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自然教育实践活动流程
——以陕西省红河谷森林公园为例
2023-05-14田玉露李平利
田玉露 李平利
(眉县国有营头林场,陕西 宝鸡 722307)
自然教育最早出现于法国教育家卢梭1762年出版的《爱弥儿》一书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现在教育早期的产物。通过各种专业实践证明开展自然教育能为少年儿童培养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因此对孩子而言,开展自然教育是收益终身的教育。我国自2014至今,自然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国家对于关注森林活动、开展自然实践教育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逐渐完善。在此时代背景下大力开展自然生态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森林公园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陕西省红河谷森林公园始建于1998年,是眉县国有营头林场利用其所辖区域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发展的以森林旅游为主要业务的第三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园基础设施完善,专业接待人员齐全,安全保障体系健全,自然文化资源也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得到挖掘优化,在陕西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诸多研学机构和学校开展学生自然生态研学和自然教育实践的重要场所。它是宝鸡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陕西省自然体验基地。结合作者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在开展自然教育实践的活动流程主要有以下内容。
1 调查资源
开展自然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区域内的基础资源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必不可少,只有系统掌握资源的基本情况,才能为开展自然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石。充分收集现有的资料,包括林业、气象、水利、地矿、旅游和教育资源等专业系统性的资料和图纸,通过再次实地考察、摄影、摄像,标记和采集标本等方法,进行踏勘和校对,归纳整理,汇总成型。
1.1 调查公园内的动植物资源
利用各级林业部门对于公园相关森林资源调查得出红河谷在地质的构造上是一条具有大断层的山地,最常见的有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由于地形、气候、母岩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森林植被分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森林植物群落在垂直分布上有明显的规律。海拔3 500 m为高山灌木林带;海拔2 900~3 500 m为落叶松林带;海拔2 400~3 000 m为冷杉林带;海拔2 100~2 600 m为桦木林带;700~ 200 m为松栎林带。区内分布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有4纲27目74科306种,境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雕、大鸨、白肩雕、林麝和羚牛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斑羚、红腹角雉和大鲵等20余种。
1.2 调查公园内的地质地貌
红河谷地处秦岭北坡太白山西北方向,呈南北走向,最高点海拔3 666.4 m。区内地形极为复杂,山势雄伟而险峻,河短而流急,属于断块山地地貌类型。就地貌特征来看,海拔在2 600 m以上,地势平缓,起伏不大,海拔在1 350~2 600 m之间,多为山沟与山脊交错2—3级支脉,坡陡而险。海拔1 350 m以下为低山区,系山之尾部,坡度较缓,谷底较宽,微地形非常明显,海拔3 300 m以上乔木绝迹,多出现乱、倒石堆与草甸出现,因受古冰川的侵蚀,还有冰斗,冰川等出现。
1.3 调查公园内的气候类型
红河谷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干和湿变化明显。年降雨量650~800 mm,年均温13.5 ℃;因海拔高度不同,区内气候自下而上呈明显的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亚寒带气候的垂直带谱分布。
1.4 调查公园内的人文历史
红河谷虽以自然风光见胜,但也不乏历史人文幽情意趣。比如,与红河谷相关的著作明朝万历年间刘九经修撰的《眉志》记载的关于红河谷的得名,清代毕沅主持修撰的《关中胜迹图志》关于红河谷的记载,山中吟者李栢关于红河谷四嘴山描写的诗篇,洋溢着浓厚的山野志趣等。
1.5 调查周边教育资源和自然教育服务现状
红河谷周边的研学资源类型多样,与自然教育相得益彰,比如,红色教育基地扶眉烈士纪念园,绿色现代工业教育基地农夫山泉红河谷工厂,张载关学研习基地和陕西苗木繁育中心等均在30 km的半径圈内,可以组合成多种教育路线和研习模式,增加了自然教育实践的选择性和自然教育实践产品类型。当地政府成立了研学领导机构,专门开发全县的研学产品和研学市场,重视程度高,为红河谷发展自然教育实践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 确定核心教育资源和服务对象
2.1 确定核心教育资源
第一,确定在自然生物地理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比如,红河谷典型的垂直气候带谱和垂直植物分布带谱。第二,确定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地质构造、化石分布区和自然遗迹具有保护和展示价值的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峡谷地貌、火山地貌和冰川地貌地质遗迹景观等。比如,红河谷石海景点就属于典型的第四季冰川遗迹,另外,整个峡谷奇峰林立,群山峻秀有秦岭北麓典型的地形地貌特征。第三,确定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植物物种、珍稀的物种以及本地特有的动植物物种。比如,红河谷区内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羚牛、红豆杉和独叶草等,国家二级保护的黑熊、红腹角雉、连香树和水曲柳等;本地特色的野生猕猴桃、漆树、山核桃和栎树等。第四,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或地方特有的遗迹建筑等人文景观。比如,红河谷药王谷秦岭中草药人工防野生环境繁育基地、红河谷神仙岭索道和红河谷黑猫沟管护房等能反映林业建设者们生活生产条件和展示近20林业历史变迁的建筑等。
2.2 确定自然教育对象
自然教育的对象分为两类人群,一是未成年人,从3~9岁的低龄段的儿童,多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亲子类的自然教育活动。从10~18岁的青少年主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层次要求较高。第二类为成年人,比如,自然保护地的游客、周边居民、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他们对自然教育主题内容要求更高,主要突出森林康养、森林游览、森林疗愈和自然环境体验性等多种功能。
3 设立目标
自然教育涉及内容范围可以是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林场等区域,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在设计目标时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认知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主要是从引导公众亲近自然、认识生态、普及自然和文化学科知识,满足公众对生命空间里包括植物(植物鉴别、光合作用、器官功能)、动物(动物分类、踪迹观察等)和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问题等);生存空间里包括森林环境里(水、土壤、空气、阳光等)、地形地貌(高原、山地、平原、丘陵裂谷等基本地貌)、气象景观和生态系统等内容;生产空间里包括生产场所(生产工具、经营技术、农耕文化、农事活动);生活空间里的生活场景(林场生活场景、生活发展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2 能力提升目标
能力提升目标主要表现在通过显微镜和放大镜在不同的时节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的植物自然观察;通过观察鸟类的标志;通过对昆虫趋性、食性和假死性等自然观察;通过使用望远镜或者现代设备对兽类的踪迹、粪便进行自然观察;通过对夜间和环境等进行观察;通过视、听、触、味和嗅五感体验;林农生活体验;诗歌、林区文化和文字等文化体验;安全、户外运动等自然体验制定目标提升和能力提升;以上自然观察可有效改善公众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方式,激发他们尊重自然的情感,提升公众观察、体验、创作、保护自然和自然实践等能力,从而实现自然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行为引导目标
通过倡导人们通过绿色生活,比如,绿色出行、 绿色消费、光盘行动、节约节能、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等内容进行行为引导,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多位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绿色产业;绿色生产的低碳低能耗使用,低排放低污染等基础设施应用等;利用新兴的自媒体、各种渠道传播宣传绿色生态理念;通过以上行为引导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鼓励人人成为绿色生活和绿色发展的践行和推动者,推动形成节约、低碳、绿色和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
4 总结自然教育主题
在总结自然教育主题时以总体主题-子主题-内容1、2、3等为框架进行总结设计。
4.1 总主题遵循原则
①说明资源对当地、本区域、乃至国家、全球的重要意义。②包含具有阐述意义的背景信息,不仅是一个重要资源列表。③应尽可能涵盖所涉及的各类专业问题。④应清晰地展现基地核心资源的重要性,包括“最、唯一、独特、著名”等元素,而且具有明确的数据、文献进行支撑说明。比如,区内的动植物展览馆、药王谷中草药人工野生驯化繁育基地和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等都具有独特的代表性。
4.2 子主题遵循的原则
①自然教育主题重点突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②依据调查的资源分类,确保每个子主题来源于某类核心教育资源。③每一个子主题目标应是一个通俗易懂的完整句,比如,放飞昆虫,做森林生态卫士;做林间最美少年;我是最美森林勇士等。④所有子主题涵盖全部核心自然教育资源内容。⑤子主题不应强调重要性,应包含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的情感等。⑥子主题阐述应当包含建立长期以来发生的变化,当前的学术研究和解释等。比如,竹子-浑身是宝就是总体主题,延伸出营养丰富的实物-笋、药用价值-竹液、生活用品-竹编、观赏用-竹君子等子主题。
5 自然教育设施与人员
5.1 自然教育设施
在森林里进行自然教育活动,应遵循设施布局。根据线路和游览范围,有序展现总主题和各子主题的原则,同时合理配置自导式、向导式媒介,以宣传牌、科普牌为点;以生态游览和教育步道、教育场馆、多媒体电子屏幕、触摸屏、各类像画册和指导手册出版物等为线;以整体的教学效果为面提出解说的媒介空间要求。媒体空间布局应符合以下要求:第一,符合子主题区域和线路的特色要求;第二,符合教育对象使用习惯、体验兴趣等规律;第三,能有效控制点、线和面等空间结构的节点的配置关系。解说牌示在制作时应该充分考虑人为因素,气候和其他综合因素,材料建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优先使用环保材料,低矮化设计,同时与景区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人为破坏,选择方便制作和耐用的材料,比如,粗制木材和石头;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聚集,解说牌应与地面呈35~45°,同时进行丙烯酸薄层刷涂,以延长其使用期限;特殊海拔和极端天气环境下应使用特殊的金属材料或者特制型材料,但在颜色、造型等方面应保持与环境的相协调。
5.2 自然教育人员
自然教育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可以分为管理人员、设计人员、解说人员和临时人员几类。管理人员职责是落实规划、执行计划、评估方案和发展合作伙伴等;设计人员职责为有效地撰写解说内容,自我评估、规划活动内容、进行媒介设施布局,规划自然教育课程等;解说人员职责为动态传递自然教育信息,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实施自然教育课程内容,适时进行理论考核评定,操作技能考核等内容。临时人员主要是应急人员,可以招募一些大学生、自然教育爱好者集中进行技能培训,适时择能上岗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所有参与人员需定期参与相关业务技能培训,中国林学会、林草网络学堂等均有免费的公益课程进行培训和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其进行专业能力提升和自然教育素质能力提升。
6 评估效果
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必须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估法(可以运用基地申报、审核、各级专家检查交流时进行有效评估),对象评估评估法、直接交流法和意见反馈法(可以运用开展活动时对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和课程评价调查)等。
7 结语
结合以上内容可以总结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分为六步走,即审资源、读访客、立目标、定主题、选媒介和评效果。开展自然教育要将自然教育做大做强,这六个环节缺一不可,同时在流程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要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去挖掘,课程不断调整更新,人才培养要深入持续,这样对自然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最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