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①

2023-05-09王鹏翔李如男王应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王鹏翔,李如男,王应昉

(南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特需病区,河南 南阳 47300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高达2.9亿,其中CHD患者约1100万,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由此可见,CHD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治疗CHD的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血管开通率高等优势,能有效解决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问题,但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需预防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2]。阿司匹林联合P2Y12抑制剂是CHD患者PCI术后标准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氯吡格雷是一种P2Y12抑制剂,其代谢产物可选择性与ADP诱导的P2Y12受体结合,进而发挥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3]。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迅速,能更好的抑制血栓形成且效果更稳定,故已逐渐被临床认可[4,5]。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老年CHD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的影响,旨在评估两种药物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CHD提供更多思路及临床证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06~2021-06在本院行PCI术的老年CHD患者248例。(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6];②年龄≥60岁;③均符合PCI术治疗适应症,且成功完成PCI治疗;④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其他心血管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碍或既往1个月内接受抗凝药物治疗;③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者;④本研究治疗用药过敏或禁忌证;⑤神经异常,治疗依从性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24)和对照组(n=124),两组临床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124)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并参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7]要求PCI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照组:PCI术前1d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厂家:Bayer Healtncare Manufacturing S.r.l,批准文号:HJ20160685,规格:100mg)口服,300mg/次,1次/d;氯吡格雷(厂家: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批准文号:H20171238,规格:75mg)口服,300mg/次,1次/d;PCI术后维持阿司匹林100mg/次、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观察组:PCI术前1d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厂家:Bayer Healtncare Manufacturing S.r.l,批准文号:HJ20160685,规格:100mg)口服,300mg/次,1次/d;替格瑞洛(厂家: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H20171080,规格:60mg)口服,300mg/次,1次/d;PCI术后维持阿司匹林100mg/次、替格瑞洛60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口服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术后1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①凝血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5mL,以频率3500r/min,离心半径12.5cm,离心10~15min,取上清液,保存至-2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日本Sysmex公司提供的CS51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②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Helena公司提供的PACKS-4型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对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检测,以浓度为5umol二磷酸腺苷(ADP)为诱导剂。③记录两组PCI术后1年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及FIB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TT及FI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PT、APTT、FIB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而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2.3 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7.26%,低于对照组16.13%(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124,n(%)]

3 讨论

CHD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且具有异质性,多数学者考虑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脂质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8,9]。该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且危害性较大,若不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随病情进展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PCI是目前临床治疗CHD的主要手段,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在PCI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细小血栓脱落,引起血管远端栓塞,血管供血不足,出现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再狭窄等并发症[10]。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氯吡格雷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口服后经肠道吸收,之后在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药物代谢酶的作用下,参与两次活化代谢后水解为活性产物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级联反应的作用。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氯吡格雷在预防PCI术后血栓形成和血管再狭窄方面的治疗效果[11]。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研究发现,氯吡格雷起效慢,且PCI术后仍有4%~30%的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治疗后未达到预期抗血小板疗效,甚至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再狭窄等不良事件,被称为氯吡格雷抵抗[12]。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膜ADP受体表达,发挥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氯吡格雷相比,其本身为活性药物,代谢产物亦具有活性,故口服后吸收迅速,疗效更为稳定。近年来,替格瑞洛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13,14]。

本研究通过分析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老年CHD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T、APTT、FIB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而TT较对照组升高(P<0.05),与既往文献[15,16]报道结果相符。提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更能改善老年CHD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进而促进血小板功能恢复。分析原因,氯吡格雷作为一种前体药物,本身不具备药理活性,在与ADP诱导的P2Y12受体结合过程中,可使血小板永久失活;而替格瑞洛与P2Y12受体结合后可逆,且不改变受体构象,故对机体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停药后血小板功能恢复迅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降低MACE的发生风险。这可能是因为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且不受基因多态性影响,故具有更高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均能改善老年CHD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促进血小板功能恢复,但替格瑞洛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且MACE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