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南三线桥梁景观方案研究

2023-05-09王雯珊袁静唐乙刚查旭阳

西部交通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

王雯珊 袁静 唐乙刚 查旭阳

摘要:文章以成都市南三线跨城市绿廊的桥梁景观方案研究为例,从概念的引入、外形的表达、功能的梳理、空间的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浮遥里”和“云·端”设计方案,提炼了景观桥梁设计的精髓,为今后类似项目的方案设计提供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景观桥梁;桥梁美学;空间设计;形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U442.1 A 57 188 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桥梁的功能不仅限于跨越障碍物或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更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充分彰显了力与美的结合。外在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的是视觉感官上的美,但对于桥梁美学而言,其优美在于功能美,通过全面考量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后得以实现[1]。位于峡谷沟壑的山区公路桥梁常常依山傍水,由于天然的环境优势,桥梁给人整体印象是挺拔而俊秀,或是纤细而优美。但城市桥梁往往和公路桥梁有所区别,道路宽、路口多、大量管线需要过桥等因素会导致桥梁整体比例不够细长;如果周边建筑物密集,采用过于繁复的桥梁设计不但体现不出美感,还会显得凌乱。本文以成都市东部新区南三线跨城市绿廊桥梁景观方案的研究为例,探讨如何将城市桥梁的美融入周边环境,而不牺牲桥梁本身具有的交通功能。

1 项目解读

工程项目位于成都市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的福田街道,南三线道路呈东西走向,规划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为40 km/h,道路西与三岔湖的环湖路相接,东至天府国际机场。拟建南三线桥梁跨越的城市绿廊属于福田TOD的范围,而该区域设计为绿色交通支撑下的产城一体化交通枢纽,以成都地铁18号线福田站为核心,构建了鱼骨状的慢行交通系统,如图1所示。TOD区域的整体布局是以中央绿轴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呈现出中间低三边高的秩序,合理布置建筑之间的高差,可以使视线和空间关系更加丰富。

福田TOD在高处规划有“未来之眼”的观景平台,高约23 m,桥梁位于观景平台的北侧,水平距离约230 m,在一定程度上与景观平台存在着互动交流。桥侧及桥下空间纳入了福田TOD的广场区域,近处有绿茵剧场、游乐天地、康体园地、市集广场等规划,因此要求桥梁整体设计要融入广场活动,提供开阔的游憩空间。南三线桥梁所在的位置距离天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不足3 km,是机场进入未来科技城的门户,有着优化城市形象、促进沟通交流和对外展示的作用。由此,可以提炼出桥梁设计的重点在于“融入”与“展示”。

2 桥梁景观方案

2.1 设计思考

通过现场情况的调查,拟建桥梁位于两个交叉口之间,该段道路长度只有90 m,但道路红线宽度却达到了45 m,在桥梁长宽比接近2∶1的情况下要考虑以下因素:(1)要达到“胖”桥“瘦身”的审美要求;(2)车行桥梁因功能需要,无法像人行桥一样蜿蜒起伏,在满足交通规范的情况下,要突出桥梁的线条美;(3)车行桥设计须同时考虑以人为本的慢行空间布置、市政管线的过桥需求、市政照明的照度要求等,在保证功能齐全的情况下,为景观桥梁的设计增光添彩。带着以上思考,本文将“净”“创”“融”的思路融入景观桥梁的设计中。“净”指整体设计应干净利落,以简洁的形态与色彩,让设计归本溯源;“创”则通过特征元素的提炼运用,搭建具有创造力的景观框架,构建都市感官新体验;“融”指结合区域周边环境,分析人流视线,提供丰富的路域景观,展示停留意趣。

2.2 “浮遥里”设计方案

《庄子·逍遥游》中曾提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同音“浮”,寓意向上展露,“摇”同音“遥”,寓意绵延不断,将方案定义为“浮遥里”,从侧面表达了对科技新城的无穷期待。设计将海浪、雄鹰、山丘的形态进行抽象演绎,提取扭转、流动的元素融入方案的设计中,桥梁形态宛如流动、亦如翱翔,如图2所示。

桥梁在保证车行交通的同时,对桥面的慢行系统进行了分流,既满足人流快速通过桥面,也为游玩、休憩的人群提供了场所,还通过桥梁底板开孔设置梯道的方式,实现桥面慢行和桥下广场的连通,如图3所示。桥侧结合建筑结构外形设置部分种植池,既是对桥梁景观外形的修饰,也将桥梁打造成为和周边生态融合交织的廊道。

随着城市品质的提高和市政服务功能的增强,桥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一桥一策”为原则,基于合规性、适宜性、景观性等综合考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2]。根据规划,该项目位于广场活动区域,考虑到桥侧原规划有康体园地,设计将桥下也打造出一片运动场所和桥侧连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时尚运动为年轻人所青睐,例如滑板运动,这是一条较新的产业链,但轮滑场地的选择往往引起争议,主要在于滑板运动会产生一定的噪音,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但在桥面车辆通行本身会产生噪音,将桥下场地打造成为轮滑场地是不错的选择,且桥梁结构的遮挡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滑板运动的噪音,如图4所示。在桥梁周边有中国民用航天飞行学院,桥下打造轮滑场地也为年轻有活力的新生代提供了活动的场所。桥下空间打造可以采用流畅的线条装饰和带状灯光照明,和桥梁外观相呼应,体现出动感美。

2.3 “云·端”设计方案

前有杜牧的“長虹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形容建筑风格的恢宏壮丽,后有莫奈的经典画作《日出·印象》,“云”和“桥”的搭配成为城市风景画里的“虹桥”;而云端科技走在科技时代的前沿,未来科技是“云”的科技,代表着开放、共享。桥梁方案以“云·端”为主题,通过起伏的线条设计,营造出错落有致的层次,结合灯光和贴面材质的使用,表现出云的自身形态和其代表的高科技的厚重感,如图5所示。

方案将道路红线内的车行桥和人行桥进行了分离,从桥梁长宽比的角度,让桥梁整体在视觉上更显修长;中间车行桥采用大跨设计,一跨跨越广场区域,方便桥下空间的利用;两侧人行桥采用多跨拱桥的设计,既能增添桥梁广场视角的美感,也能增加桥面通行的趣味性;而桥面慢行通道则通过桥侧锥坡上的缓行步道接至桥下广场。结合主体结构设计方案,同步提出桥下空间使用规划,一个好的方案能吸引人流、丰富业态,同时回收建设成本。方案的桥下内部空间打造切合“云”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也可以作为中国民用航天飞行学院的一个小型户外艺展区域使用,如下页图6所示。

3 结语

通过成都市南三线跨城市绿廊桥梁方案的研究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城市桥梁的设计往往是一桥一景,要切实结合周边环境、地块打造提出概念方案。针对南三线桥梁,设计方案“浮遥里”和“云·端”分别从概念的引入、外形的表达、功能的梳理、空间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设计,让桥梁成为一件美化生活、优化环境的艺术品。现今的桥梁设计不仅是功能设计,还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设计,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协同作业,在满足交通及其市政附属设施功能的前提条件下,最大程度实现桥梁统一和谐的美。

参考文献

[1]谭 勇,曾昱棋,王 玺.基于设计艺术视角的桥梁美学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2022(11):24-26.

[2]吕麦霞,唐晓辉,李振辉,等.城市桥下空间利用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0):53-56.

收稿日期:2023-09-20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
宋亚哲空间设计作品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家居空间设计
《彩梦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
玩“味”之间——餐饮空间设计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