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之筹划指挥
2023-05-10张勤林等
张勤林等
特别军事行动期间,俄军向乌军阵地发射火箭弹
据美方2022年11月预估,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伤亡已经达到10万人之多,而乌军伤亡与其“1比1”基本持平。对于这份数据目前无法得到证实,但双方的征兵令已经说明,后备军援力量严重不足。而按照2022年8月25日俄罗斯财政部收到国防部发出的关于《补偿支付2022 年俄军对乌克兰(以下简称“乌”)特别军事行动中阵亡的官兵家属》信函中所稱,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中阵亡将士48759人。俄军整体损失8044件装备,其中坦克损失1504辆,装甲战车损失718辆,步兵战车损失1748 辆。另据2023年2月6日乌国防部发布的战报称,俄军阵亡已经破13万人。这个特别军事行动俄军整体损失远高于乌军。以下复盘俄罗斯这次“特别军事行动”的筹划指挥。
俄罗斯第一军事目标是否达成?
俄罗斯(以下简称“俄”)之所以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主要是为了实现其战略目的。俄有四个战略需求:第一需求视为上策,即将其国家安全作为欧洲整体安全的一部分统筹考虑,以彻底解决俄的安全忧虑;第二需求为中策,即北约停止向俄边境地区实施东扩,并且在现有扩张的地区适当后撤;第三需求为下策,即乌不能加入北约,美国及北约不能帮助乌部署任何危及俄安全的武装力量和战略武器;第四需求为下下策,即保住既得利益(2014 年克里米亚举行公投,归俄所有),使乌东部已经宣布独立的国家并入俄。俄为了实现上述需求,不得不采取特别军事行动。
此次行动经过一个月的激战,俄国防部于2022 年3 月25 日宣布,俄军在乌克兰实施的特别军事行动第一阶段已基本完成,几乎完全“解放了乌东部的顿巴斯地区”。对于俄方宣布的这一军事目标,笔者无法证实是否为俄军的第一目标。因为从当时的兵力部署和战斗情况看,在乌北面白俄罗斯方向右翼主要部署了第35 集团军、第98 空降师、第76空降师,左翼主要部署了第5、20、36、41 集团军和第90 坦克师,并辅以火箭军和防空反导力量;在乌东部左翼主要部署了第8 集团军,右翼主要部署了第20 集团军、坦克第1 军,并辅以火箭军及防空力量;在南部克里米亚方向,俄军主要部署了黑海舰队第22 集团军、俄罗斯南部战区第49、58 集团军及辅助作战力量。
根据这一兵力布势,北面白俄罗斯方向的部队可以在俄空降部队先夺取基辅郊区的安东诺夫军用机场后,主力部队直接扑向乌首都基辅,占领总统府,活捉总统泽连斯基,推翻现政权,使乌方改变加入北约的图谋。这应是第一军事目标。至于乌东方向的目标是占领顿巴斯地区,南部克里米亚方向的目标应该是先向赫尔松方向进攻,并占领乌南部地区,这应是第二军事目标。之后,南部方向的部队可与北面作战集群实施南北对进,为实现第一军事目标实施牵制或者佯动;也可以穿插到顿巴斯地区东部与顿巴斯西部地区的攻击部队对乌东地区实施合围,这应是实现第二军事目标的一个方案。
笔者以为,俄第一军事目标没有达成,只是完成了第二军事目标。仅仅完成了第二军事目标,就很难实现前三个战略需求。
俄特别军事行动筹划指挥的主要经验
根据俄宪法规定,军事领导由总统、联邦安全会议、联邦会议、联邦政府对保障国家安全、国防能力状况、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动员准备程度和战斗力负全责,现任总统普京为俄联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此次特别军事行动中的组织指挥主要是在最高统帅普京的领导下,由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对武装力量实施作战指挥。国防部长通过国防部对联邦武装力量实施直接领导,总参谋部通过各军种对武装力量实施作战指挥。当对某一方向、某一阶段、某一关键节点需要加强指挥或靠前指挥时,则派出指挥员实施指挥。纵观俄军此次特别军事行动的全过程,尽管作战中有2名中将和5名少将阵亡,但其组织指挥总体处于有序状态。
战争筹划可圈可点
特别军事行动在战争筹划阶段主要由俄高层组织筹划、总参谋部具体负责,为了扼制北约东扩,预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使乌始终处于领土纷争状态。乌自1991年从苏联分离以来,一直在亲西方和亲俄之间摇摆,先是国家政权被亲俄势力控制,后又发生两次“颜色革命”,被亲西方派控制。为了粉碎亲西方政权倒向西方和加入北约的意图,俄不断支持亲俄地区要么加入俄,要么宣布独立。2014 年宣布克里米亚入俄,2022 年初又宣布承认乌顿巴斯地区的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为独立国家。而乌意图加入北约也并非易事,加入北约的先决条件是“候选国同邻国不应该有领土争端。”俄的举动迟滞了北约东扩的战略意图。
二是在乌和北约周边频繁演习。为遏制北约东扩,俄在乌周边频繁演习。2021年9月12 日, 俄军在白俄罗斯举行俄白“西部-2021”联合战略演习。2022年2月10日,在白俄罗斯4 座机场、5 个训练场和特定地形启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决心-2022”联合军事演习。借演习契机,俄东部军区指挥机构、战勤人员及S-400防空导弹系统已完成在白俄罗斯特定地形及相关要塞部署,统一遂行“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区域防空体系”防御战斗值班,设定空域监控责任区。这些带实战背景的演习和实操,打破了北约试图在俄西部建立一道所谓“北起波罗的海、南到黑海”的边界战略。
三是定下特别军事行动的决心。鉴于乌总统泽连斯基坚持加入北约的意图不会改变,俄总统普京定下了在乌东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决心。2022年2月24日清晨,普京再次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俄此次作战将努力实现乌“非军事化”“去纳粹化”,不允许乌加入北约,不允许乌拥有核武器,但占领乌不在俄的计划之内。俄的特别军事行动意在杀鸡儆猴,威慑西方国家,粉碎北约围堵,实现遏制北约东扩之目的。
战争开局井然有条
此次作战,俄在充分筹划的基础上,在乌南面、北面、东面三个方向同时布势、同时围攻,总兵力接近20万人。兵力部署得当,战役重点突出。
一是借道白俄罗斯, 剑指基辅。 北面由东部战区第98空降师、第106空降师和第35集团军、第36 集团军负责进攻,从白俄罗斯借道攻击乌克兰,直逼基辅。俄军北面集群长驱直入,其空降兵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距白俄罗斯南部边境16km 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并与核电站的公司达成协议,共同保护核电站安全,以防发生核电站泄漏事故。之后,从切尔诺贝利沿第聂伯河右岸南下,包围基辅西侧。俄军北面集群主要兵力沿第聂伯河左岸南下,绕过距基辅150km 外的切尔尼戈夫直接到达基辅东侧。
二是突出重点,全力聚焦乌东地区。俄西部军区第6 集团军和中央军区第41集团军,以及新编组的第90近卫坦克师部署在乌东部,包括南部战区协同作战的第8集团军、第49集团军和第58集团军以哈尔科夫为重点,实施主要突击。同时,对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两个地区的乌守军发动攻击,可谓两路夹击。加之,俄军在乌东地区亲俄武装的佯攻配合下,拖住了乌主力部队。
三是从南突进,使乌失去出海口。在乌南部克里米亚岛(以下简称“克”)的俄军黑海舰队第22集团军,是俄2014年占领克后,由原驻克的乌投诚部队改编,旗下既编有海岸炮兵旅,又编有独立侦察旅,既编有独立海岸防御旅,又编有工程兵团等。普京不仅收复了克,还收编了原乌海军的岸防部队。此次作战,以克半岛东西两线为主要战场,分别实施登陆作战。在克以西,针对的主要目标是敖德萨,这是仅次于克塞瓦斯托波尔的第二号军港;在克以东,针对的是亚速海的马里乌波尔,俄海军陆战队也实施了两栖登陆作战。该部队同时也得到了俄南部战区第8 集团军、第49 集团军和第58 集团军相应部队的支援。可以说,南部战区战绩斐然,向西北已攻占赫尔松,而且绕过尼古拉耶夫,向东北攻占了梅利托波尔。整个乌的南部海岸从敖德萨起(敖德萨后来放弃),经过克半岛,向东一直到亚速海的马里乌波尔,几乎整个乌的沿海港口都处于俄军的掌控之中。换言之,乌的出海口已经被彻底封死。
指挥控制灵活多样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时,俄军分路攻击乌克兰的示意图
战争实施过程常常不以指挥筹划者的意志为转移,所遇情况总是千差万别,俄军的指挥控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做到灵活多变。
一是采取集中指挥方式。行动初期,俄军按照作战条令和总统的意图由总参谋部通過各战区对武装力量各军种实施指挥,各军兵种按照总参谋部规定的机动路线、任务目标,采用“一个战区,一个战场”的模式,自上而下实施指挥。这种指挥方式在作战开始阶段十分有效,其能够按照总参谋部的作战命令,统一组织部队的整体力量,协调一致达成作战目的,能够关照全局、抓住重心,随时对作战进程施加影响。因而,在作战开局时各战区的指挥比较顺畅。
俄乌之战被摧毁的坦克和其他车辆
二是重新组织兵力,打有把握之仗。在战局开始的一个月中,俄军分兵突袭基辅、赫尔松、哈尔科夫、苏梅和顿巴斯等地区的意图未能实现后,原本是主战场的基辅区域的战斗告一段落,俄军将主要兵力又一次摆到战场的主阵地——顿巴斯地区。4月4日,俄军将部队调往乌东和乌南部地区。4 月18 日,部队从顿涅茨克向北、从伊久姆向南、从北顿涅茨克向西,意图三面包围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地区,在行动受挫后转而攻打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以占领整个卢甘斯克地区。5~9月,俄军占领马里乌波尔后,巩固已夺取的赫尔松、哈尔科夫和扎波罗热地区。11 月26 日,在红利曼被夺占后,车臣武装部队南方营和北方营约5000人,采取正面强攻、两翼策应的战法,对乌军驻守在红利曼大型化肥厂内的第68 山地旅发起突然攻击,击毙该旅正副旅长,歼灭乌军1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所有这些,均是俄军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来确定兵力部署和作战目标的,也是值得称赞的指挥范例。
三是及时任命总指挥。在战争第三阶段,当观察到乌军利用美国的“星链”卫星反攻气盛、俄军一时处于劣势时,国防部长及时任命俄空天军总司令苏罗维金上将为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苏罗维金首次动用了包括图-160和图-95在内的多架战略轰炸机发射巡航导弹对乌进行攻击,同时还动用携带高超音速导弹的苏-57战斗机,200多枚导弹精确打击了乌首都基辅以及扎波罗热、利沃夫和尼古拉耶夫等大城市的军事指挥系统、能源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发电站、铁(公)路、桥梁、通信设施等被接连摧毁。空天军司令苏罗维金在关键时刻一改6 ~ 9 月以来俄军无所作为的作战样式,又一次扭转战局。
四是为春季攻势再换总指挥。为了使2023 年春季攻势更加凌厉有效,俄军再换帅,任命格拉西莫夫担任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副总指挥由原总指挥、空天军总司令苏罗维金上将和陆军总司令萨留科夫上将以及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阿列克谢·金上将担任。格拉西莫夫毕竟是总参谋长,是俄军的2号人物,他在筹划春季攻势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在统筹全部队行动中会更具有权威性。
由此可以看出,俄军的指挥是按照作战阶段、作战时节、作战指挥需要而不断调整和更换指挥员的,至于什么时间更换、什么情况下更换均根据战场情况而定,并非外界所议论的俄军“高层不稳”“影响指挥”云云。
俄特别军事行动筹划指挥的主要教训
俄军的指挥也并非十全十美,其主要教训值得反思借鉴。
全面进攻摊子过大,导致主攻方向没有选准。俄特别军事行动采用的是全面进攻,摊子过大,而且主攻方向选择在哈尔科夫,而不是乌的要害部位。众所周知,乌的要害应是基辅的政府首脑、军队指挥中心,打掉其指挥机构才能使其群龙无首,因此作战重心应放在基辅,而且应将主要兵力兵器投向基辅这个重点方向。一旦占领其首都,即可对整个战局产生重大影响。但俄只将基辅作为助攻方向,将乌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作为主要进攻方向。俄将二战期间德军与苏联红军争夺哈尔科夫的四次战役作为比对,认为只有拿下哈尔科夫才能控制战局。这是俄军犯下的一个重大错误,乌军的防御重点和所谓的坚固阵地是哈尔科夫,这个苏联留下的重要工业城市,一直是乌军的主要防御方向。该市部署了乌军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第92 旅,该旅前身是二战苏联红军的步兵第48 师,后转为乌军机械化步兵第92 旅。俄军在进攻该地区时屡屡受挫,多次突入城区均遭到强力反击,主要进攻方向选择在乌军防御的强点,导致俄军久攻不下,其主要教训是主攻方向出现了问题。
前排左三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他在不同的场景中出镜,炫耀战绩
对乌军的实力判断不准, 导致再次征兵。乌军常规作战力量24.5~30万人,另有22万名预备役人员,以及数量更多的民兵。而俄军出动20 万人,力量对比明显不足,很难形成包围圈。俄军第一阶段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就到达预定地域,表面上推进很快,但乌军非常熟悉地形,对重要目标死守据争,反复争夺;对主要城市命令军队与居民混交,意圖与当地居民形成人盾,迟滞俄军行动。针对兵力严重不足这一情况,2022年9月,普京签署动员令,宣布动员30万人补充到特别军事行动中,以弥补兵力不足之缺陷。
指挥权过于集中,导致指挥系统紊乱。指挥权过于集中,是指指挥权高度集中在上级指挥员的手中,往往会限制下级指挥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公开炮轰俄军中央军区司令拉平上将时,拉平却表现得异常淡定,他只是让司令部机关轻描淡写地对外声明:拉平上将在红利曼地区的作战中没有被赋予指挥使命。由此可以看出,拉平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指挥官,对于实际作战并无指挥权。很有可能是拉平上将的上级越级指挥造成的后果,导致指挥系统紊乱。
寄希望于威慑屈敌,导致战略需求难以实现。俄从一开始就未准备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手段来解决问题,更未选择对泽连斯基实施斩首行动,而是希望以快速的军事行动,造成“大兵压城”之势,逼迫泽连斯基签订城下之盟,以实现俄战略需求。俄高层也许错误地判断:如果斩首了泽连斯基,俄就很难找到合法的谈判对手,其战略需求就无法达成。
特别行动规定过于严苛,导致束缚俄军手脚。与苏联攻打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相比,俄军此次特别行动似乎是刻意塑造“文明之师”,打的是“文明战争”。除严格执行《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中规定“不杀战俘”和国际相关条约规定的“不杀平民”外,还要求“不得伤害‘斯拉夫兄弟”“不得摧毁民用设施”“不得破坏交通”“不得破坏百姓正常生活”,这也不准、那也不准,这个仗就很难打了,前沿阵地就很难向前推进。俄军进攻初期,尽量避开电力、道路、桥梁等民用设施,对军民两用交通设施也手下留情,结果给乌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供给线,使俄军在战场上陷入被动。从俄军攻击敖德萨德涅斯特河口铁路桥的情况看,为了阻止北约和一些欧洲国家从罗马尼亚经摩尔多瓦向乌运输燃料和武器,俄军曾6 次对德涅斯特河口铁路桥进行袭击,掐断这条援助乌的国际生命线。然而,如果是在战争开始的2~3日内,俄军就使用特种部队对一些有军事用途的设施实施爆破,如作战一开始就炸毁第聂伯河上的桥梁,断绝顿巴斯乌军的后援,也许俄军面临的形势就好得多,战争进程会加快许多。
俄军在执行特别行动任务的同时还开设“人道主义通道”,俄军每天的战况通报在最后一段都要报告当天的人道主义物资提供情况。在自身保障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还提供人道主义物资供给,并作为军队的一项任务,这在作战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比较少见。
刻意塑造“仁义之师”,导致处处被动挨打。打所谓“文明战争”可以赢得民心,但更是“软肋”。战争本是残酷的你死我活,双方伤亡的数字已经说明,打得这么“客气”难免束缚一线官兵的手脚,影响作战效能的发挥。而且乌将士和大多数民众并不领情。俄军攻战马里乌波尔为何久攻不下?“文明”战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俄军刻意塑造“仁义之师”,使得乌军有了喘息和续战的机会,而且将这样的“文明”看成是俄军的“软肋”,其结果只能是俄军处处被动挨打、做出巨大牺牲、付出沉重代价。
西方国家对乌军事援助及俄应对之举
特别军事行动实施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战略围堵呈现全维全域态势”,俄继续保持强势姿态,回应西方挑衅和威胁。
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乌军事援助持续不断
?美国援助乌克兰的“毒刺”防空导弹系统(左)和“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右)
自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拱火”,特别是北约峰会后,拜登宣称,西方承诺对乌提供“约14万套反坦克武器系统、600多辆坦克、近500套火炮系统、60多万枚弹药,以及先进的多管火箭炮、反舰系统和防空系统”,意图以军事援助和输送武器的方式向乌“示好”。实际上,俄特别军事行动不仅仅是对付乌,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供军事援助的乌。乌也真正地“扮成”西方国家武器装备的试验场。
一是美国对乌军援首当其冲。2014年以来,美国向乌提供军事援助达320亿美元,其中293 亿美元是2022年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后提供的。据统计,战争初始至5月,美国向乌提供71 亿美元軍事援助。2022年9月8日美国对外宣布,已向乌提供军事援助达152亿美元,包括“毒刺”防空导弹系统、“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无人机,以及轻型武器和各种弹药等。进入2023 年以来,美国宣布提供22 亿美元的对乌援助计划,包括向乌输送地面发射的小直径炸弹(该炸弹能使乌军目前的打击范围扩大近1倍)、M142高机动性火炮火箭系统(HIMARS)的额外弹药、“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反坦克火箭筒、M1主战坦克等。
二是英德法紧随美国其后。英国已向乌提供超过40亿英镑的武器装备和其他物质援助。其中,为乌提供了17亿英镑购买8 艘导弹艇和1艘护卫舰,以及4000套“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和NLAW 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6000枚新的“防御性导弹”。后又追加1.2 亿英镑、3亿英镑、13 亿英镑的军事援助,提供超过800套NLAW 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和更多“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以及“星光”防空导弹系统、FV107“ 弯刀”30mm 加农炮、FV103“斯巴达”装甲运兵车等等。2023年2月8日,泽连斯基访问英国,并签署《联合声明》,英国军事援助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
德国向乌提供50 门“猎豹”装甲自行高射炮,1000具“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和2000发“铁拳”反坦克火箭弹,500套“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2700套苏制“针”式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56 辆BMP-1步兵战车,5100套“斗牛士”反坦克武器系统,50 辆“豹”-1 主战坦克,7辆PzH2000自行榴弹炮,多辆“眼镜蛇”有源相控阵反炮兵雷达车等。2023 年2 月7日,德国已批准向乌再出口178辆“豹”-1主战坦克。
法国在俄乌战争初期,已对乌军事援助20亿美元,后为乌捐赠1亿欧元的“米兰”“西北风”“标枪”导弹和12辆“凯撒”车载自行火炮与数千发炮弹。2023年年初,法国率先宣布向乌提供“轻型坦克”,并声称向乌运送战斗机“没有任何禁忌”。这意味着法国可能向乌提供“幻影”-2000等老式战斗机。
三是北约等其他国家前呼后拥。意大利、西班牙、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兰、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在美国的带领下也都对乌进行了数额不等和名目繁多的军事援助,实为狐假虎威、助纣为虐。2022年12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宣称,美国等27个国家向乌供应武器已经耗资970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在阿富汗留下的武器总价。
俄对西方军事援助乌的应对措施
面对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乌的军事援助,俄高层领导者及军队指挥员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一是利用核武器进行威慑。美国及西方国家不仅对乌进行军事援助,而且在经济上对俄进行制裁。为此,俄高层多次利用核武器进行威慑,而且其战略威慑力量业已进入特殊战备状态。俄作为苏联军事力量的最大继承国,拥有现役与非现役核弹头6255枚(而美国拥有5550 枚),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核武库。俄“白杨-M” 洲际弹道导弹可以携带4枚当量为55 万吨TNT的核弹头,一旦投入使用,足以夷平一座城市,也意味着核大战的降临。
俄从特别军事行动第二天起就开始强调核威慑,并先后多次表示不惜使用核武器。2022年9月21日,普京在进行军事动员时称,“如果我们的国家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我们将使用一切手段反击。这绝不是恐吓。”普京所谓的“一切手段”被解读为“可能会使用核武器。”同月24日,俄外长拉夫罗夫也一再表示,顿涅斯克等4 个地区并入俄后,有关核武器的所有法律和战略等将“适用于全部领土。”12月7日,普京以视频形式参加“公民社会和人权发展委员会年度会议”时指出,“核战争威胁正在增加”“俄罗斯将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核武器视作一种防御手段,即只有在自身受到打击的情况下才会予以还击。”2023 年1 月19 日, 俄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北约,核大国在常规战争中输掉可能会导致核战争爆发。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对梅德韦杰夫的表述进行解释说,“这完全符合俄罗斯的核战略,这一战略允许俄罗斯在生存受到威胁时进行报复性核打击。”俄核威慑战略一再向美国及西方支持乌的国家亮出“红牌”。
二是对西方援助的武器装备实施阻断。美国等西方国家面对俄军的封锁,千方百计将援助的武器装备输入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是乌军得以“续命”的主要手段,如能有效阻断援助运输路线,俄军特别军事行动将很快走向大结局。然而,乌“运输线”依旧存在。目前,波兰的热舒夫机场每天都有飞机运载着提供给乌的军事装备起落。该机场由多个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部署,距离波乌边境约70km,是当今欧洲保护最严密的机场。同时,铁路运输发挥重大作用,乌铁路运输之所以长期存在,与俄军兵力较少和乌西部没有被封控有直接关系。另外,一些“志愿者”包括运输户、民间组织、企业等都参与到一些防护装备的运输行动中。所有这些令俄焦头烂额,并一直在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
对此,俄除警告、核武器威慑之外,还规定所有运输北约武器装备的车队在进入乌后将立即成为俄导弹打击的目标,并对其铁路实施打击,摧毁其桥梁,打击其军用机场。2022 年4 月25 日,俄军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基辅以西数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乌铁路枢纽,摧毁连接敖德萨和罗马尼亚铁路上的一座桥梁,以阻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武器装备运往顿巴斯地区。俄军事专家维克托·巴拉涅茨也曾为俄军提出建议,未来主要的打击方向是从波兰提供军事援助的道路、桥梁和铁路枢纽,以及乌军从西部进入、由中部转到东部的装甲车辆;最重要的打击目标是横跨德涅斯特河的边境铁路桥、敖德萨地区的吊桥和斯托霍德河上的桥梁。2022 年12月16日, 俄军进行大规模袭击的一部分,就是阻断了西方对乌的武器运送,乌军事指挥系统及其配套能源设施遭到高精度导弹的大规模打击。
三是对“星链”的打击实施重创。俄实施特别军事行动一年来,俄军为了切断乌军的通信系统,让乌士兵成为没有指挥的活靶子,进而有效分割、控制战场,并通过军事调度实现对乌军的压制。然而,乌军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帮手,即美国马斯克的“星链”。“星链”是一个覆盖范围超广的互联网,通过马斯克发到太空的卫星来传递、共享信息。“星链”终端装备在乌军的班、排级作战单元,乌士兵很容易找到俄军的目标位置,对俄军构成极大威胁。在俄乌战场上,许多作战信息就是使用这个系统传递到云端,然后云端再经过分析后,确定俄军的目标位置信息,从而让相应任务地区的乌军完成攻击俄军的任务。2022年10月29日,乌军“组队”无人艇与无人机,对停泊中的俄黑海舰队舰艇发起远程“自杀式”袭击,“星链”提供了位置信息。2023年1月初,俄军临时屯兵点被“海马斯”火箭炮打击,就是“星链”提供的信息,造成89人死亡。野心勃勃的马斯克,计划往太空发射42000颗卫星,使“星链”信号覆盖全球各地,原本用于商业的“星链”被用于俄乌冲突中。“有矛就有盾”,对于“星链”,俄研究团队研制出“白芷”系统,以此系统为依托对“星链”实施反制。
在马斯克的“星链”进入俄乌战场的初始阶段,俄就已经在找寻应对之策,只不过在2022 年12月才公布。日前,“白芷”系统在特别军事行动中已经进行实战测试,结果显示,“白芷”系统探测距离达10km,可以探测“星链”终端设备,不仅能够及时发现乌军防御阵地,还能精准定位乌士兵和雇佣兵的位置。俄军通过该系统,将乌军士兵和雇佣兵的具体位置传递给炮兵,炮兵即刻对这些区域进行打击。俄军这次在战场上大量使用“白芷”系统对乌军进行重创,很可能让俄乌目前不太对等的“信息差”出现翻转,乌军是继续使用“星链”来暴露自己的位置,还是放弃“星链”保存自己,这对乌军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其实,俄一直在寻找反制“星链”之法。除警告马斯克不要介入俄乌冲突外,还曾利用黑客实施入侵,一度瘫痪数百颗“星链”卫星。同时俄还使用激光武器击落自身弃用卫星,以示俄也可以打击“星链”卫星。不仅如此,俄还通过打击乌军的通信和指挥系统,对乌全境的能源系统实施覆盖性瘫痪,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星链”的使用效率。
编辑/ 曾振宇
俄羅斯“白杨-M” 洲际弹道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