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根育魂,促名师专业成长

2023-05-11陈燕王红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5期
关键词:名师培育思想

陈燕 王红

中原名师培育项目是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的摇篮。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层面来看,这些历经层层选拔、经验丰富的名师都是专家型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和专业影响力。如何培育这些名师?名师专业发展之“根”在哪儿?自2021年成功申报中原名师培育基地以来,华南师范大学培育基地从名师的胜任力特征和未来专业发展需求入手,基于教师学习理论深度探索,设计形成了适合名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主题课程、特色形式等,全方位助力这批中原名师的综合素养提升。

一、“根”性思维:对名师专业成长目标的再认知

中小学名师是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引领者与典型代表。2001年第八轮课程改革开始后,社会对名师及其培育的关注与日俱增,各级各类名师工程如火如荼。从名师介绍、价值功能到名师专业素质、教学主张,进而到名师成长规律、工作室建设等,学界在探索中前进。名师可以培育出来吗?名师到底应该如何培育?作为承担过国家、省、市、区等不同类型名师培育工程的机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且不断在行动中挖掘名师培育路径。我们认为,名师专业成长不是简单的培训与指导,而应源于专业型教师的实际需求、胜任力和成长规律,融合实践和各种方法路径,引导教师思维的根本性转型,即从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转向“为何教这些,为何这样教”的哲学省思。这就是名师培育中的“根”性思维。从“根”上入手,我们帮助名师厘清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促进教学经验向教学理论转化,让名师成为教学理论知识的建构者,走上发展的“高速路”。

二、“根”性实践:名师培育的主要路径

(一)营造“亲文化”,打造团队凝聚力

“亲文化”是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一贯坚持的文化传统,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强调亲近。要改变过去大学与中小学脱离的高高在上的状态,让大学走进中小学,靠近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共同学习,为中小学教育实践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强调敬畏。任何事情都有其使命和意义。哪怕类似“课室环境布置”这样的小事,看似无足轻重,但在陪伴学员成长的过程中意义重大。因此,在工作中要用敬畏之心来做每一件小事,努力做到完美。三是强调感恩。从教育功能的视角出发,陪伴学习者个体或职业生命成长,受到学习者的感恩与信赖,也是教师自我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种幸福,值得感恩。

秉承“亲文化”,在项目活动过程和日常交流中,营造和谐的名师成长环境,为名师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亲文化”的环境下,我们通过组建班委、小组工作室、小组文化建设等各种活动,形成小组“微团队”,加强学员与学员、培训者与学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形成一个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学习共进的具有凝聚力的团队。

(二)思想引领课程,高端定位名师发展目标

高端培训不能仅停留于知识、技能的提高,还应重视思想的提升与发展。传统教师培训重视知识技能,即行为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思想层面。然而,思想的提升决定了知识技能的发展与行为走向。名师的实践经验丰富,在培育中应更加重视其思想建设。基于此,中原名师培育课程内容设计始终坚持以“教学思想凝练”为核心,融合教育发展热点、教育实践研究、教育哲学理论、示范引领传播,五位一体,着力发展学员思想的敏锐性、深层性,促进其探索教学经验的理论转化。

在课程关系上,教学思想凝练是中原名师培育的核心目标。首先,它体现为学员在专家、同伴帮助下的自我挖掘。其次,教学思想是学员申报、开展个人相关教育实践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的重要研究对象。最后,教学思想凝练渗透在教育发展热点、教育哲学理论的学习中,外化于示范引领传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这个过程,名师走出知识技能层面,走向个人教学整体与思想层面。用思想引领课程,有利于名师培养对象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输出倒逼输入,名师培育范式转型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师培训大多以培训者为中心,强调学员的知识输入,忽视了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及知识与经验输出,导致学员成为被动学习者,主体意识不能有效发挥。我们认为,“输出为本”的教学范式是未来课堂教学变革的核心。因此,未来需要培养大量具有“输出能力”的新时代教师,这客观上要求教师培训范式的转型。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名师,是未来教学的示范引领者。他们不仅要输入深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输出能力,实现“输出倒逼输入”。这是所有培训课程形式设计的出发点与核心。在培育期间,华南师范大学培育基地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除了常规主题讲座、案例教学等传统输入式课程,还有大量输出式课程形式,如世界咖啡、工作坊、名师论坛、同课异构、微讲座、同伴点评、读书会等,以输出倒逼学员输入或创造性地运用以往输入,实现学员综合素养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师范大学培育基地专门探索了两种特色化的“输出为本”的课程形式,帮助学员深度感悟教学新理念与教学之道。一是名师与师范生同台竞技,即“同说一堂课”,推动学员从不同视角反思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同时促进“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二是人人论坛活动,即学员在短时间内经历“讲—评—思”的个性化培训过程,不断从专家、同伴身上汲取能量,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或课题研究等,由此实现学员的个性化成长。

(四)线上随同研修,引领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鉴于每个学员兼具学习者、工作室主持人、教师发展学校引领者三重身份,在培育过程中,项目组专门安排了随同研修的学习形式,即允许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发展学校的成员进行同步线上学习课程和读书活动,并让学员组织其工作室和教师发展学校成员开展相关的主题研讨。这样设计有四大作用:第一,有效利用了高质量的培训资源,大大节约了学员的活动组织精力和成本;第二,引领学员完成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任务;第三,搭建了学员与专家、其他区域教师的交流平台,名师与其引领的成员共同成长;第四,学员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必须思考输出什么、如何输出给工作室和教师发展学校的成员等问题。尤其在主题研讨中,学员及其工作室和教师发展学校成员的交流等同于二次学习,促使学员将知识与经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根”性发展:名师培育的初步成效

截至2023年4月,历经近3年磨砺,华南师范大学培育基地前后组织集中培训活动7次,走进河南的实地考核活动2次,各类导师指导交流100余次,读书会50余次,40名学员认真参与各项學习,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培育,40名学员已基本形成个人教学思想,共参加各级各类公开课160多节;共开展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逾400次;共申报立项各级各类课题90余项,其中省级重点课题2项;共发表相关教育教学论文110多篇,参与主编国家级数学教材1部;获得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教学荣誉21人次,其中获中国教育学会教坛新秀1人次;1位学员入选河南省委组织部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中原英才计划,2位学员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育对象,2位学员入选河南省教育家书院,4位学员晋升正高级职称……总而言之,每一位学员都在个人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全方位、跨越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启,名师专业成长也迎来了新挑战、新机遇。华南师范大学培育基地将按照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创新性培育,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继续为中原名师培育项目助力,全力促进“有品德、有思想、有能力、有品牌”的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群体发展。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名师培育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