基因,赓续精神命脉,让中华文化成为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力量源泉。

(二)在多维并举中坚定理想信念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团、社会及个人多维并举,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更好地提升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

1.落实立德树人,构建大思政格局

学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承担为国育才的使命,发挥好理想信念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高校课程必须兼顾理论性和价值性,坚持育人和教学相统一,既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引导正确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要进行思政课程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坚定政治站位,当好思想引导者。贯彻落实“八个相统一”,创新话语方式,丰富教学模式,增强对理论的阐释力,做到思想性与趣味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另一方面,要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挖掘各门专业课背后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面构建大思政体系,破除教师之间的专业壁垒,进行集体教研相互学习,协同打造一支高质量“四有”灵魂工程师队伍,培养一批扎实才干、为实现中国梦奉献青春理想的新时代青年。教师应以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为指引,自身先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然后言传身教,更好地增强育人效果。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多为主体协同一致,打造全方位育人环境。发挥党政干部、教师、辅导员等主体优势,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朝着共同的目标,打造协同育人的共同体,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更具系统性,取得最佳的育人实效。

2.坚持党管青年,加强共青团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团工作做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党团要共同做好团结教育、组织领导青年的工作。理想信念被称作“精神支柱”“精神之钙”,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党不断战胜困难、创造辉煌。因此,党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的“掌舵者”,“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1]71党管青年的原则强调了对青年人生方向的整体规划,在其道德领域就谈及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各级党委要关注青年的发展动态,密切联系青年,关心引导青年,积极部署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把控理想信念教育方向,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71。使青年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力量,是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织。共青团要高举理想信念旗帜,发挥联系和服务青年的纽带作用,适应青年阶段的特点,积极为广大青年提供服务与支持,真正做到为青年着想。同时通过主题团日、学雷锋等喜闻乐见又积极向上的活动,在活动中了解青年动态和需求,聚焦青年关心的问题,动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各级党团组织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建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和青年网络学习平台,创新交流方式,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使青年群体坚定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投入实现伟大复兴的洪流。

3.进行榜样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了3 个层面的信仰,是青年价值取向的最高目标,其本身蕴含着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时期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性,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国家和社会要加大对榜样的宣传力度,通过榜样迸发出的强大感召力,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青年理想信念方向的正确性。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是育人的主体,要践行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不仅在课堂上用知识引领学生,还要在课后用良好的个人形象影响学生,使学生处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大环境。另一方面,要发挥青年模范的作用。他们“在青少年中乃至全社会都有着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4],不仅宣传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大人物”,也要讲述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小人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胡兰、方志敏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屈不挠、献身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焦裕禄、王进喜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个人理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杨善洲、孔繁森等服务人民、干事创业;新时代黄文秀等不忘初心、扎根脱贫地区。他们都是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典型代表,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离不开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和追求。用鲜活的人和事带动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感受理想信念在榜样身上的积极力量,营造一种对崇高理想的认可,对核心价值观弘扬的社会氛围。

4.投身社会实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理想信念只有付诸实践才具有生命力,不然只是空想、幻想。选择确立正确理想信念,继而坚守践履理想信念,在认知的基础上躬身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做到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实践教育法,一直强调理想信念需要在实践中磨砺前进,在实践中培养理想信念。他鼓励青年深入基层实践,学习广大人民群众身上艰苦奋斗的品质。7 年知青经历使他深知基层实践育人的重要性,他用自身阅历告诉广大青年,社会实践是树立理想信念的关键,也是检验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最好平台。他还强调在读好课堂之书的同时要读好社会之书,在武装青年思想的同时也要指导青年的实践工作,以实践促进理想信念进头脑,在实践中提升思想觉悟,做到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因此,国家和社会要针对不同青年的实际情况,搭建各类社会实践平台,给予广大青年更多的机会,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把思想上的认识转为现实的坚定性,在亲身体验中坚定信念,在切身感受中坚守初心”[7]。同时,广大青年要响应号召,积极参加下乡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为指引,在艰苦奋斗中磨炼意志,在为人民服务中增长才干,积极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只有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人生梦想,才能成为意志坚定的有为青年、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71。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