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道德与法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2023-05-13徐卫东
徐卫东
一 选择题分类例析
(一)原因类
题型特点
此类选择题涉及的教材知识大部分是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常以“之所以……是因为……”“是基于……”“因为”“依据”等来设问。
方法技巧点拨
第一步:阅读背景材料,概括并领悟其大意。
第二步: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题干存在因果关系的选项。考生应在阅读选项的过程中,首先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然后逐个分析表述正确的选项是否与题干存在因果关系。
第三步:选出与题干要求相符的正确选项。
典型例题(2022·湖南郴州)坚持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依宪执政,因为宪法是( )
①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评判是否犯罪的专门法律
③所有法律的总和
④国家和人民意志的体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的重要地位。依据教材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国家和人民意志的体现,①④正确;刑法是评判是否犯罪的专门法律,②错误;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因此,宪法不是所有法律的总和,③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二)点评类
题型特点
此类选择题通常设置一个主题,以生活中的某种或某几种易误读的行为为载体进行考查。其具有生活味浓、迷惑性强等特点。
方法技巧点拨
第一步:运用“谁怎么样”的句式,快速抓住行为的要领。
第二步:分析点评的内容是否与教材观点表述相一致,判断其点评正确与否。
第三步:明确题干要求,据此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典型例题(2022·湖北仙桃)下表中对“增强宪法意识”活动点评正确的有( )
[序号 活动 点评 ① 2021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任职干部宪法宣誓活动 遵守宪法 ② 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学校组织志愿者到社区讲述宪法历史,解答宪法相关问题 学习宪法 ③ 琦琪将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发到“市长信箱” 認同宪法 ④ 班级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活动,让同学们增强了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践行宪法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新任职的干部进行宪法宣誓,是遵守宪法的体现,①正确;学校组织志愿者到社区讲述宪法历史,解答宪法相关问题,是学习宪法的体现,②正确;琦琪将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发到“市长信箱”,与认同宪法无关,③排除;班级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活动,让同学们增强了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没有体现践行宪法,④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三)漫画类
题型特点
此类选择题借助幽默风趣的漫画,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社会现象的能力。其具有轻松诙谐、寓意深刻、思维发散等特点。
方法技巧点拨
第一步:读懂漫画。解读漫画时,既要看漫画的特写与夸张之处,领悟其深刻的寓意,又要仔细阅读漫画中的文字,找到与教材观点的联系之处。
第二步:读懂题干要求。明确题干要求我们从哪个角度解读漫画,从而理解题干的立意指向。
第三步:结合漫画寓意,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照,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不同待遇
①法定义务,不可推卸
②诚实守信,立人之本
③权利义务,可以割裂
④真诚待人,友好合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纳税。漫画中依法纳税、守信的公民一路畅通,欠税、失信的公民寸步难行的不同待遇,启示我们要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法定义务,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①②正确;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不能割裂,③错误;真诚待人、友好合作与漫画无关,④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四)图示类
题型特点
此类选择题通常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示,考查考生对不同概念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其具有直观性、逻辑性等特点。
方法技巧点拨
第一步:读懂图示所表达的概念间的关系。不同的图示所表达的关系是不同的,要认真观察,细心推敲,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步:明确图示中各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三步:结合图示及其概念,认真分析各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典型例题(2022·云南)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权利、政治制度、社会规则和刑罚的相关知识。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A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错误。社会规则包括道德、法律等,C错误。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和附加刑不存在包含关系,D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五)意义类
题型特点
此类选择题一般引入当前社会热点,凸显我国的政策方针、发展战略,引导考生认识政策或行为的积极意义。此类选择题主要针对材料中的做法或某一事件来设问,设问词常用“这有利于……”“……的积极意义有……”等。
方法技巧点拨
第一步:审题干,要正确理解题干所表达的信息,明确其主旨。
第二步:审选项,首先要排除表述错误的选项,其次要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最后结合材料进一步分析选项。
第三步:分析材料中某种现象、行为或者措施的意义,选出正确答案。
典型例题(2022·浙江绍兴)2021年,国家医保局经过努力,把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药物价格从53680元降到了33000元,生动诠释了“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的追求。类似的这些努力有利于( )
①完善民主集中制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维护公平与正义 ④促进社会的和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等知识。国家医保局把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药物价格从53680元降到了33000元,这是关爱人民的体现,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②③④正确;民主集中制与题意无关,①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二 非选择题分类例析
(一)简答题
题型特点
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简要回答的题目。其鲜明特点是:材料简单,设问简洁,答案简明。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简单理解和初步应用能力。简答题类型多样,主要有“是什么”类、“为什么”类、“怎么做”类等。
方法技巧点拨
第一步: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第二步:認真阅读设问,明确试题要求。
第三步:链接教材考点,有序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尽可能做到要点清晰、层次分明、内容完整、表述准确。
1. “是什么”类
此类简答题侧重考查教材基础知识、重要结论,通常包括归纳类、概括类、体现类等设问。
典型例题(2022·湖南株洲)醴陵市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决定、监督、评价等环节,引入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轨道上,使政府决策由“为民作主”转向“由民作主”。醴陵市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是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通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民生实事项目选择的首要原则,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部门自己定自己办”变成“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政府的事”变为“群众自己的事”,推动了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和落地,让醴陵百姓得到实惠。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醴陵市人大代表在民生实事项目票决过程中履行了什么职权?
解析本题以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为载体立意命题,考查人大代表的职权。解答时,首先,阅读背景材料,明确其大意是醴陵市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其次,仔细推敲设问指向,明确其考查的是“人大代表的职权”;最后,回归教材,明确人大代表的职权,即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2. “为什么”类
此类简答题侧重考查现象、举措、行为背后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其必要性、重要性、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典型例题(2022·甘肃天水)【加强权力监督 规范权力运行】
202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
请谈谈为什么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
解析本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为载体,考查对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推敲设问词“为什么”,即回答原因和理由。解答时,可从权力的双面性、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加强对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的意义、监督与权力的关系等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③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3. “怎么做”类
此类简答题侧重考查教材知识的灵活运用,通常要求写出建议、措施、行动、启示等。
典型例题(2022·山东东营,节选)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规范校外培训,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实施以来,各界议论纷纷,有喜有忧。以下是有关小东的故事。
【妈妈之忧】
双减前给孩子报的学习班因不符合规定宣布停课,但培训机构以各种理由不退还余款。
请你帮助小东妈妈“排忧解惑”。
解析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公民维护权利的正确做法。小东妈妈的“忧”和“惑”是培训机构宣布停课但不退还余款。解答时,首先要将小东妈妈的“忧”和“惑”转换成学科术语,即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权?据此回归教材,明确维护权利的正确方式。最后,结合教材知识,向小东妈妈提出维护权利的正确建议。
参考答案①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或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②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二)分析说明题
题型特点
分析说明题通常以国家(或地方)热点时事、典型案例、与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材料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材料丰富、形式新颖、设问多样、答案综合等显著特点。
方法技巧点拨
第一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理解材料大意,明确试题可能涉及的考点。
第二步:找出设问中的要求词、疑问词和限定语,明确设问具体要求,确定答案格式,锁定知识点。
第三步:联系材料关键信息,回归教材所学知识,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地作答。
1. 评析类
此类分析说明题通常要求我们对观点、现象或行为进行评析。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题目中的观点、现象或行为是正确、错误还是片面的,作出准确判断。
典型例题(2022·贵州黔东南州)全国政协于2021年12月13日在京召开“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讲话强调,加强劳动教育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代传承。委员们建议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麻江县某中学小敏同学看完新闻播报后认为:我到学校是来享受学习权利的,不是来履行劳动义务的。
联系材料,判断分析:我到学校是来享受学习权利的,不是来履行劳动义务的。
解析本題以全国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为载体,围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这一热点问题,要求考生对小敏的观点进行判断分析。解答时,首先要对小敏的观点进行判断,学习和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故小敏的观点是错误的。其次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理由。分析时,既要说明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也要说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最后要表明对待权利和义务的应有态度和正确行动。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小敏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①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②小敏同学既没有正确认识到受教育和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还割裂了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关系,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③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2. 综合分析类
此类分析说明题综合性较强,涉及考点多、范围广。解答时,要多角度分析材料。
典型例题(2022·江苏连云港,节选)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小明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时,收集整理了以下资料。
学习过程中小明产生了疑惑: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这是否违背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请为他解疑答惑。
解析本题以小明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明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设问中问“是否违背”,我们不能简单回答“是”或“否”,而应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分析时,首先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体现,其次说明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两层含义,再次揭示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以及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是否符合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含义,最后得出“不违背”的结论。
参考答案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各项义务。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②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③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这符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并不违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三)实践探究题
题型特点
实践探究题通常以某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主题班会、模拟政协等活动类,演讲稿、调查报告、模拟提案等应用文类)为载体,引导考生对其过程进行探究。此类试题活动形式丰富,呈现方式多样,设问开放多元化,旨在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策划能力、过程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启发考生学以致用。
方法技巧点拨
第一步:识别活动类型。通过阅读导语或材料,了解本题涉及的活动类型,调动平时参与此类活动的经验储备,为做题提供思想准备。
第二步:认真审题,领会材料主旨和设问要求,抓住二者切合点。
第三步:回归课本,将活动内容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按照题目要求找到教材中的相关原理和观点,为做题提供理论依据。
第四步:科学组织答案,做到条理明晰、开放灵活、逻辑紧密。
1. 社会调查类
此类实践探究题一般由调查主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问题、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建议等部分组成。解答时,要结合背景材料、教材知识和自己平时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积累的经验来组织答案。
典型例题(2022·广西桂林,节选)为让宪法走进群众,深入人心,某校同学开展了“宪法知多少”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宣传宪法:
请你仿照问卷第1题,为调查问卷再设计两个问题及相应选项。
解析本题围绕“宪法知多少”这一主题开展问卷调查活动,考查考生对宪法知识的理解。本题要求依照问卷第1题,为调查问卷设计两个问题及相应选项。设计时,应围绕宪法知识展开,选项只能是两个,可以从宪法的内容、地位、法律效力、作用等角度设计问题及相应选项。
参考答案①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什么问题?A. 所有 B. 根本;②我国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吗?A. 是 B. 不是。
2. 演讲稿类
演讲稿是道德与法治考试常考的实践探究题类型之一。题干当中一般给予某个特定身份,设定场景,要求考生撰写一则演讲稿。此类试题情境感较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解答时,要融入情境,在情境中作答。
典型例题(2022·北京,节选)某校组织“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演讲比赛前,一位同学撰写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人民宪法为人民”。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198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诞生的日子。那一天,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高票通过了宪法修改草案。表决结果宣布时,人民大会堂内掌声经久不息。这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好宪法。
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意见,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全国80%左右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万分高涨,热议浪潮持续了整整四个月。
你问我宪法的根基是什么,我会说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你问我宪法的伟力是什么,我会说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凸显人民的尊严和价值,表现着宪法颁行的意义。尊重人民、关怀人民、爱护人民,是宪法不懈的追求。
如果让我对上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我会用这样几句话,那就是…… ]
对上述演讲稿内容进行续写。要求:围绕演讲主题,运用所学,简明扼要。
解析本题以演讲稿为载体,考查宪法的相关知识。本题要求续写演讲稿的内容,解答的关键在于提取关键词,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意见,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等等。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一)简答题
题型特点
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简要回答的题目。其鲜明特点是:材料简单,设问简洁,答案简明。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简单理解和初步应用能力。简答题类型多样,主要有“是什么”类、“为什么”类、“怎么做”类等。
方法技巧点拨
第一步: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第二步:认真阅读设问,明确试题要求。
第三步:链接教材考点,有序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尽可能做到要点清晰、层次分明、内容完整、表述准确。
1. “是什么”类
此类简答题侧重考查教材基础知识、重要结论,通常包括归纳类、概括类、体现类等设问。
典型例题(2022·湖南株洲)醴陵市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决定、监督、评价等环节,引入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轨道上,使政府决策由“为民作主”转向“由民作主”。醴陵市實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是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通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民生实事项目选择的首要原则,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部门自己定自己办”变成“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政府的事”变为“群众自己的事”,推动了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和落地,让醴陵百姓得到实惠。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醴陵市人大代表在民生实事项目票决过程中履行了什么职权?
解析本题以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为载体立意命题,考查人大代表的职权。解答时,首先,阅读背景材料,明确其大意是醴陵市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其次,仔细推敲设问指向,明确其考查的是“人大代表的职权”;最后,回归教材,明确人大代表的职权,即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2. “为什么”类
此类简答题侧重考查现象、举措、行为背后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其必要性、重要性、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典型例题(2022·甘肃天水)【加强权力监督 规范权力运行】
202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
请谈谈为什么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
解析本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为载体,考查对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推敲设问词“为什么”,即回答原因和理由。解答时,可从权力的双面性、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加强对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的意义、监督与权力的关系等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③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3. “怎么做”类
此类简答题侧重考查教材知识的灵活运用,通常要求写出建议、措施、行动、启示等。
典型例题(2022·山东东营,节选)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规范校外培训,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实施以来,各界议论纷纷,有喜有忧。以下是有关小东的故事。
【妈妈之忧】
双减前给孩子报的学习班因不符合规定宣布停课,但培训机构以各种理由不退还余款。
请你帮助小东妈妈“排忧解惑”。
解析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公民维护权利的正确做法。小东妈妈的“忧”和“惑”是培训机构宣布停课但不退还余款。解答时,首先要将小东妈妈的“忧”和“惑”转换成学科术语,即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权?据此回归教材,明确维护权利的正确方式。最后,结合教材知识,向小东妈妈提出维护权利的正确建议。
参考答案①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或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②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二)分析说明题
题型特点
分析说明题通常以国家(或地方)热点时事、典型案例、与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材料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材料丰富、形式新颖、设问多样、答案综合等显著特点。
方法技巧点拨
第一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理解材料大意,明确试题可能涉及的考点。
第二步:找出设问中的要求词、疑问词和限定语,明确设问具体要求,确定答案格式,锁定知识点。
第三步:联系材料关键信息,回归教材所学知识,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地作答。
1. 评析类
此类分析说明题通常要求我们对观点、现象或行为进行评析。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题目中的观点、现象或行为是正确、错误还是片面的,作出准确判断。
典型例题(2022·贵州黔东南州)全国政协于2021年12月13日在京召开“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讲话强调,加强劳动教育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代传承。委员们建议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麻江县某中学小敏同学看完新闻播报后认为:我到学校是来享受学习权利的,不是来履行劳动义务的。
联系材料,判断分析:我到学校是来享受学习权利的,不是来履行劳动义务的。
解析本题以全国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为载体,围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这一热点问题,要求考生对小敏的观点进行判断分析。解答时,首先要对小敏的观点进行判断,学习和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故小敏的观点是错误的。其次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理由。分析时,既要说明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也要说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最后要表明对待权利和义务的应有态度和正确行动。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小敏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①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②小敏同学既没有正确认识到受教育和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还割裂了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关系,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③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2. 综合分析类
此类分析说明题综合性较强,涉及考点多、范围广。解答时,要多角度分析材料。
典型例题(2022·江苏连云港,节选)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小明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时,收集整理了以下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当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帮助未成年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
学习过程中小明产生了疑惑: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这是否违背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请为他解疑答惑。
解析本题以小明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明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设问中问“是否违背”,我们不能简单回答“是”或“否”,而应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分析时,首先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体现,其次说明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两层含义,再次揭示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以及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是否符合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含义,最后得出“不违背”的结论。
参考答案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各项义务。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②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③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这符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并不违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三)实践探究题
题型特点
实践探究题通常以某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主题班会、模拟政协等活动类,演講稿、调查报告、模拟提案等应用文类)为载体,引导考生对其过程进行探究。此类试题活动形式丰富,呈现方式多样,设问开放多元化,旨在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策划能力、过程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启发考生学以致用。
方法技巧点拨
第一步:识别活动类型。通过阅读导语或材料,了解本题涉及的活动类型,调动平时参与此类活动的经验储备,为做题提供思想准备。
第二步:认真审题,领会材料主旨和设问要求,抓住二者切合点。
第三步:回归课本,将活动内容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按照题目要求找到教材中的相关原理和观点,为做题提供理论依据。
第四步:科学组织答案,做到条理明晰、开放灵活、逻辑紧密。
1. 社会调查类
此类实践探究题一般由调查主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问题、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建议等部分组成。解答时,要结合背景材料、教材知识和自己平时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积累的经验来组织答案。
典型例题(2022·广西桂林,节选)为让宪法走进群众,深入人心,某校同学开展了“宪法知多少”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宣传宪法:
请你仿照问卷第1题,为调查问卷再设计两个问题及相应选项。
解析本题围绕“宪法知多少”这一主题开展问卷调查活动,考查考生对宪法知识的理解。本题要求依照问卷第1题,为调查问卷设计两个问题及相应选项。设计时,应围绕宪法知识展开,选项只能是两个,可以从宪法的内容、地位、法律效力、作用等角度设计问题及相应选项。
参考答案①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什么问题?A. 所有 B. 根本;②我国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吗?A. 是 B. 不是。
2. 演讲稿类
演讲稿是道德与法治考试常考的实践探究题类型之一。题干当中一般给予某个特定身份,设定场景,要求考生撰写一则演讲稿。此类试题情境感较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解答时,要融入情境,在情境中作答。
典型例题(2022·北京,节选)某校组织“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演讲比赛前,一位同学撰写演讲稿。
对上述演讲稿内容进行续写。要求:围绕演讲主题,运用所学,简明扼要。
解析本题以演讲稿为载体,考查宪法的相关知识。本题要求续写演讲稿的内容,解答的关键在于提取关键词,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意见,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等等。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题;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