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丰杰从虚郁观论治妇科恶性肿瘤

2023-05-11晏丽沙贺丰杰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7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000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正气情志妇科

晏丽沙 贺丰杰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陕西 咸阳 7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陕西 咸阳 7000)

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向,更趋年轻化,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心身健康[1]。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失眠健忘﹑疲乏无力﹑情志抑郁等。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历史悠久,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通过明确肿瘤的病因病机,确立正确的治则治法,联合中医药特有的治疗手段(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等),以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贺丰杰教授认为“虚﹑郁”是2 条贯穿于妇科恶性肿瘤发展始终的主线,与癌毒﹑瘀血﹑痰湿等病理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疾病转归。治疗中强调以扶正气﹑疏肝郁为核心,辅以攻毒抑癌﹑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达到增强患者正气﹑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在中西医抗癌治疗中,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贺丰杰教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专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西医妇科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 余年,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结合古代各大医家治疗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3 年,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从“虚”论治

1.1 因“虚”致病

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是正邪相争所致机体损害与抗损害之间的矛盾过程,正气是决定发病的内在因素,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战国时期《灵枢·根结》中提出“正邪相搏”。历代医家认为正邪之气都需重视,尤其要发挥正气的主导作用。《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锦囊秘录》载:“正气弱者,虽即微邪亦得易袭,故最多病。”说明正气不足,正不能抗邪,邪气易入体而发病。现代医学癌症与古医著中记载的“积聚”“癥瘕”“岩”“瘤”“噎膈”等疾病有相类似之处。明朝医集《医宗必读·积聚》和《景岳全书·积聚》中均记载正气亏虚可导致肿瘤产生。贺丰杰教授认为“正气亏虚,脏腑经络组织机能失调,阴阳失衡,精气血津液失常,气机紊乱,形成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聚而形成块”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其多属本虚标实,常见整体属虚局部属实的情况。因而对于平素体弱者﹑有肿瘤家族史者,强调以扶正类中药,补先后天之虚,增强体质,治未病,抑制肿瘤的产生。对于已患良性肿瘤者,需在补虚的基础上,辅以少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燥湿化痰之品,标本兼治,并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肿瘤致病因素的产生,防止肿瘤由良性向恶性转变。

1.2 因“疗”致虚

手术﹑放疗﹑化疗﹑基因靶向治疗等西医疗法,在抑制﹑清除﹑杀灭癌组织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损害了机体正常组织,正气受损,机体免疫力降低,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了西医治疗进展[3]。手术是把双刃剑,在切除病变﹑坏死组织的同时,也会损伤人体正常组织,耗伤机体气血。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因其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解剖位置的特殊﹑术中的出血等导致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脾胃不能运化水谷,正气亏损,气血不足。贺丰杰教授认为,手术耗伤气血,影响脏腑功能,术后多出现气血两虚﹑气阴两伤﹑脾胃不和证候,治疗以补虚扶正为主,常予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当归﹑麦冬等补气养血生津﹑健脾和胃之品,临证时常以人参养荣汤为基础方加减,以帮助患者恢复正气﹑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

放化疗毒副作用明显,常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机体衰弱﹑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等。郑红刚等[4]认为放疗利用产生的热量杀死肿瘤细胞,归属火邪性质,临床中常出现热邪伤津耗液的临床证候,伴随气随津伤﹑热灼津液致瘀。化疗使用的药物属于“内毒”性质,由内损伤人体正气,直中脏腑﹑骨髓,常引起人体气血亏虚﹑脾胃失调的证候。贺丰杰教授将放化疗皆归属于“毒邪”范畴,称之为火毒和药毒,认为毒邪致病具有内损性﹑繁杂性﹑广泛性,损害正气,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组织损伤,机能异常,出现放疗后期和化疗期间气血耗伤﹑气阴两虚﹑脾胃不和等伤正的证候;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指导下,治以补气养血生津﹑健脾和胃补肝肾,辅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医药治疗能提高综合治疗效果,对西医疗法有减毒增效作用,并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5]。

1.3 疾病转归

西医恶性肿瘤发展方向可分为三方面,一是临床治愈;二是走向死亡;三是带瘤生存。中医认为疾病的转归是邪正相争力量对比变化消长盛衰的过程,正胜邪退,疾病向愈;邪盛正衰,疾病恶化;邪正相持或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疾病转为慢性。临床治愈并不代表完全治愈,虽然经过规范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控制或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疾病本身并没有彻底治愈,肿瘤患者也可能出现5 年生存期后复发和转移的情况。贺丰杰教授认为恶性肿瘤属于慢性消耗疾病,耗伤人体正气,加上手术﹑放化疗等对气血的损耗,导致正虚不复,正不胜邪,遇上情志因素的促进作用,导致肿瘤复发转移。贺丰杰教授临证时,喜从治未病角度,把患者临床治愈状态看做“未病阶段”﹑复发看做“已病阶段”﹑转移看做“传变阶段”,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治疗上强调攻补兼施,既补先后天脾肾﹑气血阴阳,亦补益受转移的脏腑,如膀胱﹑直肠等,兼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达到“养正辟邪积自除﹑邪去正复”的目的,尽可能地维持患者的“临床治愈”状态,减少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素问·逆调论》将死亡解释为“生尽为之死,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肿瘤患者死亡是因邪正斗争,邪盛正衰,脏腑经络及精血津液的生理机能衰惫,机体阴阳离决,最终生命活动终止[6]。古籍《灵枢·根结》曰:“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韦云[7]通过回顾性调查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病案,发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虚﹑瘀﹑痰互见,互为因果,阳虚者多于阴虚者。贺丰杰教授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谨遵大医精诚理念,认为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或恶性程度高的患者,虽已明确患者生命的走向,作为医者应“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又需“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查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尽最大努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多使用人参﹑西洋参﹑黄芪﹑当归﹑白术等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兼加桃仁﹑红花﹑益母草﹑半夏等活血化瘀祛痰之品,攻补兼施,补而不滞,增强患者抵抗力,改善症候,延长生存时间。

“带瘤生存”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根据肿瘤及机体具体情况,经过综合治疗,从整体观﹑以人为本出发,强调生存时间延长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实现机体“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状态[8]。贺丰杰教授认为,此期间处于一种动态的阴阳平衡状态,抗癌和防止肿瘤复发转移与人体正气有关,癌邪具有增殖性﹑侵袭性,具有“阳”的特性,机体正气则属“阴”。正气盛,癌邪衰,则肿瘤缩小,症状减轻;正气弱,癌邪强,则肿瘤增大,症状加重,疾病进展;邪正平衡(阴阳平衡),肿瘤相对稳定,疾病处于平衡期。对于妇科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贺丰杰教授强调,治疗的对象是“得病的人”而非“人得的肿瘤”,应以人为本,更多关注患者主观感受及生活质量,避免过度治疗,但并非不作为,而是在现代治疗手段基础上结合患者整体状况及局部肿瘤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坚持扶正抑癌的原则,在补虚的基础上,运用攻邪法,如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清热解毒,稳定癌灶,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机体与癌瘤协调平衡,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2 从“郁”论治

2.1 情志参与肿瘤全过程

现代医学认为恶性肿瘤受情志因素的影响,属于一种心身疾病,情志异常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全过程。金·张从正《儒门事亲·五积六聚治同郁断》曰:“积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元·朱震亨《格致余论》指出:“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滞,遂成隐核,又名乳岩。”皆说明情志因素可参与肿瘤的形成。西医认为性格高度外向﹑情感过度表达或者是性格高度内向﹑情感过度压抑的人容易患癌症,并将其称为“癌症性格”,其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内分泌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恶性细胞逃脱,加快肿瘤的进程[9]。贺丰杰教授认为调理情志在恶性肿瘤预防和治疗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女性,因家庭﹑生活﹑工作压力等多因素影响,更易出现恐惧﹑抑郁﹑悲伤﹑暴躁等负面情绪。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或气滞形成血瘀或气不布散形成痰湿,聚而成肿块;应将“疏肝解郁﹑调理气机”贯穿于肿瘤防治全程,并结合多种治疗原则,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2.2 肿瘤的发展及预后对情志的影响

妇科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有逐渐年轻化趋势,其发病隐匿,确诊时大多已为晚期。肿瘤及其伴随症状与肿瘤位置﹑性质﹑分期有关,给患者身心带来了巨大影响。如宫颈恶性肿瘤可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及排液﹑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便秘等;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可有阴道异常流血及排液﹑下腹部及腰骶部隐痛﹑贫血等;卵巢恶性肿瘤晚期可出现腹胀﹑腹部肿块﹑腹腔积液﹑消瘦及贫血等。这些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加上疾病确诊的负性事件,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出现[10]。李文高等[11]对517 例新确诊癌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新确诊的癌症患者处于特殊的身心应激状态,是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贺丰杰教授认为肿瘤的确诊和肿瘤本身及伴随症状会使患者身心负担加重,强调心理筛查的重要性,提出及时行心理干预,可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妇科癌症治疗手段,会对患者情志产生影响。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切除了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生殖器官,患者自觉女性特征减少,影响其生育功能及性生活;术后雌激素的缺乏,出现更年期类似症状,如失眠健忘﹑烦躁﹑汗多﹑烘热﹑焦虑等,易导致家庭关系失和。放化疗毒副作用明显,如消化系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导致困乏无力﹑嗜睡﹑易感染﹑脱发等,肝肾损害导致治疗中断等,皆会加重患者身心负担。靶向治疗虽不良反应较少,但经济负担重,加上疗效不确定性及耐药性,常导致患者情志抑郁。方红燕等[12]调查65 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发现宫颈癌放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并对睡眠影响巨大,呈正相关。情志也影响肿瘤预后。贺丰杰教授认为,妇科恶性肿瘤多种诊治手段的弊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产生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负性情绪,导致肝失条达,疏泄紊乱,气血失常,气机郁滞,瘀﹑痰﹑毒等病理产物堆积,不利于癌病向愈。治疗上应重视调理气机,以“疏肝解郁”为主,根据具体病理产物行攻邪之法,如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临证时常应用逍遥散加减,配伍适量桃仁﹑红花﹑益母草﹑红藤等;并提出“话疗”的重要性,需耐心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用委婉性语言使其全面了解病情,增强面对疾病变化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3 “补虚”与“解郁”相辅相成

“补虚”即扶正﹑补益虚损,体内精﹑气﹑血﹑津液得到补充,其生理功能正常发挥,体质增强,控制肿瘤进展,为“解郁”提供物质基础;“解郁”即疏肝解郁﹑疏肝理气,肝疏泄功能正常,维持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脏腑经络之气运行畅通无阻,使其机能正常,精﹑气﹑血﹑津液源源不绝,为“补虚”提供动力。全身气机畅达,气滞﹑血瘀﹑痰湿﹑癌毒等致病物质方可除之。“补虚”与“解郁”应贯穿于整个肿瘤治疗全程,结合多种治法,维持脏腑机能正常发挥,增强免疫力,抑制致病物质的产生。若仅致病物质产生,可通过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祛痰燥湿﹑清热解毒等治法,调理肿瘤微环境,清除毒邪,可预防肿瘤的发生;若肿瘤已成,“补虚﹑解郁”法可提升正气﹑祛除病理产物,控制肿瘤进展,最终实现“带瘤生存”。

4 小结

中医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妇科恶性肿瘤,有因虚致实者,有因实致虚者,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正气亏虚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并非单一扶正可治,且扶正程度尚不相同。因此,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疾病具体情况,在扶正解郁的同时,联合多种治法,辨证论治,发挥中医药的增效减毒作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贺丰杰教授总结40 多年的妇科临床经验,结合女性身心的特殊性,强调从“虚﹑郁”角度认识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全程的重要性,其临床疗效显著,丰富了中医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经验,突出了中医药的有效性及重要性。

猜你喜欢

正气情志妇科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清风正气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