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探索规律经世致用为党献策的大学问

2023-05-09李君如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央党校党校总书记

李君如 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23(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作为一篇指引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在论述“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时,明确要求:“面向未来,党校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7期)。作为党校人,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这门“大学问”,开创新时代党校事业新局面。

一、“为党献策”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

党校的独特价值在哪里?集中体现在“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八个字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重大论断。我们注意到,在阐述党校独特价值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这也是党校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价值所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为党献策”作为党校“独特的价值所在”提了出来,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是基于他对党校的历史、性质、地位、师资队伍和办学经验以及历史贡献等各方面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他对我们在新时代开创党校科研工作新局面提出的行动指南和努力方向。

关于中央党校“为党献策”的历史渊源及其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90年来,中央党校始终处于党的思想理论前沿,与党中央很多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政策出台紧密相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贡献是对“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具有“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价值所在”的最好注释。

“为党献策”之所以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首先是因为党校师生为总结党的成功经验,探索中国革命的实践规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90年前,在中央党校的前身即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开设的11门课程中,毛泽东讲授的苏维埃运动史讲的就是他带领工农红军创造性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独特革命道路的历史和经验。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在瓦窑堡恢复党校并正式改称中央党校后,中央党校部分学员在班主任成仿吾和冯雪峰带领下随军东征的时候,组成地方工作队随军做群众工作。冯雪峰在《斗争》杂志连载发表的《山西新苏区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怎样争取逃跑群众回家、怎样发动群众与组织群众、怎样武装群众等六大问题作了带有规律性的总结。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校师生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客观规律,形成和提出了许多经世致用的重要观点和政策,在“为党献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党献策”之所以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同时是因为党中央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党校作出的,和党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陕北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党中央许多重大决策都是通过党校这个重要思想理论阵地向全党宣示的。比如1935年12月,党中央在中央党校召开党的活动分子大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一著名报告,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着重指出共产党和红军在这个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并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政治策略作了完整的分析。党校全体师生都听了这个报告,对全党贯彻执行党中央在瓦窑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出在这个新的重大政治策略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1938年10月,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也是在中央党校召开的。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等著名报告,并在1943年亲自出任中央党校校长,推动整风运动在全党顺利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成为全党整风运动的‘大本营’,集中各根据地及各方面的大批领导骨干,组织学习整风文件,总结历史经验,提高思想认识,推动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和统一。毛泽东同志曾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时讲:‘中央在这里,党校在这里,七大在这里开,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华民族就胜利了’,充分肯定了中央党校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央党校在拨乱反正过程中为推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作出重要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党校开风气之先,成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策源地和重要阵地,为推动全党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发挥了独特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为党献策”这一问题时,用了一个“也”字,强调“这也是党校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一个“也”字,不仅非同寻常地指出了党校的独特价值包括“为党献策”,同时也蕴含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些同志总认为党校是学校,主业是教学,对科研不够重视。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据此不重视科研特别是对策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校“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强调“这也是党校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价值所在”。这一重大论断,解决了多年来我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和思想障碍。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校“为党献策”的任务和职责,是有明确要求的。这就是:面向未来,党校一要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方面,二要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方面,三要在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方面,通过理论研究、对策研究推出高质量成果。

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在“为党献策”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是党中央为进一步办好新时代党校而向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党校人要清醒地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是党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但不等于党校能够自然而然就发挥这种独特价值。党校有没有独特价值,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我们党校人的工作和努力,要看我们党校人能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这种独特价值。也就是说,党校要彰显自己的独特价值所在,不仅要看党校在“为党育才”方面做得怎么样,也要看党校在“为党献策”方面做得怎么样。

二、为党献策的根本要义在“为党”

正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为党献策”这四个字,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为党”这个根本。在今天的中国,承担“献策”的机构和智库不少,但这些机构和智库同党校之间的不同在哪里?关键在党校姓党,在党校是我们党直接办的学校,在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在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因此,党校的“献策”,“为党”是根本。一句话,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

“为党”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必须有坚强的党性自觉。“为党献策”属于科研范畴,主要是理论研究、对策研究。但这样的科研已经不是出一些个人科研成果的科研,而是为党决策服务的科研。在进行这样的科研时,必须自觉在党的大局下开展科研,必须自觉遵守党的保密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样的科研成果,上报中央后不能公开谈论和传播,中央采纳后成为中央决策的就不能记在个人名下,要牺牲自己的名和利。也就是说,“为党献策”是以党性自觉来做的科研。记得《郑必坚论集》出版座谈会召开时,龚育之抱病从医院赶到会场,深情地说:“《郑必坚论集》三卷并不是郑必坚在理论研究方面成果的全部,只是他的成果中以个人著述表现出来的部分。他的主要贡献,我以为是在他参与制定党的文献之中。”郑必坚本人从来不谈他在这些工作中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龚育之在回忆郑必坚的贡献时,也只提及郑必坚自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参加了哪些中央文件的起草工作,而不谈郑必坚所作出的理论贡献。当然,龚育之也不谈他本人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做了哪些事。这就是党性自觉的生动体现。但是过去在这一问题上,党校系统内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把“为党献策”作为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提了出来,认识问题应该可以解决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是党校在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精准定位。作为党校人,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政治站位”和“精准定位”,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包括科研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以“为党”为根本,在努力彰显党校“育才”独特价值的同时,努力彰显党校“献策”独特价值。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对党校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对于党校人来说,今天更需要强化“为党”的党性自觉。无论是“育才”还是“献策”,各级党校要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党的建设全局中来精准定位、科学谋划,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尽好职责、发挥优势。因此,在“为党献策”中,我们要坚持聚焦党的中心任务,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三、为党献策的根本要求在“探索规律、经世致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阐述“为党献策”时强调指出:“面向未来,党校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这里,他用“探索规律、经世致用”这八个字来定义“为党献策”这样的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领会。

“探索规律”,毫无疑问是一门大学问。事物的客观规律,从来都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毛泽东讲“实事求是”的“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在“实事”中“求是”,就是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科学研究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对于自然界,还是对于社会,要揭示其内部规律性,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实事”中“求是”,不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辨别事物的真相和假象揭示其真正的本质;不仅要从事物发生过程中的偶然性揭示其必然性,还要认识事物内在的必然性在其实现过程中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而不能操之过急、欲速不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历过高歌猛进和曲折挫折,皆是因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没有能够一下子就踏进规律性之大门。可见,“探索规律”四个字好说,要实现它非常不易。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实践中锲而不舍进行持之以恒的探索,终归能够循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形成党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提炼概括的“三个适应、三个促进”的党校教育规律,就是这样一个案例和范本,为我们作出了光辉榜样。可以说,“为党献策”的基础就在“探索规律”四个字上,就在以科学的态度在“实事”中“求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世致用”也是一门大学问。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历来有“入世”和“出世”两种声音,但从儒学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入世”的声音。“入世”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追求中,关注社会现实、直面社会矛盾,并用自己之所学来为国家解决社会问题服务。这种情怀和追求,在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那里,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在中国人民大革命潮流蓬勃兴起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时,继承了这种“经世致用”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同形形色色的洋八股、党八股划清了界限。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原因。但我们都知道,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经世致用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党在这方面有经验,也有教训。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觉意识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种种误区,写出一篇篇经世致用的好文章,作出一个个经世致用的好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一系列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大决策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也为我们作出了光辉榜样。可以这样说,“为党献策”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就在“经世致用”四个字上,就在提出党和政府决策所需要的真知灼见和可行性方案,能够为党和政府建诤言、献良策。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探索规律、经世致用过程中,完成“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这三大“为党献策”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向我们提出了六大要求。

第一,各级党校要为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尽职尽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校特别是中央党校要进一步拓展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学术优势、话语优势,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工作,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把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原创性贡献研究深、阐释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讲得令人信服,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尤其是,他在讲话中告诫我们:“现在理论宣传上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照本宣科、不求甚解、浮在面上的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入脑入心的少。”因此,他强调:“理论阐释要以深入研究为基础,研究深入,阐释才能透彻”。

第二,各级党校特别是中央党校要加大理论研究力度。落实“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的要求,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形成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包括:深入研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事关长远、事关全局、事关根本的重大战略课题;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

第三,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是党校为党献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校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从党和国家急迫需要和战略需求出发,上接天线、下铺地线,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要加强同党委和政府的沟通衔接,积极出主意、建诤言、献良策,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智力支撑。”他还说,党校和行政学院合并重组后,特色学科有所增加、研究领域有所扩大,形成了有利于发挥智库作用的新优势。与此同时,他还指出,对策研究要选好角度,增强政策建议的含金量,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精里做,努力做到研究“见底”、成果管用有效。

第四,调查研究是做好决策咨询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校教研人员要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常到基层,勤接地气,真切感知前沿性创造实践、经济社会实际运行状况、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为分析解决问题获取客观全面、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努力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第五,优化资源整合,形成协同攻关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系统有一支高素质教研队伍,有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员,要优势互补,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善于以重大课题为牵引,凝聚各方力量,尤其要利用好学员这个独有的资源,创新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的机制,让经常作决策的人为决策研究提供‘金点子’、开出‘好方子’”。

第六,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国内外都高度关注党校发出的声音,这块重要阵地必须掌握在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尖锐复杂,需要全党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善于斗争的本领主动应战,牢牢掌握主动权。”他还强调,党校要用好平台优势,积极发声、正确发声,宣传党的主张,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四、在加强党校人的队伍建设中践行“为党献策”初心

作为党校人,要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探索规律,经世致用,尽心尽责践行好“为党献策”的初心,除了要进一步解决认识问题、增强党性自觉外,还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包括提升党校人的大局观和理论研究、对策研究的本领。

首先,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是队伍建设问题。对于党校来讲,我们所说的“为党育才”,不仅要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还要培养造就能够做好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即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的教师队伍。而这样的教师队伍也是完成“为党献策”重任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传道、授业、解惑”之“解惑”,包括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唯有精深的理论研究、对策研究,才能帮助我们的学员“解惑”。这更是因为,推进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必须有一大批具有“探索规律、经世致用”本领的党校理论工作者。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是我们践行“为党献策”初心的重要条件。

其次,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是大局意识或大局观问题。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是科研,但又不是一般的科研,心中要有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特别是心中要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该讲,中央党校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因为每次党代会和全会后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专题研讨班上党的总书记都要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党校人可以知道党和国家的大局特别是党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中央党校的学员是高中级领导干部,他们面临的问题都不是小问题,而是党和国家要解决的问题,党校提出学员“两带来”和开展“研究式教学”,就是为了实实在在地解决我们的大局观问题,从而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和理论研究、对策研究的本领。

再次,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是本领问题。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和学术研究有联系,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学术研究,是“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研究。应该讲,中央党校有这方面的传统和经验。只要我们下功夫提高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本领和能力,就一定能在探索规律、经世致用中推出建言献策高质量成果。这个本领,从根本上说就是从问题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对策研究是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要发现问题。因此,提高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的本领,一是加强学习,学会在中央精神中了解中央关注的问题;二是加强调研,学会在调研中发现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三是加强动态分析,学会在国内外剧烈变动的形势分析中提出向中央的建言;四是加强智库合作,学会运用党校联系的智库的力量推进高质量的建言献策。

为提升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的本领,还需要打破对策研究的神秘感。首先,对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课题的来源,要打破神秘感。从中央党校的实践来看,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的课题来源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中央交办的重大课题。比如中央曾经交办给中央党校的“四个如何认识”、“新社会阶层入党问题和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论”、“和谐世界”界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等课题。二是学校科研部或教研部门提出的中央关注的重大课题。比如组织科研人员研究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美好生活”指标体系等课题。三是在教学和学员交流过程中以及在外事活动中发现的事关大局的重大问题向中央提出的报告。比如“建议开展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报告”、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报告等。四是专家学者对于完善中央决策提出的重大建议。研究形式既可以通过组织课题组来开展对策研究,也可以汇集各个学科的老师思考的问题组织上报。同时,对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的成果形式,也要打破神秘感。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的成果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也可以是情况反映或国内外动态反映、参考资料,比如向中央提供的党史上如何解决各种阶级阶层成员入党问题、毛泽东如何应对国共脱钩的等党史资料等。

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更好地探索规律、经世致用,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与此同时,形成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的三个机制:一是学习通报机制,让相关专家了解大局特别是中央关注的重大问题;二是内部交流分析机制,以便有分有合地开展对策研究;三是重大课题邀请中央有关部门和智库参与的合作研究机制。同时,还要进一步办好中央党校的《思想理论内参》和《研究报告》,完善建言献策的上报机制。

猜你喜欢

中央党校党校总书记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湿 地
科技异化的集中表现及应对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2014级中央党校研究生班招生考试顺利进行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