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升思政课话语传播效果研究

2023-05-11彭立春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话语受众思政

彭立春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201)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研究传播受众的重要理论,也是关注传播效果的理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过程是教育传播的过程,借鉴使用与满足理论关注受众的需要,可以提升思政课话语传播的效果。思政课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的心理,审视学生的动机,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思政课与学生需要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转变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制约思政课话语传播效果的现实困境,提出提升思政课话语传播效果的具体对策。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运用于思政课话语传播的意义

使用与满足理论又称之为满足需要理论,是从受众角度出发,研究个人如何使用媒介,研究人们使用媒介的方式与从媒介中寻求到的满足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传播媒介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效果。卡茨、布卢姆勒和迈克尔·古列维奇认为受众是积极的,带着意图使用媒介,受众是有一定动机来选择特定媒介的,受众的媒介使用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受众对使用媒介有清醒的认识。使用大众媒介的需求主要包括获得信息的认识需求,获得愉悦或美感的情感需求,获得信心、稳固性和身份地位的个人整合需要,加强与家人、朋友接触的社会整合、纾解压力的需要。卡尔·罗森格伦认为马斯洛需要理论中的高层次需要比低层次需要更与使用与满足理论有关系,建立了细致的模式,需要、个人特征、社会特征相互作用与感知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结合,产生不同的动机,形成不同的媒介使用行为,这些行为引起的满足与不满足又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影响。使用与满足理论重视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强调了受众使用传播媒介的心理动机,矫正了有限效果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但是过于强调个人心理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播媒介的社会关系,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因此,菲利普·帕姆格林和雷伯恩提出了受众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人们从媒介内容中获得的满足取决于他们对该媒介的态度,受众对媒介行为所持有的态度是媒介使用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思政课教学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传播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受众的基本特征,重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关注学生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话语特征,关注学生的个人期待和思政课话语传播的社会情境,帮助学生端正对思政课的态度,这样有利于提升思政课话语传播效果,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思政课话语传播的现实困境

囿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和思政课的性质以及学生(受众)的多元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受众)对思政课话语的理解较为片面肤浅,或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简单背诵,不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学的思政课话语进行反思和深刻理解,对思政课话语的情感认同匮乏。思政课教师容易突出社会需要,较少关注学生需要和期待,重视外在理论灌输,忽视激活学生内在情感动力。

(一)学生个性发展与传播主体存在代沟

由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每一代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成长环境,教师和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代际差异。

学生利用网络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等方式可以获得各种海量的信息,但是教师的信息视野容易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形成信息代沟。在网络技术的推波助澜下,学生和教师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日常生活中语言和非语言的运用也有很大的差异,如近年来流行的网络用语层出不穷,这样就可能形成话语代沟。思政课教学过程受到知识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和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等因素影响,不能全面展开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这样造成学生和教师之间是熟悉的陌生人,形成了心理代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学生认为个人主义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教师认为集体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王道,这种个人需要的差异体现为价值观的不同,这就形成价值代沟。这些代沟不利于教师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话语特征,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不能相互学习,不利于促进学生发挥主动性认真学习思政课。

(二)学生多元观念与主流价值存在差异

思政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渠道,思政课要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使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体的发展和需求得到了充分尊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有的坚持价值中立,有的崇拜价值虚无,有的主张价值多元等。学生们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富裕家庭,有的是独生子女,有的是留守儿童,他们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他们自身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着很大的差异,以致形成多元的价值取向。有的希望更加自由,有的想要更多平等,有的希望更加公正,有的希望更好的考试成绩,有的关注素质提升,有的希望更强的情感引导,这些不同的个人需要和个人动机会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和情感,会影响学生对思政课话语的投入动机和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方法。

(三)学生生活经验与理论话语存在矛盾

思政课话语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有鲜明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属于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思政课话语有大量的政治话语、宣传话语和动员话语,思政课话语具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自然形成话语权威,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地位。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迫于升学的压力,普遍较多关注考试成绩,强调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缺乏对思政课话语的理性思考和情感投入。学生在娱乐至死为特征的休闲生活中追求感官刺激和身体满足,追求稍纵即逝的幽默搞笑和心情放松,缺乏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审查辨认,不利于学生的精神丰富和成长,不利于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度学习。学生在内卷和普遍焦虑的社会生活中更加关注自身物质利益和个人自我发展,较少关注个人精神成长,较少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价值,缺乏集体意识,不能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缺乏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缺乏服务奉献意识,不利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理解。

思政课话语的传播主体不了解传播受体的个性特征造成传播者和传播受体之间的隔阂,不利于有效传播,作为接受者,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理论话语和生活话语的隔阂也会影响思政课话语的传播效果。

三、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升思政课话语传播效果的具体途径

思政课话语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体现了思政课话语传播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技术和传播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提升思政课话语传播效果,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一)传播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作为传播受体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对思政课话语的态度会影响思政理论话语传播效果。传播主体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思政课的态度,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思政课话语的传播受体是有着复杂社会关系的学生,有的来自贫困农村家庭,有的来自城市工薪阶层家庭,有的在成长中得到父母和教师的关爱,有的缺乏家庭的关爱,复杂的社会关系导致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从能力上来看有的喜欢言语表达,有的善于分析总结,有的长于实际行动,有的乐于沟通交流,有的勤于自我反思;从性格上来看,有的内向腼腆,有的乐观活泼,有的冷静严谨,有的自由浪漫;从气质来说,有的是胆汁质、有的是粘液质等,这些个性心理的差异可能会让学生对思政课话语的接受方式不同,关注侧重点不同、认同态度也有差异。

教师在传播思政课话语时要了解学生的群体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当代青年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既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既有保守心也有进取心,既有竞争意识也有合作精神,为了适应学生群体的需要,思政课话语要把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广阔的思维视野,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当代青年学生具有独特的个体性,要尊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性,要尊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程度的差异性,思政课话语要包容学生的个性,要鼓励学生彰显个性和发展个性。当代青年学生有强烈的自尊意识,有旺盛的表达欲望和较好的动手能力,要发挥学生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积极传播思政课话语,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编码话语传播内容和设置教学话语传播议题,锻炼学生主动探究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蕴,提倡学生自我展示学习项目成果,鼓励学生敢于讨论交流思想困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传播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传播学研究者认为使用大众媒介的需求主要包括获得信息的认识需求,获得愉悦或者美感的情感需求,获得信心、稳固性和身份地位的个人整合需求,加强与家人、朋友接触的社会整合需求,纾解压力的需求。

思政课也应该要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满足学生解决现实困惑和引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一是满足学生获得信息的认知需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人生困惑,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如何超越自我走向幸福都需要科学知识的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学生困惑的热点、难点、疑点中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人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在回答人生发展困惑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在介绍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二是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要用自身的渊博知识、幽默风格、道德素养等人格魅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满足美的熏陶。思政课要用祖国大好河山和繁荣昌盛点燃学生的爱国情,用道德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激活学生的道德感,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培育学生的理智感,用优美的言语教学符号和非言语教学符号培养学生的美感。思政课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多样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们喜欢的如辩论、演讲、脱口秀、绘画、舞蹈、摄影、音乐等课外活动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三是满足学生的社会整合需求。思政课要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四是满足学生自信的需求。教师在思政课中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规律、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坚定“四个自信”。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五是满足学生缓解压力的需求。思政课要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缓解内卷压力,拒绝躺平、摆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三)传播技术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在新媒体时代学生既是受众也是传播者。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传感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传播思政课话语带来了巨大机遇。一是可以促进学生参与速度,二是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深度,三是可以调节学生参与态度,即时反馈参与的体验和感受,优化话语传播内容和方式。

发达的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便捷参与教学活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传播,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相关APP、慕课、短视频、各级融媒体等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话语。学生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开展学习活动,课前把课件推送给学生预习,请大家提出一些和学习内容有关的疑问,并设计问题调查学生思想状况,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课中利用开展讨论、投票、问卷调查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话语构建,调动学生传播话语的积极性;课后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思政课话语的接受度、理解度和实践运用以及情感认同度。学生可以突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在线学习,实现泛在学习,可以突破教师主导课堂的限制,利用广泛的课程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

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有利于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传播。学生在虚拟仿真的历史情境中,扮演相关的历史人物角色,深度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场景,深度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感受中国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增强学生对革命历史的生命体验,增强学生革命话语的身体感受,有利于实现具身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历史成就的情感认同。学生通过虚拟的物体、人物和教学情境开展交互活动,体验政治、经济、道德、法律、文化等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话语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运用,例如在道德两难选择中如何理解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为。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调节教师和学生双方态度,促进思政课话语传播。教学双方在各种信息化平台平等交流、探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态度,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使学生端正学习思政课的态度。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即时开展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话语难点疑点问题的掌握情况,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反馈信息和思政理论话语传播目标进行对比,及时调整改正,针对特定内容进行再次传播,以保证思政课话语的传播效果。

(四)传播环境要注重学生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舒适度

媒介生态主义认为培养良好的媒介生态要坚持整体观、互动观、平衡观、循环观、资源观,构建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增强学生对思政课话语的美感和愉悦感,提升学生的舒适度。一是要有整体观,传播环境是一个包括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巨大系统,教师和学生是这个系统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受到社会关系影响的人,学生的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和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被尊重感。二是要有互动观,学生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家庭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与学生要做到共生共存、互动互助,共赢共利,增强学生的自主感。三是要有平衡观,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平衡的关系,教师在掌握话语主导权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话语发言权,在讨论中实现话语交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四是循环观,思政课话语系统要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循环,实现知行合一,增强学生的自律感。五是资源观,传播系统的相关信息都是资源,我们在开展传播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的需要,把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作为教学的资源,增强学生的关注感。学生在被关注、被尊重、被信任的环境中认真学习,提升思政课话语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话语受众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