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3-05-09赵安东郑京川
赵 阳 王 颖 赵安东 靳 青 郑京川
(1 石家庄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随着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与乡村振兴的继续推进,各级政府对于农民的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并在近年来不断加大农技培训的力度,这对于提高农民的农技水平有很大帮助。然而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各级部门和培训机构应该予以重视,让农技培训达到更好的成效[1]。
1 农民技术培训现状
1.1 农技培训体系基本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技培训体系,主要由政府牵头,统筹社会的一切资源来组织对农民的培训。其中,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推广机构主要依托由农业科研人员所组成的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通过专项经费的拨付,鼓励农业科技特派员去到基层,为广大的农民做好技术指导。而农广校、涉农院校、县级职教中心、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主要依靠自有的师资力量,对农技人员进行集中式系统性的培训,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此外,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主要通过发挥自身在区域内的优势,通过建立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的方式,对有意愿的农技人员实施短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通常政府部门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相应的补助。最后,专业的培训机构通常是以盈利为目的,对农技人员采取订单式培训,培训主题明确,针对性比较强,由农技人员自发报名,培训效果因人而异[1]。其结构体系如图1:
图1
1.2 农技培训方式趋于多元化
1.2.1 传统线下培训。传统线下培训是农技培训的主要方式,线下培训较其它培训方式有其特有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时间相对集中,有利于加强对农技培训人员的管理,提升培训成效;二是集中授课期间,培训学员之间可面对面交流技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促成合作机会;三是培训人员可以到实地观摩交流,切身感受技术的应用成果,开阔视野,增强学习的动力[2]。
1.2.2 网络课程培训。随着农村地区网络与移动设备的普及,让农技人员上网课成为可能,由于疫情的影响,该培训方式近年来得到了推广,相关推广部门组织优秀的师资力量,录制网络课程并发布于各类平台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学习,通过监测学习时长、课后测评等方式,对合格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奖励,该培训方式减少了人员聚集,为培训人员提供了便利。但网络授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不能对培训人员实施有效学习监督,培训效果难以把控等。
1.2.3 新媒体直播培训。随着诸如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在农村地区,观看直播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也让网络直播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培训方式。越来越多的专业农技人员走入田间地头通过直播的形式向观众传授专业技术,培训人员一般具有强烈的意愿,无需出门就可以观看,而且培训成本较低,传播范围广,培训效果良好。这种培训方式的关键环节在于为直播做好前期的宣传,让更多有需求的农技人员接收到直播的信息。
1.3 培训人员需求趋向个性化
1.3.1 对培训内容需求更具体。在以往的农技培训当中,通常都是由组织培训的部门去制定培训内容,接受培训的农技人员通常只能接受“任务型”培训。但实际情况是,不同地区的农民会对某一项具体的技术有强烈的培训意愿,如某种植物生长期如何管理?某种动物的疾病如何防治?某种农机如何操作与维修?或是绿色生产与农药的安全使用等,不再是以往笼统的大类培训[3]。因此,相关部门在组织培训时应征求培训人员的意愿,协调相关资源,对那些期望较高的技术展开培训。
1.3.2 对培训水平要求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时对培训的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培训的基本条件方面,如果参加线下培训,培训人员对于地点、住宿、餐饮、是否安排实地参观都表现出较高的要求;在培训师资方面,培训人员更喜欢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对于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反应平淡;在培训时间方面,接受培训的人员更希望在农闲时节或是空闲期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方面,接受培训的人员对网络授课的方式更加喜欢。
2 农技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各级部门近年来针对农民积极组织各类培训,目的是让农民可以通过培训来增强自身的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获得致富增收的新途径,但是对于很多的农民来说,他们对这样的培训并不热情,经常会以各种理由推脱,比如农活忙、没有时间等等,一些地区的培训部门为了招到更多的培训人员,常常会许诺在参加完培训后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现金奖励,农户经常会为了得到这些奖励而去参加培训,如果培训部门不能兑现所作出的承诺,当下次组织培训时,农户的积极性就不会那么高[4]。
2.2 培训周期较短,难出成效。一些组织部门在接到培训任务之后,往往会委托专业的培训机构来承接培训任务,而这些培训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经常会对培训内容有所压缩,制定不太全面的培训课程,导致大部分的培训课程周期都比较短,而且缺乏实践学习的部分,农户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这样的培训对于农户来说并无太大意义。
2.3 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一些培训机构在制定培训课程时,缺乏对培训农户实际情况的了解,不能找出农户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制定的课程理论性较强,通常授课老师会讲很多的术语,这往往会让农民感到困惑而难以接受,这样的培训并不能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有效的帮助[5]。
2.4 培训过程疏于考核。一些培训机构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对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民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一些农户在培训开始签到之后,便离开培训地去做其他事情,直到最后考试的时候再来,而培训机构对于农户的考试也不严格。目前还有通过网络授课的培训,一般需要农户签到,但是有很多农户在签到之后就将手机等设备放置在身旁而去做别的事情,这样的培训往往都流于形式。
3 农技培训对策
3.1 制定符合农户实际需求的课程。培训机构在组织对农民的培训时,应当根据该批次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实际来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6],比如该批次农户种植核桃树,那就应邀请核桃种植领域的专家来为农民讲课,而不能泛泛的请种植的专家来讲,因为不同的果树有不同的管理技巧,更不能对这批农民讲授如何种植玉米。因此,在组织培训时应首先对农民做出实际调查,了解农民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
3.2 丰富培训内容,吸引农户参加。过往的农民在报名培训的时候积极性不高,很大的原因在于所教授的课程不能提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因此,培训机构在设立课程的时候,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多带农民去实际参观一些相关领域做的比较好的农场或企业,让农民真正了解与自己经营相关的农场是如何进行运作的,这样可以帮助农民开阔眼界并能有所收获,同时有助于帮助农民改变固有思维,改进经营与销售方式。同时,可以在培训课上增加与农民的互动环节,多让农民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可以集中农民的注意力,也可以激发农户参与的兴趣[7]。
3.3 合理制定培训时间,加强考核力度。在对农户制定培训课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农户进行农事活动的时间,如果是在农忙时节组织培训,那么报名培训的农民积极性一定不高,所以,应当选择在农闲的时候组织农民进行培训[8]。针对有农户逃课的行为,应当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将农户的考勤与培训后的成绩挂钩,如不能通过,不应将相关的证书颁发给缺课的培训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