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听”的当代价值

2023-05-12王立民

方圆 2023年7期
关键词:侦讯希伯来审判制度

王立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这一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值得研究之处,其中就包括“五听”制度。

“五听”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审判制度

“听”是“观察”的意思。“五听”制度要求司法官在审理过程中,注意观察被审判人的言语(辞听)、表情(色听)、呼吸(气听)、听力(耳听)、视觉(目听)五个方面,从中发现其心理活动,识别口供的真伪,作出正确判决。“五听”制度的核心是司法官从被审判人的五种外部表现,发现其心理活动,最终是为了辨别口供的真伪。这在中国古代,有其特殊意义。

“五听”制度产生于西周时期。《周礼·秋官·小司寇》记载:“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汉朝的经学家郑玄对“五听”作了注,使其更为具体,也道出了“五听”与被审判人的心理关系。比如,“辞听”的“注”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即观察被审判人的言语,如果表达的内容不真实,被审判人的讲话就会急躁而不正常,以此来判断其怀有一种说谎心理,从而怀疑口供的真实性。

“五听”制度被西周以后的一些朝代广泛沿用,有的朝代还在律典里作了规定,唐朝就是如此。唐律既是唐朝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律典。它总结了唐朝以前的立法并提升到完善的程度。唐律中就有“五听”的内容。《唐律疏议·断狱》对刑讯的前置程序作了规定,要求司法官依照“狱官令”的规定适用“五听”制度。即“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事状疑似,犹不首实,然后拷掠”。若司法官违反这一前置程序,擅自刑讯,要被“杖六十”。宋朝的《宋刑统》则全盘接受唐律中的“五听”制度,作出同样规定。可见,西周确立的“五听”制度影响深远。

“五听”制度是世界古代法制史上的一项先进制度

综观世界古代法制史,除中国外,没有国家在同时期具备“五听”或相应的制度。“五听”制度是当时一项十分先进的制度,其先进性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五听”制度确立的时间较早。其确立于西周,即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在世界法制史上,在公元前8世纪前,还没有“五听”或比其先进的审判制度。

古代东方除中国外,较早产生的法制是楔形文字法、希伯来法与印度法。楔形文字法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法系”。其中的早期法典有《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等。然而,这些法典都属于习惯法的汇编,内容较为简单与粗糙,关于审判方面的规定更是如此。

古代西方法制史总体上晚于东方法制史,审判制度也晚于西周时期。首先,古希腊于公元前5世纪才制定了哥地那法典。它仅有70条法条,关于审判的内容相当简单,达不到“五听”制度的高度。古罗马成文法的制定是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由此,古代西方的审判制度不能与“五聽”制度同日而语。

其次,“五听”不仅确立较早,还是一种世俗审判制度。其核心内容都在世俗范围内,比较科学,利于公正审判。世界上早期的审判制度,往往带有宗教因素。《汉穆拉比法典》虽是一部世俗法典,但在审判部分,也有宗教因素。此法典第9条规定,法官在审理有关遗失物案件时,“交付买价时为之见证之证人及知此失物之证人,皆须就其所知,声明于神之前”。“声明于神之前”是典型的宗教式规定。希伯来法与印度法都是宗教法,其审判制度是一种存在于宗教文献中、在宗教的大前提下的制度。希伯来法中“十诫”之一的“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的规定就是如此。

最后,“五听”制度影响深远。“五听”制度自西周产生后,一直影响到后世朝代,前后延续了3000年左右的时间。特别是在律典里予以规定后,更具强制力与权威性,使“五听”制度深深嵌入中国古代的审判中,成为一种常态。直到清末法制改革,近代审判制度在全国施行,其才退出历史舞台。

世界上的一些早期审判制度由于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不及“五听”制度深远。楔形文字法因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的占领而受到极大冲击。公元前5世纪,又因在波希战争后,希腊法文化进入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及其审判制度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希伯来法也因受到外来侵略而丧失国家法地位。

“五听”制度的当代价值

“五听”制度虽产生、发展于中国古代,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有其价值,尤其可以在侦讯过程中加以借鉴运用。

首先,可以把“五听”制度转化为一种侦讯技术。“五听”作为一种制度在中国古代侦查手段较为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破案与维护社会治安,有其一定合理性。当代的侦查技术日趋先进,审判制度日益完善,“五听”作为一种制度,已没有存在的空间。但是,可以借鉴其中的合理部分,将其演变为一种侦讯技术。

实践中,测谎技术与测谎仪的使用与“五听”有暗合之处。测谎技术,特别是测谎仪的原理是通过测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的变化,来判定被测谎人所言是否真实。这一原理也利用了人的生理属性,把被测谎人的心理活动与脉搏、呼吸和皮肤等外在表现结合起来,为判断口供的真伪做参考。随着科技发展,测谎技术还会不断进步,为提高侦讯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可以把“五听”作为发现、扩大线索的突破口。线索往往是破案的先导。获取线索的手段有多种,侦讯是其中之一。侦讯也是一门艺术。侦讯的水平常常决定侦讯的效率与质量。侦查人员在侦讯过程中,通过被讯问人的一些蛛丝马迹,获取有价值的口供,发现、扩大侦查线索,为破案创造条件。有些被讯问人在侦讯过程中,会出现大汗淋漓、语无伦次、答非所问、急躁不安等类似于“五听”中的状况。侦查人员可乘势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其心理变化,突破心理防线,发现线索,推进破案进程。

最后,可以把“五听”制度作为侦查人员业务培训的内容。“五听”制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可以作为培训侦查人员的一项内容。从中不仅可以学习中国传统审判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做到古为今用,还可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优越之处,增强文化自信。这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可谓一举两得。当然,讲授“五听”制度,要把制度的来龙去脉讲周全,包括“五听”制度产生的背景、内容、核心、发展、实施、意义、影响、地位与当代价值,等等。要从历史与现实层面的不同纬度,全面讲授,使受培训人员从中受益。(来源:检察日报)

猜你喜欢

侦讯希伯来审判制度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侦查讯问监督机制
中国、古希腊与希伯来文明关于人类起源神话的不同象征隐喻研究
论我国现行法律对孔子“礼”的继承与发展
美德不是装饰品
凄美的田园牧歌:《路得记》的文学特征
丘吉尔送礼
我国封建军事刑事审判制度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