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及中西医综合防治措施
2023-05-12李亚茹任艳娥
李亚茹 任艳娥
生猪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易引发病毒或细菌感染,进而导致生猪患高热综合征,高烧为典型症状,并伴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身体乏力等情况。猪高热综合征病死率较高,对生猪养殖业发展、养殖户经济收益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养殖户应全面掌握此病症的病原与临床症状,以提升预防与治疗效果。
1 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猪瘟、附红细胞体、多杀性巴氏杆菌、高致病性蓝耳病毒、猪链球菌、伪狂犬病毒和圆环病毒等为导致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原,其通常为3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高致病性蓝耳病导致的猪高热综合征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病原。
2 流行特点
猪高热综合征的传播与蔓延不受季节变换的影响,但由于夏、秋季气温升高,湿度增加,猪群易产生热应激反应,猪舍内存在多种吸血昆虫,因此,每年7~9月为此病的高发期。任何品种和年龄段的猪均存在感染此病的可能性,保育猪与育肥猪在染病后临床症状十分明显,且传播速度极快,一般潜伏期为3~7天,并向周围扩散,呈暴发性流行趋势。猪高热综合征无论是患病率还是死亡率都较高,且发病时间较长,病猪表现为发育迟滞,发病过程为14~21天,通常在出现临床症状后的一周内,大量生猪死亡,持续约一周的时间,3周后,逐渐衰减。
3 临床症状
生猪感染此病后,表现为萎靡不振、体表温度持续升高(可达42℃)、呼吸道症状明显,食欲减退,粪便干结,尿液呈赤黄色、偶见血液。当高热持续1~2天之后,病猪的表皮充血发绀,腹部和颈部表现出暗红色斑块。病猪走动时不断摇摆,少数病猪发生关节肿胀的情况。少数低龄病猪除高热外,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现象,粪便呈水样,有恶臭味。多数病猪咳嗽气喘,使用腹式呼吸,妊娠期母猪出现流产的情况。成年猪表现为发育不良、表皮苍白。此外,部分病猪还存在头部水肿的现象,眼部充血。母猪阴户发红,少数病猪的臀部出现小块浅表性坏死。病猪四肢变为褐红色,明显肿胀。染病后期,肿胀渐渐消退,表皮变成黑褐色,产生结痂组织。
4 发病原因
4.1 引种不科学
部分养殖户存在随意引种的情况,尚未建立分群饲养制度,同一圈舍内饲养的生猪来源、年龄、性别都不同,随意引種使携带病原的生猪进入猪群混养,如处于隐性感染期,必会造成病原迅速扩散。
4.2 生物安全防控不利
有报道显示,中小型养猪场的猪高热综合征发病率较高,集约化规模养猪场饲养管理体系健全,定期为猪群接种疫苗,增强其免疫力。若规模化养猪场出现此病,必然迅速蔓延,造成生猪大量死亡,经济损失严重。中小型养猪场尚未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追求规模化饲养与经济利益,忽略疾病预防,使生猪长时间生存在恶劣的条件下,病原不断滋生繁衍,易产生大量的应激反应,若生猪不断受到这些因素的刺激,会造成生猪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4.3 饲喂不合理
当饲料搭配不合理,或饲料营养不足,均可导致猪高热综合征。当气温升高,湿度增加时,若饲料存放不科学,会出现霉变的情况,如用此种饲料投喂生猪,导致生猪免疫力与抗病能力降低,并引发中毒的情况,加剧猪高热综合征的病情。
4.4 滥用药物
饲料添加剂与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易引发生猪机体内菌群严重失调,抗耐药性反应增加,微生物出现变异的情况,使生猪易感染多种病原,进而导致高热综合征。
5 中西医治疗
5.1 西药治疗
猪高热综合征为多种病原体、病菌感染引发,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以抗菌、抗病毒为主,同时,提升病猪的免疫力,以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生猪的年龄、体重等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临床常用药物为20%氟苯尼考注射液、多西环素注射液、20%黄芪多糖注射液、氟美松注射液等,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一般使用5~7天。
5.1.1 体重低于25公斤仔猪的治疗 对此类病猪进行抗病毒与抗生素药物注射的同时,为病猪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以提升治疗效果。仔猪用药2~3天后,若症状无明显改善,并且在腹部与耳朵出现紫色斑块时,为其注射聚肌胞,连用两天,病情严重时,连用一周。若病猪全身表皮呈青紫色,并伴有出血症状时,表明病情异常严重,建议应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5.1.2 体重25~50公斤病猪的治疗 常规药物治疗时长为5~6天,即可痊愈,如病情严重,将治疗时长增加至7~10天。此阶段病猪治愈率较高,特别是由附红细胞体或链球菌感染引发的高热综合征。若病猪耳朵、下腹部、大腿内侧出现疹块、皮肤毛孔出现针尖状出血情况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加利巴韦林、磺胺间甲氧嘧啶、克林霉素等药物机械治疗,以改善病猪的临床症状。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3~5天。
5.1.3 体重高于50公斤病猪的治疗 建议使用硫酸丁胺卡那霉素、葡萄糖、地塞米松、病毒唑等药物治疗,以减少病亡猪的数量。
5.2 中药治疗
中兽医通过清热解毒原则对此病进行治疗,选用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黄芩、菊花、栀子、甘草、石膏,用水煎煮成一副药剂,进行灌服。也可使用大黄、枳壳、厚朴、黄连、山楂、白头翁、龙胆草、秦皮、茵陈,加水煎煮,对病猪进行灌服,每日一剂,连续用药3~5天。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高热综合征,可以提升治愈率,减少生猪死亡数量,并能够调整生猪的身体状况。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加强养猪场环境管理
圈舍环境与生猪健康水平有直接影响,管理人员应加强圈舍环境的重视程度。制定严格的管理、消毒制度,并按照标准长期执行,定期对猪圈的粪便及排泄物进行清除、圈舍消毒。严格限制外来车辆、人员、或动物随意进入养猪场。根据季节变换,对圈舍进行防寒保暖、避暑处理,防止生猪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细菌或病毒感染。管理人员应按照饲料贮存条件,存放饲料与饲喂器具,定期对其消毒、检查,以免出现饲料变质或细菌滋生的情况。可将0.01%的漂白粉添加至水槽中,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消毒药做到现用现配,交替使用两种消毒药,避免产生拮抗作用。管理人员应注意观察生猪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发现病猪,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措施。
6.2 免疫预防
疫苗免疫能够保证生猪的身体健康,饲养管理人员应根据地区发病情况和环境特点等,为生猪合理安排疫苗接种,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
6.3 改善养殖模式
合理调整生猪饮食,建议选择品质优良的饲料,合理设置养殖密度,避免养殖场内过于拥挤,影响生猪的生长发育。不同品种的生猪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均应分别饲养,既利于养殖户观察生猪的生猪状态,又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疫病,及时治疗,以降低生猪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