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
——纪念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3-05-13刘宇初张璐罗文馨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信息

□刘宇初 张璐 罗文馨

2023年10月28—29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纪念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25周年·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近百所高校的图书馆馆长及馆员代表,北京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学生代表以及图书馆新老馆员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会议紧扣“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建设”“图书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等当前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和文化育人建设方面的热点议题,围绕新时期图书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以及发展趋势,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1 凝聚共识,大力推进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建设

1.1 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内涵及特征诠释

信息文化是扎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孕育,在信息化进程中成长的新型文化[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2],信息文化的培育也成为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进程中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在主旨报告“通变感人勤问道,信息文化谱新篇”中,结合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铸鼎战略”和近五年来发展历程,深入分析阐释了信息文化的内涵、效用及其与图书馆的特殊关系。陈建龙指出,信息文化是指“信息化生态中增进信息流动和人类幸福的智力成果”,因其转化性、主体性和流动性而能育人,因其指向性、契合性和认知性而能整合,因其依附性、象征性和再生性而能协同,因其传递性、分享性和效用性而能创新。他认为,图书馆是信息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引领者,图书馆集成多形态的信息及其场所和空间,承载着人类文化而成精神家园,馆员以其专业能力传承和传播着人类文化;图书馆组织引导用户利用信息资源和文化空间,馆员协同带领用户共解难题、同创价值。图书馆应从文化育人职能、文献整合业务、服务协同策略、传承创新活力等入手引领信息文化建设,努力建成“十步香草、百感交集、千年树藏、万难共解”的理想图书馆。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赵志耘在主旨报告“数智时代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建设”中指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与信息文化建设密不可分。信息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综合,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的变化,会从不同层面上对信息文化造成影响,从而引发信息文化的悄然转变。关于图书馆在引领信息文化建设中的优势,赵志耘认为,图书馆具有资源优势、传播优势、制度规范优势和素质培育优势。

1.2 数智时代图书馆作用发挥路径转变

数智时代,新兴数字技术在图书馆不断拓展,智慧图书馆飞速发展,为图书馆带来了更大的信息文化建设优势。赵志耘认为,数智时代,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由广度向深度转变,传播优势由共享向增值转变,制度优势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素质培育优势向立体化转变。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可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索图书馆引领信息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她提出,对于信息文化资源保存和价值挖掘,要加强基于资源深度挖掘与重组的智慧信息资源建设;对于信息文化传播和渗透,要加强基于专业知识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智慧服务模式建设;对于信息文化规范管理,要加强基于多维融合的智能管理模式建设;对于信息文化环境,要加强基于虚实结合的智慧服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她认为,为实现图书馆引领信息文化健康发展,要加速推动图书馆数智化转型、加快完善图书馆引领信息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大力加强信息文化素质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李玉海在“信息文化助力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思考”报告中,针对人才培养中的信息文化需求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认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批判思维与好奇心培养、理论实践融会贯通能力培养、人文素养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以及科学的人才观及人才评价。信息文化能够有效解决这四方面问题所产生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信息文化能够发挥其映射功能、传播功能、交流功能、渗透功能和开放功能。其中,为提升信息文化的映射功能,图书馆可以提供体验式课程知识学习、验证型实战技能训练和支持交叉学科研究探索等服务;为进一步提升传播功能,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媒体宣传和用户分析,联合其他社会力量进行宣传推广;交流功能可以通过开展判断能力训练、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语言与辩论能力训练三方面服务提升;渗透功能通过国学、美育,思想道德、职业规划,社交礼仪、野外生存以及传统文化等活动,辅助“五育”素养发展;开放功能包括提供资源和数据开放、学科发展质量监测评估、图书馆大语言模型(LLM)服务探索以及人才评价等服务。

1.3 图书馆数据文化的确立与建构

当前图书馆服务正处于全景数字化、全过程数据化、海量数据、开放与限制并存、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各级决策服务需求更加明确和迫切的阶段,基于数据计算型 (数据驱动)的决策咨询服务是科技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在“科技图书馆数据文化的构建与探讨”报告中指出,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的生存方式、工作模式、影响力,体现在实践、规则、制度、核心价值观等各个层面。他提出,数据文化是一个组织机构使用数据和数据渗透的方式、行为、理念的总称,数据文化可以有效助力决策,提高决策效率,支撑决策的有效性。当前,数据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核心要素,图书馆特别是科技图书馆要积极构建数据驱动的科技知识服务新范式,以数据、数据化建设为基础,以搭建数字化业务流程为核心,以数据计算为支撑的工作模式,最终形成数据到业务目标的反馈循环。他结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驱动能力建设的有关方案和实践,分享了数据驱动的图书馆建设具体任务,力求推进从数据到信息的转换、从信息到知识的转换、从知识到决策的转换,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迭代过程应用。

本次会议设有学术征文报告环节,获奖征文作者代表、南开大学图书馆宋灵超在“交叉学科科学数据管理:理论框架、发展困境与治理对策”报告中提出构建交叉学科科学数据管理理论框架。他认为,交叉学科科学数据具有跨学科数据来源、跨类型数据集成、多标准数据形态、高学术研究价值以及多属性数据构成等特征,其数据管理的关键任务包括:政策方面,识别多源数据的学科属性、建立交叉学科数据保存与汇交标准;服务方面,数据授权与共享收益问题、数据共享平台的支撑性问题以及跨机构数据共享问题等等。针对我国交叉学科科学数据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四点解决对策:挖掘数据关联属性,测算学科交叉程度;规范数据保存汇交,打造智慧数据管理;厘清数据权属关系,推动管理政策落地;明确服务机构职能,加强数据平台建设等。

1.4 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建设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新碗在“数字化教育变革下的图书馆大信息服务”报告中,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分析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变迁,图书馆经历手工化、机械化、数字化和数据化等四个发展阶段,体现了从收藏阅览到流通阅览、开放共享乃至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模式。目前,图书馆在实体空间、文献资源、系统设施和信息服务建设中仍呈现一定的孤岛效应,如何有效整合是图书馆界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他提出“大图书馆(U-Library)”概念,并从大资源与大服务两方面进行深入阐释,将资源和服务进行细分,资源分为基础资源、学科资源和创新资源,分别对应基础服务、学科服务以及超学科服务。其中,创新资源更多关注数据资源,目前在服务方面投入大量精力转向学科服务,形成系统化的学科服务矩阵;超学科服务可以体现图书馆的跨学科、跨院系、跨文化、跨行业等交叉创新服务。综合而言,他认为,图书馆大信息服务是以“服务大学,促进人才培养”为目标,打破现有图书馆的服务边界,以学生学习为需求,建设“大资源”平台,以融合创新为导向,提供“大信息服务”平台,以期成为“超学科”学习与创新的育人基地。

本次论坛特设专家“圆桌会议”环节,“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议题。该场议题由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黄贤金主持,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何文平、深圳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振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杨超、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王宇、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强、北京大学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周春霞等多位专家就此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何文平认为,文化传承是图书馆信息文化建设守正的根本与出发点,现代信息技术是图书馆信息文化建设创新的驱动力,图书馆在新技术运用以及在信息化、智慧化、数智化方面需要有更加稳健的探索。胡振宁在谈到AIGC下图书馆如何引领信息文化建设时指出,AIGC正从信息内容、信息传播、信息交互、信息服务等方面给图书馆带来影响和冲击,图书馆在AIGC环境中应成为可靠、权威的信息源,通过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等措施,提高自身以及读者甄别、筛选、评价信息的能力。杨超分享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在航空航天类文献特藏整理及揭示展示等方面的有益经验,认为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要把特色馆藏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在经费紧张情况下优先保障特色馆藏,并通过馆际共享、信息手段扩大资源获取渠道,做好研究和内部培训,综合提升服务水平。王宇认为信息文化建设是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路向,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引领信息文化建设中,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两条主线,重点打造“明德讲堂”、启智学术交流空间等,依托馆藏资源空间发挥文化育人职能。王强介绍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校本特色文化”创新服务理念,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和大学的校本文化一起称为校本特色文化,将校本文化融入到空间设计的顶层理念之中,建设橘井泉香中医书店、岐黄书院、沉香学斋、半夏网室、厚朴雅苑、远志静轩等以中药名命名的空间,利用多种交流渠道和机会讲解图书馆特色文化故事,积极构建特色文化教育基地,用“小空间”讲“大文化”。周春霞重点分享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信息文化氛围建设、信息文化传播建设两方面的实践路径,通过建立并拓展志愿服务体系、组建带班馆员信息服务团队、推出馆员探馆活动、多样化整合线下服务空间等系列举措,营造与用户的交互融通氛围,打造和美文化殿堂;通过建设融媒体传播体系、建立健全用户反馈机制等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信息文化传播建设。

2 赓续文脉,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4]。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提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5]。图书馆作为书籍存藏和利用的主要机构,在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2.1 图书馆藏书文化与典藏服务发展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以“天堂在人间——中国文化中的藏书传统”为题,全面梳理了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藏书传统。他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为序,讲述中国小说叙事中的藏书故事,包括东方的“宛委别藏”、西方的“玉山册府”、南方的“嫏嬛福地”、北方的“天禄石渠”。他深入阐释不同历史时期皇家图书馆的藏书历史,如清代的天禄琳琅阁、宋代的册府、元代的群玉署(内司)府,也分享了历代著名藏书家的理想,如19世纪前半叶北京的完颜麟庆、福建的陈寿祺、清代常熟的张金吾。他介绍,明清时代的江南催生了很多私家藏书楼,一些藏书家开始将自己的藏书刊刻分享、出借于人,而由僧人、士绅、官员各方以“众筹”方式建立的镇江“焦山书藏”,是最早的面向社会共享的山林图书馆。他强调在开放共享方面,近现代公立图书馆是传统藏书楼的“升级换代版”,也是对天堂图书馆想象的真正落实。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一处又一处美丽的读书天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间,给读书人带来天堂般的温暖。

学术征文报告环节,获奖征文作者代表、北京大学图书馆杨芬以“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技术中飞跃——古文献典藏服务信息化建设探赜”为题分享古文献典藏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问题与解决方案。她在分析图书馆信息化的定义基础上,指出大学图书馆的古文献典藏服务不仅包含古籍、拓片及舆图等古文献资源的典藏与阅览、展示等服务,还包括各类支持教学与科研等服务。古文献典藏服务信息化基础目标主要有:共享书目数据,提高效率;规范业务流程,保障安全;利用系统智能化,助力服务和积累平台数据,构建画像。据此,围绕古文献典藏服务的相关问题,杨芬从多方面入手提出解决方案,包括以古文献书目数据为基础,利用新技术,建设“面向读者的古文献资源库”和“面向馆员的管理端平台”,以实现书目数据共享,优化借阅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将规章制度融入到系统管理中,形成系统对业务流程的有效监督,加大古文献管理与服务的安全力度;利用信息技术更高效处理工作,提供智能化服务,包括协议签署线上化、自动推送等功能的实现;基于信息化平台,实现书目数据与读者数据等的关联,建设完整的古文献资源画像。在此基础上,杨芬也提出优化线上服务空间、拓展读者交流平台、营建信息化生态将是古文献典藏服务的发展方向。

2.2 推进以特色馆藏资源为依托的文化传承利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后滨在“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探究中的图书馆视角——以人大馆藏红色文献为例”报告中,指出现代图书馆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和业务素质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高水平学科馆员队伍需要取得行业共识。他认为,图书馆与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同步性,学科史与学术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发掘与研究不仅是高校图书馆支持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校园文化记忆的重要工程,这需要学科馆员在其服务的学科领域内,对学科发展史和学术前沿动态具有全景式的掌握,同时在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全面整理与专题研究的关系,在重点文献的整理研究上取得突破。他通过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红色文献的积累和研究整理历程,进一步探讨了红色文献的教育史意义,认为馆藏红色文献是与人民大学发展史息息相关的、产生于革命年代、反映中共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图书资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鉴证了我们党创办正规高等教育的艰辛历程,是十分宝贵的红色记忆,要精心保护好,逐步推进数字化,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6]。

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董有明以“推进特色文献转化利用,助力大学文化建设发展”为题,分享了武汉大学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实践。他指出武汉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由5个系列构成,其中古籍及民国时期文献系列由线装古籍、善本、地方志、家谱等特色古籍资源和原版民国图书和期刊合订本等民国文献组成;大型影印文献系列由传统文化、民国文献、史料档案、红色文献等9万多册影印文献组成;海外史料系列由多个大型数据库、大型图书及缩微资料等组成;珞珈文化系列由珞珈记忆和珞珈智慧组成;博物馆特色资源则由文物及考古标本、动物标本及珍贵艺术品组成。武汉大学图书馆积极推进特色文献转化利用,通过科技赋能、化身千百,传本扬长、存亡继绝,创造转化、创新发展,加强古籍特藏资源的“化”“承”“用”;围绕珞珈记忆的深度挖掘和珞珈知识产出的智慧服务建立珞珈文化方阵;打造沉浸、联动的“图书馆博物馆融课堂”和“图书+展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实现图书馆与博物馆联动。他强调武汉大学图书馆将特藏建设与文化引领作为重要内容,实施文化引领工程,持续建设“三全育人”高地,从组织政策保障、协同联动、人才队伍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

2.3 图书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

本次研讨会“圆桌会议”另一重点讨论议题为“图书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由同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慎金花主持。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赵兴胜、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储节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琼、东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爱国、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孔繁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馆长刘万国等多位专家结合自身实践与思考进行了热烈讨论。

赵兴胜强调,图书馆推动、见证和承载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延续性、科学性、革命性、创新性和人民性。其中,历史延续性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收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珍贵史料文献,并具有传统文化教育职能;革命性体现在图书馆传播革命思想、收藏大量红色文献,也为中国革命史和党史的研究提供资源保障;人民性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科学性体现在图书馆的知识关联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科学教育方面;创新性体现在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的价值。李爱国分享了东南大学图书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具体实践,包括重视和加强传统和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利用及文化传承展示等。储节旺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25年之际,以“125”来表达自己的观点,“1”是指当前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5个文明一体的现代化;“2”是指两个意义,即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5”是指图书馆的5个重要作用,即图书馆的文化保存、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育人作用。孔繁秀分享了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在藏文古籍文献整理、挖掘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文献史料及整理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强调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传播优势和教育优势,应挖掘馆藏红色文献,打造文化育人空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图书馆应善于深入挖掘、整理古籍文献资源,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应坚持守正创新,注重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特殊作用。王琼认为图书馆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标志,也是对人类文明最美好的想象。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更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传承者、建设者和推动者,图书馆领域里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如梁启超是中国图书馆学的倡导者,李大钊致力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发展,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阵地积极引进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刘万国指出图书馆是文明的载体,助推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亢慕义斋”为代表的进步图书馆点燃了中华文明再度辉煌的星星之火;改革开放以来,在以读者为本理念的主导下,普通民众从图书馆享受到了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数字时代,图书馆依然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AI技术的引进与服务模式的转换,使图书馆获得了新的生机。

3 开放共赢,助推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环境日臻成熟与完善,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图书馆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挑战。在新的转型发展阶段,需要重新思考图书馆的业务功能、服务方式和服务能力。主动求变、科学应变、积极求变是谋求发展永恒的主题。

3.1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变革实践与国际趋势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馆长罗克珊·米辛汉姆(Roxanne Missingham)在主旨报告“引领变革,支持世界一流研究: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独特贡献”中,分享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在形成、改革和转型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包括积极参与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IARU)建设、建设虚拟阅读空间、推进计算档案科学的实践、探索促进馆员技能提升的方式、加强高校之间开放合作共享等方面。她指出,在IARU建设体系下,联盟高校内学生和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奖学金资助访问访学,联盟图书馆提供统一的研究护照,帮助用户获取联盟高校的相关资源和信息服务。在推进计算档案学实践方面,她介绍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的相关案例,提出计算档案学通过计量方式,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信息化转型与突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一直比较重视商业科学类藏书建设,并在澳大利亚多地收集有关商业企业、工会的档案资料和数据,例如收集悉尼股票交易所等机构的相关公司材料、行业材料,并将相关材料和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数据可视化或分析研究等,综合反映公司的成功历程和历史情况等,成为澳大利亚商业史或经济社会史的一部分。

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馆长安德烈斯·布兰特纳(Andreas Brandtner)在“开放向未来: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的变革之路”报告中,介绍了该校图书馆组织变革项目Wandel@FU-Bib(2019—2021),通过战略领导机制和组织文化的变革,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他认为在学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和图书馆员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面临更复杂的环境,图书馆需要灵活应变,业务流程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书籍或其他媒介为中心。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Wandel@FU-Bib变革项目包括4个目标:(1)将图书馆和数字系统中心CeDiS结合;(2)建立功能良好的单层制图书馆体系;(3)提高用户导向和服务质量;(4)增加敏捷性、适应度、创新能力和前瞻性。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在变革中,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服务,如与柏林洪堡大学等联合建立开放出版社BerlinUP、发布口述史数字平台OHD,与历史系、数学系、计算机系等合作开展数字人文的研究,拓宽了图书馆传统服务的路径。

香港大学图书馆馆长伍丽娟(Flora Ng)在“香港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报告中,介绍香港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目标为迈向数字优先的图书馆,以为读者的教学、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好的数字用户体验。香港大学图书馆在学习环境转型上,注重更新学习空间的技术与设备,升级融合线上(Online)线下(Offline)学习模式的混合型学习环境设施,更紧密地整合信息技术部门与大学图书馆对研习空间的支持服务;在学习服务转型上,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推广图书馆服务、设施和资源的各种活动,提供面对面、Zoom培训讲座以及在线课程,并且与校园内不同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在研究服务转型上,通过研究信息管理系统(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RIMS),将研究资助与研究产出的提交整合到同一个平台,生成大学研究成果和成就水平的整体视图,将出版记录与机构学术存储库同步。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黄家慧(Gabrielle K W Wong)在“在高校图书馆推动变革的几个随想”报告中,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2022年以来的机构变革,包括架构重组、加强工作岗位的互联性、改善内部沟通和重订策略目标。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组织架构上,将馆藏发展业务独立出来,将原有的信息服务、研究支持服务调整为学习支持服务和研究支持服务,创建读者互动和文化培养团队、大学档案及特藏团队和数字项目团队。在改进内部沟通上,通过区分业务讨论会与战略研讨会、精炼会议议程来提升会议效率效果,同时建立每周馆员茶会制度、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机构变革进程往往会面临来自机构体制和文化的隐藏阻力,基于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改革经验,她提出调适性领导力是解决该问题的有用框架,着重于探索怎样有效地调节机构以适应环境变化。她指出,目前机构面临的挑战可分为技术性挑战和适应性挑战,对于技术性挑战,领导者可以制定策略来解决;对于适应性挑战,领导者则需要持开放的态度,与馆员一同探讨与尝试。同时,图书馆需要加强馆员的危机意识,并将危机意识转变为变革驱动力。

3.2 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馆长本杰明·文奈尔(Benjamin Meunier)在“迈入新时代: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公民服务的愿景”报告中指出,当前图书馆已经从传统藏书角色变成了人、信息以及知识的有机集合,需要在跨学科协作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体系下建立联结纽带[7]。他介绍,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使命是在各领域进行教学、研究和公共服务,以协助知识的保存、创造、应用和传播,从而为中国香港市民、中国以及全球社区的需求服务并促进其福祉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具有丰富的学术馆藏资源,其中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研究资料主要以在线形式存在,而人文社科(AHSS)的学科仍然以实体书籍为主,但应优先考虑以数字化格式进行收集。实体收藏品不再需要在现场存放,特别是在疫情后,“数字优先”成为默认选择,实体藏书不再成为图书馆研究支持的重点。为了释放和重新利用空间,需要建立强大的、可扩展的存储管理系统,应用人工智能增强技术、数字服务和新技术等。

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具体应用和实践方面,伍丽娟指出,香港大学图书馆致力于推广开放式学术,包括研究出版物、研究数据集、元数据以及研究工作流程和其他类型的成果的开放获取。她认为开放式学术原则可以加强研究诚信,提高可见度,并增强大学的影响力。香港大学图书馆通过与大学科研与决策部门合作,提供文献计量分析服务,支持大学的研究评估、影响力分析、排名及人才招聘。在图书馆运营自动化方面,香港大学图书馆设立虚拟服务台(HelloDoor)、馆际互借平台来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且利用数据分析协助决策及馆藏发展。在数字学术建设方面,构建香港大学数字图书馆,提供全面的数字化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料,同时通过创建数字副本保存独特和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如弗兰克·费舍贝克特藏库、香港华商特藏库、香港大学COVID-19数字档案库等。

3.3 数智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与知识服务拓展

在数字化、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环境应用拓展下,图书馆也需要重新思考自身服务,重新审视服务方式与内容。康奈尔大学副教务长兼图书馆馆长韦依兰(Elaine L. Westbrooks)提到,信息的丰富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图书馆在策划和提供可靠信息方面必须处于前沿地位,同时随着机器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及其他未知技术的使用,信息的创造和转化方式将不断改变,这将对研究的进行、出版业务和图书馆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本杰明·文奈尔认为,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应用中有很大潜力,特别是在支持数字化和后数字化过程中,以及管理研究咨询、增强资源发现和公民科学应用方面。他介绍了AI技术在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中的应用项目,结合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从历史报纸中提取图像,创建增强型数字图像画册,并通过图像进行故事叙述,从而提升数字藏品用户体验。

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赵洗尘在“融合、创新:AI 支撑下的智能图书馆”报告中,提出GPT的广泛应用是对图书馆冲击力最大的技术变革,图书馆的业务重构在于重构用户体验、重构业务模式、重构运营模式和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她介绍了AI驱动下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将智慧图书馆建设融入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经验,将“应用+AI”转变为“AI+应用”,以全连通的数据为新能源,以新一代AI为新基座,将复杂、多级界面转变为简单的AI会话,将用户组合式或递进式提问转变为AI理解,将固定流程的任务分发转变为AI调度,将垂直型的应用系统构建转变为AI集成,重塑检索、参考咨询、文献借阅、嵌入式教学服务,典型应用案例包括WeMust GPT、人书对话、ChatLib、AI客服 Customer service与图书馆论文查重等。

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发挥图情优势,融入大学发展”报告中,分享了澳门大学图书馆的相关实践经验。他介绍,澳门大学图书馆是澳门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建筑面积32000平米,馆藏1600万件。图书馆负责大学档案馆、艺术博物馆、校史馆及出版中心等。澳门大学图书馆致力于融入大学教学与科研,成为大学学术资源、知识学习和文化交流的枢纽,积极拓宽合作范围,整合学术资产,建设和维护大学校史馆,与全球事务部、葡语系合作成立葡语资源联盟,并于2023年10月成功举办第一届中葡国际论坛;与学校职能部门合作,建设档案馆;与人文学院合作设立艺术博物馆;设立博雅讲座与新书发布会;发挥空间资源优势,设立书架画廊和阅读花园等。

吉林大学图书馆馆长禹平在“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报告中,提出数智时代下图书馆引领知识服务的特征主要有5个方面:(1)以用户驱动目标为基点;(2)通过数字技术分析重组知识信息;(3)实现动态且连续的知识服务体系:(4)提供知识创新内容及对知识的应用;(5)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服务模式。她认为,高校图书馆引领知识服务转型的驱动因素在于技术驱动、需求驱动和创新驱动,数智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知识服务理念和模式的新发展趋势是智慧知识服务模式,包括针对不同专业领域提供的专业知识服务模式和自动分析识别用户兴趣和需求开展的个性知识服务模式。面对知识服务新挑战新机遇,她提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路径在于:促进数字化资源整合,解决信息过载难题;坚持可持续发展,保障知识服务创新长效;深度挖掘读者信息,开展个性化服务;多元化服务为推手,打造智慧服务生态环境;传播数字人文知识,构建智慧知识服务平台;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倡导主动智慧学习,实现用户角色转变。

4 结语

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为主题,专家学者们充分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助力信息文化建设、提升服务育人水平以及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引领作用,深化了大力推进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建设的业界共识,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的责任和使命。报告内容既有对于数智时代技术发展带来挑战的深层忧虑和深刻分析,又有融入时代、抢抓机遇,利用数字相关技术推动图书馆智能化发展的理性思考和解决路径。会议主题立足服务大学、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紧扣加快高校图书馆数智化转型的远景蓝图和整体规划,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了馆内外、行业间、国际上的协同和联动,加深了全球业界同仁的了解、交流与合作共享。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信息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订阅信息
飞跃图书馆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