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匠心铸魂”理念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2023-05-12韩昊宏李光志
□韩昊宏 李光志
探索思政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实施路径,是“三教改革”“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基于思政育人培养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专业、个人、社会等方面素养提升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在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上存在重技能教育,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育人功能设计欠缺、思政建设形式单一、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渗透较少等问题。在职业院校教学环节设计中应充分设计育人功能,将课程思政育人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以课程模块化为引导,课堂教学方法为依托,活页式教材为承载的多维度、多元素、多功能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将专业知识、技能实训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分析现存问题,创新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将工匠精神及“上课即上岗”的理念贯穿全课程,培养具有高道德水准和高专业技能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
一、引言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应该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课程思政已成为职业院校落实“三教改革”“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在《华盛顿协议》规定的12项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2022 年4 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加强职业学校学风校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和精神文明体系,帮助学生塑造阳光自信、团结协作、遵规守纪的品格,得出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中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还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等专业所需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者所需素养,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学生自身发展所需素养。践行思政育人贯穿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育人功能体系,充分发挥思政及专业技能育人作用,探索一条能够实现“思政育人,匠心铸魂”“德技兼修”的专业类课程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同时也是“工业4.0”九大支柱产业之一。在2019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13 个新职业中,工业机器人占两个,即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同时教育部1+X 证书制度试点项目中,工业机器人占四个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正处在井喷发展期。思政育人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功能。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相关专业思政育人进行了相关研究,斯坦福大学工学院认为应加强关注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强通识教育和工程伦理精神的驾驭,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公民责任、勤于学习和创新的人才为目标。昆士兰大学提出工程师还应具备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培育学生完全达到《华盛顿协议》12 条毕业生应具备素质。国内相关专业也开展了思政育人道路的探索与实践,这些成果将为思政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提供思路。
如何将“思政育人”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如何“匠心铸魂”支撑学生在追逐梦想的旅程中稳步迈进,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气工程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探究“思政育人,匠心铸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通过对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机器人制造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等企业进行调研,在基于思政育人视角下,对存在现实问题进行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有些职业院校对思政育人功能的不重视,具体表现为没有建设一个完整的思政育人元素库或没有深入研究思政育人元素对应的思政案例库;二是教学活动的思政建设形式相对单一;三是思政育人功能需要融入教学活动中,不能纸上谈兵说思政育人,应将思政育人贯穿课堂始终并以多样化形式开展。
三、“思政育人,匠心铸魂”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的内涵及育人功能
思政育人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提升专业教学观念,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加强思政教育。在工业机器人专业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为育人功能培养主线,充分挖掘行业、学校以及区域等蕴含的思政要素,从专业、个人、社会等多个维度融入课程思政,提升育人效果,将学生培育成为企业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育人功能如表1 所示。
表1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的育人功能
四、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育人功能实现路径探索
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情分析为引导,以专业教学标准为参照,融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需核心素养,打造“思政育人,匠心铸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育人功能。基于此育人功能下,通过思政育人、课程教学理念和多维度技术支撑共同探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一)校企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解决职前、职后文化差异问题
结合学情分析,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情分析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的“校园文化”素养与入职后企业需要的“企业文化”之间存在文化差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拥有传承的“汽车文化”与第一汽车集团企业文化中的“汽车文化”相辅相成。充分利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即新中国汽车诞生地、长春汽车城资源,传承自主汽车文化,培养学生建设汽车强国的责任与使命意识。将弘扬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发挥精益求精、精琢细磨的品质精神;充分利用中国汽车产业老一辈创业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特质和新时代奋斗者锐意创新、勇于担当的特质,融入育人功能的全过程,传承“红旗工匠”精神。
(二)匠心铸魂,改革思政育人课程标准,解决唯技能论的课程教育体系问题
结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核心素养与专业教学标准,改革课程体系,为构建新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育人功能添砖加瓦。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在个人、专业和社会中道德素养的培养。一是引入课堂思政,改革教学目标及评价体系。根据学情分析,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改革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改革现有的单一评价学生知识及技能的体系,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以及所需素养在课程中的完成情况。二是学生主导课堂,改革教学方法。革新一贯式PPT 教学法,借鉴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的教学方法。以情景化“单位订单”的形式进行实践探索,以行动能力为导向,实现餐垫法、引导文法、书写交谈法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让学生主导课堂,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三)两融六布,建立思政育人功能实现路径,解决思政导向难融专业课堂问题
开创以思政育人与技能育人相互融合的“两融六布”教学新模式为主的育人功能实现路径。“两融六布”教学模式中的“两融”是指思政育人与技能育人相互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目标。“六布”是指布任务、布新知、布新课、布实践、布总结、布拓展。在专业教学实施方法中,以“六布”为教学主线,融合专业教学实施方法与思政教学实施方法,开创新型教学实现方案。在思政教学实施方法中,深入挖掘育人元素,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所需职业技能、自身发展所需素养与社会主义建设者所需素养的目标,具体开创的“两融六布”新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两融六布”新模式
(四)德能并修,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解决师资能力不足问题
培养学生德能并修,打造高素质双师队伍。专业教师是思政育人的实施者,也是立德树人的实践者,教师的个人素养会通过教学影响学生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立场。每学期教师应进入企业相应岗位进行多元化实习,了解企业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标准,更新思政育人元素及功能。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国内外各大院校开展的课程思政相关培育工作,了解其他院校、专业开展的育人功能的现状及规划,取其精华,从而深入探究思政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
五、结语
本文以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改革为目标,以高素质技能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培养为主线,构建以专业所需职业素养、自身发展所需素养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者所需素养为主的育人功能,开创以思政育人与技能育人相互融合的“两融六布”教学新模式为主的育人功能实现路径。将思政育人贯穿至专业课堂的始终,真正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的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助力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助力吉林省振兴老工业基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