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见江苏,融通发展

2023-05-11叶忠顾继玲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5期
关键词:南京师范大学中原名校

叶忠 顾继玲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豫”见江苏,共开新局。河南省中原名师培育对象于今年4月再次齐聚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中小学名校,追逐教育发展的中国梦。

承继百廿名校传统,跨学科培育中原名师

南京师范大学有着120多年的教师教育传统,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南方发祥地。历史上,南高师为培养上乘师资,首倡“寓师范于大学之中”,为高师教育改革增添了极具个性的精彩一笔。回应中原名师培育之所需,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和江苏基础教育的优质资源,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倡导教育家办学,培育新时代“大先生”,打造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

2020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参与申报了河南省中原名师培育项目,承担了高中物理、初中物理、高中生物、初中生物、高中地理、初中地理、高中历史、初中历史、初中信息技术、小学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小学心理健康、小学综合实践等学科3个学段32名中原名师培育对象的培育任务,实现了多学科融合、跨学段共进、大中小学名校联合、跨区域引领辐射的名师培育新格局。

大中小学名校联合,形成名师培育共同体

南京师范大学于2005年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2010年增设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统筹协调校内外优质教师教育资源。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入选国家“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牵头高校和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培养基地,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国家级教师教育示范基地。

南京师范大学还组建了以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领衔的高水平导师团队。其中,首席专家是名师成长的学术引路人,全方位参与名师培养过程和学术指导。由全国知名的教育教学理论专家、学科导师和一线实践导师组成的导师组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

依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扬州中学、南京行知小学等江苏基础教育名校,南京师范大学为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建立了稳定、持续的实践教学基地,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资源供给和条件保障。通过专家讲座、听课交流、线上线下联合教研、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指导、教学成果奖申报、苏教名家专访、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师发展学校考察、支教帮扶和自主反思等多种途径,南京师范大学培育基地不断提升学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涵养学员教育情怀,更新学员教育观念,提炼学员教育思想,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培养成果。

草长莺飞的时节,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再次聚首文学之都南京,到访百年名校扬州中学。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黄菊香、中原名师项目办吴玉华率团参访。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扬州中学校史馆树人堂,以仪董学堂为源头展示了扬州中学120多年办学的光辉历程,彰显了古城扬州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作为江苏省劳动教育课程基地的物联网农场,更是引起了参访者的广泛兴趣。扬州中学教务处主任吴高扬和教师发展部副主任李兆凯分别做了题为《五育融合促成长,自知自动谱新篇——高品质课程与教学》和《弘扬自知自动优良传统,打造共研共享教师队伍》的专题报告。扬州中学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倡导“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立体化办学主张,为学员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

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核心,实现跨区域引领辐射

名師工作室是名师成长的摇篮。在全国知名的教育教学理论专家、学科导师、一线实践导师和学员的“四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科导师和一线实践导师负责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具体开展线上指导、线下学习、跟岗实践、支教帮扶和自主反思等教学工作,指导名师工作室建设与活动开展、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成果提炼,形成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培养成果。

南京师范大学还多次组织大中小学名校专家团到名师培育对象所在学校指导名师工作室建设,参与当地名师工作室教学科研考评活动,组织培育对象赴江苏名校参访名师工作室建设,跟随苏教名家开展跟岗实践,搭建深度研修、思想引领和实践创新的平台,打造助力名师成长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在考察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过程中,领衔人程志华为学员做了题为《融合:赋能团队幸福成长》的学术报告,江苏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就问题式教学课例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学员还参观了“基于融合的地理课程基地”气象站、水质在线监测站、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站、石油文化主题园、凤栖园和融合地理体验馆等多个项目,开阔了眼界。

2021年基地考核通过了首批11名中原名师的认定工作,其中2名中原名师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培养名师。2022年基地对13名申请认定的中原名师培育对象进行了现场考核。中原名师培育对象以各自名师工作室为中心,广泛开展了名师工作室联片教研活动,分小组深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教育帮扶,充分发挥了中原名师的区域引领和辐射作用。

开展中原名师成长研究,凝练名师成长特性

开展研究性培养,是提升名师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性培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要取得培养实效,必须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和特点,研究教师成长的内容和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有效的专业训练;第二,研究是教师的基本专业品质,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因此,教师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使名师在专业成长中获得不竭的动力。

为了开展研究性培养,基地在设计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注重理论引领,通过专家讲座、高端学术论坛等形式帮助学员了解相关理论前沿发展状况,开阔学员视野,使学员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形式方面,基地注重课题研究,分组研讨,导师合作,同伴互助。我们采用“习明纳尔”(seminar)研讨班的形式,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增强培养的研究特色。我们还配备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学术班主任及小组导师,引导学员共同探讨研究,指导学员进行写作。

名师培养是充满人文色彩的活动过程。对教育的理解和体认离不开具体的教育情境,名师成长最终也是在对实践教学的感悟和体认中获得的。实践性是名师培养的一个重要特性。我们注重学员的学做结合,深入中小学一线教育现场开展观摩互动、教育方案设计、现场实训等,凸显实践性。在名师培养中深入开展案例教学,注重联系学员实际,使名师培养建基于现实的土壤中,让学员在体验中学习,培养学员对教育问题认识的敏锐性和开展研究的艺术性。

南京是六朝古都,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文化发展的中心。江苏省内的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深厚人文底蕴和自然景观为中原名师的成长增添了丰厚的地方教育资源和教师教育养分。而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具有120多年教师教育传统的老校,名家大师辈出,也将为中原名师成长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南师模式。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南京师范大学中原名校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名校介绍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御中原 画饼充饥
Faceàma propre culture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Échange humain sou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