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办案中融入“精卫”精神

2023-05-12

方圆 2023年6期
关键词:精卫出让金检察工作

500余册案卷材料,不仅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了卷宗审查,还制作出了50余万字的审查报告……我们在职务犯罪检察工作中的高效和专注,练就出了一支拥有“精卫”精神的职务犯罪检察团队。2023年1月19日,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职务犯罪检察部门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检察机关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办理团队(基地)”。这样的一份肯定,也为我们的职务犯罪检察工作积蓄了不断奋发向上的力量。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职务犯罪案件办理水平,我院创建了“精卫”职务犯罪检察团队检察品牌,将“精卫填海”的精神融入检察工作中,办理了一批职务犯罪大要案。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两起重大受贿犯罪案件,仅案件材料就有好几百册。面对案件的烦琐和复杂,我们的团队夜以继日地投入办案中,严格审查、梳理案件证据,针对疑难问题认定进行充分详细地论证,最终形成了3万多字的初步审查意见,提出的100多条补充调查意见也被全部采纳。

为了确保办案质量和出庭效果,团队检察官反复修改完善庭审预案,按照繁简有别、重点突出的标准,制作庭前会议预案和庭审预案,并进行了数次庭审演练。针对案件证据体系复杂、犯罪过程隐蔽等特点,团队检察官还对多媒体示证系统进行完善,添加动画效果、制作结构图。在庭审中,通过动态图示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完整地展示了案件脉络,有力地指控了犯罪,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服判。

2020年4月,在一起涉黑恶“保护伞”案件中,面对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犯罪事实的情况,“精卫”职务犯罪检察团队提出“不直接接触,拓展外围”的取证思路,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向调查机关出具详细、有针对性的询问提纲,实时跟进取证进展,引导调整补证工作。在讯问环节,团队检察官还制订了多套方案,结合事实、证据、常理反驳,揭露犯罪嫌疑人虚假供述和不合理辩解,适时教育引导,打消其畏罪侥幸心理,最终使“零口供”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自愿认罪认罚。此案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检察精品案例”。

2022年,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精卫”团队检察官安智、杜国伟、助理霍少龙讨论案件。(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在办案之外,“精卫”职务犯罪检察团队依法能动履职,延伸检察职能,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职务犯罪预防等重点工作上持续发力。2021年8月,“精卫”职务犯罪检察团队在办理一起滥用职权、挪用公款上诉案件时,发现某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使用权出让中,存在未依法要求受让方补缴土地出让金,以及补缴土地出让金数额计算不当的问题。为此,检察官主动到市级主管部门咨询有关行政法规的适用问题,确定正确的出让金计算公式,运用自行补充侦查职能,调取大量证据材料,又主动联系鉴定机构,对涉案土地出让金差额进行权威评估,计算出合理的出让金补缴金额,最终二审法院采纳了我院提出的改判意见,上诉人认罪服判。

案件办结后,针对规范土地出让金收缴问题,我院向市级主管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为推动检察建议的落实,团队检察官两次到对口单位征求意见、反复沟通,最终相关部门启动了对全市400多宗地块出让金的专项清查行动。在工作中不断求极致的态度,也让检察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及自然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该检察建议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职务犯罪检察类优秀检察建议”。

在职务犯罪检察工作中深耕细作,“精卫”职务犯罪检察团队也有了更多的实践想法。比如为了拓宽反腐败宣传的覆盖面,团队创新方式方法,以此来提升反腐败工作成效;又如积极发挥庭审作为法治宣传“课堂”的作用,邀请企业一线职工旁听厅局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并在庭后开展座谈,以最生动、最直观的形式促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此外,团队检察官经常结合相关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例,为监狱、税务、医疗、金融机构等开展反腐败法治宣讲,增强大家的法治意识……

这些年来,“精卫”职务犯罪检察团队历经大要案办理的锤炼,积攒了丰富的办案经验,先后涌现出“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检察人才”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我们的团队被最高检授予“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获得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颁发的“忠诚荣誉奖章”2枚。

当一份份荣誉摆在我们的眼前,那些日积月累的辛苦付出、那些隐藏在办案工作中的不易,都成了我们前行的推力,让我们在职务犯罪检察工作中迈向更高的台阶。

猜你喜欢

精卫出让金检察工作
精卫填海
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跨越
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撕名牌”大战
4万亿土地出让金都用到哪里了
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
精卫鸣,歌东海
国民收入循环视角的土地出让金性质及相关政策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