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我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后的几点感悟

2023-05-10曾晶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张良刘邦语言文字

曾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及了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如果说,语文教师的工作是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么“新课标”就是闪亮的灯塔,为航行的师生指明了方向,照亮了前进的路。学习“新课标”,我们要关注四大核心素养。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学习“新课标”后的几点感悟。

一、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料,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主动积累、整理和整合语言材料,继而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规律,形成独特的语言体验,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准确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具有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的功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身影”遍布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听、说、读、写等活动都与语言文字分不开。

在每一次的开学第一课中,我总会不厌其烦地和学生聊“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怎样学语文”这三个话题。今年也不例外。我们从“不学《诗》,无以言”,聊到大才子苏轼满腹诗书气自华,再聊到当今外交部发言人一针见血的精辟发言等,最后得出“语文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结论,让他们明白了努力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在“如何学习语文”的问题上,我分别从听、说、读、写、思这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了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我要求他们每天坚持积累三个成语、一句名人名言、一个文学常识;坚持学习古诗文,每天翻译一首古诗,每周阅读一篇文言文(篇目从《古文观止》《史记》或《世说新语》当中选择)。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坚持阅读经典作品,每周上交一篇摘抄笔记或阅读随笔。每个学期,由老师或学生自己推荐优秀的作品供其他人阅读。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我会组织他们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在计划中拟定每天的阅读任务,积累精彩的语段,写下在阅读中产生的疑惑,和大家交流讨论……除了阅读经典作品外,我也要求学生与时俱进,鼓励他们每天傍晚坚持到學校的报刊亭浏览国内外的新闻,适时选择热点问题进行评论和写作。学习语文重在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提升思维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分析事件、评价人物,认清事物的本质,能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以《鸿门宴》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总是按照老惯例,将文中出现的人物分为四类。即主君:项羽、刘邦;谋士:范增、张良;武将:项庄、樊哙;间谍:项伯、曹无伤。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最想讨论的一类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的分析大都中规中矩,和资料上的分析别无二样。于是,我决定引导他们进行思辨性阅读,并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刘邦在文中反复说“为之奈何”,他真的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吗?他为什么留下张良辞谢,选择带樊哙、夏侯婴等人出逃?

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思考问题后回答。学生甲说:“沛公之所以留下张良,是因为张良是谋士,能言善辩,足智多谋,能护自己周全,可以为自己出逃拖延时间。樊哙等人是武士,武艺高强(“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可以保护他。”学生乙说:“沛公留下张良,是因为项伯与他是故交,即使张良有危险,项伯也会救他。”我又问:“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鼓励他们结合自己所知的资料去分析。接着,学生丙说:“张良是谋士,不会武功,不能保护刘邦。刘邦若带着他,极有可能会被他拖后腿。据我所知,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曾为了快速脱险,把自己的妻儿全部抛下。可见,刘邦是个自私的人,他怕张良拖累自己。”综合来看,刘邦表面谦虚好问,貌似没有主见,实则心有城府,且城府极深。

三、要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要通过审美体验与评价,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品味与审美趣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创造美、表现美的方法。

以《再别康桥》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由朗读、示范读或听名家的朗诵音频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如“云彩”“金柳”“青荇”“彩虹”等),感受诗歌的绘画美。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想象,然后把想象出的图景用文字描写出来或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诗歌中句与句的错位、节与节的对应,欣赏诗歌错落有致的建筑美。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课本外具有这“三美”的诗歌。

如唐代张南史写的比较有名的宝塔诗《花》:

花,花

深浅,芬葩。

凝为雪,错为霞。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待学生欣赏完这些形式美与内容美兼具的诗歌后,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从“离别”“追梦”“友情”等关键词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方向,再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或最擅长的诗歌形式去仿写或创作,以此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四、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其理解和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

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优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了解和学习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文化;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信心,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永久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师必须肩负起培养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任和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及发展的重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将文本讲授与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结合起来呢?

以“继承和发展革命文化”为例。我们可以选择《沁园春·长沙》和《记念刘和珍君》这两篇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文化,感受毛泽东主席的革命豪情和动荡年代里青年的胸襟、抱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利用本地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带他们参观信丰水东新屋里的毛泽东旧居,可以带他们参观信丰老区的红色博物馆,一同感受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接受革命文化的洗礼。参观结束后,可要求学生以“革命豪情”或“爱国热情”为主题写一篇随笔,搜集自己喜欢的毛泽东同志或其他同时期的英雄人物的诗歌或文章10(首)篇,并为自己挑选的诗歌或文章作注,最后把它们编辑成册,定好标题和封面,和班上的同学分享。此外,我们也可以好好利用学习强国APP上的资源,每天向学生推荐一个与革命烈士或红色英雄人物相关的事例,让他们既能接受革命文化的洗礼,又能积累写作方面的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新的时代有新的风貌。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助力。而培养人才,需要教师尽心尽力。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张良刘邦语言文字
张良书法作品选登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张良受书
张良拾鞋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张良拾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