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探索

2023-05-12卢楚婷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心理念价值

郭 嫄,卢楚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随着实践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得到充分运用,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不仅要求满足中国人民各方面需求,而且要求关注世界人民整体利益,协同各国共建更有利于人发展的美好世界。这一理念是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崭新理念,将之进行广泛国际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此外,马克思主义是追求全世界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真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作为当代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也必然要求将这一价值理念进行国际传播,推动全球各国树立正确人民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中国政策方针对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前所未有,这为中国理念的国际传播创造了极大机遇。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正不断获得更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和支持。但是,在传播实际过程中,仍面临较大内外部挑战与困境,阻碍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广泛传播,影响了传播效果。新时代面对中国理念的国际传播困境,更要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国际传播的世界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是中国事业取得新进步的重要武器,也为当前人类社会重新站在历史十字路口,面临人类向何处去做出了解答,为“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世界”提供了努力方向。在这一发展发展理念引领下,全球发展必定能朝着正确方向前进,世界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将不断变为现实。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能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揭示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1]指明了世界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在于使人能够真正成为人。而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是不断走向“真正共同体”,适应现阶段中国和世界发展状况的重要思想指引。实现这一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能够帮助各国形成价值共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人类共有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决定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必须并且能够成为国际理念,增强各国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世界人民都有改善生存发展条件的需要,都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各国寻求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忽略最广大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这就决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能够成为世界各国的价值共识,使各国发展注重人民的需要,为人成为真正的人提供条件。其次,人类越来越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从世界整体利益出发,指引人类共同行动的价值观引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广阔空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国际普遍交往愈加频繁。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长,全球气候问题严重,地区局部战争频发。迫切要求不同社会制度的世界各国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共同探寻应对全球危机,实现共存发展的方式。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能够推动各国将行动统一到为人民造福上来,从而集中各国智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既维护各国自身利益,又认识到本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同一性进而推动世界整体利益的实现。总的来说,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为全球应对当下和未来挑战,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思想指导,通过增进各国共识,积极探索以人民为出发点的理论与实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不断走向“真正共同体”提供思想基础。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能够指引人类共同繁荣进步的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始终造福人民,是中国谋求自身发展的充满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中国方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疫情防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均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展现。将这一价值理念进行广泛国际传播是党深刻理解中国梦同各国人民梦想息息相通,将中国发展融入世界发展的重要体现,彰显了党追求全世界人民同中国人民在同一地球上实现幸福生活的博大胸怀。将这一理念推广至全球各国,能够为人类社会繁荣进步提供新方案,实现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首先,启示世界各国发展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进步必然首先要求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因而,世界各国必须从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谋求共同发展进步的道路。人民是全球发展的享有者。人民只有享受到发展进步带来的生活质量的真实改变,利益得到切实满足,才能真正激发全世界各国人民为人类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因此,坚持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才能切实推动世界长期繁荣进步。其次,指明世界各国繁荣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世界人民的主体性和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3]世界是由全球人民共同建设的,人民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发挥程度决定着世界发展程度。面对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全球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能够置身事外,必须发挥各国人民主体性和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世界的建设发展,为繁荣全球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总的来说,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为全球探寻共同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能够指导构建更和谐美丽的世界。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能够促进全球政党提高治理效能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行动不是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出之后才有的,而是自党成立起,党便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作为谋求自身发展和带领国家事业进步的根本价值指引,“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4]也正是始终代表和追求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才成为人民衷心拥护的党,成为历经百年发展依然风华正茂的党,并将得到长期稳定发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切实证明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正确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能够为世界各国政党治理效能的提高贡献中国智慧。首先,政党治理应当把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放在首位。人民是国家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失去了人,则无所谓国家。执政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5]启示政党治理中,应当关照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能只关注少数人的利益。西方政党要实现更好的政党治理,增强治理效能并获得稳定发展,必须关照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其次,维护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使人民享有切实的民主权利。唯物史观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人民归根到底是世界的主体,必须尊重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并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落实到实处,在新时代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推动了人民民主的广泛且真实的实现。西方政党宣传“民主”的普世价值观,在现实中实行的是形式民主,真实民主亟待落实,因此,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为各国政党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世界人民美好生活将在各国政党的共同努力下将不断变为现实。

二、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现实困境

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及其实践符合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是具有科学性、时代性特征的崭新思想,推动这一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能够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思路。但在实际国际传播中,仍存在亟待突破的现实难题,必须在充分把握传播困境基础上,探求解决路径。

(一)意识形态斗争加剧严重影响国际传播广泛性

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当今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斗争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竞争。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加剧进一步阻碍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进程。首先,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同的人民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同,意识形态千差万别。在人民地位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崇尚个人主义,资本逻辑主导社会进程,关注的仅是少数群体利益,普通民众生存发展完全受制于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坚持贯彻实施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新时代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强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朝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因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持有极大差异性的人民观,从根本上造成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其次,制度差异在新时代的表现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意识形态斗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多次参与人道主义援助,均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生动实践。而西方国家鼓吹所谓的普世价值,忽视疫情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影响,导致众多民众因疫情死亡,甚至为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影响。面对中国疫情防控胜利,西方国家惧怕中国崛起和强大,诋毁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妨碍人民自由,损害“人权”,加大中国“威胁论”“崩溃论”错误论调传播,恶意诋毁中国国际形象,为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国际传播造成更大障碍。总的来说,意识形态的差异阻碍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传播,将传播空间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也对全世界人民实现自由全面发展造成了困境。

(二)世界动荡不安破坏国际传播环境

恩格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7]国际传播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的是稳定且持久的传播环境。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局、大动荡的时期。尽管如今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但近几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世界大变局的演变,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和对生命健康的严重危害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已然导致了人们的恐惧心理,造成对未来未知的不安全感。乌克兰战争的持续性,地区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对和平安全的渴望更加强烈。生态危机、战争局势、激烈竞争不断影响着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人民对于生存发展的安全性需要尤为迫切,一定程度上对世界先进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接受有所忽略。表明世界动荡不安的局势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传播环境,不利于这一理念在大多数国家的形成和贯彻落实。因而,战争、危机等突发情况会损害国家传播链条的完整性,导致传播中断,最终影响传播有效性。总的来说,当前国际传播环境中的可变因素较多,世界的动荡不安严重破坏传播的氛围,要大力提升传播的效率和扩大传播范围,必须建设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

(三)国际传播力建设不完善制约传播效果

国际传播力建设直接影响传播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8]突出了国际传播力的建设和完善方向,国际传播涉及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介体、传播客体等各方面,传播中把握各要素特征,充分考量各要素关系,才能实现思想内容的高质量传播。当前,国际传播力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影响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进程。首先,国际传播体系不完善。传播主体、对象、客体、机制的整体构建需要不断优化,为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进行国际传播提供完整的体系支撑。其次,传播主体能力不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传播主体扮演重要角色。传播主体能力不强体现在:对国际传播内容掌握理解不够,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具备的全球视野缺乏认识;对国际传播时机把握不够。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未能及时抓住契机,难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传播主体话语表达方式未能适应传播对象国的实际,难以根据不同的民族话语风格和模式进行传播,直接导致传播效果低下。再次,国际传播手段单一。对中国理念的叙事方式、逻辑结构简单化,必然导致无法满足国际受众多元化的需求。最后,传播技术有待更新优化。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谁占领了网络阵地,谁就占据了宣传思想的优先地位。利用技术,加强思想的传导和灌输,是有待进一步拓展的领域。传播体系、传播主体、传播手段、传播技术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大大削弱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效果。

三、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路径

推动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得到更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凝聚国际社会价值共识,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接受和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耐心和努力。为突破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扩大这一价值理念传播影响范围,必须加快探索新的传播路径,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具备世界意义的理念造福全人类。

(一)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

2021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9]。表明了提高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和广泛性,离不开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的国际传播体系和国际传播力的提升。必须从传播主体、对象、话语和机制等方面实现传播体系的完善构建,对国际传播的话语表达、灌输过程、精准有效、辐射影响等方面进行充分考量,致力于打造目标明确、内容鲜明、传播精准的国际传播体系。首先,打造多元的传播主体,提高主体传播意识和阐释能力。明确不同主体同一目标,不同场域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传播。充分利用媒介宣传、专家学者宣讲、人文交流往来等推动国际传播。大力培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阐释人才,打造传播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生力军。其次,明确价值观差异,精准把握传播对象需求。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传播实效如何取决于受众者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因不同对象国具有意识形态差别,要善于区分对象,根据其特点,以其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再次,探索崭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增强亲和力。国际传播属于跨文化传播,要让外部受众准确地理解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概念和内涵,需要转换语言建构逻辑,以当地喜闻乐见的话术来诠释重要概念和理论论断,才能增强理论的亲和力。最后,创新传播技术,拓展网络传播渠道。互联网是人们生活重要部分,占领网络话语主阵地,有利于让各国人民与时俱进地了解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增进对中国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影响力。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宽国际传播空间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国际社会共同打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世界的创新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核心话语。”[10]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能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拓宽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空间。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实现广泛的国际传播,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表达为依托。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家传播,根本上的困境在于意识形态隔阂,因而首先需要尽力地突破意识形态斗争困境,切实为科学理念打造国际传播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强调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制度、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国际社会共存、发展的理念。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场域中进行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宣传,有利于传播效果的切实增强。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关注的是世界人民整体利益,以实现全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任务的理念。这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推动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广泛树立,最终使得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取国际认同的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实现。

(三)密切国际交往,增进国家间的了解与互信

中国对外宣传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是因为这一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人民利益的理论原则,更是因为它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理论。中国也不是要刻意传播这一观念,而是实现世界的长远发展进步必须推动国际社会增进人民主体性的认识,共同致力于实现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现实国际传播中,中国承受着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压力,部分西方国家既标榜自由又干涉他国内政,既崇尚客观公正又违背事实制造谣言,这一“双标”行为,反映了背后利益主导的运行逻辑,导致有些西方媒体不惜违背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和职业道德,肆意发布臆造抹黑中国的报道,损害中国国际形象。中国陷入“有话说不出”难题,增强国际话语权亟待解决。因而,在国家交往中,必须探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方面的崭新路径,为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打造新的条件,推动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由中国智慧转化为全球共识。首先,要加强国际交往,增进各民族、各国家相互了解,推动全世界形成一个大联合。通过积极开展国家间的交流方面,展示真实的中国,帮助世界各国认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背后蕴含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体现,本质上增进人类福祉的思想与实践。其次,推动国家间的精神往来,加强思想共识。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同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各国互相借鉴的思想内容。要加强国家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学习对方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共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作为各国之间的精神往来,要争取在国际交往中加强对这一思想的交流,形成价值共识。

(四)进一步推进理论传播与实践传播相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1]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是具有实践性特征的思想,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理论。因而,在现实传播中,必须推动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在实践中传播,推动理论传播与实践传播相统一。首先,传播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为引领的实践事实。中国为民造福的生动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要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受众采用不同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疫情防控、抗洪防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将其中生动形象的故事进行国际传播,有助于促进国际社会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理解,也有利于回击对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质疑。其次,继续积极推动为世界人民造福的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不仅在国内的实践中得以体现,在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推动世界建立生命共同体,为全球人民生存发展创造更好条件的实践中也得以充分展现,其中包括中国积极承担的各项人道主义援助、为应对全球危机出谋划策的实践。中国继续推动为世界人民造福的实践,其实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国际社会真切体会到中国是具备全球眼光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关怀全世界人民的大党。从而增强世界人民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以及情感认同。

猜你喜欢

中心理念价值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