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3-05-10李国成
李国成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河塌乡农技站,安徽安庆 246512)
水稻(Oryza sativa L)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约有50%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1]。近年来,为了追求高产,大量投入化肥成为主要的增产方式,然而过量施肥、偏施氮肥等不合理的施肥措施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下、土壤环境恶化,引发一系列农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2]。
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的副产品,作物收获后,秸秆处理成为农田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3]。受到国家政策的引导,高效利用秸秆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其中秸秆还田是秸秆利用最为快捷、生态效益最好的方式。作为一种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和理化性质,从而间接达到增产的目的[4],秸秆还田还有利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因此秸秆还田研究也在不断深入[5]。孟祥宇等[6]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有显著影响,可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水稻生物产量。李录久等[7]研究了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等秸秆还田量配施秸秆腐熟剂水稻增产作用更明显。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作为一种有效的土壤快速培肥方式,已经在全国其他地区广泛应用,但受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的影响,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秸秆还田应兼顾作物产量和生态效益,结合环境区域特征,针对性进行秸秆还田,这对稳定作物产量和减少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8]。因此,本试验探索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秸秆还田和水稻高产提供理论参考。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在安徽省宿松县进行,该地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7h,年平均降水量1307.2mm,无霜期254d,呈现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供试土壤为褐土,耕层土壤基础肥力为有机质11.26g/kg、速效氮23.54mg/kg、有效磷25.17mg/kg、速效钾163.22mg/kg。
1.2 试验材料
试验水稻品种为深两优1813,全生育期138.3d,株高113.6cm,生长势强,叶鞘绿色,稃尖秆黄色,短顶芒,每穗总粒数197.5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5.3g。试验所用氮、磷、钾肥分别为尿素(N 46%)、过磷酸钙(P2O512%)和氯化钾(K2O 60%)。高活性秸秆腐熟剂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20亿个g-1,使用量 30kg/hm2,由山东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常规施肥无秸秆还田为对照(CK),设置秸秆还田+常规施肥(T1),秸秆还田+优化施肥(T2),秸秆促腐还田+常规施肥(T3),秸秆促腐还田+优化施肥(T4)。常规施肥为施氮(N)180kg/hm2、磷(P2O5)90kg/hm2和钾(K2O)120kg/hm2,氮肥30%在分蘖期追施,其余均作基肥。秸秆还田方式为上茬小麦全量旋耕还田,秸秆促腐还田为秸秆添加腐熟剂全量旋耕还田,优化施肥为氮肥以底肥∶分蘖肥∶穗肥为6∶3∶1,钾肥以底肥:穗肥为6∶4;磷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试验小区为面积30m2,用水泥堆砌田埂,在小区一侧修筑径流收集池,底部开设一个控制阀出水口。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
分别在水稻的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将水稻地上部取下,清洗干净表面的泥土,105℃下杀青30min,然后在80℃下烘干至恒重。
1.4.2 水稻产量的测定
在水稻成熟期,每个小区随机连续选取5穴水稻,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考种。将测产区的水稻全部收获,脱粒测产,计算公顷产量。
1.4.3 土壤物理特性的测定
每个样地用1 0 0 c m3体积的环刀挖剖面法取0-20cm土样,将环刀及环刀样品一同装在环刀盒内,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物理指标。测定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采用pH计法测定土壤pH值。
1.4.4 土壤养分的测定
在水稻成熟期,采用5点取样法,每个小区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将5点混合土样带回,风干后粉碎过60目筛,按照处理标记,将土壤样品装入封口袋中,参考土壤农化分析测定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外加热法,速效氮采用扩散法测定,速效磷采用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测定采用火焰光度计法。
1.4.5 经济效益的计算
水稻收获后得到产量,测定经济效益,稻谷价格按照2.2元/kg计算,整理统计基肥、追肥、机械、农药、种子、人工等投入,计算生产投入和收益,并计算产投比。
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3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初步分析和图表制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还田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秸秆还田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干物质积累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在分蘖期表现为T4>T2>T3>T1>CK,T1处理和CK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9.49%、7.21%和11.99%。在孕穗期,表现为T4>T2>T3>T1>CK,T1处理和CK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5.93%、3.09%和12.93%。在齐穗期,表现为T4>T2>T3>T1>CK,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7.91%、12.07%、9.51%和16.48%。在成熟期,T1处理和CK没有显著差异,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4.10%、3.11%和9.51%。
表1 秸秆还田下水稻干物质积累量(g)
2.2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秸秆还田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其中有效穗数表现为T4>T2>T3>T1>CK,T1处理和CK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4.13%、3.14%和6.11%。穗粒数表现为T4>T2>T3>T1>CK,处理间差异均显著,T1、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3.86%、17.26%、8.33%和22.62%。各处理千粒重和CK没有显著差异。结实率变化趋势和有效穗数相似,T1处理和CK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2.49%、1.79%和2.77%。T2和T4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产量表现为T4>T2>T3>T1>CK,T1处理和CK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2.82%、13.92%、8.38%和19.20%。
表2 秸秆还田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3 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秸秆还田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其中土壤容重表现为CK>T3>T1>T2>T4,各处理均显著低于CK,T1、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低4.48%、7.46%、3.73%和8.21%,T1和T3处理、T2和T4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孔隙度表现为T4>T2>T3>T1>CK,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4.84%、8.01%、5.23%和9.15%,T1和T3处理、T2和T4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pH值和CK没有显著差异。
表3 秸秆还田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和pH值
2.4 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土壤养分状况能够反映土壤养分结构和土壤肥力的高低。由表4可知,秸秆还田显著影响水稻田土壤养分,其中有机质含量表现为T4>T3>T2>T1>CK,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6.05%、8.89%、11.13%和16.21%。速效氮含量表现为T4>T2>T3>T1>CK,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15.02%、28.57%、26.87%和38.03%,T2和T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速效磷含量表现为T4>T3>T2>T1>CK,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4.82%、3.81%、10.66%和27.60%,T1和T2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速效钾含量除了T1处理外,均显著高于CK,T2、T3和T4分别比CK高出9.55%、8.95%和19.65%。
表4 秸秆还田下水稻田土壤养分
2.5 秸秆还田下水稻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5可知,秸秆还田能够增加水稻总产值和收益,其中总产值表现为T4>T2>T3>T1>CK,T1处理和CK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2.82%、13.92%、8.38%和19.20%。收益表现为T4>T2>T3>T1>CK,T1处理和CK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T2、T3和T4处理分别比CK高出20.56%、9.18%和27.49%。产投比表现为T4>T2>T3>T1>CK,T4处理产投比最大。
表5 秸秆还田下水稻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干物质积累量和作物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9],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增强土壤保墒能力,减少地面蒸发,协调水、肥、气、热关系,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进而促进作物生长,加快作物的生育进程,显著提高作物种植效益[10]。本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秸秆促腐还田+优化施肥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一方面由于促腐还田提高了秸秆腐解效率,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提升秸秆还田的肥力效应[11],且能够为土壤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提供物质能源和生长环境,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12]。另一方面,优化施肥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产量[13],王国骄等[14]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成熟期叶、茎和鞘的干重及占总干重比例,增加水稻产量。党昆等[15]研究表明,60%的秸秆还田量与地膜覆盖相结合更能有效地培肥土壤,提高水稻产量。本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产量表现依次是秸秆促腐还田+优化施肥、秸秆还田+优化施肥、秸秆促腐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常规施肥,说明秸秆还田具有增加水稻产量的作用,
秸秆还田改善土壤养分结构和土壤孔隙度,为根系生长创造疏松的条件,因此有利于根系下扎,能够实现高产型根系的构建,协同了地上部的生长,为地上部的形态建成、物质积累和分配提供物质基础,从而形成了高效的冠层群体,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本研究中,秸秆促腐还田+优化施肥的产量最高,一方面由于促腐还田有利于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另一方面,优化施肥能够保证后期养分的充足供应,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状况[16],秸秆还田能够直接补充土壤有机物料,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土壤动物、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土壤养分[17]。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率增加[18]。本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主要由于秸秆还田间接增强了土壤C、N元素及速效养分的累积。随着秸秆的腐解,养分释放,进入土壤以后会有所释放,从而提高土壤养分。因此,生物炭可作为肥料的缓释载体,延缓肥料养分的释放,降低肥料养分的损失,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
4 结论
以常规施肥无秸秆还田为对照,设置4种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了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含量、经济效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促腐还田+优化施肥处理的效果最好:土壤容重最低、孔隙度最高、养分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是适合当地的秸秆还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