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活的育苗与栽培技术措施研究

2023-05-10董凯梁世君柳喜琴武小龙王育峰

河北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独活蚜虫中耕

□文/董凯 梁世君 柳喜琴 武小龙 王育峰

独活具有苦、甘、辛、温,祛风行湿散寒的功效,一般用于头痛、齿痛以及腰膝酸痛的治疗。独活中具有香豆素挥发油类和有机酸,植物纯糖类以及黄酮等化合物,在中成药中被广泛应用。除此之外,独活的根不仅能作为中成药的寄生汤,还可以作为其他中成药药材。现阶段,独活迎来了规模化种植,要科学应用独活育苗和栽培技术来保障独活的质量。本文主要对独活的育苗与栽培技术措施进行分析,进而提供一定参考。

一、选择适宜环境

独活一般生长在夏季湿润凉爽、昼夜温差较大的高海拔地区,鄂西北、六盘山山区的海拔为1500~2500米,因此这一区域中的独活产量较好且品质优良,海拔低于1200米的地区独活生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其病虫害问题比较严重,独活的产量以及品质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独活具有耐寒、怕旱的特征,因此需要将其种植在土壤较为深厚、肥沃的腐殖质含量较高且排水较为优良的阳坡地区[1]。

二、培育壮苗

在独活培育期间,需要选择半阴半阳的非重茬地,提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播种前每亩地施2500千克左右腐熟的农家肥及50千克的金正大长效缓控释肥,保障土壤肥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土地整平。苗床需要设置在汲水较为便利的地区,一般做成宽1.2~1.4 米、高8~10厘米的畦,长度不限,培养土也没有特别的要求,畦面需要保持平整等待播种。独活可以在春季播种,也可以在秋季播种[2]。一般来说,春季主要是在3 月中旬至4月上旬土壤解冻时进行播种,秋季播种主要是在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从春季以及秋季种植的对比效果来看,在秋季播种具有更优的效果。独活种子具有不易储藏的特征,因此需要选择发芽率较高的新鲜种子,播种前需要将种子浸泡在50~55℃的温水中,12 小时之后捞出,装入纱布袋中,控出多余水分,并且将种子放置在温暖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还需要适当的补充水分,等到独活的种子萌发之后,根据土壤的条件选择适宜时间进行播种,平均每亩地播种量在30千克左右,播种后需要在独活种子上面盖上一层腐殖质土,这样能够保证独活生长的温度,等到独活出苗之后,需要立即揭去覆膜,覆膜揭开之后需要提升对中耕除草的重视[3]。不仅如此,如果观察发现独活种植苗密度过高时,需要进行间苗,这样能够有效加强独活的正常生长,保障生长质量,提升产量。一般来说,独活育苗后一年可以进行移栽。播种后表面均匀覆盖5 厘米左右的麦草,使用灌水的方式进行灌透,覆草期间需要保持少量多次的灌水,苗高3~5 厘米时需要在阴天时逐层的覆盖草,根据土壤墒情适量灌水,雨季时节需要加强对排水工作的重要性认知。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前提下,为独活提供正常的生长养分,苗期后需要进行第一次的中耕除草,苗高10 厘米时,需要结合独活苗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第二次除草工作,保苗密度为每公顷150万株,结合灌水每公顷施加尿素22.5~30千克。

三、大田栽培

独活具有不耐重茬的特征。栽植地需要选择向阳或者半阴半阳的坡地,提前深耕30厘米以上,栽植前需要每亩地施入3000 千克左右的腐熟农家肥,50 千克的金正大长效轻缓控释肥,再利用旋耕机将土地翻盘平整。移栽时间在3~4 月之间,选择种苗质量较好的独活苗进行移栽。一般来说,移栽的行距需要控制在40 厘米左右,株行距需要保持在20~25 厘 米 之 间,每亩地栽苗7000~8000 株,如果种苗较大、土壤较为肥沃、施肥的质量较高,并且管理效果较好,也可以将每亩地移栽的数量适当减少,根据单株的产量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移栽后需要提升对独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知,首先需要进行中耕除草。夏季杂草生长速度较快,因此需要多次进行除草工作,保障生长期中田间无杂草,避免杂草跟独活争抢养分。除此之外还需要看苗追肥,一般来说,一年施用两次肥料,第一次在春季苗高10 厘米左右时,每亩地施用5~10千克左右的尿素,促进独活苗的长势;除此之外,夏季苗高20厘米左右时,需要再次施肥,并且根据中耕看苗的情况对氮肥进行施加,保证独活苗能够健康生长[4]。直接栽培时,还需要在冬季前,根据中耕培土每亩地施加饼肥50 千克或者是粪肥1000~1500 千克,再加上金正大缓控释肥40~50 千克;还要认识到加强培土工作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夏季需要进行中耕培土,育苗中避免其出现倒伏的问题。在夏季时节,及时建设排水沟,避免水分过多造成独活根部腐烂。除此之外,一旦独活出现开花的现象,说明其根部干瘪,已无法用作药材,需及时拔除。

四、独活病虫害问题

在独活种植过程中,根腐病是其常见的病害。独活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或湿度较大的环境中,造成独活黄叶问题,病苗生长受到限制,甚至是死亡。想要有效治疗独活根腐病,种植者需要调控种植的合理位置,尽量不将其种植在地势较低,土壤瘠薄的地块中[5]。不仅如此,还需要避免重茬种植,选择质量较为优良的独活种苗。在种植栽植前,需要使用微生物菌剂对其根部进行杀菌处理,可以利用灌根的方式对独活的根腐病进行治疗,减少土壤中有害生物数量,进一步保障独活的生长质量。

独活种植过程中,叶斑病也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该病是由多种病毒所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7月,疾病发生的初期,独活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的小圆盘,在湿度不断增加的同时,病斑也会发展成多角形状,初期病斑呈暗绿色,病情严重时病斑转为灰白色;病情更为严重时,独活的单个病斑会出现混合的现象,造成整个叶片局部或者全部枯死,一旦病斑变成灰白之后,可以发现其上存在着黑色小点[6]。

蚜虫是影响独活正常生长的虫害之一,蚜虫是独活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害虫,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就会愈演愈烈。温度在22~25℃时,蚜虫的活动较为频繁,平均温度增长的同时,蚜虫的繁殖率也在不断提升,一般来说蚜虫聚集在独活嫩头、嫩茎以及叶背面,吸食独活的汁液,长此下去,叶片会出现枯萎、生长畸形的问题,导致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生长过程中干物质积累的数量变少,影响产量,品质下降,病情严重时独活的叶片发黑,糜烂。

五、独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针对独活的病虫害问题,可以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首先从农业防治来看,可以使用合理轮作的方式,禁止连作,同一地块种植两个周期以下的独活,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轮作作物一般可以选用葱蒜类的蔬菜,等到秋季收获以后,需要把病株残枝以及杂草进行集中化的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虫越冬,第二年可以选择无病的种苗进行种植,合理调控植株密度,能够有效避免病虫害的流行和传播。不仅如此,还需要重视田间除草以及栽培管理工作,并且避免积水。在独活生长的过程中,还可施加适当的磷肥以及钾肥。其次,使用物理防治的方法,可以利用黄板或蓝板,也可以利用灯光或者银灰色地膜对害虫进行诱杀。第三,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利用培养害虫的天敌的方式,减少广谱性农药的施加并通过避免天敌高峰期施药的方式保护病虫天敌,通过培养蚜虫的天敌等害虫对蚜虫进行防治[7],也可以培养花椿以及食螨等螨虫的天敌进行防治。最后,可利用生物农药作为环境友好型农药的化学防治方式,这样能够起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并且可以保障独活的生长质量,使用放线菌菌株2~17对叶斑病防治,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独活作为一种较为名贵的中药材,近几年,需求量一直在不断攀升,因此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其产量,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但由于缺乏高产的栽培技术、科学的病虫害管理方式,独活的产量和质量都很难保障。基于此,在种植过程中,广大种植户更应该注意使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不断增强对主要病虫害防控措施的认知,加强病虫害防治力度,来保障其产量和品质。

猜你喜欢

独活蚜虫中耕
蚜虫婆婆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独活水提部位化学成分的HPLC-ESI-Q-TOF-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