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助力三全育人:路径及对策
2023-05-11李景杰于艳东
李景杰 于艳东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1 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的现状
1.1 引言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与优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缓解这一矛盾,高等教育事业也必须不断发展和变革,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企业和高校寻找到了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的合作新模式,以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导向。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已经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的教育模式。这种应运而生的新型教育模式核心理念是“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既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又可以为社会和企业输送高度匹配的人才,还能够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本文将从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的必要性入手,重点探讨其发展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三全育人的实践与落地。
1.2 现状及挑战
虽然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合作深度不足,三全育人的思想未完全融入到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中,一些合作只是表面上的合作,没有深入到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核心环节,导致合作效果不佳,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二是缺乏长期规划,一些校企合作项目缺乏长期规划,导致合作难以持续,需要双方共同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合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三是资源整合不足,由于企业和高校资源整合不足,导致合作项目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双方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实现双线育人、互利共赢。
2 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的必要性
(1)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理论,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不足,他们参加工作后,岗位适应性较差,实践能力不强。而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在实际项目中跟随经验丰富和技能较高的导师进行实践锻炼,从而更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符合三全育人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校期间就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缩短岗位适应期,有效地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前了解和选拔人才,为未来的人才引进做好前期准备,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3)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快捷方式,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手段。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可以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高校通过和企业合作,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而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3 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的路径
3.1 建立全方位的合作机制
(1)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双方信息共享。企业和高校应该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自的发展动态和需求,以便更好地调整和完善合作方案。企业和高校应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共同推进合作项目的实施和发展。
(2)建立合作协调机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需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来解决。这就需要双方指定专门的协调人员负责沟通和协调工作,成立双方人员共同参与的专门领导组织机构,以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3)建立评价机制,对合作项目进行定期评价,不断提高合作质量。高校和企业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签订完善的共建合同,发扬契约精神,通过定期进行评价和总结,及时发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
3.2 加强全过程的产教融合
(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需求融入课程设置。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企业的需求和标准融入课程设置中,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在高校建设实践场所以供学生动手实践。
(3)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进行创新研究和技术攻关。这样可以在校企合作共同体内实现研发、转化的内部循环,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3.3 提升全领域的资源整合
(1)加强双方人员交流,实现人力资源整合。高校和企业可以互派人员交流学习,了解对方的文化、管理和技术,加强人才互动和培养,提高双方的合作质量和效益。
(2)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实现教学资源整合。为了实现深度合作,企业和高校应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推进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共同实施实践教学和项目开发等。
(3)加强设备和场地共享,实现物质资源整合。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促进双方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整合,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4 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在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定期对基地进行评估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鼓励、引导高校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另外,高校可以制定相关规定,鼓励学生参加校企合作的项目,并给予一定的学分或奖励。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将一些项目或任务外包给学校,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企业还可以与学校共同制定技术研发方案,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总之,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应该共同关注校企合作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4.2 创新合作模式
(1)探索“订单式”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实现人才定向培养。另外,在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中,通过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实现高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对学生的联合培养,学生既能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2)探索“共建共享式”实践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双方应该共享资源,包括教师、设备、场地等,通过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等设施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和互利共赢,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合作效益。高校和企业还应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市场信息、技术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合作内容和方向,提高双方的决策水平和市场反应能力。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建服务平台,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服务,促进双方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以融入三全育人理念。提升校企双方的资源整合共享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双方应该推进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实习实训等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加强服务社会能力:校企合作双方应该加强服务社会能力方面的合作,共同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高校应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践导师,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指导,以符合三全育人理念。建立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益,制定合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双方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益,制定合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以确保双方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共享。
(3)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科研水平,与三全育人理念相契合。共同开展研发: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活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双方的研发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强技术研发:校企合作双方应该加强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双方的研发能力和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