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3-05-11马丽辉杨芳芳李培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5期
关键词:结合点习作课文

马丽辉 杨芳芳 李培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协调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一味地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挤占了练笔时间,不仅难以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的目的,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要优化读写结合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

一是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小学高段的课文语言极其优美,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关注好词好句,引导学生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

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写作方法。例如,课文《穷人》中用屋外寒风呼啸与屋里的温暖整洁作对比,侧面烘托了桑娜的勤劳能干。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学方式的丰富多元

一是组建学习小组。在小学阶段,我们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是创设练笔情境。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要创设写作情境,通过图片烘托、音乐渲染等,加上语言辅助,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

一是读写结合训练要因文而异。以六年级上册为例,在学习写景类文章如《草原》《丁香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再选择恰当的读写结合点进行拓展教学,使学生明白写景作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景物进行描写,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主要特点,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是挖掘单元读写结合点。教师要根据单元主题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点,加强课文之间的整合,注重单元设计,有效提升学生能力。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单元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是体会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詳写主要部分的;二是习作时注意抓住特点,写出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挖掘以下读写结合训练点:学习课文,了解各地民风民俗;仿照课文写法,介绍当地民风民俗;在习作中运用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三是从生活中获取写作资源。生活中有丰富的写作资源,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时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求学生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在进行练笔指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描写哪些日常活动时能用到点面结合的方法,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教学评价的具体细化

一是丰富读写结合教学的评价语言和评价方式。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评价语言应具有多样性。比如,在仿写句子中,学生写的句子是否优美,修辞手法使用是否恰当,等等。另一方面,评价方式要具有灵活性。比如,教师可在学生习作结束后随机抽取一篇,和学生一起鉴赏、批改,发挥集体智慧,给出修改意见。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使学生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取得进步。

二是读写结合训练和评价应体现层次性。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要采用梯度教学和分层评价。如何设计有梯度的读写训练呢?以仿写句式为例:

例句:茉莉虽然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没有梅花的凌寒傲雪,但有它的清新脱俗。

仿写1:丁香虽然没有菊花的_______,没有樱花的_______,但有它的_______。

仿写2:玫瑰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例句,教师设置了两种仿写形式,且仿写2比仿写1有难度,照顾到了不同基础的学生。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挖掘读写结合点,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反复训练,就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系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部编版教材下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K142100813)

猜你喜欢

结合点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背课文
找好老促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