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时代背景下信息素质教育变革与发展
——2023年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讨会综述

2023-05-13吴瑾王宇孙鹏朱莉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字化数字

□吴瑾 王宇 孙鹏 朱莉

2023年9月20-2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馆员队伍建设工作组、辽宁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23年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3所高校的3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以“数智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为主题,邀请了12位专家做专题报告,4支来自不同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团队代表做经验分享,来自8所高校图书馆的教学案例实践者进行现场交流。会议还设置了专家对话环节,邀请了部分图书馆负责信息素质教育的副馆长和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的一线名师,分别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素养教育”和“数字素养教育中的新模式与新方法”两个主题进行对话交流,回应与会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将综述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与主要观点,为数智时代背景下信息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创新提供理论启迪与实践指引。

1 信息素质教育面临新使命

图书馆事业是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教育、科技、人才、文化等众多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高校图书馆应成为现代化发展的生力军、信息化进程的主力军、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要在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服务中担当重任,在数智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新发展,进而在高质量服务“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过程中彰显使命价值[1]。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在主旨报告“信息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担重任 共解难题”中指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要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等国家发展任务,在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重大任务中探究信息素质教育的价值关联,探寻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报告探讨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是教育机构针对受教育者信息行为产生前的意识、知识、技能及其演进行为的影响与帮助,对于信息素质学术性与非学术性、共性与特性的外延,高校图书馆更应关注学术性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更深入的交流、有组织的综合研究和合作研究。在实践策略上,信息素质教育要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和培养体系,加强教育和学习渠道建设以及队伍建设。同时,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需要从更高层面加强协作,协同更多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教育环境,共同推进信息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

2 新目标引领信息素质教育新发展

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等能力达到更高水平,为建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2]。在数字化转型、数智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行动纲要》发展目标的指引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有必要突破现有内涵、机制,将培养目标从信息的获取、分析、使用升级为数字公民的培养,使大学生具备适应数字化社会的素养与技能。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馆长刘万国作了题为“信息素养与数字素养的历史考察”的报告,从历史考察的视角全面梳理了信息素质与数字素养概念的产生及演变过程,他认为数字素养是信息素质在数字时代的具体表现,是信息素质的一次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从演化过程来看,信息(数字)内容获取和消费能力、信息(数字)内容创造能力、信息(数字)内容的交流传播能力、信息(数字)内容的批判性评价能力四要素贯穿于演化全过程。数字素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而变化。

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如花作了题为“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报告,提出数字素养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和外延,是大学生适应数字化生活和生存方式的基本能力。在数字中国建设战略中,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图书馆应积极作为,关注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使其具备适应不同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得以先行。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变革应从培养数字意识、增强数据技能、丰富应用场景、强化数字伦理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助力学生适应数字化生活和生存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内化的数字敏感性,具备主动发现和利用真实、准确的数字的动机,能够在协同学习和工作中分享真实、科学、有效的数据,具有主动维护数据安全的责任感。

在专家对话环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王媛老师谈到,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素质教育向数字素养教育转变,应围绕数字中国建设整体目标,让学生具备适应数字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数字社会中成为领先于别人的人。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楠提出,为了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核,明晰信息素质教育应立足何处,把握核心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构建新知识。

3 数智环境拓展信息素质教育应用新场景

在数智环境下,信息技术革命的创新驱动拓展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应用场景。学习、科研、出版交流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其所需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与技能呈现出一定差异性。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须不断创新,以应对不同情境下的信息能力需求。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不同应用场景下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3.1 助力科研范式创新

数字化社会发展将不断催生科技创新范式,开放科学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下的科研新范式[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初景利教授作了题为“预印本与预印本平台素养的构成与能力建设”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阐述了预印本与预印本平台素养的构成与相关能力建设。他指出,预印本是作者在提交期刊出版前未经严格同行评议的手稿(投稿版、最终稿),通常通过预印本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开放获取的形式发布,为学术交流系统提供最新、最快速的传播与利用渠道。预印本平台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科研者重点关注的信息源。初景利教授认为,预印本与预印本平台素养包括认知、需求、意识、伦理、评价、能力六个方面;信息素质课程体系中应增加预印本与预印本平台的相关知识,并将预印本与预印本平台素养嵌入各门专业课程;针对预印本这一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在检索、查新、文献综述等环节,是否涵盖预印本成果,将成为结论完整性的重要考量;图书馆员应不断增强对预印本与预印本平台知识的跟踪与学习,并将馆员的预印本与预印本平台素养转化为用户的素养。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蔡迎春在题为“数字学术服务创新与实践”的报告中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数字学术服务创新与实践。蔡迎春馆长将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内容分为数字学术空间提供、数字学术平台建设、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数字工具技术支持、数字人文项目支撑、科研数据全域管理、数字内容创作服务、数字学术交流出版八个方面,并认为数字思维和技能的养成是开展数字学术活动的前提。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以学科专业为支撑,建立了数字人文实验室,成立了“数字学术中心”,打造了以资源数据、数字工具和技术方法为主体的数字学术通用共享中台;以数字人文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抓手,采用模块化方式建立了面向数字学术服务的数字学术教育培训体系,提供面向数字学术全过程的保障服务。

3.2 促进数字学习能力提升

四川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心主任胡琳在题为“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素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的报告中谈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给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带来冲击和挑战。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可广泛应用于文稿撰写、修改、润色、翻译,文献阅读,教学方案制定,PPT制作等学术场景,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刻不容缓。在信息素质教育中,老师不但自己要学会利用AI工具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能力,同时更有责任指导学生合理、规范、高效地使用AI工具提高学习与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未来在AI时代的综合竞争力。

同方知网副总经理柯春晓博士在题为“未来学习中心视域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报告中探讨了未来学习中心视域下的信息素质教育。柯春晓博士认为,未来学习中心应该是通过空间改造、数据驱动和装备加持,赋能高端创新人才培养。未来学习中心将呈现线上线下融合,人、设备、环境交互的全新学习场景,以数据画像驱动精准学习。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背景下,智能工具的掌握能力将成为信息素质的重要评价因素,工具培训将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

3.3 辅助知识创新能力养成

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黄飞燕老师分享了“信息素养与学术写作的整合式教学设计”的创新实践。该馆针对大一新生缺乏问题意识,无法提出学术问题的学情痛点,设计了提升本科生选题意识的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并将其嵌入面向大一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学术写作特色课程“写作与交流”,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有目标地开展教学。针对学术写作的信息能力需求,设计了文献泛调研、文献精调研与阅读、文献阅读分享与点评教学内容,以泛调研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精调研带领学生从研究兴趣中确定研究主题,以文献阅读分享与点评的翻转课堂结合朋辈学习、教师指导,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胡美玲老师介绍了该馆面向知识产权创立全流程的信息素质教育实践。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面向研究生开设了“专利实务”选修课程,扩展了信息素质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课程内容聚焦知识产权创立全流程的知识体系,涵盖专利制度、专利检索、专利信息分析、专利撰写、专利申请等方面,并融合了专利与法律、市场和技术等领域的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申请专利的原则和意义。课程采用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真实的专利案例,模拟专利申请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专利实务”课程的打造,图书馆实现了教学和服务双支撑,助力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价值专利培育。

3.4 践行文化育人职能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张冬荣在题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政属性与思政教学实践”的报告中指出,信息素质与科学研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素质教育是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态度与技能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信息素质教育是实践性教育,具有“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内生属性,是在经历和体验中进行学习和反思,因此,信息素质教育要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引导大学生在数字环境中保持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科学的追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知识水平同时实现价值引领,使专业育才和思政育人形成合力。

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强在题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信息文化建设探究与实践”的报告中介绍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信息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报告提出,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文化建设的本源,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和校本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校本特色文化,并以此为主题建设图书馆文化叙事空间。依托该特色空间,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用富含文化特色的设计元素和阅读活动讲述文化故事,使校本特色文化在空间、资源和服务中得以深化,构建起读者的精神家园。

针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场景应用,在专家对话中,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小静谈到,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素养教育应围绕师生的教学、科研的各个链条、发展规律和全周期展开。CALIS辽宁分中心副主任范艳芬认为,应分别针对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其他特定领域,构建差异化、精细化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 教育数字化转型激发信息素质教育体系重塑

在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教育系统中的各要素都需要作出适应性调整,教育体系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信息素质教育体系需要通过调整、重塑,以适应信息素质教育不断拓展的内涵与外延。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在题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清华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双向度探索”的报告中介绍了清华大学信息素质教育的双向度探索。面对信息环境复杂多样、信息技术迭代发展、信息用户需求和能力的差异加大的现状,清华大学图书馆将信息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知识产权教育和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构建了双向度探索、多向度沟通、团队协同力量的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实现基本信息素质、应用信息素质、领域信息素质和创新信息素质的养成。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徐璟在题为“面向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素质能力建设之实践探索”的报告中介绍了该馆以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为育人理念,打造了基于学习全周期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并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学分课程、思源微课、滚动培训、专项培训和实践训练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瑜分享了该馆构建知识产权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实践。基于多年科技查新服务所积累的经验,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通过对创新项目和创新成果进行分类,对创新团队主体进行知识结构层次划分,精准对接创新团队需要的知识产权知识模块,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以查新服务和专利服务为基础,以创新成果为驱动的知识产权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形成了“知海拾贝专题讲-微课程-进课堂-远程教育分站”四位一体的、适合具有不同知识层次的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在教学团队经验分享中,武汉大学图书馆胡永生老师介绍了该馆打造的全方位多层次层级递进式,集教、学、研、实践于一体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该教育体系面向不同师生群体布局与规划,根据不同目标设置多类培训模块,如围绕数字工具使用设计了文档编辑、数据清洗、知识图谱、Python、自媒体制作、3D建模、专业拍摄等主题培训;围绕助力学习设计了信息线索分析、专利申请、文献检索等培训;围绕毕业指导,设计了文献管理与写作工具、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等内容;在科研素养模块,设计了学术诚信、数据素养、项目申报、论文写作等内容,将数字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周期。

浙江大学图书馆邵博云老师分享的“支撑通识教育的泛信息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教学案例,将泛信息素质教育与学校通识教育充分对接,重新规划泛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实现路径,设计能够支撑通识教育的泛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包括写作素养、数据素养、知识产权素养、实用工具素养与阅读素养。教育形式上,组合了开设课程 、嵌入式教学、定制讲座、文化活动、线上教学以及设立i-lab学生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实践培训等多类型教育形式,全面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浙江大学图书馆的泛信息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至学校通识教育的核心层面,通过活泼多样的形式与路径,多维度、全方位地培育大学生信息思维,使其对于所获得的信息具备分享交流、合理判断、辨别价值与有效利用的能力。

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戴赟老师分享了该馆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实践案例。围绕数据素养培育,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数据素养教育体系,深度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嵌入科研工作流程,在计算社会科学、数字历史学、计算商科等领域以预选课、共同授课、工作坊、讲座、论坛等形式,围绕科研数据生命周期、结合新型技术与方法探索多样化的数据素养教育。该馆开展的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系列数据素养教育服务,基于培养技能、建立价值观、应用实践与获取知识四个数据素养维度设计教育内容,案例实施过程中将数据服务与数据驱动的科研及数据赋能的学习相结合,融入科研生命周期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数据在科研、学习、实践与创造中的引擎作用。

关于数字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龚芙蓉老师在对话中谈到,数字素养教育的体系构建应该以学生的数字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具备公平评判、独立思考、多方验证、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的数字环境带来的挑战。

5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推动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多元化变革

数智时代背景下,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正逐渐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从单一方式走向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形成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的教育新生态。

江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晓阳介绍了本馆的“塔式”信息素质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尖三个层阶,分别对应教育资源、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塔基为多模态的教育资源,不仅包括教材、教学网站、教学案例库、查新报告库等教学资源,还涵盖了人才资源和空间资源,这些资源共同构筑了信息素质教育的资源基础。塔身为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混合式教育方法,即把课程教学、讲座培训、品牌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从培养对象全覆盖、培养阶段全过程、课内课外全方位、线上线下全融合等措施着手,建立立体网格式信息素质教育方法体系。塔尖为教育目标,即进阶型个性化信息素质教育服务。依托“塔式”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江苏大学图书馆面向服务对象分级开展个性化信息素质教育,实现信息素质进阶式提升,助力学生终身学习。

北京大学图书馆王盛老师分享了“以全程融入式的‘带班图书馆员’服务实现信息素质教育全覆盖”实践案例。该案例展示了一种面向本科生的全覆盖、全程化、融入式、陪伴型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北京大学图书馆为本科新生班级配备了专属馆员,在大学四年的时间内持续向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信息咨询和科研协助等服务,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质与学术研究技能。“带班图书馆员”将信息素质教育充分融入学生的各个学业阶段,根据学业需求,分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服务,并通过加入班级微信群或参加班会等方式融入学生的学习社区,基于班级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形成共同创造和分享知识的信息空间。“带班图书馆员”这一信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能够充分融入学校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环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切实增强信息素质教育的覆盖率与长效性,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红分享了该馆“竞赛育人”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过程。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多次举办、参加信息素质大赛过程中,向组织保障“借力”,与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处等部门协同发力,聚焦学生关注热点,增加学生对赛事的关注度;用教学经验“聚力”,遵循“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多样化运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情境创设、任务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以学生深学细悟“发力”,将大赛试题映射到信息素质评估框架,通过信息素质测评,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同时借助指导教师的外在驱动,内外合力共同牵引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跃迁。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竞赛这一育人载体,促进学生在学科学习、科研创新与信息素质之间搭建起“立交桥”,扩展其知识范围,提高其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以竞促学、以赛赋能。

6 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撑新型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数字教育资源是数字化教学服务流程、个性化服务供给和模式创新的基础[4],也是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字化转型的关键[5]。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张玲玲老师分享了以线上展览为立足点的知识产权素质教育新形式的实践与探索。该案例跳出课堂讲授、讲座培训等传统培养方式,以线上展览的独特视角与方式,创新探索“学科专业+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素养培养方式。虚拟展厅方式更灵活、视角更新颖、内容更多元、体验更新鲜,为在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素养提升、创造力与创新活力激发发挥了较好的熏陶与促进作用。同时,融合多媒体元素的多元化展览内容也为学校知识产权相关课程、讲座、培训及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培养素材。

多位参与专家对话的嘉宾均谈到,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信息素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秦小燕认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丰富的数字课程资源和数字化教材建设均是对数字化环境下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支撑,同时,图书馆还应构建开放、协作的数字生态空间,利用沉浸式体验增强师生数字意识,获得数字素养的提升。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谭英谈到“课程+环境”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建立。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整合了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教育资源,针对不同学习阶段需求,构建数字化、浸润式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多元化数字思维。辽宁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贵海老师在对话中也谈到图书馆应通过数字环境的支持,实现对学生数字意识的引导和培育。

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需求的多元化、网络文化理念的侵入、技术的不断革新等诸多要素共同催动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多形态的教育资源积累与组织,搭建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情境不失为快速提高信息素质教育资源保障能力的最优途径[6]。

7 凝聚多方力量推动教师教育能力提升

教师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教育理念创新与教育模式深刻变革得以实现的核心[7]。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数字胜任力的创新型信息素质教育教师团队,是实现信息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7.1 更新信息素质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李玉海院长在题为“GPT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安全素质探讨”的报告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承担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馆员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知识体系,满足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专业能力需求。报告从GPT时代的信息安全为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员在新技术环境下的专业能力提升路径。他指出,为应对GPT时代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需要从馆员和图书馆两个层面共同努力,全面升级馆员的信息安全素质。从馆员角度来看,需要强化自我信息安全意识;主动学习信息安全相关知识,遏制潜在信息安全风险;掌握GPT环境下必要的信息安全技能,应对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提升GPT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道德和法律素养,知法、懂法、守法。从图书馆角度来看,需要从观念上重视馆员信息安全素质的提升,以适应GPT时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制定GPT环境下馆员信息安全素质的相关标准,规范馆员信息安全素质培养体系;关注GPT时代馆员信息安全素质发展需求,定期评估现有项目是否能够满足馆员需求;开展GPT体验,拓宽馆员信息安全素质培养路径。

7.2 培育信息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孙波介绍了该馆的“微格教学+师徒制”信息素质教育团队职业发展之路。微格教学是指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更容易掌握的单一的教学技能。基于《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结合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的特色,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将信息素质教学技能拆分为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讲学技能、教学研究技能五大类25个微技能,信息素质教育团队选取重要的或大家感兴趣的微技能在团队内部进行1小时示范操作,大家共同学习、讨论。师徒制是指,图书馆为每位承担示范操作和课程任务的新手馆员,指派一位有经验的馆员全程陪伴,二者共同完成课前准备、课中听课、课后复盘这些流程。独具特色的“微格教学+师徒制”教师培训机制已经成为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手馆员岗前训练和熟手馆员完善教学技能的有力抓手,成为信息素质教育团队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杨光武老师以“2023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为例,分享了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信息素质教学能力提升新路径的实践探索。作为CALIS全国高职高专信息素质教育基地,为解决馆员信息素质能力提升路径单一、参与性、实践性不足的问题,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在教师信息素质教学业务培训中第一次引入工作坊形式。除分组讨论外,工作坊还采用了世界咖啡、头脑风暴、3-2-1反思和小游戏等研讨形式,全程通过以学员为主体的深度研讨和实战演练激发学员自身潜能和创造力,实现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7.3 扩充信息素质教育力量

信息素质教育教师面临着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的专业知识瓶颈,在专家对话中,嘉宾们均关注到这一问题。嘉宾们普遍认为,加强协作是弥补信息素质教育师资短板,推进数字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除各位对话嘉宾谈到的以馆员、教师、学生协调联动,图书馆与学校职能部门多方合作,校际之间远程互动,建立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伙伴协作关系外,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郭劲赤老师在对话中强调了与社会机构合作,增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支撑,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邓发云老师还从宏观角度谈到通过建立国际数字教育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化数字教育标准组织等举措推动中国数字素养教育走向世界,实现高质量发展。

8 结语

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数智时代为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产要素,也同时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路向。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在数字化强国建设中担当重任,贡献应有之力。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报告专家和分享嘉宾紧密围绕数智时代背景下信息素质教育变革与发展,既有学理思考又有实践探索,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范本,将有助于全国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中国建设任务中实现突破,展现价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图书情报事业高质量发展献智献力。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