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2023-05-14康喜彬
康喜彬
(吉林警察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117)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大数据技术得到不断创新进步,灵活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服务和管理效率。当前,我国各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转型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在“广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发动好“数据引擎”,实现数据充分赋能,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数字化水平,是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加强对数字化教育教学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
1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践逻辑
高校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本质是通过数据技术,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全场景赋能[1]。简言之,数据要素要渗透到教育系统的每一个“细胞”,包括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资源等。一是数据治理层赋能,要解决好数据自身的质量、交换、安全、隐私等关键问题,发挥数据的基础支撑价值[2]。二是数据开发层赋能,重在通过多元数据分析和深度数据挖掘,产出面向具体业务和具体问题的教育数据产品和服务,展现数据的生产加工价值。三是数据应用层赋能,指向数据要素在教育业务场景中的示范应用和普及推广,通过合理规范、持续有效的数据应用,逐步提升教育系统的运行效能,推动各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展现数据的终极应用价值。
2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应用大数据创新面临的现实难题
从国内教育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实践来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应用大数据创新仍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
2.1 大数据意识比较薄弱
尽管近些年高校在持续推进大数据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高校在很多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大数据的利用意识不强, 尤其是很多院校的管理者,缺少大数据意识,。这种情况,不利于大数据相关的应用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表现在资金投入不够、技术储备不足、数据模型不统一等多方面。此外, 不少高校在全要素数据流通方面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制约了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深层次应用。
2.2 “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高校学生管理涉及多个部门, 而不同的部门在相关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下,高校内部的学生大数据信息资源整合面临障碍,例如,高校内部的学生信息采集系统、安防系统、教务信息系统等, 各个不同的系统之间,数据流通还存在很多障碍, 这就造成每个部门都成为“数据孤岛”, 制约了大数据高效管理作用的发挥。
2.3 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从“原材料”变成“产品和服务”,须经过劳动者的加工处理,这是数据要素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必经之路。尽管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了很多教育教学管理相关产品和服务,虽然在积极探索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精准教研、教育科学决策、教师队伍治理等应用场景,但是,从整体上来看,高校教育数据的深度开发能力还有待提升,应用示范度和广度不高[3]。整体的应用深度和频度不足,数据价值的激活度不高、普及面不广,难以支撑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
2.4 隐私保护问题突出
教育数据交换共享过程中容易引发数据泄露、流失、篡改、滥用等数据安全和伦理问题。用户隐私数据的使用边界不清晰、防护难度大。例如,很多高校各级智慧教育平台在构建用户画像过程中,为实现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容易出现过度数据采集、敏感数据展示等现象,侵犯师生隐私。虽然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的理念逐步深入实践领域,但数据质量难以保障、数据多层多级交换难度大、数据安全与隐私泄露风险大、治理主体权责不清晰等问题依旧存在[4]。
3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路径建议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构建起连接“师、生、管”,涵盖融合平台、智慧课堂等多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场景,从而促进高校实现从简单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师智慧教、学生精准学、学校精准管的转变。
3.1 树立教育管理的大数据观念
高校在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树立大数据意识, 这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前提和关键。因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大数据观念意识[5]。第一,要树立“数据资源”的观念, 学校管理层和教职工,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重要价值。它可以增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提升相关决策分析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带着这种认识和理念,不断提升高校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水平。第二,加强宣传和引导。在校内进行广泛宣传有意识引导管理人员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在管理工作当中,采取当前可视化的工作模式,构建相关模型,有利于突破传统封闭的工作模式,也可以利用数据的优势,细化当前的管理内容[6]。
3.2 建立统一接口的大数据管理平台
高校在处理信息数据的过程当中,面对学生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应当采取数据化管理的方式,对资源信息进行统一。因此,高校应建立数据化管理平台,对学生在校的各项信息情况进行整合,从而为数据的储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搭建网络教研服务平台。以平台贯通、共建共享为目标,搭建网络教研服务平台,构建形成网络教研“专用车”。搭建教育视讯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学校多媒体录播教室,实现在线研讨交流、信息发布,并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底层数据的互联互通,形成完善的网络视频教研体系[7]。二是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高校要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教学过程中,实时生成的教案、课件、案例、随笔等资源,全部自动同步到平台,根据主题归类存储发布。三是建立高校统一的数据资源库。高校要广泛收取与学生相关的各项数据资源,并利用相关抓取和分析的技术,对当前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汇总和整理,了解学生日常生活需求和课程教学需求[8]。
3.3 提升大数据资源在“教、学、管”等环节的应用水平
一是利用大数据,实现教师精准高效地“教”。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缺乏长期、全面的记录和科学分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缺少抓手,教学很难做到“精准”。因此,充分发挥融合平台教学大数据自动收集、实时分析功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学情调整教学安排,达到快速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是利用大数据,实现学生个性化精准地“学”。借助大数据技术和资源管理平台,为高校沉淀校本资源库提供技术支撑。将最具有本校特色、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资源全面应用到课前、课中、课后环节,让知识来源多元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9]。高校资源管理平台能够汇聚各类精品资源,包括直播课堂、录播课、微课、课件等,并能够按照学段、科目、授课教师等对资源进行精细化分类,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进行学习,延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管理者精准科学地“管”。以往高校管理层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大多只能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握,不够系统、细致和全面,缺乏对教师差异性、班级整体发展情况和全校各班教学现状的掌控。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教学评估,教学数据不再是冰冷的结果数据,而是可视化的过程性数据。高校还可以通过构建“督导—分析—反馈—改进—评优”的有效闭环,让管理者从基于“主观臆断”走向“精准诊断”,为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教学大数据支持手机端绑定,定期为教学管理者推送周、月、学期教学分析报告。个性化的汇总、精确的教学数据统计,可以让教学管理者可以通过手机端自由地筛选全校师生分析数据,快速量化教学成果,帮助学校“找到好老师”,引导全校教师正向发展[10]。此外,对于学生生活管理方面,可以在教学管理平台中设置相应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们日常生活、自身健康方面的数据,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进而为学生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3.4 探索建立规范的数据治理机制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需要有规范的数据治理机制作为保障,避免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因此,建议将国际数据治理经验与我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科学设计教育平台数据治理的组织架构、标准规范、人员队伍、配套机制、技术工具、监督考核等内容,构建教育平台全局数据治理体系。同时,还要编制配套的、细化的、可操作的教育平台数据治理指南和实施方案,推进平台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加强各级平台数据规范审查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既要注重师生身份、行为轨迹、资源使用等原始数据的治理,也要加强用户画像状态、资源推荐结果等衍生数据的治理。另外,还要认真研究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对教育数据生产、加工、流通和应用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确保人工智能生成数据的可管可控。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校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把握大数据的运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对当前的管理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和优化,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管理服务,从而推进高校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