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决议》中心理疏导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与现实启示
2023-05-11陈嘉涵
陈嘉涵
(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1],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关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乎高校的高质量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出台《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关注心理疏导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古田会议决议》对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我们应当从党的经典文献中汲取智慧,有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疏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古田会议决议》形成前红军党内的思想心理状况
1929 年红四军入闽后,红军党内逐渐暴露出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存在的问题,同时军事行动频繁,红四军在几次战斗中失利,导致红军党内出现思想混乱、情绪低迷的状况,党中央注意到士兵们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决定及时肃清不正确思想,对士兵们进行心理疏通与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认知并落实在行动上。
(一)红军队伍成分复杂,导致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存在
1928 年12 月,湘赣敌军对井冈山发动新的“围剿”。为摆脱困境,1929年1月,在召开前委、特委、军委及地方党组织负责人的联席会议之后,红四军主力转向赣南,于3 月、5 月和10 月三次入闽。随着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胜利进军,红军队伍有了较快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思想和作风上的问题。
红军中的很多骨干力量是来自于旧式军队,还有大量的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阶级成分较为复杂,再加上当时处于游击战环境,红军队伍各处分散,不便集中管理,导致旧军队中的一些作风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冒头,充斥在红军党内,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个人主义、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残余。[3]另外,一些党员干部对如何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认识不清,不利于统一全军思想。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存在、不良作风冒头、对党的政治路线认识不清,没有为士兵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供有益环境,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二)军事行动频繁及战斗失利,导致思想混乱、情绪低迷
1929 年,中共中央的“二月来信”对全国客观形势及主观革命力量的估计比较悲观,信中的指示虽然没有得到执行,但其传达出的悲观情绪和不正确的观点在红四军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红军党内思想产生混乱。
1929年5月末,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上就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发生争论,在毛泽东给林彪的复信中,他提到红四军还没能建立起党的绝对领导的一个原因是“这支部队是从失败环境中拖出来结集的”[4],频繁的军事行动和几次战斗的失利,使官兵们情绪受到影响,较为低迷,不利于继续开展军事行动。6月,在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试图解决红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由于当时条件不成熟,没有成功。而后由于观点不一致等原因,毛泽东、陈毅一度离开红四军,党对红四军的领导力量大为削弱,思想政治工作也遭受阻碍,这对统一思想、团结作战极为不利。
(三)领导机关重视红军党内的错误思想,决定加以肃清
在红四军内部,官兵们的思想一度产生混乱,情绪状态不佳,高层领导之间也曾出现意见分歧,最终在肃清红军党内的错误思想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为提振士气扫清消极因素。
1929 年6 月,红四军三打龙岩城后,党内高层领导之间对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党与军队的关系和根据地等问题产生不同看法和意见,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纠正红军中正在滋长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流寇思想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正确主张,一开始并未被大多数人接受,直到陈毅从中央带来“九月来信”,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规定了红军的基本任务,[5]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才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并产生广泛影响。领导机关决定采取措施,肃清红军党内不正确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领导层面对疏解士兵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思想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此后《古田会议决议》中运用心理疏导方法整顿党内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二、《古田会议决议》中心理疏导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指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通过与教育对象沟通交流,运用心理学技巧,疏通其情绪,改变其认知和行为,使之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的一种心理学方法。[6]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具有调节教育对象认知、为之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引导合理宣泄情绪的作用。《古田会议决议》总结了士兵们的错误思想,并提出通过谈话、开会等教育方法调节士兵们的认知,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疏通其消极情绪,改变错误行为,使他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一)通过正确路线教育调节官兵们的思想认知
在很多情况下,人的情绪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伴随着认知而产生的,要改变人们的情绪和行为,需要首先改变人们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可以对错误的、有偏差的认知进行调节,促使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改变其行为,达到疏导的目的。
《古田会议决议》中的第一部分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些错误思想包括单纯军事观点、主观主义、流寇思想和盲动主义残余等八种,在每一个问题的纠正方法中都提到了“教育”,强调要从思想上改变士兵们的认知,提高其政治水平。单纯军事观点表现为,“认为军事政治二者是对立的,不承认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打胜仗就骄傲,打败仗就消极”[7]79-80,因为对军事和政治的关系认知不到位,过于在意战斗胜败,容易产生消极对抗的心理,对此决议提出“加紧官兵政治训练”“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等纠正方法,使士兵们认清红军的任务是什么、军事工作系统和政治工作系统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在军事工作方面疏导士兵们的情绪。此外红军党内还存在“党的组织松懈”“党员到会少兴趣”等问题,这是由于对支部会议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够,产生消极对待的心理,决议指出“要把会议的重大意义时常对同志们提醒”[7]91-92,改变他们的认知,消除懈怠情绪。
(二)通过真诚的关怀爱护为士兵们提供心理支持
当教育对象面临生活中的困难时,教育者如果能够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将会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教育者应当以平等的身份、亲切的态度、积极的关注、耐心的倾听、主动的共情等手段对教育对象进行情感抚慰和心理支持。
《古田会议决议》充分体现了党对士兵的关爱,真正做到以真诚、尊重、关心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决议十分重视保证士兵的民主权益,明确“官兵生活平等”[7]106,官兵之间没有阶级分别只有职务的不同;提出“坚决地废止肉刑”,肉刑造成了士兵情绪的低落,使军中充满怨恨,甚至危及士兵自身生命,要充分发挥士兵会的作用,“由士兵会召集士兵代表会议”,拥护废止肉刑这一改革。[7]109-110此外,决议对官长提出爱护和关心伤病兵的要求,详细讲解了如何优待伤病兵,要“随时看视伤病兵,送茶水给他们吃,晚上替他们盖被窝”,还要尊重士兵人格,“禁止任何人对他们的怒骂或讥笑”[7]112,给予伤病兵充分的支持与帮助。
决议真正从关心和爱护士兵出发,尊重士兵,有效缓解了红军党内消极的群体情绪,有助于提升官兵的政治热情,为官兵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通过个别谈话等方式引导士兵消除消极情绪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育者借助谈话等形式共情教育对象,为教育对象提供情绪宣泄的机会和平台,有效避免其负性情绪的积累,帮助他们消除消极情绪,恢复心理平衡。
《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比如关于党内教育,提出了启发教育、说服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基本方法;在士兵政治训练方面,提出个别谈话、批评、小组会、政治讨论会等具体方式,为党员士兵交流提供空间与时间。决议指出了红军党内的一些消极情绪的主要表现,如个人主义倾向表现为“在党内受了士兵同志的批评,到党外找机会报复他”的报复主义等,这些没有得到正确宣泄的消极情绪是“一种削弱组织、削弱战斗力的销蚀剂”[7]85,对此决议提出通过个别谈话等途径,引导士兵们通过正当渠道宣泄不良情绪。此外,决议还注重照顾青年党员的不同情绪,提出“党员中青年部分因其有比成年不同的情绪,还有特别受一种青年教育之必要”[7]93,要关注、接纳、包容青年党员,避免消极情绪在党内弥漫。
三、《古田会议决议》中运用心理疏导方法的现实启示
《古田会议决议》中多项决策体现出我们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闪现着人文关怀的光辉。关注教育对象心理状态、通过理论教育调节认知、采取多种教育方法疏导情绪等做法,对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参与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意识
在《古田会议决议》形成的过程中,党的领导机关及时发现官兵的错误思想和不良情绪,并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加以疏导,始终重视对士兵的思想与心理状况的调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为了解决思想矛盾中的心理问题,发挥了育人作用,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人际关系、社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一时期大学生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随着当前信息传播的多样态发展,大学生面临信息爆炸、价值观念多元化、文化形态多元化的外部环境,当多元文化与自身价值观出现偏差时,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出现心理问题。同时,网络空间的发展成熟使得大学生更愿意在网上以匿名方式吐露心声,这意味着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隐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加善于主动发现其心理问题和思想上的消极倾向,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及时进行疏导与沟通,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
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学科,重视二者的融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参与大学生心理疏导过程的意识,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注重理论指引,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的纠正错误思想、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对士兵进行政治训练,进行正确路线教育,为疏解负面情绪、鼓舞士气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学生正处在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阶段,情绪容易出现波动,价值观尚在形成,需要理论的指引,才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一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武装大学生头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以积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成长,缓解来自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较为欠缺,需要依托专业的师资力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让大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思政课理论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课程融合的优势。同时,还可以联合高校学生心理工作部门,通过广播、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与宣传,营造良好的心理育人校园氛围,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重视预防干预,及时疏导缓解大学生的负面情绪
在《古田会议决议》中,领导机关对红军党内的错误思想和消极情绪及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纠正方法,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避免之后其他错误思想和消极情绪的继续滋长,造成不良影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会引起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进而支配他们的行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高涨的时期,面临着来自学习、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当压力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缓解时,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危机。一方面,高校应健全心理问题预防机制。重视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识别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进行追踪,健全档案制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心理测试软件等网络渠道,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另一方面,高校还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要借助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对出现负面情绪或其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和帮助;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性,还可以从课程建设入手,培训思政课教师,科学设计课程和教材,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唯物主义基础和思想品德构建的层面上关注大学生在现实诉求基础上的精神需要,从社会意识影响社会存在的分析中识别影响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因素,[8]帮助大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排解不良情绪,增强大学生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心理失衡、精神紧张等状态,消除负面情绪。
(四)依托网络平台,缩短心理疏导中师生之间的距离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更侧重理论灌输,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关系认知不够深入,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传统的授课方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不高,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影响心理疏导的实际效果。
在网络平台中,社交关系更为平等,社交氛围更为宽松,大学生更愿意提出自己的情感诉求,表达内心的想法,自我呈现更为自由和多元,具备开放性的特点。[9]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种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善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贴近大学生生活,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从中把握教育对象最真实的心理表达和心理展示,与教育对象展开平等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了解其心理状况,以便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此外,要重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将传统心理疏导与网络新技术相结合,线上线下配合发力,以线上心理疏导带动线下心理疏导的开展,真正发挥心理育人的作用。
《古田会议决议》对心理疏导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也需要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做到与时俱进。要结合信息技术进步、网络发展成熟的环境条件,创新心理疏导方式,实现线上引导与线下疏导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具体方式相结合,贴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