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实境课堂,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增添活力

2023-05-10刁亚娅连芳芳

教育界·A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策略

刁亚娅 连芳芳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实境课堂,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为基点,把课堂从学校开设到家庭、社区和社会,进一步诠释了情感体验和实境教育,充分发挥了实境课堂的特色,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一步推动实境课堂教学的开展,加强课堂探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从创设生活化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入时事热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参与真实情境五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实境课堂;教学活力;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境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2021/02/7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刁亚娅(1986—),女,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第二开明中学。

连芳芳(1985—),女,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实境课堂是指在实际场所,或者通过模拟实景的方式,加强课堂上的有效探究过程。实境指的是实际场景,广义上分为模拟实境和虚拟实境。课堂教学是学校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课堂包括学科课堂和活动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学科,将实境课堂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学习动力。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从情与境出发,教师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情境当中能够深度思考,激活思维,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生活化情境符合实境课堂教学的要求,将实境的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了在一起。在学生有了实际的生活经验以后,他们往往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有很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教师可以深入展开挖掘,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情境。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从书本当中走出来,用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课堂上的有效探究[1]。

例如,在“学习新天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联想学习与生活有哪些关联之处,再让学生思考学习对于人们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帮助。教师可以给予学生1~2天的时间,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展开思考,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初中阶段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各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所看、所听、所做的都是他们在学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对未来成长的帮助,教师可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为学生举例子:有个曾经生活在大山里的男孩,他的父母早早就不在了,只能与奶奶相依为命,但是他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考上了大学,成了一名国防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国家。此故事能够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报国之志,增强他们奋勇前进的动力。最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持之以恒地学习?”针对这两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经验展开探究,在这个探究过程中,他们能够体验到学习的美好之处,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美妙体验,这也加强了学生的有效探究。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虚拟实境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治是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来制约权力的一种社会管理机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虚拟实境,让学生不用走出教室,也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场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时,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实境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有效探究,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成长起来[2]。

例如,在教学宪法的相关知识点时,为更好地开展课堂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虚拟实境,引领学生主动融入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在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某小学组织了一系列宪法宣传主题活动。请你想一想,为什么要举办宪法宣传主题教育活动呢?”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从教材出发,认真探究宪法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的实施,能够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提升人们的法治素养。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虚拟实境: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来到了江苏省进行检查,这次执法检查的重点是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到江苏省进行检查,体现了哪些道理?针对这一问题,学生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回答,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监督权,政府必须依法对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加强学生的课堂探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好地对知识内容展开探索。

三、引入时事热点,开展体验式教学

时事热点是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时事热点出发,把热点信息与学科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开展体验式的教学,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探究,使学生能够结合真实的热点信息展开学习。这也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对问题展开探究。

例如,在教学法治精神的相关内容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探究,教师可以以热点信息为例子,让学生展开探讨。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这样的热点信息:某市公安局依法对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谎称警察打人的王某和庄某进行行政处罚。对此,有人认为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王某和莊某为什么会受到行政处罚。请根据所学内容,谈一谈法治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自由讨论中,他们会发现王某和张某散播谣言,就已经触犯了法律。法治与自由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法治保障就没有自由,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然后,教师可以继续以热点引导学生:“宪法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条例。而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不平等的现象。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部分用人单位会对员工的性别提出要求,这其实就是一种性别和就业歧视。你们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在这个案例的探讨中,学生能够领悟法律的重要性,明白法律的公平公正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由此学生能够更好地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精神。

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它关乎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个方面。对此,在教学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开展主题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法治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的心灵以启发,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来到当地的消防大队参观,让学生能够了解消防知识,增强学生的消防意识,或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模拟庭审活动,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庭审的基本步骤与流程,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开展实践活动,在班级内举办一场模拟选举大会,让学生来进行公民选举,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人身自由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人身和行动完全受自己支配,有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査和侵害的自由。最后,教师应向学生进一步阐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义务。作为一名公民,学生也会自主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通过这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进而做到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五、参与真实情境,实现角色代入

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如果没有角色的代入感,就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其主观能动性也很难得到发挥。因此,在开展情境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考虑情境本身,还需要考虑到学情,以做到让学生主动地融入情境,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真实情境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以代入感。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能够体验不同的角色,经历辨析、选择和探究等过程,进而不断地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出教室,带领学生去参观地方博物馆,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光辉事迹,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创设真实情境,还可以将与教学情境有关的人和物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产生真实体验,进而做到有感而发。例如,在教学“弘扬民族精神”的课题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冻土豆,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尝冻土豆,使学生切身感受一下人民志愿军战士当年所处环境的艰苦;在教学“做负责任的人”的课题时,邀请班干部上台讲解他们日常所承担的责任,由此让其他学生体会到班干部的辛苦,在以后的日常学习中更好地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在教学“加强宪法监督”的课题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读本带到课堂,让学生轮流翻阅,展开探讨,进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宪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课题时,邀请科任教师到班级里与学生一起展开交流,共同探讨他们眼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并将讨论结果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的课题时,向学生展示选民证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民主及其发展历程;在教学“公平正义的守护”的课题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编自导考场内、公交车上的场景剧,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守护公平正义;在教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课题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真实演绎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打造实境课堂,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入现实社会中,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起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学生能够养成遵守学校纪律和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基于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教师仅仅通过教材讲述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积极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丰富学生的學习体验,加强课堂上的有效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道德与法治精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蔡学之.实境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的浸润范式[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20(12):53-56.

[2]刘岚.价值引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境直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江苏教育,2021(34):15-17.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