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去来兮辞并序》核心素养导学

2023-05-12陈谙哲

关键词:陶公陶渊明诗人

陈谙哲

自主探究

1.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并非序言所论,那根本原因是什么?

2.陶渊明在归途中快乐而急切,他水陆兼行,归心似箭,归隐后的生活到底有哪些乐趣?

思维导图

课文解读

《归去来兮辞并序》何以孤篇压两晋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评价不可不谓之高。尽管这篇辞所抒写的是诗人决意归隐后适意自然的平淡生活,但辞意畅达,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篇文章之所以为历代读者激赏,首先在于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真情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田园与自然的热爱。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第二自然段中白云出山、飞鸟投林、夕阳晚照等自然景色令人遐想。第三自然段谢绝交游,与世相忘;与家人相伴,以琴书为侣;乐于农事,躬耕田园;闲暇之余,游山玩水。无论是家庭生活、忙时务农,还是闲时游玩,都与大自然不可分割,足见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情。第二,陶渊明对岁月的飘忽不居和人生的短暂无常十分敏感,节序的变化往往引起他对生命终结的焦虑,自然景物的枯荣更容易触发他的生死之念。第三,作者最终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对过去犯的错误有懊悔,但对未来的生活有新的希望。这种复杂且真实的心理的反复,何尝不是一种真情的流露。

其次,物我统一,情景交融。文章在情、景、事、理交融和艺术手法表现上更显灵活多样,达到了物我统一,情景交融之境界。文中提到的倦飞知还的鸟,还有秋菊、松竹、东皋、清流等,将情感与景物融合在一起,将性情与田园自然的美好统摄于一。同时,作者在心旷神怡的境况里,仍然不忘坚持个人的高洁情操。作者心灵的纯朴自由,外化在清新、幽远而富于生机的景物之中,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元好问对陶渊明诗风的评价,放在文风上也同样适用。他写的都是平淡无奇的田园风光,稀松平常的农村生活中的日常之景之物,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淡心境,作者娓娓道来,令人倍觉亲切平和。从表现手法看,诗人采用“白描”手法,将见、闻、感受率真自然地抒写出来,令读者如临其境,“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从语言看,诗人使用了质朴、流畅的“田家语”,且“文体省净,殆无长语”,抒情言趣看似无奇,却高度凝练,包蕴着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哲理,充满生活的情致和理趣,平淡中见警策。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四句,寥寥二十四字,不但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世俗的鄙弃,而且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作出正确抉择后轻松畅快的心情,给人以启发。

链接阅读

陶渊明与松

王兰生

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提起陶公,人們马上会吟诵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也会自然联想到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其实,他对松树也青眼有加。

《陶渊明集》收录的137首(篇)诗文中,涉及“松”的就有10首(篇),他笔下的松可谓多姿多彩。有承载希望的幼松,如“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有温暖可亲的宅松,如“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热情的迎客松,如“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有隐于深谷的“智”松,如“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还有遭人砍伐的墓松,如“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陶渊明寄情寓志于青松,以松为伴,以松为友,以松为师,松不仅成为其诗文的重要意象,也成为其安身立命的精神依托。陶渊明曾在松下和朋友开怀畅饮,“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不知是否嗅到了浓郁的松香味;他也曾在松下歇息,“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扑鼻的兰松之气,一定让他睡得很香甜。

固穷守节、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人生信条。41岁任彭泽令时,浔阳郡的督邮刘云前来检查公务,县吏说“当束带迎之”,陶公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说罢,挂冠而去,辞职归乡,直至终老。是年所作的《归去来兮辞》,成为其告别官场、回归自然的宣言。朝廷先后征其为著作郎、著作佐郎,他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心意。这就是“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的陶渊明。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陶渊明的“贞刚”风骨,还体现在不吃嗟来之食上。公元426年,61岁的陶渊明贫疾转剧,时任江州刺史的檀道济登门看望,“馈以粱肉”,却被陶公“麾而去之”。陶渊明在《有会而作》中声言:“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失去操守非我所志,君子固穷乃是我的坚持。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这正是陶公的快意人生。辛弃疾在《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中讲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的确,陶公不愧“靖节先生”之美誉。

任务探究

任务导引

能真正认识到陶渊明“出类拔萃”的是宋人。唐代诗人大多向往意气和功业,因而对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颇有异议;诗文创作崇尚壮丽丰腴,因而对陶诗难免“枯槁”之叹,总之,陶渊明在终唐之世都没有成为一般诗人效法的对象,少数诗人将他与谢灵运并称“陶谢”就算是他所受到的最高抬举了。可是,一到宋代,“陶渊明纷然一日满人目前矣”。被南朝人捧为“富艳难踪”、被唐人捧为“诗中之日月”的谢灵运,这时被大多数诗人看成是不能与陶渊明并论的二流诗人。不仅仅谢灵运不能与之并论,在宋人眼中陶渊明古今独步,一代文宗苏东坡曾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任务设计

移 居(其一)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思考:“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即看似质朴实际却很美丽,看似干枯实际却很丰满。上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陶公陶渊明诗人
你好,陶渊明
陶公 等等我
桃花源菊圃
秋雨盈窗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菊香中的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