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桃在皇家园林颐和园中的养护管理与应用
2023-05-09夏鲁卿
戴 培,夏鲁卿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北京 100091)
碧桃(Prunus persica‘Duplex’),蔷薇科桃属植物,树姿清丽雅秀、花色丰富,品种多样,是观赏花灌木中的精品,且适应性强,因而在颐和园植物配置中得以广泛应用,也是春季游园观赏中深受游客喜爱的树种之一。碧桃萌芽力、成枝力强,内膛易光秃,离心生长旺盛,这些生物学特征容易影响其观赏价值[1]。颐和园内各个景点的园林意境不同,碧桃的养护方式也有所区别,因此科学养护碧桃是颐和园绿化养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探讨在人为干预下碧桃的生物学规律,掌握碧桃的养护方法,正确维持碧桃健壮的树势、优美的树形,营造出古典园林的春季景观意义重大。
1 颐和园碧桃的配置及景观意境
植物配置是中国古典园林表达生态思想的重要方法,古代造园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往往通过周围的环境和植物的特性,对植物本身进行理解和剖析,从而间接地借植物来表达一定的意境和情趣。碧桃属于植物桃的变种,是观赏桃类的半重瓣及重瓣品种。颐和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表里湖山归静照,高低桃柳总清扬”“山白桃花可唤梅,依依临水数枝开”;西堤以“桃红柳绿”而著称,根据不同植物间的协调性及生长特性,经过艺术布局,提高了西堤色彩搭配的层次感。万寿山整体延续了“前柏后松”的清漪园植物配置总格局,除了栽植松柏等常绿树种外,御制诗文中还出现大量描写花木景观的诗句,如“渐看红意减,林扉又觉绿荫足”“群芳滋长养,万绿锁孱颜”“谁知烂漫无多待,花信宁须羯鼓催”“群芳”“花信”等可见万寿山繁盛的花木之景,而碧桃更是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早春时为万寿山添上了浓妆淡抹的一笔[2]。
1.1 碧桃在颐和园中的景观配置
根据2019年颐和园绿化普查数据显示,全园共有碧桃879 株,主要分布在耕织图景区、北如意景区和西堤六桥等堤岸区域,长廊沿线、万寿山等区域也有少量点景种植。古有唐代诗人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宋代诗人秦观的《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而灼灼其华的碧桃更是屡现于宋代名画中。现代沿袭了古人的传统审美习惯,碧桃以其清丽秀雅的树姿,烂漫醉人的花色,展示着“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的四季更迭之美,常被独植、丛植、散点植在城市园林之中,起到点缀、造景、烘托等作用[3-4]。颐和园万寿山松柏常青、亭台楼阁,散点种植碧桃,起到了烘托建筑氛围、丰富色彩的重要作用。颐和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益寿堂门口两株大碧桃点缀其旁,花量繁多,树形优美,与益寿堂的红色文化背景交相辉映(见图1)。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则属于自然休闲风景,与东部宫廷建筑区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丛连片种植的碧桃,与柳、桑相映成趣,表达出一种原生态的古朴自然观。自然对规则、丛植对散点植,是清代皇家园林景观配置的一大特色,产生了蕴涵无穷的美感(见图2)。
图1 益寿堂门前的碧桃
图2 西堤碧桃盛开延续了桃红柳绿盛景
1.2 碧桃在颐和园中的景观意境
乾隆皇帝是清漪园的造园者,颐和园园林景观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乾隆皇帝的个人喜好、审美情趣、人生信仰及治世思想,所以他在营造颐和园植物景观的时候,诗文与园林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特别注重“君子比德,儒学之道”“视农观嫁,农桑文化”“诗画自然,四时有佳景”等意境的营造[5-6]。有记载碧桃是蟠桃、寿桃的化身,《艺文类聚》卷八六引《尹喜内传》:“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因以“碧桃”指仙桃,用以祝寿。宋代王之道的《好事近(王昭美生日)》词:“要见碧桃千岁,看壶中春日。”宋代曾觌的《清平乐》词:“闻道碧桃花绽,一枝枝祝千春。”寓意吉祥美好。设计者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清漪园植物的规划设计中大量应用了碧桃,因地制宜地营造出多姿多彩的植物生态景观。
2 颐和园碧桃的精细化养护措施
皇家园林中的植物以中国画论为理论基础的,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是古朴典雅、追求画意。在日常养护园林植物时,不仅要保证植物处于健康生长状态,更应当延续皇家园林意境,细微处表达画意。精细化养护管理既优化了园林植物的生长能力,又提升了植物的观赏价值,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颐和园碧桃的精细化养护管理主要体现于传统修剪手法、精细化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防寒防灾等特殊养护措施。
2.1 传统修剪方式
皇家园林中花木成型后放任生长,会破坏艺术美感和与建筑的比例关系,修剪后能使花木保持最美的姿态和体量,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
目前颐和园碧桃应用整形修剪最多的就是自然开心形。满足树冠饱满且呈圆头形的特征要根据碧桃本身的高低先定干高,然后再定骨干枝。碧桃一般有4~6 个主枝,主枝长粗后近于轮生且呈放射状斜生,基角30°~45°。主枝截留长度25~45 cm,在同方向选留同级大枝组多的侧枝(见图3)。其次,因地制宜、因树制宜,颐和园山坡上栽种的碧桃,也有少部分悬崖式的修剪方式。在主干上选择主枝,要留两个生长方向相反的,低处朝向的主枝,其基角随地形而定,应尽可能留大,短截的位置在主枝的叶芽处,以促生长。在其主枝背侧近基部的位置培育大型枝组,在中上部的背部培育造型优美的小型、中型枝组[7]。对于另一个主枝,基角要小并采取重截,将其培养成一个大型枝组,以便形成向低处倾斜的树形(见图4)。此外,颐和园耕织图景区还选取了两株健壮的碧桃,根据生物学特性及其树势,实验性地采取放任生长方式。除对病枯枝、伤残枝进行疏剪外,不再进行其他形式的整形修剪。经过17 年实践证明,这种方式适用于树势健壮的碧桃,可使成花量大大提高,虽然花径减小,但满树繁花亦能够收获非常好的景观效果,适用于耕织图景区的休闲自然型植物景观(见图5)。
图3 颐和园北如意碧桃以自然开心形为造型
图4 玉澜堂前碧桃悬崖式造型
图5 放任生长碧桃景观效果
2.2 整形修剪的时期和方法
颐和园碧桃修剪以休眠期修剪为主,生长期修剪为辅。休眠期修剪的时间在12—3 月为宜。修剪的具体措施是根据树体的整体树势,先确定主干,梳理各主枝及各级侧枝的上下层关系,以短截为主,通过抑强扶弱的方法,使枝势达到相互平衡。当主枝生长过长时,应及时回缩,短截选取的分枝来取代原枝。观察空间大小确定各类枝组的大小,最好多留生长良好的长花枝开花,正常的花枝短截,一般保留6~10 个花芽,剪口处要留叶芽,花束状枝不进行修剪。同时要疏除病枯枝、伤残枝、细弱枝、交叉枝、重叠枝及不必要的徒长枝。休眠期要进行骨架和花枝组的培养,使枝条饱满,同时要剪除影响美观、扰乱树形的枝条,使树木生长得健康整洁。生长期修剪的时期为花后修剪、夏季修剪。花后修剪能减弱果实生长对养分的消耗,能改善光照条件,加强养分合成,并对碧桃优美体态的早期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夏季修剪往往采用抹芽、除萌、摘心等手法进行修剪[8]。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去除无用的新芽和新梢,节省养分,改善光照,减少冬剪时因疏枝而造成伤口的数量。摘心在新梢生长前期进行,能促使副梢早萌发,控制枝条的生长,分化出较饱满的花芽(见图6)。合理适时地进行生长期修剪,可以减少无效生长,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利于枝条的充实和花芽的分化,减少冬季修剪量。颐和园碧桃除了遵循上述修剪方法外,修剪时还要兼顾观赏效果和观赏面,让游客多角度欣赏碧桃古朴优美的姿态。
图6 玉澜堂碧桃夏剪后的造型
2.3 精细化水肥管理
精细化水肥管理是指在有限的养护空间内,对水分和营养实行精确的定量控制。水肥管理贯穿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如遇缺水、缺肥或水肥供应过量时,都会对碧桃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对碧桃进行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不仅有利于改善树势,而且有利于植株充分发挥观赏性。
2.3.1 精细化浇水
碧桃耐旱怕水湿,除早春和秋末浇足返青水和封冻水外,其他季节一般无需浇水,但在夏季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时,要及时适量补水[9]。雨季来临前,需把春季开好的树堰进行回填,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以防雨天积水造成烂根导致植株死亡。
2.3.2 精细化施肥
碧桃喜肥但不宜过多施肥,花后按500~1 500 g·株-1追施复合缓释颗粒肥一次,入冬前在10 月中下旬按1 000~1 500 g·株-1追施麻酱渣颗粒。碧桃施肥多采用穴施的方法,于树冠投影外侧10 cm 均匀取点深埋,施埋深度宜低于地表10~15 cm。及时做好肥后的浇水工作,防止肥害发生。
2.4 病虫害防治
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颐和园因地制宜,坚持安全、经济、有效、简易的原则,科学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并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不断向生态治理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做到防治作业不影响游客游览,确保文物古建安全。碧桃作为颐和园主要花灌木之一,其病虫害防治也是重点治理工作,碧桃常在夏、秋两季发生病虫害。
2.4.1 病害治理方法
颐和园碧桃主要病害有根癌病、褐斑穿孔病。
根癌病是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ium tumefaciens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亦称冠瘿病。症状表现在植物根部或茎部,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初期幼嫩,后期木质化,严重时主根整体变成一个大瘤子。通过颐和园日常病害测报,颐和园万寿山、东堤、耕织图三个景区内的碧桃常有发生。对于该病害需严格按照植物检疫制度,进行土壤消毒,在发病前施用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K84 菌株、K1026 菌株和葡萄土壤杆菌Agrobactium vitisE26 菌株等。健康苗木栽植前需使用生防细菌加水1∶1(体积比)稀释,用于浸根、浸种或浸插条。加强养护管理,保护伤口[10]。
褐斑穿孔病病原为核果尾孢霉(Cercospora circumscissaSacc),症状表现为侵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为紫褐色,略带环纹。如果空气潮湿,后期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形成穿孔,在新梢和果实上也有此症状。颐和园范围内均有发生,总体来说危害并不严重。平时可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注重排水、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增强土壤通透性等园艺措施予以控制。早春发芽前喷布石硫合剂或1∶1∶100 波尔多液。落花后,喷洒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或甲基硫菌灵等(见图7)。
图7 碧桃褐斑穿孔病
2.4.2 虫害治理方法
颐和园碧桃常见主要虫害主要有桃蚜、叶蝉、桑白蚧、山楂叶螨、桃潜叶蛾、梨小食心虫、桃红颈天牛、梨金缘吉丁等。
桃蚜、叶蝉、桑白蚧、山楂叶螨都属于刺吸类害虫,个体比较小,在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但数量多时,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造成枝叶及花朵卷曲,甚至整株枯萎或死亡。常采用杀灭越冬卵、保护天敌、利用黄色黏虫板诱粘、灯光诱杀、人工防治、药剂防治等措施治理。
桃潜叶蛾是食叶类害虫,颐和园1 年发生5 代,以冬型成虫在树木附近的草丛、落叶层或树洞死翘皮下越冬。处理方法采用保护天敌如姬小蜂、草蛉等,秋冬季清除落叶、杂草丛,刮除死裂树皮,消灭越冬害虫。在幼虫初期喷洒1.8%爱福丁3 000~4 000 倍液或灭幼脲3号悬浮剂5 000倍液毒杀幼虫。各代成虫期可利用黄板、性信息素诱杀成虫。
梨小食心虫是花果害虫,颐和园碧桃花败后会统一进行花后修剪,摘残花避免结果实,因此梨小食心虫的虫害基本不会在碧桃上发生。
桃红颈天牛、梨金缘吉丁是蛀干类害虫,在颐和园内2 年发生1 代,多采用的方法是保护其天敌,也可通过喷洒绿色威雷灭杀或者进行人工捕捉(见图8)。
2.5 防寒措施
由于北京冬季气温较低,碧桃喜温暖的生长环境,因此每年冬季来临前,需对碧桃采取防寒处理,一般分为树干防护和浇封冻水两种方法。
在每年11月中下旬,多用草绳或无纺布进行树干防护。操作方法为紧贴树干内缠无纺布,外缠草绳至分枝点,之后再把树干基部的草绳用土培好。
浇封冻水最佳时间在表层土壤“早冻午融”之时,一般在12月中旬。浇好封冻水,在秋季缺雨、冬季少雪的年份,能促使基肥的腐烂分解,有利于新根发生及营养元素在体内的储存,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可以降低地表昼夜温差变化,避免低温对植物根系造成危害。
3 碧桃的精细化养护在皇家园林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皇家园林为帝王兴建的园林,起于商周时期以古朴自然景色为主的囿,后演化成唐宋时期的山水宫苑,至明清时期成为集历代南北造园精华的集锦式园林,融合了功能美与形式美,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皇家园林一般占地广阔,主要结合自然山水兴造而成,注重各独立景物间的呼应,风格堂皇富丽、景象包罗万千。钱谦益《履园从话》中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园林要达到曲径通幽的意境,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植物的养护管理也成了如今一个重要研究项目。植物的精细化养护可以调整树木结构,促进健康生长,与周围山形地貌、植物群落和园林建筑协同造景,使诸多景观元素浑然天成,和谐一致又独具特色,突显出园林艺术的美感。同时也有利于传承优秀的古典园林文化精髓,提升民族景观品质,形成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景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皇家园林绿化对色彩搭配的要求很高,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可以有效提升园林的观赏性。为了提高色彩搭配的层次感,花灌木的配置必不可少,碧桃作为历史悠久的品种,同时又是早春花灌木的代表之一,并且品种多花色多,清新美丽,观赏性非常强,不仅给人视觉上的愉悦,美化环境,而且碧桃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具有生态效益,因而被大量应用于皇家园林的绿化配置中[11]。再加上精细化养护管理,按照科学的方式对碧桃进行修剪、灌溉、施肥等工作,进而提升园林绿化效果。实施精细化养护管理不仅优化了园林植物的生长能力,可增强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还可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花灌木的精细化养护管理从形式上体现了皇家园林的文化意境,从艺术性角度分别体现了植物与地形、植物与建筑、植物与空间、植物景观生态特性。因此需要园林工作者熟悉不同种类的花灌木具体习性,了解皇家园林的历史底蕴,传承传统的养护管理方法的同时,还要与当今精细化养护管理理念相结合,运用经验技巧,使其四时景观效果达到最大化。植物景观养护是一个长远且细化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对历史进行追溯,更应该多关注当今和未来的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自然风貌,延续名园意境,传承历史文脉。精细化养护还需我们充分考虑群落发展和动态演替规律,协调短期景观和远期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使皇家园林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达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